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
定价:58.00元
作者: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010860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0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3辑)》(作者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收录了《朱子与中国文化》、《朱熹“主静”思想的现代诠释》、《朱熹诗经学与宋人关系考》、《论朱熹的科学思想方法》、《太谷学派的道统渊源及其思想特点》、《道教对人类生命起源的追索》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陆深《俨山集》中的《诗微》研究朱子与中国文化朱熹“主静”思想的现代诠释《资治通鉴纲目》及其注释、阐发与御批朱子论子思《中庸》之道统朱熹诗经学与宋人关系考论朱熹的科学思想方法太谷学派的道统渊源及其思想特点道教对人类生命起源的追索关于妈祖其人及生辰祭日若干问题的考析边塞环境与河陇历史文化地理格局海洋环境与闽南文学的创作意识传统思想与地域文化对严复早年的影响西学东渐中的“林译小说”基督教对郑振铎新文学观生成的影响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教学理论——读1905年版《清语文典》周澍与《台阳百咏》述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说,《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是一部让我耳目一新的学术著作。其内容之丰富,选题之广泛,足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我个人对中国古代哲学史尤其感兴趣,而本集刊在这方面的内容着实令我惊喜。有一篇关于道家思想中“无为”概念的辨析,作者引用了大量古籍文本,并通过与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理论的对比,深刻阐释了“无为而治”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的指导意义。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为我理解古老智慧提供了新的维度。另一篇关于儒家伦理的探讨,则着重于其在现代家庭关系中的应用,作者结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传统孝道观念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研究,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学并非束之高阁的古籍,而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思想体系。集刊的学术论证严谨,逻辑清晰,但也并非高高在上,许多地方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阐述,使得原本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作者的深刻见解而发出赞叹,也常常因为被引用的历史典故而激起探究的兴趣。
评分这本集刊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感到许多学术著作晦涩难懂,而《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则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一困扰。它以一种更为亲切和深入的方式,将古老的智慧呈现出来。其中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论述,作者详细梳理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主张和制度演变,并对其中的得失进行了客观评价。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另外,还有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探讨,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敬意。集刊中的许多篇章,都善于从细微处着眼,挖掘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一篇关于古代服饰文化的考证,不仅仅是描述了不同朝代的服饰样式,更探讨了服饰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等级、礼仪制度以及审美观念的变迁。这种细致入微的研究,让我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的学术刊物。它不仅仅是一系列研究论文的集合,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古代先贤们进行着思想的碰撞。我特别欣赏集刊在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上所展现出的独到视角。其中一篇关于唐诗意境的分析,作者并未停留在对诗歌意象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诗句背后蕴含的作者情感、时代背景乃至哲学思考。通过对一些著名诗篇的反复品味,我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体会到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另一篇关于明清小说的研究,则聚焦于其中隐藏的社会批判精神。作者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分析,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病,让人不禁感叹,即便是文学作品,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集刊的编排也十分精巧,不同主题的文章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竟然能够相互启发,为我理解那些看似独立的文化现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读物,它不仅增进了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更激发了我对历史和人文的深度思考。
评分作为一名长年关注国学研究的爱好者,能够捧读《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这份厚重的学术成果,实属幸事。这本书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的窗户,每一篇文章都像是精心打磨的玉器,散发着历史的温润光泽。初翻开,便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集刊汇聚了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各位学者的研究精华,涵盖了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当代国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阅读过程中,我尤其被几篇关于先秦诸子思想的探讨所吸引。作者们对《论语》中“仁”的内涵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提出了许多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文章不仅梳理了历代学者的不同释义,更尝试从更广阔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去理解孔子思想的时代意义,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读者而言,是极大的知识拓展。此外,关于宋代理学分支的辨析也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们对不同学派的观点差异进行了梳理,并深入分析了其思想渊源和发展脉络,使得原本晦涩的哲学概念变得清晰可见。整本集刊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也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许多地方的阐述都力求让读者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国学研究的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当我翻开《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与学识的殿堂。这本集刊汇聚了当代国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其内容之丰富,角度之多元,令我叹为观止。我尤其被其中几篇关于中国古代思想的比较研究所吸引。一篇探讨了儒道互补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对不同学派思想的比较分析,深刻阐释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以及这种融合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另一篇则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对历代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并探讨了这些理论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有了全新的认识。集刊中的文章,虽然都保持着严谨的学术风格,但许多作者都努力用清晰流畅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观点,使得即便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内容。我特别欣赏集刊对于历史文献的深入挖掘和创新解读,作者们不拘泥于传统定论,而是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并用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论断。这本集刊无疑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读者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无限热爱和探索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