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的小毛病不难改:有效纠正孩子的88个小毛病
定价:23.00元
作者:彭岩,丁春生
出版社:中国华侨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8022203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爸爸、妈妈,我长高了,却更需要你们心灵上的关怀和帮助!”
——一个中学生的日记
对待孩子,我们不赞成“棒下出孝子”,但是,我们更不主张一味地纵容和赞扬,孩子就像一株嫩绿的小树,不仅需要施肥浇水,也需要修枝剪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内容提要
本书的作者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历阅十多个国家的相关教育新课题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孩子的具体情况,提炼出中国孩子的88个小毛病,这88个小毛病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障碍。正是基于有些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可能会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或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本书即时提供给家长们一些参考,希望这些参考能对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
本书从习惯与个性篇、学习与能力篇、品德与素质篇、心理与健康篇四个方面入手,列举了孩子在学习及生活中常出现的88种毛病,每种毛病又分为四个步骤来阐述:
一、表现情景
针对每一个问题,通过人物对话或直接引用的方式把孩子内心深处的情绪波动或不良心理真实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家长朋友们判断孩子是否有这些问题。
二、解决的有效方法
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采取步步深入的方法,全面分析一一进行解决。既提供了方法,又提供了步骤,同时还给家长朋友提出了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继续和坚持教育的建议。
三、讲给孩子或家长听的故事
通过意义的故事来启发家长朋友们,如何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灵活、快乐、有实效的方法。同时,家长也可以将故事中的情节讲给孩子听,使孩子以故事为鉴,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激励孩子的座右铭
通过历史上成功人物的名言,告诉孩子“名人是怎样成功的”这一理念,让孩子在解读名人名言的同时,了解成功的意义。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知识涉猎范围。
后,作为本书的作者,衷心希望每一位家长朋友们都能从本书中受益,轻松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目录
一、习惯与个性篇——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个性
小毛病1 依赖性强
小毛病2 任性
小毛病3 爱哭
小毛病4 乱发脾气
小毛病5 迷上电视
小毛病6 喜欢顶嘴
小毛病7 与别人攀比
小毛病8 丢三落四
小毛病9 乱涂乱画
小毛病10 迷恋在网络的虚拟世界
小毛病11 挑食扩偏食
小毛病12 迷恋电子游戏
小毛病13 盲目追星
小毛病14 爱打小报告
小毛病15 常搞“恶作剧”
小毛病16 不善于人际交往
小毛病17 不会理财,花钱大手大脚
小毛病18 缺乏纪律观念
小毛病19 注意力不集中
小毛病20 爱与人争吵
二、学习与能力篇——引导孩子自觉走出学习误区
小毛病21 缺乏创造力
小毛病22 思考问题慢,略显迟钝
小毛病23 缺少审美能力
小毛病24 缺少追求目标
小毛病25 题海战术,不注重方法
小毛病26 解题速度慢,效率低
小毛病27 盲目轻敌,不重视小题
小毛病28 被“分数”击垮
小毛病29 记忆力不佳
小毛病30 考试前焦虑
……
三、品德与素质篇——教育孩子改掉不良品行
四、心理与健康篇——帮助孩子远离不健康的心理误区
作者介绍
彭岩,安徽宿州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长期从业于教育系统的初、高中教学一线,从事教育心理学论文十余篇,近10万字。现居北京,从事“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与潜能开发”专题研究。 丁春生,新加坡《出版态势》特邀编辑,长期从事教育、社科、时政方面的出版工作。中
文摘
序言
从书名来看,似乎重点在于“纠正”,这让我有一丝警惕。因为我个人更倾向于“引导”而非“矫正”。我希望作者能够清晰地阐述,她所指的“小毛病”哪些是需要立即干预的,哪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探索阶段,不应被过度解读或压制。例如,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旺盛,表现为拆东西、问“为什么”直到令人崩溃,这到底是需要“纠正”的毛病,还是需要被正确疏导的能量?我非常好奇书中对此的界定。此外,我希望看到作者对“完美父母”这一概念的反思。我们作为父母,自身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往往在教育孩子时,却要求自己做到零失误。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处理父母自身情绪失控的章节,教我们如何在“暴躁”和“耐心”之间快速切换,那对我们的帮助会更加全面。毕竟,孩子模仿的第一个榜样,就是我们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所以,这本书如果能成为一本“父母自我成长手册”的侧面补充,而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工具书,那它就拥有了更深远的价值。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效的人,对于那些只是停留在“父母要多花时间陪伴”、“要多倾听”这类口号式的建议会感到不耐烦。我的耐心是有限的,尤其是当我身心俱疲时,我需要的是即时生效的“工具箱”。所以,这本书如果真能罗列出整整88个问题,并为每一个问题设计出一套明确的、分步骤的解决方案,那绝对是值得收藏的。比如,针对“吃饭时玩手机”这个现代顽疾,我希望看到的是,不是简单地没收手机,而是如何设计一个家庭用餐的“仪式感”,让孩子自己觉得吃饭本身比屏幕更有趣。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看待“惩罚”与“自然结果”之间的界限。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用立即的、直接的惩罚来制止不良行为,但长期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果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如何设置合理的“自然或逻辑后果”,让孩子在体验到行为带来的直接影响中学习,那无疑是高屋建瓴的智慧。我正在寻找的,是一种可以嵌入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的教育策略,而不是一套需要我额外腾出大量时间去“执行”的复杂计划。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和出版社信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务实的风格,似乎是想提供一些接地气的策略。在众多强调“爱与自由”的育儿思潮中,我有时会感到迷茫,因为完全的自由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实现。我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在“规矩”和“温和”之间找到那个甜蜜点。我期待书中能用大量的篇幅来阐述“界限的艺术”——如何坚定地说“不”,同时又不伤害孩子的心。比如,当孩子坚持要求一个不合理的东西时,如何用非对抗性的语言来重塑这个情境,让孩子既感受到被尊重,又接受了既定的规则。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触及了“社交场合中的小毛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带孩子参加聚会或拜访亲友时,他们的不当行为往往会让我感到无地自容,迫使我采取过度严厉的管教方式。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适用于公共场合的“快速止损”方案,让我能体面地处理突发状况,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我希望读完后,能带着一份自信和从容,去面对每一次“小毛病”的挑战,而不是在事后陷入无休止的自我苛责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直击痛点,让人不禁想立刻翻开看看。我最近正为家里那个小祖宗的各种“小毛病”感到头疼不已,从吃饭挑食到写作业磨蹭,简直是五花八门。其实,很多时候我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那股无力感和挫败感会瞬间将我淹没,尤其是在高压的工作日后,面对孩子的不配合,真的感觉自己所有的耐心都化成了碎片。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急救包”,而不是那种空泛的、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育儿大道理。我希望看到的是,面对孩子摔东西、撒泼打滚这类突发状况时,父母应该采取的即时反应和后续处理流程。更重要的是,我关注的是如何从根源上理解这些“小毛病”背后隐藏的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情绪,毕竟,对症下药的前提是对病因有准确的把握。如果书里能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那些父母是如何巧妙地将负面行为转化为积极互动的瞬间,那对我来说价值就太大了。我追求的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机器人,而是希望找到一条既能管住“熊孩子”,又能维护亲子关系的平衡木,让我们的家庭氛围少一些硝烟,多一些理解和欢笑。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盏及时的灯,照亮了我在这片育儿迷雾中摸索前行的道路。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育儿书浩如烟海,很多都以“权威”自居,读起来让人倍感压力,仿佛只要不按照书上说的做,就意味着我是个失败的母亲或父亲。我更偏爱那种带有烟火气、能让人感同身受的分享。我希望这本所谓的“88个小毛病纠正法”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和我们一样经历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过来人,轻声细语地分享她的“独门秘籍”。我特别好奇,那些看似顽固的习惯,比如扔玩具、不肯睡觉,在书中是如何被拆解和重构的。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小毛病”其实是他们处理不了的强大情绪的外化表现。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语言模板,让我能脱口而出一些既坚定又充满爱意的话语,而不是在气急败坏时只会吼叫,那简直是我的福音。我期待的是一种教育哲学的转变,从“我要控制你”到“我引导你学会自我控制”的过渡。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张清晰的地图,让我们知道在哪个岔路口该选择哪条路径,最终抵达一个更和谐、更少冲突的亲子互动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