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 中国栽培草地

【XH】 中国栽培草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著 著
图书标签:
  • 草地
  • 栽培
  • 中国
  • 农业
  • 植物学
  • 生态学
  • 畜牧业
  • 土壤
  • 植物生理学
  • 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爱尚美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6498
商品编码:2948955353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栽培草地

定价:228.0元

作者: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030436498

字数:100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栽培草地》适合草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水土保持研究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生、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适合大型图书馆,特别是农业院校和研究所的图书馆、阅览室馆藏。

 

内容提要


栽培草地不仅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栽培草地》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栽培草地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栽培草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草地主要栽培牧草分布与区划、牧草轮作制度演变与发展趋势、牧草营养物质形成与质量评价、栽培草地建植技术、栽培草地杂草防控技术、栽培草地水分利用与管理技术、栽培草地营养调控技术和栽培草地衰退机理与恢复技术;下篇为栽培草地的区域发展,包括东北湿润半湿润区、华北温暖半湿润区、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区、西北干旱区、西北干旱绿洲区、青藏高寒区、西南带湿润区、华东带湿润区和华中带湿润区的栽培草地资源特点、发展优势以及发展路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上篇栽培草地理论与技术
  章栽培草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节栽培草地的意义与作用
  一、意义与特性
  (一)栽培草地的意义
  栽培草地不仅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畜牧业生产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草原与牧草科学奠基人王栋教授(1956)就明确指出,农、林、牧的有机结合和整体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的正确方向。牧草栽种结合到轮作制中是农、林、牧整体经营的中心环节,不仅为畜牧业生产饲草饲料,也为农作物增产提供条件。就家畜饲养而言,牧草是家畜主要、优美、经济的饲料;就农作物栽培而言,栽培牧草能改变土壤结构,增进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防止冲刷、保持水土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效果。栽培草地是一种集约的经营方式,即在面积上栽培牧草作青饲、青贮、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栽培草地的产量可以成倍地高于天然草地,质量更是显著提高。栽培草地作为草地培育完整体系的一部分,使草与家畜的关系进一步协调,全面提高了草地生产能力。一般而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栽培草地的面积越大,畜牧业生产水平就越高,对于靠天养畜的依赖性就越小。
  (二)栽培草地的概念与特性
  1.栽培草地的概念
  栽培草地就是以生产饲草为目的,利用综合农艺措施(耕翻、耙耱或免耕),通过播种方式建植形成的植物群落,播种的饲草既可以是一年生,也可是多年生;既可以是草本,也可以是半灌木、灌木,甚至可以是小乔木等。
  2.栽培草地的特点
  1)群落结构简单。与天然草地相比,栽培草地群落结构简单,多数栽培草地为单一牧草群落,如苜蓿栽培草地、无芒雀麦草地等,也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混播而成的复合或多元牧草群落,如三叶草-黑麦草(Trifoliumspp.-Loliumperenne)的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是草地系统的典范。另外,在牧草生活型的组成上,栽培草地也相对简单,同一个栽培草地或由多年生草本构成,或由灌木类植物构成,或由一年生植物构成。
  2)群落草种搭配合理。通过综合的农艺培育技术措施,如耕翻耙耱、播种、排灌、施肥、杂草防除和合理利用等,可使栽培草地群落成分和结构得到优化,如多年生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利用地上空间、阳光和二氧化碳;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在混播草地中既包括深根可固氮的豆科草种,也包括浅根植物禾草;既包括上繁草,也包括下繁草;既包括短寿多年生牧草(2~3年达到茂盛生长期),也包括长寿多年生牧草(生长5~6年或以上)。
  3)稳产、高产、优质。栽培草地集约化程度高,其产量可以成倍地高于天然草地,质量也可显著提高,由于栽培草地有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制度,它的产量和质量相对稳定均衡。
  4)类型多样,利用方式灵活。栽培草地类型多样,如短期草地、割草地、放牧地等。栽培草地的牧草既可用于青饲、青贮,也可以调制成干草或放牧利用。
  (三)栽培草地类型
  栽培草地的类型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胡自治(1995a,1995b)提出了栽培草地分类的新系统——综合顺序分类法,并确定了系统分类的原则及类、亚类、型三级分类体系。在总结世界各国栽培草地类型的基础上,将栽培草地的类型划分如下。
  1.按热量带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热带栽培草地;
  2)带栽培草地;
  3)温带栽培草地;
  4)寒温带栽培草地;
  5)寒带和高山带栽培草地。
  2.按利用年限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临时栽培草地;
  2)栽培草地。
  3.按牧草组合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单播栽培草地:豆科单播草地、禾本科单播草地;
  2)混播栽培草地:一年生禾本科-豆科混播草地、多年生禾本科-豆科混播草地、多年生禾本科混播草地、多年生豆科混播草地。
  4.按培育程度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栽培草地;
  2)改良草地。
  5.按复合生产结构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农草型栽培草地;
  2)林草型栽培草地;
  3)果草型栽培草地。
  6.按生活型划分的栽培草地类型
  1)草本栽培草地;
  2)灌丛栽培草地;
  3)乔林栽培草地(饲用林)。
  二、对畜牧业的影响
  (一)栽培草地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饲草家产系统中,饲草是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畜牧业生产离不开有效的饲草供应,天然草地放牧是低成本的畜牧业生产系统,但它并不是有效、合理的。由于天然草地饲草供应的季节不平衡或饲草质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生产的优质、高效和高值发展。栽培草地是发展优质、高效和安全畜牧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像奶牛业、肉牛业和肉羊业更是如此。由于栽培草地可提供优质、高产和安全的饲草,同时通过饲草的加工调制(干草、青贮),将生产旺季的优质饲草储藏起来,到饲草生产淡季或冬春季供应家畜,以达到饲草的均衡供应。所以,畜牧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栽培草地的发展,如美国农场土地中的41.5%种植饲草,其中苜蓿的面积占栽培草地总面积的41%~44%,产量占总产量的57%~58%。美国的栽培草地以调制干草为主,除苜蓿外,还有三叶草和猫尾草的混播草地,此外,还有胡枝子、大豆、豇豆、花生、谷物干草等。紫花苜蓿与高牛尾草混播草地的可消化干物质,可达到52%,粗蛋白含量为每亩99kg。新西兰栽培草地产草量较高,平均3亩草地养1只羊,产量高的草地1亩地可养1只羊。
  中国是牛肉、羊肉生产大国,羊肉产量居世界位,牛肉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从生产情况看,中国牛、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牛肉、羊肉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优势产区逐渐形成。牛肉、羊肉产量由1980年的71.4万t增加到2011年的1040.6万t,增长13.6倍,年均增长9.0%;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5.9%上升到2011年的13.1%。
  牛存栏和出栏量分别由1980年的7167.6万头和332.2万头,增加到2011年的10360.5万头和4670.7万头,牛肉产量由26.9万t增加到647.5万t,增长23倍,年均增长10.8%;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由2.2%上升到8.1%(表1-1)。
  续表
  年份 牛存栏量/万头 牛出栏量/万头 牛肉产量
  产量/万t 牛肉占肉类比例/%
  1980 7167.6 332.2 26.9 2.2
  1985 8682.0 456.5 46.7 2.4
  1990 10288.4 1088.3 125.6 4.4
  1995 10420.1 2243.0 298.5 7.3
  2000 12353.2 3806.9 513.1 8.5
  2001 11809.2 3794.8 508.6 8.3
  2002 11567.8 3896.2 521.9 8.4
  2003 11434.4 4000.1 542.5 8.4
  2004 11235.4 4101.0 560.4 8.5
  2005 10990.8 4148.7 568.1 8.2
  2006 10465.1 4222.0 576.7 8.1
  2007 10594.8 4359.5 613.4 8.9
  2008 10576.0 4446.1 613.2 8.4
  2009 10726.5 4602.2 635.5 8.3
  2010 10626.4 4716.8 653.1 8.2
  2011 10360.5 4670.7 647.5 8.1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
  羊存栏和出栏量分别由1980年的18731.1万只和4241.9万只,增加到2011年的28235.8万只和26661.5万只,羊肉产量由44.5万t增加到393.1万t,增长约8倍,年均增长7.3%;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由3.7%上升到4.9%(表1-2)。
  续表
  年份 羊存栏量/万只 羊出栏量/万只 羊肉产量
  产量/万t 羊肉占肉类比例/%
  1980 18731.1 4241.9 44.5 3.7
  1985 15588.4 5080.5 59.3 3.1
  1990 21002.1 8931.4 106.8 3.7
  1995 21748.7 11418.0 152.0 3.7
  2000 27948.2 20472.7 264.1 4.4
  2001 27625.0 21722.5 271.8 4.5
  2002 28240.9 23280.8 283.5 4.5
  2003 29307.4 25958.3 308.7 4.8
  2004 30426.0 28343.0 332.9 5.0
  2005 29792.7 24092.0 350.1 5.0
  2006 28369.8 24733.9 363.8 5.1
  2007 28564.7 25570.7 382.6 5.6
  2008 28084.9 26172.3 380.3 5.2
  2009 28452.2 26732.9 389.4 5.1
  2010 28087.9 27220.2 398.9 5.0
  2011 28235.8 26661.5 393.1 4.9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
  加拿大(包括肉牛、奶牛、绵羊、马、野牛、麋鹿、鹿和其他特殊反刍动物)是主要的饲草使用者。反刍动物农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草场和存储饲草的稳定供应。据加拿大统计局估计,萨斯喀彻温省农场2009年1月存栏265.0万头肉牛和8.2万只绵羊(表1-3)。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统计局报估了本省农场马的实际数量
  ……

 

序言



【XH】 中国栽培草地 序言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草地,特别是栽培草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为无数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更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土壤保持、乃至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然而,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栽培草地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资料相对分散,公众对其价值和科学管理方法的认知也存在不足。 本书,【XH】 中国栽培草地,正是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我们期望通过对中国栽培草地多样性的深入剖析,对其生态功能、经济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详尽阐述,为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畜牧业生产者、以及所有关注中国生态环境的读者,提供一份权威、详实、易于理解的参考。我们力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生动的实例,展现中国栽培草地独特的美丽与重要性。 第一章:中国栽培草地的概念与分类 本章将首先明确“栽培草地”在中国的定义与内涵。我们将其界定为在特定的人类管理和干预下,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用于畜牧生产、生态恢复、景观营造等目的的土地利用形式。不同于天然草原,栽培草地往往经过了选择、种植、管理和维护,以期达到特定的功能目标。 接着,我们将对中国栽培草地进行科学的分类。这种分类将不仅仅基于草种的组成,还将考虑其建植的目的、管理强度、生态环境以及地理分布等多个维度。例如: 按建植目的分类: 饲用草地: 这是最主要的一类,旨在为牲畜提供优质的牧草,是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我们将进一步细分,如作为放牧草场、割草场、或青贮饲料生产地等。 生态恢复草地: 用于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矿山复垦、以及退化草地改良等。其重点在于利用草地的固土、净化、改善环境的功能。 景观绿化草地: 用于城市绿化、公园、运动场、旅游景区等,侧重于观赏性、环境美化和休闲功能。 科研与示范草地: 用于新品种引进、栽培技术研究、管理模式试验等。 按管理强度分类: 高强度管理草地: 如集约化、机械化管理的优质饲用草地,注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中等强度管理草地: 兼顾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例如轮牧、补播等。 低强度管理草地: 更多地依赖自然调节,如生态恢复区的初步建植。 按建植草种组成分类: 单播草地: 以一种或少数几种主要草种为主,便于机械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混播草地: 两种或多种草种按一定比例混合种植,旨在发挥不同草种的优势,提高产量、改善营养价值、增加生物多样性。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在中国应用广泛且成功的混播组合。 按地理生态区划分类: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栽培草地: 如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气候条件相对优越,适宜多种草种生长。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培草地: 如西北地区,对耐旱性要求极高,建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独特。 高山、高原地区的栽培草地: 如青藏高原,需考虑低温、低氧、强紫外线等特殊环境因素。 本章的目的是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的中国栽培草地知识框架,理解其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后续章节内容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第二章:中国栽培草地的主要建植草种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土壤条件差异巨大,因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草地草种资源。本章将重点介绍在中国栽培草地中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草种,并对其特性、适宜生境、栽培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禾本科草种: 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L.): 作为一种优秀的冷季型牧草,其生长迅速、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广泛应用于优良牧场和草坪。我们将介绍其不同品种在中国的适应性表现,以及在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羊茅属 (Festuca spp.): 如高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耐寒、耐旱、耐践踏,是优良的饲用和绿化草种。我们将分析不同羊茅品种的优劣,以及它们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推广应用情况。 狗尾草属 (Setaria spp.): 如狼尾草 (Pennisetum spp.),生长旺盛,适应性强,特别是作为暖季型草种,在南方地区和夏季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将讨论其作为饲料和绿化用途。 其他重要禾本科草种: 如鸭茅 (Dactylis glomerata L.)、草地早熟禾 (Poa pratensis L.)、果园草 (Bromus inermis Leyss.) 等,根据其在不同区域的种植历史和应用价值进行介绍。 豆科草种: 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被誉为“牧草之王”,其产量高、营养价值极高、固氮能力强,是配比种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苜蓿品种的特性,包括耐寒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以及其在中国不同气候带的种植经验。 三叶草属 (Trifolium spp.): 如红三叶 (Trifolium pratense L.) 和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L.),它们也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固氮、改良土壤、提高饲料品质的作用。我们将分析其在草地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的表现。 其他重要豆科草种: 如车辙草 (Vicia spp.),其在特定区域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其他草本植物: 在某些特殊的栽培草地系统中,也会引入一些非禾本科、非豆科的草本植物,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功能或满足特定需求。例如,一些菊科的草本植物在生态恢复中发挥作用。 本章将不仅仅列举草种名称,还将提供关于每种草种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方式、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抗逆性(如抗旱、耐寒、耐盐碱、抗病虫害)、营养价值、以及其在中国主要栽培区域的应用现状等关键信息。我们还会探讨不同草种之间的协同作用,例如禾本科与豆科草种混播的优势。 第三章:中国栽培草地的建植与管理技术 成功建植和高效管理栽培草地是实现其预期功能目标的关键。本章将系统性地介绍中国栽培草地从准备到维护的全过程技术。 土地准备: 选址原则: 根据草地用途(饲用、生态恢复、绿化等)选择适宜的土地,考虑坡度、水源、土壤肥力等因素。 土壤改良: 针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耕翻、耙地、施基肥、调理土壤pH值等措施,为草种萌发和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杂草防除: 在建植前,采取化学或机械方法,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杂草种子,减少早期竞争。 草种选择与播种: 适地适草原则: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草地功能需求,选择最适宜的草种或草种组合。 播种技术: 播种方式: 撒播、条播、穴播等,以及针对不同大小草种的差异化播种方法。 播种量与播深: 科学确定播种量,确保草地密度;精确控制播深,保证草种出苗率。 播种时间: 选择适宜的播种季节,以利于草种萌发和幼苗生长。 覆土与镇压: 播种后及时覆土,并进行适当的镇压,以利于草种与土壤接触,提高出苗率。 草地田间管理: 水肥管理: 灌溉: 根据草种需求和降雨情况,适时适量灌溉,尤其在干旱季节。介绍不同的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 施肥: 基于土壤测试结果,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包括基肥、追肥,以及不同草种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强调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搭配。 杂草管理: 物理防治: 割草、拔草等。 化学防治: 在适当时机,使用选择性除草剂,控制杂草对草地的侵害。 生物防治: 利用竞争能力强的优良草种压制杂草。 病虫害防治: 识别常见病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包括抗病品种选择、改善通风透光、适时药剂防治等。 动物活动管理(针对饲用草地): 放牧管理: 轮牧、补饲、禁牧等,科学调控放牧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啃食,促进草地再生。 割草管理: 适时适度割草,既能获得饲料,又能促进草地生长。 牧草收割与贮藏: 割草期: 确定最佳的割草时期,以获得最高的营养价值和产量。 收割方法: 介绍机器学习割草机、打捆机等。 青贮与干草制作: 详细介绍青贮和干草制作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 草地更新与改良: 周期性更新: 介绍草地使用一定年限后,需要进行翻耕、重新建植或补播,以恢复草地活力。 退化草地改良: 针对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如镇压、耙地、补播、增施肥料、优化管理等。 本章将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通过详实的步骤和技术要点,指导读者如何科学地建植和管理栽培草地,最大化其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章:中国栽培草地的生态功能与环境效益 栽培草地远不止是简单的牧草种植,它们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将深入探讨中国栽培草地的多重生态功能。 水土保持与防沙固沙: 固土作用: 草地植被的根系能够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本章将阐述不同类型草地植被根系结构对土壤固持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在坡耕地、河岸带等区域的应用价值。 减少地表径流: 茂密的草层能够减缓雨水下冲速度,增加下渗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洪涝风险。 防沙固沙: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草地是阻止风蚀、固定流沙、遏制荒漠化的重要屏障。我们将介绍在这些地区成功应用的草种和建植模式。 改善土壤质量: 增加土壤有机质: 草地植物的凋落物和根系分解,能够不断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固氮作用: 豆科牧草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到土壤中,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草地植被的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活动,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生物多样性维护: 提供栖息地: 栽培草地虽然是人工生态系统,但其为多种昆虫、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成为重要的生物栖息地。 增加物种多样性: 科学管理的混播草地,通过引入多种草种,能够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进而支持更多样的动物群落。 作为生态廊道: 在破碎化的景观中,连片的栽培草地可以起到生态廊道的作用,促进物种迁移和基因交流。 气候调节与碳汇功能: 调节地表温度: 草地植被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吸收二氧化碳: 草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被和土壤中,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栽培草地在碳储存方面的潜力。 水体净化: 过滤污染物: 草地植被及其根系能够吸附和分解土壤中的部分污染物,如氮、磷、农药残留等,对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起到净化作用。 本章将通过科学数据、案例分析和图表展示,生动地揭示栽培草地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巨大价值,强调其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五章:中国栽培草地的经济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栽培草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更是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畜牧业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章将深入剖析其经济价值,并探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畜牧业中的核心地位: 提供优质饲料: 栽培草地是牛、羊、马等草食性畜禽最经济、最优质的饲料来源。我们将分析不同草种的营养价值、产量潜力,以及其对提高畜产品(如肉、奶、蛋、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降低养殖成本: 相较于精饲料,利用栽培草地可以显著降低畜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推动产业升级: 高效、集约化的栽培草地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重要前提。 其他经济价值: 种子生产: 优质草种的生产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 草产品加工: 如干草、青贮饲料、草颗粒等加工产品的市场。 景观经济: 具有观赏性的栽培草地(如高尔夫球场、公园绿地)在旅游、休闲产业中具有经济价值。 生态服务价值: 虽然难以直接量化,但水土保持、固碳等生态服务功能也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中国栽培草地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成就: 概述近年来中国在栽培草地推广、技术研发、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挑战: 区域发展不均衡: 部分地区栽培草地建设滞后,草种资源利用率不高。 技术推广瓶颈: 科学的建植管理技术未能完全普及到基层生产者。 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优质饲用草产品供给不足,市场价格波动。 政策支持力度: 仍需进一步加强对草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支持。 环境适应性: 在极端气候和退化土地上的草地建植仍面临技术难题。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展望: 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新品种选育(抗逆、高产、高营养)、改良关键栽培管理技术(如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智慧草业)。 政策引导与支持: 完善草地补贴、奖励政策,鼓励草地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健全草业信息服务体系。 市场机制完善: 建立健全草产品质量标准和市场交易体系,引导优质优价。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严格执行生态保护政策,防止草地过度开发和破坏,鼓励发展生态友好型草地。 多功能性开发: 探索草地的多元化利用,如草药、观赏、生态旅游等,拓展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加大对草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基层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草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本章将通过数据分析、政策解读和发展预测,描绘出中国栽培草地未来发展的蓝图,强调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栽培草地作为战略性资源的重要性。 结语 【XH】 中国栽培草地,不仅仅是对一片片绿色土地的记录,更是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深刻洞察。从基础的草种特性,到精细的管理技术,再到深远的生态经济价值,本书力求为读者展现中国栽培草地这片绿色宝藏的全貌。我们相信,通过对栽培草地的科学认知与精细管理,必将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最近正在为家里的小花园进行改造,对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特别感兴趣,所以偶然翻到了《XH 中国栽培草地》。虽然书名听起来很宏大,但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很多关于草的生长、养护和不同品种特性的内容,对我这个园艺爱好者来说也异常实用。书中关于不同土壤类型对草地生长影响的论述,以及如何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草种,让我豁然开朗。我一直很困扰为什么我家院子里的草总是长不好,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可能是我选错了草种,也没有给它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书中提到的关于如何改良土壤、进行科学施肥和浇水的建议,我都逐一尝试了,效果真的非常显著!草地变得更加健康、翠绿,而且我还能根据季节的变化,观察到不同草种展现出的不同姿态,这让我的小花园充满了生机和乐趣。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照搬经验”的园丁,变成了一个真正懂得草的“养护者”。

评分

评价三 我是一名对农业史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一直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中国草地历史的书。《XH 中国栽培草地》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对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不同朝代对草地的政策以及草地利用方式的演变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研究视角。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考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对史料的细致解读和多角度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栽培草地在中国农业文明中的地位。除了历史层面,本书对现代草地管理技术的研究也非常深入,从草种选择、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了解当下草地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非常有帮助。书中提出的关于如何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草地质量的建议,对于我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清晰,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评价五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环境问题的人,我一直觉得“草地”这个词往往被人们忽视了。它不像森林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湿地那样被普遍认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XH 中国栽培草地》的出现,让我深刻认识到栽培草地在中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书中对草地生态恢复、退化草地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论述,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更加理解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作者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科学分析,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可持续草地管理模式的探讨所打动,它强调了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本书不仅普及了关于栽培草地的知识,更唤醒了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我意识到每一个个体都应该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做出努力。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名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我对“草地”这个词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公园里的那种绿油油的草坪上。《XH 中国栽培草地》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学,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类与土地互动、关于生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百科全书。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类型栽培草地的形成原因、管理方法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我被书中关于牧区居民生活方式的细致描绘所吸引,他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放牧策略,这些古老而智慧的生存之道,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书中还讨论了当前栽培草地面临的挑战,例如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这让我深刻反思了我们对自然的过度索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引发了我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让我意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我从未触及过的全新世界。当我翻开《XH 中国栽培草地》,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充斥着各种我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和数据。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中国广袤土地上各种各样的栽培草地展现了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演变的描述,那些关于历史变迁、自然选择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共同塑造这些景观的章节,让我深深着迷。我甚至能够想象出,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是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将贫瘠的土地变成生机勃勃的草场,为他们的牲畜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那些描绘不同草地类型和植被特征的图片,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提供了绝佳的视觉享受,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作者所阐述的内容。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地理探险,充满了惊喜与发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