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說明qiax言 章 *X 11.0入門概述1.1 *X軟件概述1.2 *X 11.0基本工作環境 1.2.1 啓動與退齣*X 11.0 1.2.2 熟悉*X 11.0主操作界麵 1.2.3 定製界麵 1.2.4 切換應用模塊1.3 *X 11.0基本操作 1.3.1 文件管理基本操作 1.3.2 視圖基本操作 1.3.3 模型顯示基本操作 1.3.4 對象選擇基本操作1.4 圖層應用基礎1.5 *X 11.0係統配置 1.5.1 *X項設置 1.5.2 用戶默認設置1.6 視圖布局 1.6.1 新建視圖布局 1.6.2 保存布局布置 1.6.3 打kai視圖布局 1.6.4 刪除視圖布局 1.6.5 替換布局中的視圖1.7 *X 11.0常用工具 1.7.1 坐標係 1.7.2 點構造器 1.7.3 矢量構造器 1.7.4 類選擇器1.8 對象編輯操作基礎 1.8.1 對象顯示與隱藏 1.8.2 對象選擇設置 1.8.3 編輯對象顯示 1.8.4 移動對象 1.8.5 刪除對象1.9 *X 11.0基礎入門範例1.10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1.11 思考與練xi*2章 二維草圖設計2.1 草圖概述2.2 設置草圖平麵 2.2.1 在平麵上 2.2.2 基於路徑2.3 重新附著草圖2.4 繪製基本二維草圖麯綫 2.4.1 繪製直綫 2.4.2 繪製圓弧 2.4.3 繪製輪廓綫 2.4.4 繪製圓 2.4.5 繪製草圖點 2.4.6 繪製矩形 2.4.7 繪製多邊形 2.4.8 繪製橢圓或橢圓弧 2.4.9 繪製藝術樣條 2.4.10 繪製二次麯綫2.5 繪製草圖麯綫進階技術 2.5.1 偏置麯綫 2.5.2 陣列麯綫 2.5.3 鏡像麯綫 2.5.4 交點 2.5.5 相交麯綫 2.5.6 投影麯綫 2.5.7 派生直綫 2.5.8 添加現有麯綫2.6 編輯草圖麯綫 2.6.1 倒斜角 2.6.2 圓角 2.6.3 快速修剪 2.6.4 快速延伸 2.6.5 拐角 2.6.6 移動麯綫 2.6.7 偏置移動麯綫 2.6.8 修剪配方麯綫 2.6.9 刪除麯綫 2.6.10 調整麯綫尺寸 2.6.11 調整倒斜角麯綫尺寸2.7 草圖約束基礎知識 2.7.1 尺寸約束 2.7.2 幾何約束 2.7.3 設為對稱2.8 草圖約束進階知識 2.8.1 自動標注尺寸與自動約束 2.8.2 連續自動標注尺寸和創建自動判斷約束 2.8.3 自動判斷約束和尺寸 2.8.4 顯示草圖約束 2.8.5 顯示草圖自動尺寸 2.8.6 備選解 2.8.7 轉換到/自參考對象 2.8.8 顯示對象顔色2.9 定嚮視圖到草圖2.10 草圖綜閤繪製範例2.11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2.12 思考與練xi第3章 3D麯綫設計3.1 繪製常見的麯綫特徵 3.1.1 點 3.1.2 直綫 3.1.3 圓弧/圓 3.1.4 藝術樣條 3.1.5 螺鏇綫 3.1.6 文本 3.1.7 其他麯綫命令3.2 派生麯綫 3.2.1 偏置麯綫 3.2.2 投影麯綫 3.2.3 組閤投影 3.2.4 相交麯綫 3.2.5 橋接麯綫 3.2.6 等參數麯綫 3.2.7 鏡像麯綫 3.2.8 截麵麯綫 3.2.9 纏繞/展kai麯綫 3.2.10 在麵上偏置麯綫 3.2.11 其他派生的麯綫3.3 編輯麯綫 3.3.1 修剪麯綫 3.3.2 麯綫長度 3.3.3 光順樣條 3.3.4 模闆成型 3.3.5 分割麯綫 3.3.6 編輯麯綫參數 3.3.7 修剪拐角 3.3.8 編輯圓角 3.3.9 拉長麯綫3.4 3D麯綫綜閤設計範例3.5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3.6 思考練xi第4章 基準特徵與實體建模基礎4.1 實體建模應用概念4.2 基準特徵 4.2.1 基準平麵 4.2.2 基準軸 4.2.3 基準CSYS 4.2.4 光柵圖像4.3 體素特徵 4.3.1 長方體 4.3.2 圓柱體 4.3.3 圓錐 4.3.4 球體4.4 拉伸特徵與鏇轉特徵 4.4.1 拉伸 4.4.2 鏇轉4.5 掃掠特徵 4.5.1 基本掃掠 4.5.2 沿引導綫掃掠 4.5.3 變化掃掠 4.5.4 管道4.6 布爾操作 4.6.1 求和運算 4.6.2 求差運算 4.6.3 求交運算4.7 綜閤設計範例——托腳零件設計4.8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4.9 思考與練xi第5章 細節特徵與其他設計特徵5.1 細節特徵 5.1.1 邊倒圓 5.1.2 麵倒圓 5.1.3 倒斜角 5.1.4 拔模 5.1.5 拔模體5.2 其他設計特徵 5.2.1 孔 5.2.2 凸颱 5.2.3 腔體 5.2.4 墊塊 5.2.5 鍵槽 5.2.6 槽 5.2.7 三角形加強筋 5.2.8 螺紋5.3 階梯軸設計5.4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5.5 思考與練xi第6章 模型進階處理與特徵編輯6.1 偏置/縮放 6.1.1 抽殼 6.1.2 縮放體6.2 關聯復製 6.2.1 陣列特徵 6.2.2 陣列麵 6.2.3 陣列幾何特徵 6.2.4 鏡像特徵、鏡像麵與鏡像幾何體 6.2.5 抽取幾何特徵6.3 體處理 6.3.1 修剪體 6.3.2 拆分體 6.3.3 刪除體6.4 特徵編輯 6.4.1 編輯特徵參數 6.4.2 編輯位置 6.4.3 移動特徵 6.4.4 替換特徵 6.4.5 特徵重排序 6.4.6 抑製特徵與取消抑製特徵 6.4.7 特徵重播 6.4.8 編輯實體密度 6.4.9 移除參數 6.4.10 特徵編輯的其他操作命令6.5 玩具車的車輪模型設計6.6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6.7 思考與練xi第7章 麯麵建模7.1 麯麵基礎概述7.2 依據點創建麯麵 7.2.1 通過點 7.2.2 從*點 7.2.3 擬閤麯麵 7.2.4 四點麯麵7.3 由麯綫構造麯麵 7.3.1 直紋麯麵 7.3.2 通過麯綫組 7.3.3 通過麯綫網格 7.3.4 通過掃掠創建麯麵 7.3.5 藝術麯麵 7.3.6 填充麯麵 7.3.7 *邊麯麵 7.3.8 條帶片體 7.3.9 有界平麵7.4 由麯麵構造麯麵 7.4.1 修剪片體 7.4.2 延伸麯麵 7.4.3 規律延伸 7.4.4 修剪和延伸 7.4.5 延伸片體 7.4.6 偏置麯麵 7.4.7 過渡麯麵 7.4.8 橋接麯麵 7.4.9 可變偏置7.5 編輯麯麵 7.5.1 X型 7.5.2 I型 7.5.3 擴大 7.5.4 剪斷麯麵 7.5.5 更改邊 7.5.6 更改階次 7.5.7 更改剛度 7.5.8 *嚮反嚮 7.5.9 使麯麵變形 7.5.10 變換麯麵7.6 麯麵加厚7.7 麯麵分割與縫閤 7.7.1 分割麵 7.7.2 縫閤7.8 四通管模型設計7.9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7.10 思考與練xi第8章 裝配設計8.1 裝配設計基礎 8.1.1 新建裝配文件 8.1.2 引用集應用基礎 8.1.3 裝配導航器8.2 裝配方式方* 8.2.1 自底嚮上裝配 8.2.2 自訂嚮下裝配8.3 裝配約束 8.3.1 “角度”約束 8.3.2 “中心”約束 8.3.3 “膠閤”約束 8.3.4 “接觸對齊”約束 8.3.5 “同心”約束 8.3.6 “距離”約束 8.3.7 “平行”約束 8.3.8 “垂直”約束 8.3.9 “固定”約束 8.3.10 “對齊/鎖定”約束 8.3.11 “等尺寸配對”約束8.4 組件應用 8.4.1 新建組件 8.4.2 添加組件 8.4.3 鏡像裝配 8.4.4 陣列組件 8.4.5 新建父對象 8.4.6 移動組件 8.4.7 替換組件 8.4.8 使用“裝配約束”命令 8.4.9 顯示和隱藏約束 8.4.10 記住約束 8.4.11 工作部件與顯示部件設置8.5 爆炸圖 8.5.1 新建爆炸圖 8.5.2 編輯爆炸圖 8.5.3 自動爆炸組件 8.5.4 取消爆炸組件 8.5.5 刪除爆炸圖 8.5.6 切換爆炸圖 8.5.7 創建追蹤綫 8.5.8 隱藏和顯示視圖中的組件8.6 韆斤訂裝配綜閤應用範例8.7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8.8 思考與練xi第9章 *X工程製圖9.1 *X工程製圖入門9.2 製圖標準與相關項設置 9.2.1 製圖標準設置 9.2.2 與製圖相關的項設置和默認設置9.3 圖紙頁的基本管理操作 9.3.1 新建圖紙頁 9.3.2 打kai(切換)圖紙頁 9.3.3 刪除圖紙頁 9.3.4 編輯圖紙頁9.4 插入視圖 9.4.1 基本視圖 9.4.2 投影視圖 9.4.3 局部放大圖 9.4.4 簡單剖/階梯剖視圖 9.4.5 半剖視圖 9.4.6 鏇轉剖視圖 9.4.7 展kai的點到點剖視圖 9.4.8 摺疊剖視圖 9.4.9 展kai的點和角度剖視圖 9.4.10 定嚮剖視圖 9.4.11 創建剖切綫及利用現有剖切綫創建剖視圖 9.4.12 斷kai視圖 9.4.13 局部剖視圖 9.4.14 標準視圖9.5 編輯視圖 9.5.1 移動/復製視圖 9.5.2 對齊視圖 9.5.3 視圖邊界 9.5.4 視圖中剖切 9.5.5 更新視圖 9.5.6 視圖相關編輯9.6 修改剖麵綫9.7 圖樣標注 9.7.1 尺寸標注 9.7.2 插入中心綫 9.7.3 文本注釋 9.7.4 標注幾何公差和基準特徵符號 9.7.5 標注錶麵粗糙度 9.7.6 錶格注釋9.8 零件工程圖綜閤設計實例 9.8.1 建立零件的三維模型 9.8.2 建立工程視圖9.9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9.10 思考與練xi0章 同步建模技術與GC工具箱應用10.1 同步建模基礎10.2 同步建模綜閤範例10.3 GC工具箱概述10.4 齒輪建模 10.4.1 圓柱齒輪 10.4.2 錐齒輪10.5 彈簧設計 10.5.1 圓柱壓縮彈簧 10.5.2 圓柱拉伸彈簧 10.5.3 碟形彈簧 10.5.4 刪除彈簧 10.5.5 彈簧簡化視圖10.6 齒輪製圖 10.6.1 齒輪簡化視圖 10.6.2 齒輪參數10.7 部件文件加密10.8 本章小結與經驗點撥10.9 思考與練xi
拿到這本《UG NX 11.0入門 進階 精通 第2版A4-9-1》時,我其實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我之前斷斷續續地接觸過一些CAD軟件,但UG NX這個名字總讓我覺得有點望而卻步,總覺得它很高深,而且網上零散的教程信息太多,看哪個都感覺缺胳膊少腿。這次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明確地標齣瞭“入門”到“精通”的路徑,並且是“第2版”,感覺內容會比較新,也經過瞭迭代優化。翻開第一頁,就被A4的幅麵和比較大的字號吸引瞭,這對於我這種視力不算太好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最開始的幾個章節,果不其然,非常基礎,從軟件的安裝、界麵介紹、基本的操作邏輯講起,甚至連鼠標的點擊方式都細緻地講解瞭。這讓我這個初學者感到非常安心,仿佛有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在旁邊指導。我尤其喜歡它講解鼠標操作的部分,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會瞭,實際上隻是“會點”,而不是“掌握”。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對於一個強大的軟件,紮實的基礎是多麼重要。它沒有上來就丟一堆復雜的指令,而是用一種非常平緩的節奏,讓我逐漸熟悉UG NX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我可以想象,如果我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任何CAD軟件,這本書也能讓我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為後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當我深入到這本書的中段部分時,明顯感覺到內容的難度在提升,這正是我期望看到的“進階”過程。它開始講解一些更復雜的建模技術,比如麯麵造型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參數化設計來優化模型。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特徵”的講解,之前我可能隻知道創建幾何體,但這本書讓我理解瞭特徵的意義,以及如何通過特徵的組閤和編輯來構建復雜模型。例如,在講解“掃描”命令時,書中不僅給齣瞭操作步驟,還詳細分析瞭不同掃描類型在實際應用中的區彆和優劣。我嘗試著跟著書中的例子,在自己的電腦上一步步操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迴過頭去仔細閱讀文字描述,查看截圖。這個過程雖然需要耐心,但每次成功地創建齣一個復雜的特徵,都給我帶來很大的成就感。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技巧提示”和“注意事項”,這些往往是普通教程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但它們恰恰是決定建模效率和模型質量的關鍵。我開始意識到,UG NX不僅僅是畫圖,更是一種工程思維的體現,而這本書正在逐步引導我理解這種思維。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價值,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提升,更是思維方式上的啓迪。在閱讀過程中,我越來越能感受到UG NX作為一款專業級CAD軟件的嚴謹和強大。書中對於每個操作的講解,都力求做到精準和到位,並且反復強調瞭“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僅僅是“怎麼”做。這種深入的講解方式,讓我不僅僅是機械地模仿,而是真正地理解瞭UG NX的內在邏輯。我發現,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不僅掌握瞭更多的建模技巧,更重要的是,我開始學會用一種更係統、更工程化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尤其是在處理復雜模型時,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分解和構建。我可以預見到,這本書將會在我未來的UG NX學習和工作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角色。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指引著我不斷探索UG NX的奧秘。
評分從一名完全的初學者到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相對復雜的建模任務,這本書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像市麵上一些隻側重於命令羅列的書籍,而是非常注重邏輯和方法的闡述。比如,在講解參數化設計時,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說明“如何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點擊”。它強調瞭在建模之前,應該先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規劃,比如確定模型的關鍵尺寸、約束關係,以及後續的可編輯性。這一點對我影響很大,我以前常常是想到哪兒畫到哪兒,導緻模型一旦齣現問題,修改起來非常睏難。這本書教會瞭我“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讓我意識到,高效的建模不僅在於熟練掌握命令,更在於科學的建模思路。而且,書中提供的案例都比較貼近實際應用,這使得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聯係起來,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我甚至開始主動去思考,在我的實際工作中,哪些環節可以利用UG NX的這些高級功能來提高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精通”部分,可以說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它涉及到瞭模具設計、裝配設計、以及一些高級的麯麵處理技術。我平時的工作中,雖然也會用到UG NX,但多是基礎的零件設計,對於模具和復雜的裝配體,我一直感覺束手無策。這本書就像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瞭UG NX更強大的應用潛力。它講解模具設計的部分,從分型麵的處理到冷卻係統的布置,都進行瞭非常詳細的介紹,我雖然暫時沒有實際操作模具設計的需求,但瞭解這些流程和方法,對我的整體CAD認知有瞭很大的提升。特彆是關於裝配約束的講解,書中提供瞭多種不同的約束方式,並且分析瞭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好的裝配模型,不僅要美觀,更要符閤實際的裝配邏輯,並且能夠方便地進行後續的修改和仿真。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它讓我看到瞭UG NX在工業設計和製造領域的強大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