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拳入门三篇-识拳 练拳 用拳-附DVD
定价:25.00元
售价:19.5元
作者:曾乃梁,曾卫红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0946991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曾乃梁、曾卫红编著的《太极拳入门三篇(附光盘识拳练拳用拳)》分识拳、练拳、用拳三篇。识拳篇介绍了太极拳的基础知识。练拳篇介绍了太极拳的基础练习,图解了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练法,并提出习练太极拳的四部曲。用拳篇介绍了太极拳价值以及基本的攻防应用。附篇是作者答疑太极拳爱好者的习练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目录
识拳
节 “太极”与太极拳
第二节 太极拳是科学的、终身的和中西合璧的运动
第三节 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及主要特点
一、太极拳的运动形式
二、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练拳
节 太极拳的基础练习
一、下盘练习
二、上盘练习
三、发劲练习
四、组合练习
五、基础练习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24式太极拳
一、24式太极拳简介
二、24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三、24式太极拳图解与提示
第三节 习练太极拳的四部曲
一、塑形
二、重劲
三、求意
四、雕风
用拳
节 太极拳是提升生命质量好的运动
一、“体松”“心静”“用意”使太极拳成为挑战“三大杀手”的有效武器
二、“腰为中轴”和“虚实含展”,利于改善经络循环
三、以意导气,气沉丹田,调节三大系统功能
四、桩功及单腿支撑,提高平衡能力
五、“意守”“气敛”“神舒”,太极拳能促进心理健康
第二节 太极拳在功防技击上的特点与范例
一、太极拳在攻防技击上的特点
二、怎么能够体验到“粘连黏随,不丢不顶”呢?
三、太极拳在攻防技击中的范例
第三节 预防膝关节疼痛七招
一、打套路前,要做充分的热身运动
二、动作要正确、规范
三、套与套练习之间一定要放松一下
四、练习完毕要做整理活动
五、负荷量需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六、常练桩功,增强膝关节周边肌肉和韧带的力量
七、沐浴后放松按摩
附篇 名家答疑
一、如何看待传统武术与新创套路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拥劲?
三、太极拳的“捋”和“采”有什么区别?
四、如何做到下盘稳固?
五、如何理解“运劲如抽丝”?
六、“引进落空”的理论和实践
七、如何把握太极拳手和腰的关系?
八、“音乐和太极拳”有关系吗?
九、如何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后记
作者介绍
曾乃梁,男,1941年11月29日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多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武术*教练(正高级),当代中国十大武术教练之一,中国武术九段。曾任福建省武术队主教练、国家武术队主教练。曾先生亲自培养全国武术比赛冠军以上者130多人次,其中有享誉海内外的世界及亚运太极拳冠军“太极女神”高佳敏、 “太极王子”陈思坦、“女子枪王”魏丹彤以及“太极之花”林秋萍;还有亚运会及亚洲和国际大赛冠军王慧玲、吴贤举、彭荔丽及吴秋花等,被誉为“冠军之师”。还培养出*武术教练、中国武协教练委员会副主任、福建武管中心主任戴林彬这样的领军人物。 曾卫红,女,1970年3月出生,福州市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七段、一级健身气功裁判、三级公共营养师、华武中心准特级教练。现任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还担任福建华武功夫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州市健身气功协会会长。毕业于日本乌取大学,获硕士学位。擅长太极拳、剑、扇、对练及健身功法。与曾乃梁老师共同创编“拉筋拍打12法”“太极暧身功”“颈椎保健功”等,并为太极拳、功法及“华武太极扇”“华武太极剑’,“华武双珠”“华武太极杆”及“太极拳对练”等教学DVD片做示范,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友人的好评。能运用中医的原理阐述太极拳及健身功法的作用与功效。近年来翻译出版日语版太极拳书籍,还在《体育科学研究》和《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等级刊物上发表“关于高职院校太极拳课程评分指标体系的思考”“高职太极拳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南北少林武术同宗异派论”等多篇论文。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其他的太极拳入门书,但都半途而废了,不是讲得太玄乎,就是动作分解图看着像抽象画。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直就是为我这种零基础的人量身定做的。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本的“识拳”开始,把太极拳的精髓,比如“松、沉、匀、圆”这些概念,用非常生活化、易于理解的语言给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着一个动作卡住了,翻到书里对应的章节,作者引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点醒了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比自己瞎琢磨半天都管用。这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结构,真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功力和对初学者的关怀,让人感觉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一种充满探索乐趣的旅程。
评分说句实在话,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名家”著作,要么是故弄玄虚,要么就是把自己的经验当作普适真理强加给读者。而这本《太极拳入门三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兼容性和科学性。它既保留了传统武学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人体运动学的分析视角,使得那些看似神秘的理论都有了扎实的科学支撑。比如在讲解步法转换时,它会结合重心偏移的物理学原理进行说明,这对我们理性思考动作的合理性非常有帮助。我感觉作者不是简单地记录了自己会的东西,而是真正站在一个“引路人”的角度,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坚固的知识框架,让我们在未来自己探索更深层次的拳理时,有了一个可以参照和校准的基准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一个极其稳固且清晰的认知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给我一种非常沉稳、可靠的感觉,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太极拳是一门需要时间沉淀的艺术,急功近利是学不成的。我喜欢它在讲解“用拳”那一篇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内敛而强大的气场。它没有鼓吹快速出奇制胜的招式,而是强调内功的修炼和劲力的培养,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稳定性,才是太极拳的终极魅力所在。阅读过程中,我能强烈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武术精神的尊重与传承,这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材,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修身养性的哲学小册子。它引导着我们去关注呼吸的深长、心神的宁静,让练习太极拳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调整,而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这种精神层面的提升,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体会到的深刻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没的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知道是正经出版社出的东西。尤其是那个封面设计,那种古朴中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儿的感觉,让人一看就觉得里头的学问不浅。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字体排版给吸引住了,清晰、大气,读起来非常舒服,不像有些书,字挤得密密麻麻的,看着就头疼。而且,这本书的纸张选得也很好,那种微微泛黄的质感,在灯光下看,感觉特别有年代感和厚重感,仿佛能触摸到太极拳那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特别留意了一下目录页,那结构划分得井井有条,一看就知道作者在整理内容上下了多大的功夫,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让人心里踏实,知道自己手里拿的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值得信赖的入门宝典。
评分我得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际操作效果的人,光看文字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的配图和图解部分,是我个人觉得它价值倍增的关键所在。那些人体结构的示意图,精准地标示出了发力的关键点和身体重心的转移方向,这比那些模糊不清的照片要直观太多了。我尤其欣赏它在分解动作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比如手腕要“掤”的弧度,膝盖要“扣”的角度,甚至是眼神该看向哪里,都描述得一丝不苟。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设计这些图解时,是如何反复调试每一个关节的角度,力求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这种对细节的执着,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练习时能否真正领悟到太极拳那种“以意导体”的微妙感觉,而非仅仅是僵硬的模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