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外感病證治
定價:35元
作者:李永清 主編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13215510
字數:300000
頁碼:3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
內容提要
李永清主編的《外感病證治》是論述外感病的專著。作者以官竅、髒腑、肢體經絡關節等為基礎,按外感病由錶及裏、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由實緻虛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為依據進行證型分類,體係完整,內容清晰。
全書分總論和各論。總論扼要介紹外感病學發展概況,外感病的概念、緻病邪氣、發生發展變化規律、常見外感病的防治;各論對臨床常見的外感病診治進行詳細介紹。
《外感病證治》具有全麵、係統、簡明、實用等特點,可供中醫藥院校師生及臨床工作者參考使用。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更新中................
作者介紹
李永清,男,1952年生,內濛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20多年來,緻力於“整閤傷寒溫病、統一辨證理論”的研究,經過長期不懈探索,總結齣一套融病位(具體病位和錶裏病位)、病性(寒熱屬性和虛實屬性)、病因病機(緻病因素和病理機製)、病勢(緩、急,是進一步發展、加重、惡化,還是逐步趨緩,輕、好轉)、病期與。病變發生發展階段(病變所處的病期或階段,如初期——病變開始階段,前期——病變發展階段,中期——病變深重階段,後期——病變恢復階段土,以及與之相應的邪正消長變化(正盛邪實、邪實正虛、正虛邪微、正氣虧虛),等內容為一體的統一的外。感病辨證體係。著有《傷寒治法匯要驢、《外感熱病證治》。先後發錶。誑論《傷寒論》的六經理論”。“論寒溫統一”、“實現寒溫統一規範辨證理論”等論文近40篇。
編輯推薦
李永清主編的《外感病證治》是論述外感病的專著。作者以錶裏為綱,六淫為目,以清竅、髒腑、經絡關節等為基礎,按外感病由錶及裏、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由實緻虛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為依據進行證型分類,內容清晰,一目瞭然。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部分扼要介紹外感病學發展概況,外感病的概念、緻病邪氣、發病與傳變,以及辨證等,中篇並對臨床常見的外感病癥進行瞭詳細介紹。下篇部分,簡要論述整閤傷寒溫病、統一辨證理論的重要性。
目錄
暫無相關內容 更新中................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富有感染力,它跳脫瞭那種傳統教科書的刻闆和教條化,讀起來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在茶餘飯後,耐心地嚮你傳授他的“看傢本領”。作者的語言非常精煉,但在關鍵點上又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來點醒你。比如,他在解釋氣血津液運行受阻時,不是堆砌復雜的術語,而是用“像河道被淤泥堵塞”這樣的描述,一下子就讓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可感。我尤其欣賞它對古代醫案的引用方式,很多古籍中的記載往往是殘缺的,但作者卻能巧妙地將這些零散的記載串聯起來,加入自己的現代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邏輯鏈條。這種“古為今用”的處理方式,使得我們這些後學者在敬畏傳統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份學問在當代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指導意義。它不是讓你盲目崇拜古人,而是鼓勵你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繼承和發揚。
評分我最近在學習中醫基礎理論時,對一些復雜的脈象和舌象的辨識感到非常吃力,市麵上很多教材對這些“活的”診斷信息的描述總是顯得過於靜態和抽象。這本書在這方麵展現齣瞭驚人的實踐指導性。作者似乎非常瞭解初學者的睏境,他沒有直接拋齣一個復雜的理論體係,而是采取瞭一種“場景代入式”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解“浮脈”時,他會詳細描述病人可能齣現的體態、精神狀態,以及在不同氣候條件下,這種脈象可能呈現的微妙變化。更絕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作者自己多年臨床實踐中遇到的疑難病例的簡要記錄,雖然沒有詳細的治療過程,但光是描述病人的主訴和當時的脈象舌苔,就足以讓人腦洞大開。我發現自己可以拿著放大鏡對著書中的舌象圖反復揣摩,嘗試去想象那種“苔薄白而潤”和“苔黃膩而厚”之間的細微差彆,這種對比式的學習方法,極大地提高瞭我的臨床想象力,感覺自己的“眼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瞭鍛煉。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和設計很有意思,封麵采用瞭那種深沉的、略帶曆史感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字體,顯得既專業又不失古樸。我本來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買的,畢竟現在市麵上關於傳統醫學的書籍汗牛充棟,很多都流於錶麵或者過於晦澀。然而,拿到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排版非常清晰,字體大小適中,段落之間的留白也處理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起來眼睛不會感到疲勞。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介紹每一個基本概念時,不僅僅是簡單地給齣定義,還會配上一些古代醫傢的原話引用,這讓我感覺自己仿佛在與那些前輩們直接對話,而不是僅僅在閱讀二手資料。尤其是那些圖錶的繪製,綫條流暢,關鍵的穴位和病變區域的標注非常精確,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把握住核心的形態特徵。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切換時采用的過渡頁設計,那幾頁往往印著一些與中醫文化相關的古畫或書法,為閱讀增添瞭一種沉靜的儀式感。這本書的紙張質地也很好,有一定的厚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覺得物有所值,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對於需要係統梳理知識體係的人來說,這本書的邏輯架構堪稱一絕。它沒有采取嚴格按照病因病機或者髒腑分類的傳統綫性結構,而是更側重於建立一套“應變”的思維框架。書的開篇部分花瞭大量的篇幅來討論“辨證論治”的核心思維模式,強調如何快速從復雜錶象中抓住“主證”,這對於應對瞬息萬變的臨床實踐至關重要。隨後,內容展開時,作者非常注重不同證候之間的相互轉化和聯係,讓你明白一個證候是如何演變到另一個證候的,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個病理狀態。這種網狀的知識結構,幫助我建立瞭一個更靈活的思考模型,不再拘泥於死記硬背某個方劑對應哪個病名。此外,書中對一些常見證型下的“加減法”也做瞭詳盡的闡述,這些小技巧往往是課堂上難以學到的寶貴經驗,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直綫上升。
評分這本書的參考文獻和注釋部分處理得極其嚴謹和考究,這對於我這種喜歡深究源頭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每一條重要的理論闡述後麵,都能找到清晰的注釋指嚮原始齣處,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說法,都能追溯到某個特定的經典原文或某位醫傢的論述中去。這使得讀者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建立起對傳統醫學文獻的敬畏之心,知道這些理論並非空中樓閣。不同於一些隻羅列書目的參考資料部分,這本書的注釋不僅僅是簡單的文獻引用,作者還常常加入一些簡短的考證性說明,比如某個術語在不同時期的含義變化,或者不同流派對此的細微分歧。這極大地豐富瞭本書的學術厚度,讓它不僅適閤於臨床實踐者作為參考,也完全可以作為中醫文獻學研究的輔助讀物,體現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