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 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考点速记手册-(第二版)-中公版

【XH】 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考点速记手册-(第二版)-中公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银行招聘考试编写组 著
图书标签:
  • 工商银行
  • 招聘考试
  • 考点速记
  • 手册
  • 中公版
  • 金融
  • 职业规划
  • 公务员考试
  • 就业
  • 备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爱尚美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0424128
商品编码:2947490125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考点速记手册-(第二版)-中公版

定价:25.00元

作者:全国银行招聘考试编写组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50424128

字数:

页码:30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公版·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考点速记手册(第2版)》是全国银行招聘考试编写组精心编写而成。本书在研究中国工商银行近三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考试难度,精选相关的内容编辑成书。本书具有小巧精致、便于携带的特点,考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记忆,合理利用时间,对于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深入理解,以期真正做到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内容提要


《中公版·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考点速记手册(第2版)》参与本书编写的师资团队强大,编者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辅导经验,对考试规律研究颇深。本书在深入研究考试真题的基础上,根据考点编写内容,使考生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内容。全书包含了行测、经济、金融、法律、英语等内容,覆盖范围全面。通过本书的学习,考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知识和提升能力,以真正满足考生的考试需求。另外,购买本书还享有中公教育为您倾力打造的超值服务。

目录


章言语理解与表达(1)
考点1主旨观点题(1)
考点2细节理解题(3)
考点3逻辑填空题(5)
考点4语句排序(11)
考点5病句辨析(13)
第二章判断推理(17)
考点1逻辑判断(17)
考点2定义判断(26)
考点3图形推理(29)
考点4类比推理(32)
第三章数量关系(41)
考点1比例关系(41)
考点2容斥问题(41)
考点3分配问题(43)
考点4工程问题(43)
考点5行程问题(44)
考点6概率问题(45)
考点7排列组合问题(46)
考点8利润问题(49)
考点9年龄问题(50)
考点10数字推理(51)
考点11图形形式数字推理(53)
考点12计算问题(55)
第四章资料分析(58)
考点1资料分析核心概念(58)
考点2实战速算方法(66)
第五章经济学(69)
考点1微观经济学概述(69)
考点2需求的定义及影响需求的因素(69)
考点3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70)
考点4需求弹性(71)
考点5恩格尔定律(74)
考点6供给、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75)
考点7供给弹性(76)
考点8均衡价格(77)
考点9消费者行为理论(78)
考点10生产理论(79)
考点11成本理论(81)
考点12市场理论(84)
考点13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88)
考点14市场失灵的含义及主要原因(89)
考点15宏观经济学概述(90)
考点16国民经济核算(90)
考点17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91)
考点18凯恩斯的消费理论(92)
考点1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92)
考点20乘数效应(92)
考点21名义GDP、实际GDP和潜在GDP(92)
考点22通货膨胀(93)
考点23失业(96)
考点24LS-LM模型(97)
考点25财政政策(102)
考点26货币政策(103)
考点2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105)
考点28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周期的阶段(107)
第六章金融学(108)
考点1利息与利息率(108)
考点2金融市场(110)
考点3金融工具(112)
考点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112)
考点5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116)
考点6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119)
考点7巴塞尔协议(123)
考点8货币政策的类型(125)
考点9货币政策工具(126)
考点10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28)
考点11货币政策的时滞(129)
考点12货币需求(129)
考点13货币供给(132)
考点14外汇与汇率(133)
考点15国际收支(140)
考点16国际储备(142)
考点17国际资本流动(145)
考点18互联网金融(146)
第七章会计与财务管理(149)
考点1会计基础(149)
考点2会计要素(150)
考点3会计等式(156)
考点4借贷记账法(158)
考点5会计分录(160)
考点6财务会计报告(161)
考点7固定资产的折旧(164)
考点8资产的收益与收益率(166)
考点9资产的风险及其衡量(168)
考点10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169)
考点1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73)
考点12财务分析(175)
考点13财务分析指标(176)
第八章管理学(180)
考点1管理的基本职能(180)
考点2组织结构(186)
考点3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方法(192)
考点4激励理论(195)
考点5人际沟通(201)
第九章法律(204)
考点1合同法(204)
考点2公司法(210)
考点3破产法(215)
考点4证券法(217)
考点5商业银行法(222)
第十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226)
考点1计算机网络(226)
考点2移动支付(228)
考点3云计算(231)
考点4物联网(232)
考点5大数据(233)
考点6三网融合(233)
考点7LBS(234)
考点8二维码(234)
第十一章统计学(236)
考点1统计方法(236)
考点2统计数据的特征(237)
考点3抽样方法(238)
考点4变量之间的相关性(240)
第十二章英语(242)
考点1英语改错常见错误(242)
考点2完形填空(245)
考点3阅读理解(247)
考点4翻译(253)
考点5高频词汇和词组(260)
附录时政热点(295)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305)

作者介绍


文摘


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考点1主旨观点题
  主旨观点题的提问方式主要有“这段话主要想传达的意思是……”“上述文字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说明了……”“这段文字旨在说明……”等几种形式。
  浏览材料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首尾句
  总分结构和分总结构是主旨观点题文段的常见结构,因此文段的首尾句也常常是文段的总论句。
  2.关联词
  如果把文段比作一棵树,那么句子就是这棵树的枝与干,而关联词就是枝干的分岔点。通过关联词,我们可以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判断文意的重点所在。下面列举了四类常见的关联词以及关联词前后需重点关注的部分。考生在浏览试题文段时,可根据各关联词的特点,略去不重要的文字,直接抓住句子或文段的重点。
  (1)转折关系:当材料中出现“虽然……但/却……”“然而”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转折后的内容。
  (2)因果关系:当材料中出现“因此”“因为……所以……”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结果;当材料中出现“之所以……是因为……”时,重点关注原因。
  (3)条件关系:当材料中出现“只有……才……”“除非”“只要”等关联词时,重点关注条件。当材料中出现“无论……都……”时,重点关注“都”后的内容。
  (4)假设关系:当材料中出现“如果……那么……”时,重点关注“如果”后的假设内容。
  3.强调词
  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常常使用一些语气比较重或总结性的词句,这些词语就是强调词。浏览材料时关注这些强调词有助于我们抓住作者的中心观点。
  主旨观点题中常见的表强调的词、短语有:
  (1)应该、应当、务必、、必须、迫切需要、就是要;
  (2)事实上、实质上、其实;
  (3)真正、关键、重要的是、那就是;
  (4)可见、总而言之、照此看来、这也就意味着;
  (5)科学家相信、专家认为。
  4.高频词
  作者在围绕一个主题论述时会常常提到这个主题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这个主题词多次出现。反过来说,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很可能就是文段的主题词,尤其是当这个词多次作为句子的主语出现时,它是文段的主题词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高频词也是我们在浏览主旨观点题目的材料时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5.倾向性
  主旨观点型的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带有的态度倾向、感情褒贬,我们在浏览材料时要注意材料中带有感彩的词句,例如“片面”“可惜”“遗憾的是”等,由此可判断作者的写作倾向。
  考点2细节理解题
  “细节”是指文段中那些容易被人忽略、混淆的细小信息。阅读理解中有一种根据细节判断选项正误的题型,我们称之为细节理解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对以上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细节理解题中,常见的错误选项有以下几种:
  1.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指选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它通常是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常见的“无中生有”情况为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材料没有提及,尤其当选项是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考生需警惕,因为很有可能原材料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2.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命题人将文段中的词语偷换成一些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其偷换形式主要有两种:
  (1)张冠李戴,即把“张某做了此事”说成“李某做了此事”;或把“张某做了这件事”说成“张某做了那件事”。
  (2)大而化小,即文段说的是“大的、整体的情况是如此”,选项偷换为“其中某个小的部分的情况是如此”。
  识别此类陷阱,关键在于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尤其注意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3.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以个别事物替代一类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识别此类陷阱,关键看选项的主语是否省略了原文的修饰限定成分,是否扩大了事物的范围,是否混淆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混淆时态
  “混淆时态”是指将还没有发生或未实现的说成已经发生或实现的一种设错方式。识别此类陷阱只需留意选项中表时态的词语与原文是否相符。
  常见的表时态的词语有:
  已然:指已经发生的。常见词语如:“已”“已经”“曾经”“……了”等。
  未然:指还未发生的。如:“将”“要”“即将”“将要”“会”等。
  正在进行:指当前状态。如:“正”“正在”“在……中”“……着”等。
  5.逻辑混乱
  “逻辑混乱”是指选项中两个事物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主要包括因果混乱、或然与必然混乱、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混淆、选择关系与并列关系的混淆。
  (1)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有两种情况:因果颠倒、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指颠倒了“因”与“果”的关系,“强加因果”指把文段中原本不具备因果关系的事物,强拉硬扯,说成具有因果关系。
  (2)或然与必然混乱。
  这主要表现为将可能的说成必然的,将不确定的说成肯定的。识别此类错误,需重点关注文段和选项中表或然和必然的词语。常表或然的词语有:“可能”“也(或)许”“大概”“基本”“差不多”等,常表必然的词语有:“”“必然”“必定”“必将”等。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混淆。
  这主要表现为将必要条件“只有……才”错换为充分条件“只要……就”,即把只有具备条件A才能达到目标B,错换为:只要具备条件A就能达到目标B。
  (4)选择关系与并列关系混淆。
  这主要表现为将“或”与“和”混淆。“或”表示A与B之间选其一,“和”表示既要有A又要有B。
  6.颠倒黑白
  “颠倒黑白”是将正确的说成错误的,错误的说成正确的一种设错陷阱。其主要是利用材料信息错综复杂的特点,在选项中将材料明确表示正确(错误)的信息予以否定(肯定)。
  考点3逻辑填空题
  一、对应分析法
  作者在行文时,前后会有相互的照应;命题人在命制逻辑填空题时,也多选那些与句子其他成分有呼应的词语设空。因此,寻找空缺处与前后文的对应关系,成为解答逻辑填空题的关键,而抓住提示这些对应关系的词句,则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1.抓关键词找对应
  逻辑填空中空缺处与前后文的关系可分为三类:语义相近、语义递进和语义相对。语义相近常见于含有并列关系的句子中,语义递进常见于递进关系中,语义相对情况较为复杂,下文将详细讲述。这三类情况都有比较典型的标识词,阅读文段时抓住关键词判断空缺处与前后文的对应关系,根据各类关系的特点解题即可。
  (1)表并列关系的词语。
  并列关系,指的是语段中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在语义上相互关联,在句子结构上趋于相同,在句子成分上地位相当的关系。
  表并列关系的词语有:和、与。当空缺处前、后出现“和”“与”等并列词时,考生可判定并列词前后存在并列关系。解题时可选择与空缺处前或后所述内容意思相近或共同描述某一事物、阐述同一道理的词语。
  (2)表递进关系的词语。
  递进关系,指的是后一分句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的语义关系。
  表递进关系的词语包括:甚至、更、还、以至、何况、并且、不仅/不但/不光……而且……若空缺前、后出现表递进关系的词语,考生可首先判定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其前或后某个词、句存在递进关系,即所填词语应与其前或后相应词语存在范围或程度上的阶梯差异。若设空在前,则所填词语在范围或程度上应小于空缺处后面的词语;反之,则应大于空缺处前面的词语。
  (3)表相对关系的词语。
  在逻辑填空中,分句间还有一种常见的关系——相对关系,即分句间语义相反或对立。
  提示相对关系的四类词语:①转折词:转折前后意相反。②否定词:肯前否后意相对。③选择词:二者选一意相斥。④变化词:今昔对比意相别。
  相对关系可通过找出句中相应词语的反义词或与分句语义相对的词语来破题。
  2.抓关键句找对应
  如果说关键词是通过揭示分句间的关系来间接提示空缺处词语,关键句则是对所填词语的直接提示——对关键句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对应的概括词即可正确解题。





































































序言



【XH】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考点速记手册(第二版)内容概要 本手册专为备考中国工商银行(ICBC)招聘考试的考生精心编写,旨在提供一套高效、全面、精炼的考点复习资料。全书紧密围绕近年来工行笔试的实际考情与命题趋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覆盖所有核心知识点,帮助考生实现快速记忆和精准回顾。 本书核心特色: 1. 紧扣最新考纲: 汇集历年工行笔试真题及权威信息,确保所有收录的考点均具备高度的实战价值。 2. 结构化梳理: 采用模块化、清单化的编排方式,便于考生按知识模块进行系统复习和查漏补缺。 3. 速记优化设计: 运用大量图表、口诀、对比表格等视觉记忆辅助工具,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掌握的“速记点”。 --- 第一部分:经济金融基础知识(E&F) 本部分是工商银行招聘考试的基石,考察考生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核心金融理论的掌握程度。 一、 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速览 1. 国民收入核算与指标体系: GDP、GNP、NI、PI、DPI 的计算口径及相互转换关系。重点解析“三面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的侧重点及常见陷阱。 2. 经济增长理论: 索洛模型(Solow Model)的稳态分析、收敛性假说。内生增长理论(Romer 模型)的驱动因素。 3. 短期均衡与总需求(AD)/总供给(AS)模型: 凯恩斯主义与古典学派在 AD-AS 框架下的分析差异。IS-LM 模型在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时的应用。 4.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挤出效应的原理与程度判断。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 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机制及效力比较。 政策组合与“时滞”问题: 政策传导路径的时滞分析及其对政策选择的影响。 二、 微观经济学与产业组织 1. 消费者行为理论: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对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数学表达。无差异曲线的特性及边际替代率(MRS)的含义。 2. 生产者行为理论: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相交点(最优要素组合)。短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规模报酬(规模经济/不经济)。 3. 市场结构分析: 四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的特征比较表。斯塔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与伯特兰德模型(Bertrand)在寡头垄断决策中的应用。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公共物品的“搭便车”问题。外部性(正/负)的矫正措施(皮古税、科斯定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在金融领域的体现。 三、 货币银行学与金融市场 1.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基础货币(H)、货币乘数(m)的构成。高能货币的投放渠道。 2. 利率的决定理论: 可贷资金说与流动性偏好说。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纯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市场分割理论)的图形化对比。 3. 中央银行职能与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的结构与主要职能。货币政策工具的适用情景速记。 4. 金融工具与市场: 债券定价(到期收益率 YTM 的计算与影响因素)。股票估值模型(戈登增长模型 DDM)。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及其套期保值功能。 --- 第二部分:公司金融与会计基础(CF&A) 本部分侧重于企业投融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以及工商银行为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所需具备的财务知识。 一、 公司财务决策 1. 资本结构理论: MM 理论(有税、无税、有财务困境成本)的推导与结论。代理成本理论在资本结构中的体现。 2. 投资决策: 净现值法(NPV)、内部收益率法(IRR)、回收期法的优缺点对比速记。增量现金流的精确计算是本部分重点。 3. 营运资本管理: 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的最佳管理策略(如 JIT、ABC 分析法)。 二、 财务会计与报表分析 1. 会计恒等式与报表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表)之间的逻辑联系图。 2. 现金流量表精讲: 间接法下,如何从净利润推导出经营活动现金流的调整项。重点掌握“收入确认”和“成本费用”对现金流的特殊影响。 3. 财务比率分析: 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的计算及行业基准参考。 盈利能力指标: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杜邦分析体系)的层级拆解。 效率指标: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公式及意义。 --- 第三部分:银行从业与监管要求(ICBC Focus) 此部分高度贴合工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和监管环境。 一、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1. 资产负债管理: 期限结构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缺口分析法)。 2. 流动性风险管理: 核心负债与稳定负债的构成。巴塞尔协议对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要求。 3. 信贷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的定义及拨备覆盖率的计算逻辑。 二、 宏观审慎管理与巴塞尔协议 1. 巴塞尔协议Ⅲ核心要素梳理: 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总资本)的最低要求。风险加权资产(RWA)的计算口径变化。 2. 宏观审慎工具箱: 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附加资本要求。 --- 第四部分:时事热点与综合能力(Current Affairs & GA) 这部分内容要求考生具备对当前经济政策、金融科技热点及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快速吸收能力。 1. 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基调(松紧适度、精准有力)的解读。“双碳”目标对银行业务转型的驱动力。 2. 金融科技(FinTech)前沿: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在银行风控、获客、运营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智能投顾、RPA 流程自动化)。 3. 管理学基础: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的要点回顾。组织文化在国有大行中的重要性。 手册使用建议: 本手册设计为考前最后阶段的快速冲刺工具。考生应先完成基础教材的学习,再使用本手册进行地毯式的知识点核对与记忆强化。尤其对于表格、公式部分,建议结合模拟试题进行检验,确保“速记”转化为“真知”。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其“速记”的定位。传统意义上的复习资料往往长篇大论,看得人云里雾里,而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抓住了“效率”这个关键。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深入分析了工行招聘考试的出题规律和常考题型,并针对性地给出了记忆方法和技巧。比如,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书中会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区分;对于一些需要背诵的公式或者条款,它则会提供一些联想记忆或者口诀化的方式。这种“授人以渔”的理念,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还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我注意到,除了基础的知识点梳理,它还特别强调了“热点”和“前沿”的梳理。在金融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仅仅掌握过去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了解最新的政策、行业动态、以及科技发展趋势,同样是考查的重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让我看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用心。翻阅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穿插了一些近年来工行招聘考试中出现过的真题解析,这对于我理解考点如何应用,以及把握出题方向,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厚实,沉甸甸的,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踏实感。我之前零零散散地看过一些招聘相关的资料,但总觉得不成体系,知识点跳跃性太强,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从封面设计来看,简洁大气,【XH】的标识也显得比较专业,一看就知道是针对特定考试的。“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这几个字更是直击我心,我正是备考工行的一员,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相当合理,让我眼前一亮。首先,它按照工行招聘考试的各个科目模块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每个模块下面又详细列出了重要的考点。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知识点的梳理脉络清晰,非常便于我们这些考生去理解和记忆。我特别欣赏的是,在每个考点的讲解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文字,而是采用了提炼概括的方式,用最精炼的语言把核心内容呈现出来,很多地方甚至用了小标题、加粗、或者符号标注,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快速掌握大量信息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定位是“速记手册”,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回避那些看起来艰深晦涩的专业知识,但又能够用非常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在短时间内就能抓住重点。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己的复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我相信,跟着这本书的节奏进行复习,一定能事半功倍,为我成功通过工行招聘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