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元器件检测与应用技能上岗实训
定价:29.00元
作者:韩广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1210670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职业应用技术专业引导;职业技术知识重点讲解;职业技能实例图解演示;职业目标技能精典训练。
本书全从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特点入手,通过对不同电子元器件结构、功能、检测方法的介绍,结合典型的实际电路,对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和检测方法和检测技巧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职业技能上岗实训教材。
内容提要
本书以电子制造业的岗位培训要求为目标,重点介绍在电子产品中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点、电路符号和识别方法,同时还专门介绍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实例和检测实训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本书从基础知识入手,分别对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电动机、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实用知识及检测仪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各种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是本书的重点,通过实际电路及元器件的检测实例,讲解各种元器件测量的实操技能。
本书可作为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职业技能上岗实训教材,也适合于专业技术院校的师生阅读,重点供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业的生产、装配、检验、调试等各工序中的技术工人及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一本成功的实训教材,必须具备极强的代入感和操作指导性。我更倾向于那些采用“问题驱动式”学习的结构。比如,它不是简单地说“这个电容的耐压值是XX”,而是会设置一个场景:“在一个高频开关电源电路中,如果输入端的滤波电容出现异常纹波,我们应该首先从哪些参数入手排查?”如果这本书能提供大量的操作步骤图(Step-by-step guide),并且这些步骤是基于当前主流的、非淘汰设备的操作流程,那么它无疑是极具实用价值的。我非常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非常口语化、经验分享的语气来撰写那些“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因为这些往往是课堂上学不到的“隐性知识”。
评分虽然我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软件架构和算法优化上,但我对硬件层面的基础知识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学习兴趣。这本书的宣传语中提到了“技能上岗实训”,这让我非常好奇它在“实训”这个环节上到底能提供多大的深度和广度。我期待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能够提供大量真实案例分析,最好是能结合当前行业内常用的测量仪器,比如示波器、万用表在具体元器件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场景。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静电防护(ESD)和电磁兼容性(EMC)测试的基础操作指导,那就更符合我对前沿实践技能的要求了。毕竟,在实际工作中,理论知识的价值,最终要通过熟练的动手能力来体现,而一本优秀的实训书籍,理应成为连接书本知识与生产现场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它采用了深沉的蓝色调,配以简洁的白色和黄色的字体,整体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封面上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电路板的纹理图案,虽然是抽象化的处理,但立刻让人联想到电子技术领域的核心内容。我注意到书名排版非常大气,字体选择既现代又不失稳重,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面向实践操作的教材或参考书。在阅读之前,我本能地预期它会涵盖大量的图表和实物照片,因为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检测方法,文字描述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感,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的充实和知识的厚重。初次翻阅时,目录结构清晰得令人赞叹,章节之间的逻辑过渡自然流畅,似乎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教学设计,预示着内容组织并非随意堆砌,而是遵循了一条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技术类书籍的更新速度非常敏感。电子元器件的技术迭代速度是惊人的,新型的功率器件、先进的封装技术层出不穷。一本好的教材,必须体现出对最新行业标准的关注。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对当前主流的RoHS、REACH等环保法规在元器件选型和检测流程中的影响做了多少阐述。例如,在检测过程中,对无铅焊料兼容性的测试要求是什么?如果书中能够整合最新的IEC或JIS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变化,并辅以相应的计量器具校准流程的说明,那么它在时效性和权威性上就远超那些固守旧标准的资料。对于一个追求专业性和前沿性的读者来说,这种与时俱进的细节把握,是衡量一本技术书籍价值高低的关键标尺。
评分我对技术书籍的偏好,往往在于其对细节的把握程度。很多市面上的通用教材,在讲解晶体管、电容、电感等基础元器件的参数解读时,往往停留在半导体物理的宏观层面,而对于实际采购、来料检验(IQC)环节中,如何快速判断一个元器件是否合格,尤其是涉及到那些非标参数或者批次差异的判断,却往往一带而过。我特别关注这本书在元器件的“失效分析”和“寿命预测”方面有没有深入的探讨。如果它能深入到半导体封装材料的退化机制,或者PCB板材的热应力分析,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上岗”的初级阶段,而是可以作为资深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和可靠性设计的参考手册了。期待它能提供更具挑战性的、超越基础知识点的深入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