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置石篇-夏克梁手绘景观元素
定价:59.0元
作者:夏克梁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64158705
字数:24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系列丛书的编写源于作者的教学工作,在《景观手绘表现》的课程中,大部分学生在绘制景观场景时会出现画面混乱、空间层次无法拉开等现象,分析其原因,归根到底是没有掌握好画面中各个单体元素的塑造。如果将景观设计表现图的画面进行拆解,不难发现画面中除了主体构筑物、硬质铺砖之外,构成画面的其他内容无非是植物、石头、人物、城市家具、交通工具等元素,如果将这些元素系统地逐一进行训练,通过单体的练习来认识绘画的基本原理、掌握塑造单体的基本方法、了解处理空间层次的普遍规律,绘制景观表现图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夏克梁手绘景观元素——植物篇》出版以来,得到了全国众多院校建筑、景观、园林等专业以及手绘爱好者的喜爱,很多院校将其作为教科书,学生们更是将其当做“字典”来使用,这对于本系列丛书是一种肯定,对编写本书更是一种动力。为了提高本书的编写质量,使本书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多种渠道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涉及全国的42所大学,调查得到的信息和数据都是编写本书的重要参考依据。
置石篇作为景观元素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是因为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置石是一种*基本手法,其作月极其重要,置石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地方放置适合的石头,主要以观赏为主,也结合实用进行造景和布置,置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起到点睛的作用,景观园林中也因为有了置石,会平添几分野趣、几分内涵和几分厚重。同样,在景观表现图中,有了石头的添置,不但丰富了画面的内答,也使表现的空间场景增添了自然的趣味。本书从表现石头的常用工具、基本原理、表现技巧开始,意在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表现石头的方法。其次结合置石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设计手法,使学生在学习表现石头的过程中同时也了解置石的一些基础知识。*后示例了生活场景中常见的一些石头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山石,目的是让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石头的自然属性,同时也为读者在写生石头、考察民居(牵涉到相关石头)时提供参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重庆交通大学的刁晓峰老师、天津艺绘木阳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李磊先生均为本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借此机会也感谢我的妻子陈碎媛女士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默默支持。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终于入手了这本【XH】置石篇-夏克梁手绘景观元素,内心真是波澜壮阔,迫不及待想要与大家分享这份惊喜。初翻开,就被夏克梁先生那挥洒自如、极具生命力的手绘线条所吸引。这些线条并非简单的勾勒,而是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力量,仿佛每一笔都饱含着他对石头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它们不仅仅是图纸上的标记,更是凝固的时间,是山川河流在纸上的缩影。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形态石头表现的处理,有的嶙峋陡峭,仿佛能听到风在其中呼啸;有的圆润温和,却又暗藏着岁月的沉淀。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性格,而夏先生正是通过他那独特的笔触,将这些“石之灵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时间,就被其装帧所吸引。古朴典雅的封面,仿佛预示着里面蕴含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匠心。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夏克梁先生那充满力量又细腻入微的手绘。这并非那种流水线生产的图库,每一幅画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你能透过纸张触摸到石头的粗糙纹理,感受到阳光洒在岩石上的温度。我尤其欣赏他对石头组合的呈现,那些看似随意堆砌的石头,实则暗藏着构图的玄机,如何形成高低错落,如何营造空间层次,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对于我这样想要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石头来丰富景观空间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绘制技巧”的层面,而触及到了“设计思维”的核心。夏克梁先生通过他独特的手绘方式,让我们看到,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如何理解石头本身的属性,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设计之中。我尝试着去模仿书中的一些画法,虽然远不及夏先生的功力,但却让我对如何表现石头的质感、光影、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书中对于“动态”的捕捉,即使是静止的石头,在他的笔下也仿佛有了生命,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评分我并非专业设计师,但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足以让我成为这本书的忠实读者。我喜欢在午后,泡一杯茶,静静地翻阅这本书。每一页都像一幅小小的画作,都带着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感。我常常会找寻那些描绘水边石头的图例,想象着夏先生是如何捕捉水流冲刷、苔藓蔓爬的痕迹,又是如何表现石头在水光潋滟中的姿态。这种阅读体验,比任何枯燥的文字介绍都来得更直接、更深刻。它让我重新审视身边的每一块石头,发现它们原来都拥有如此丰富的生命故事。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设计参考书,不应该只是提供“模板”,更应该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夏克梁先生的这本【XH】置石篇,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手绘,并非僵化的图例,而是充满了活力和可能性。我经常会将书中的不同元素进行组合和联想,试图从中找到新的设计灵感。比如,书中对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石头形态的描绘,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也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美学特征。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石头这种景观元素。
评分我一直对园林景观设计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感到自己在捕捉和表现自然元素时力不从心,尤其是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细节的石头。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点石成金”的秘籍。夏克梁先生的手绘,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一种对“意”的传承。他不仅仅画出了石头的外形,更画出了石头所蕴含的意境,那种苍劲、那种野趣、那种浑朴,跃然纸上。我反复摩挲着那些图例,尝试去理解他每一笔落下的缘由,思考他如何用最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最复杂的肌理和最微妙的光影变化。这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仿佛置身于夏先生的画室,与他一同探讨石头的奥秘。
评分作为一名景观从业者,我深知一本优秀的设计参考书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概念和理论所淹没,却忽略了最基本、最直观的视觉语言。这本【XH】置石篇-夏克梁手绘景观元素,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它用最直接、最纯粹的图画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之门的钥匙。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手绘元素应用到我最近的一个项目构思中,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困扰我的细节问题,在参考了夏先生的画作后,似乎迎刃而解。他对于石头在不同尺度、不同组合下的表现方式,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能够更自信、更精准地将石头这种重要的景观要素融入到我的设计中。
评分我一直对日本枯山水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置石艺术情有独钟。读了夏克梁先生的这本【XH】置石篇,我发现,无论哪种风格,最核心的都是对“神韵”的追求。他的手绘,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他能够捕捉到石头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势,那种“静中有动”的韵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破石”和“叠石”的描绘,那些错落有致的石块,组合在一起,仿佛能够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好的景观设计,是将自然之美融入人工之境,而石头,正是连接这两者的重要媒介。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莫过于它对“写实”与“写意”的完美融合。夏克梁先生的手绘,既有严谨的解剖学般的精确,又不失艺术家的浪漫主义情怀。他不仅仅是记录了石头的形态,更是传达了石头所承载的情感和历史。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古朴石阶、山林石径的画面,它们似乎能带我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些经历过岁月洗礼的痕迹。这种通过手绘所传递的质感和温度,是任何电脑软件都难以复制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设计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表达,是与自然的对话。
评分我一直认为,最经典的设计元素,往往是最贴近自然的。而石头,无疑是自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夏克梁先生的这本【XH】置石篇,用最纯粹的手绘语言,为我们展示了石头在景观设计中的无限可能。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苔藓”和“地被植物”与石头结合的表现。那些爬满青苔的石壁,那些点缀在石缝间的野草,都处理得极其生动,仿佛能闻到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这不仅仅是对石头形态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生态意境的营造。它提醒我,在设计中,不仅要关注硬质景观,更要注重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和谐共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