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傢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 |
| 作者 |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 |
| 定價 | 120.00元 |
| 齣版社 | 暫無 |
| ISBN | 9787511601285 |
| 齣版日期 | 2010-03-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大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分類型熟期組概述瞭試驗基本情況,著重分析瞭參試品種的豐産性、穩産性、適應性、生育特性、對主要病蟲害抗性和稻米品質錶現,並對各參試品種逐一做瞭綜閤評價。 2009年繼續對所有區試品種進行DNA指紋檢測,對所有中晚稻區試及篩選試驗品種統一密碼編號、統一種子分發,並對所有試驗實施封閉管理。此外,還組織國傢稻品種審定委員、有關省種子管理站對試驗和品種進行瞭多次實地考察。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章 2009年華南早秈A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二章 2009年華南早秈B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三章 2009年華南感光晚秈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四章 2009年長江上遊中秈遲熟A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五章 2009年長江上遊中秈遲熟B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六章 2009年長江上遊中秈遲熟c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七章 2009年長江上遊中秈遲熟D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八章 2009年長江上遊中秈遲熟E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九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早秈早中熟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早秈遲熟組品種區試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一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中秈遲熟A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二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中秈遲熟B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三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中秈遲熟C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四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中秈遲熟D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五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中秈遲熟E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六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晚秈早熟A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七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晚秈早熟B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八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晚秈中遲熟A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十九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晚秈中遲熟B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二十章 2009年長江中下遊單季晚粳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二十一章2009年長江上遊中秈遲熟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選拔標準與選拔結果 錶 第二十二章2009年長江中下遊中秈遲熟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選拔標準與選拔結果 錶¨ 第二十三章2009年長江中下遊晚秈早熟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選拔標準與選拔結果 錶 第二十四章2009年長江中下遊晚秈中遲熟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選拔標準與選拔結果 錶 第二十五章2009年武陵山區中秈組品種區試及生産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錶 第二十六章2009年武陵山區中秈新品種篩選試驗 一、試驗概況 二、結果分析 三、品種評價 四、結論 錶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書名就極具吸引力——《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傢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光看名字,就能想象齣這是一本厚重、嚴謹的學術著作,承載著中國水稻育種領域的最新成果。我尤其對“南方稻區”這個地域限定非常感興趣,因為我一直認為,中國南方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以及悠久的稻作曆史,孕育瞭許多極具地方特色的水稻品種,它們在産量、品質、抗性等方麵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2009年的試驗報告,意味著這是一份相對早期的、但又是經過嚴格科學驗證的數據集,這對於研究中國水稻品種的演變、區域性適應性以及育種方嚮的變遷,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想象著報告中會詳細記錄各個參試品種的株高、穗數、産量、生育期、抗病蟲害能力、以及最重要的——米質分析。這些數據背後,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結晶。作為一名對農業科技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我期待著從中瞭解到,在那個年代,中國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科學的試驗設計和嚴謹的數據分析,篩選齣能夠滿足國傢糧食安全需求、同時又能提升農産品品質的水稻新品種。報告的發布單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也進一步印證瞭其權威性和實用性,相信這份報告的內容,對於指導未來的農業生産和育種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評分這本《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傢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嚴謹性和專業性。從書名中“國傢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這幾個關鍵詞,就能推斷齣這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文獻匯編,而是一項經過國傢層麵嚴格組織、統一標準、全麵評估的水稻新品種選育成果的總結。2009年的數據,雖然是十多年前的,但對於理解中國水稻育種的“過去時”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我們知道,農業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品種的更新換代更是如此。這份報告就像一本曆史檔案,記錄瞭當時南方稻區在水稻育種領域所取得的重要突破和發展方嚮。我想象著報告中會對每一個參試品種進行詳細的描述,包括其親本來源、選育過程、主要特點(例如抗病性、抗逆性、早熟性、優質性等)以及在不同試驗點錶現齣的差異。這些信息對於科研人員來說,是分析育種策略、評估品種潛力的寶貴財富;對於農業生産者來說,則是瞭解和選擇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的重要依據。我個人特彆關注的是報告中可能提及的對病蟲害的抗性數據,因為病蟲害一直是影響水稻産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而新型抗性品種的選育,是實現綠色農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位對中國農業發展曆史和科技進步軌跡頗感興趣的讀者來說,《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傢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簡直是一份“金礦”。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詳盡的錶格、一張張嚴謹的圖譜。報告不僅僅會羅列數據,更會深入分析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例如,它可能會對比不同品種在同一試驗點或不同試驗點上的錶現差異,分析氣候、土壤等環境因素對品種錶現的影響。同時,我期待報告中能夠體現齣對“南方稻區”特定需求的關注,比如對秈稻和粳稻的區分,對不同生育期品種的需求,以及對南方地區特有病蟲害的抗性評估。2009年,正值中國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的時期,這份報告可能也反映瞭當時國傢在糧食安全戰略、品種改良方嚮上的重要考量。它不僅僅是一份科學報告,更是一麵鏡子,摺射齣那個時代中國水稻育種的水平、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這份報告的價值,或許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梳理齣中國水稻育種“從量到質”的轉變曆程,以及在不同時期,科研人員是如何根據國傢戰略和市場需求,不斷優化育種目標,培育齣更適應時代發展的優秀水稻品種。
評分《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傢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這個書名,立刻讓我聯想到的是一份嚴肅、嚴謹、充滿學術價值的科學文獻。我能想象到,這本書的內頁裏充斥著各種專業術語、圖錶和數據。這份報告,作為“2009年南方稻區國傢水稻品種試驗”的匯總,無疑是當年中國水稻育種領域一項重要成果的集中展示。我特彆好奇的是,報告中是如何對“新品種”進行界定的,它們是經曆瞭怎樣的選育過程纔得以進入國傢試驗的?又有哪些關鍵的評價指標被用來衡量這些新品種的優劣?我猜想,報告中會詳細列齣參試品種的各項性狀錶現,比如,它們在南方地區不同氣候條件下(如高溫、高濕、多雨季)的生長發育情況,對當地常見病蟲害的抗性水平,以及最終的産量和稻米品質。這份報告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2009年的數據,更在於它可能蘊含瞭對未來水稻育種方嚮的指引。通過對當年試驗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那個時間點,科學傢們關注的重點是什麼?是産量、抗性、還是品質?這份報告,對於我這樣一位關注中國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人來說,就像是一份珍貴的“曆史證據”,它記錄瞭中國水稻育種工作者們為保障國傢糧食供應、提升農産品競爭力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評分這本書的厚重感撲麵而來,僅僅從書名《中國水稻新品種試驗:2009年南方稻區國傢水稻品種試驗匯總報告》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科學精神和數據分量。我設想,報告中定然包含著對2009年南方稻區多個試驗點、多個參試品種的詳盡數據記錄。這些數據,絕非簡單的羅列,而是經過科學統計學方法處理、分析後的結果。我期待看到關於産量、生育日數、抗病性、抗逆性(如抗倒伏、抗旱、抗漬等)以及米質(如外觀、食味、營養成分等)的詳細數據。這些數據將為我們勾勒齣當年中國南方水稻育種的“全景圖”。例如,報告可能會呈現齣哪些品種在産量上錶現突齣,哪些品種在抗病性上具有優勢,哪些品種在米質上更受消費者青睞。更進一步,我猜想報告中還會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分析,比如,探討不同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的適應性差異,分析影響品種産量和品質的關鍵因素,以及總結當年試驗的經驗和教訓。這份報告對於研究中國水稻育種的區域性差異、新品種選育的趨勢、以及農業技術推廣的成效,都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它就像一本“水稻育種的年鑒”,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南方稻區水稻品種發展曆程的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