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术
定价:39.80元
作者:刘南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0302329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为了适应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在新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特编写此书。本书共7章,从电子设计、制作、调试、产品化的要求出发,介绍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思想、电路制作的基本方法、电路调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可编程器件及其开发软件。
内容提要
本书共7章,从电子设计、制作、调试、产品化的要求出发,介绍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思想、电路制作的基本方法、电路调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可编程器件及其开发软件。为读者从事电子设计、调试打下了基础。为了增加读者学习兴趣,本书特意安排了一些实用性强,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和制作实例,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又可启发读者思维,开阔读者视野,培养读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书覆盖知识点多、牵涉的内容广、内容跨度大、理论和实践性极强,内容新颖。通过学习本书可以奠定扎实的综合理论和实践基础,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本书既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亦可供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章 可编程器件
1.1 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1.1.1 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类
1.1.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结构
1.1.3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元件
1.2 GAL器件
1.2.1 GAL的基本结构
1.2.2 GAL器件主要性能特点
1.3 ISP器件
1.3.1 低密度ISP-PLD
1.3.2 高密度ISP-PLD
1.4 CPLD器件(复杂可编程器件)
1.5 FPGA器件
1.5.1 基本结构
1.5.2 IOB和CLB
1.5.3 可编程内部连线(PI)
1.6 ispPAC器件
1.6.1 ispPAC器件的结构
1.6.2 PAC的接口电路
1.6.3 ispPAC的增益调整方法
1.7 在系统可编程数字开关ispGDS
1.8 在系统可编程数字互联器件ispGDX
1.8.1 ispGDX的结构
1.8.2 ispGDX的应用领域
1.8.3 GDF语法
习题
第2章 硬件描述语言VHDL
2.1 概述
2.1.1 硬件描述语言
2.1.2 VHDL语言的特点
2.2 VHDL的基本结构
2.2.1 实体(entity)
2.2.2 结构体(Architecture Body)
2.2.3 配置(Configration)
2.2.4 子程序
2.2.5 程序包
2.2.6 库(Lmrary)
2.3 结构体描述方式
2.4 VHDL运算符和保留关键字
2.5 VHDL的类型和属性
2.5.1 对象的类型(Objects)
2.5.2 数据类型(DataType)
2.5.3 类型转换(Type Conversion)
2.5.4 属性(Attrbute)
2.6 VHDL主要描述语句
2.6.1 进程语句(PROCESS Statement)
2.6.2 并行语句
2.6.3 顺序语句
2.6.4 其他语句
2.7 VHDL设计实例
习题
第3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与开发
3.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过程
3.2 PAC-Designer开发系统
3.2.1 输入设计
3.2.2 设计仿真
3.2.3 器件编程(下载设计方案)
3.2.4 PAC-Designer软件的几个重要的功能
3.2.5 PAC-Designer软件设计实例
3.3 MAX plusⅡ
3.3.1 MAX plusⅡ的设计过程
3.3.2 MAX plusⅡ的时间分析(timing Analyzer)
3.3.3 引脚平面编辑器(FLOOrpLan Editor)
3.4 FPGA开发系统
3.4.1 FPGA一般设计流程
3.4.2 FPGA原理图输入设计
3.5 ispgDX开发系统
3.5.1 ispgDX开发过程
3.5.2 ispGDX设计实例
3.6 组合逻辑设计实例
3.6.1 原理图输入
3.6.2 文本输入
3.6.3 软件仿真
3.6.4 硬件仿真
3.7 时序逻辑设计实例
3.7.1 VHDL设计
3.7.2 软件仿真
3.7.3 硬件验证
3.8 数字系统设计实例
3.8.1 测频原理与实现
3.8.2 VHDL程序
3.8.3 仿真结果
3.8.4 下载验证
习题
第4章 DSP技术
4.1 DSP设计流程
4.1.1 基于DSP处理器的DSP设计流程
4.1.2 基于FPGA的DSP设计流程
4.2 DSP Builder设计基础
4.2.1 DSP Builder及其设计流程
4.2.2 DSP Builder设计示例
第5章 电路制作实例
5.1 电路板制作基础
5.1.1 印制电路板的种类
5.1.2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5.1.3 印制电路板的制造
5.1.4 印制板的机械加工
5.1.5 印制电路板的质量检验
5.1.6 手工制作印制板
5.1.7 仪器标牌面板制作
5.2 焊接技术
5.2.1 手工焊接注意事项
5.2.2 自动焊接技术
5.2.3 拆焊
5.3 万用表的制作
5.4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制作
5.5 交流稳压电源制作
5.6 无线话筒的制作
5.7 集成电路超外差收音机制作
5.8 简易电视信号发生器制作
5.9 高、中频信号发生器制作
5.10 金属探测器制作
5.11 电子时钟日历制作
5.12 实用门控防盗报警器
5.13 高保真BTL放大器制作
5.14 自动充电器制作
第6章 电路设计实例
6.1 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6.2 电子电路的设计步骤
6.3 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方法
6.4 无线数据通讯中调制解调器的设计
6.4.1 无线数据传输基本组成原理
6.4.2 无线调制解调器设计的设计思想
6.4.3 实现方法
6.5 线阵CCD单板旋切厚度在线测量系统设计
6.5.1 测量系统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
6.5.2 测量系统的基本结构
6.5.3 视频信号和时钟信号处理与软件设计
6.6 酒店餐厅无线呼叫看台服务系统的设计
6.6.1 系统工作原理
6.6.2 呼叫发射机
6.6.3 呼叫接收机
6.7 通用阵列逻辑GAL实施三相六拍步进电机的控制
6.7.1 设计要求
6.7.2 逻辑设计
6.7.3 软件设计
6.7.4 电路连接
6.8 用TMS320LF2407实现三相SPWM波形发生器
6.9 采用2051设计的无线防盗报警器
6.10 315M遥控电路设计
6.11 射频无线耳机系统设计
6.11.1 nRF9E5功能介绍
6.12 智能密码锁设计
6.12.1 基本原理及硬件组成
6.12.2 线路复用
6.12.3 电流监视
6.12.4 数据通讯与预处理
6.12.5 智能化分析
6.12.6 系统软件设计
6.13 工业用镀锡/镀锌板的镀量检测仪的设计
6.13.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6.13.2 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13.3 检测原理
6.13.4 检测仪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
6.13.5 测量系统的硬件实现
6.13.6 检测仪的软件设计
6.13.7 电解池的设计
6.13.8 检测仪的误差分析与测试
习题
第7章 附录
7.1 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7.2 电阻器的规格标志阻值读取方法
7.3 邑容的型号及命名方法
7.4 变压器的型号及命名方法
7.5 极管的型号及命名方法
7.6 三极管的型号及命名方法
7.7 器件的筛选与检测
7.8 元器件的装配方式与布局
7.9 74系列芯片功能大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沉稳中透露着科技感的封面处理,让人一上手就感受到它蕴含的专业深度。我尤其喜欢它在用词上的严谨和精确,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窥见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虽然我这次主要关注的是电子产品制作的实际操作层面,但书中那些对基础理论的梳理和阐述,却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我对整个设计流程有了更坚实的理解基础。作者在引言部分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洞察力,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这表明了这本书并非是闭门造车,而是紧跟时代脉搏的。尤其是对新材料应用的那一小节描述,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那种前瞻性的视野,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书页的纸张质量也是一流的,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技术细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整体而言,它散发出的那种沉淀感和权威性,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这本书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平衡点。我原本以为一本专注于“制作技术”的书籍,可能会对基础的电子理论一带而过,但出乎意料的是,它在介绍最新的嵌入式系统接口时,会巧妙地回溯到早期的信号完整性理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读者在掌握具体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不断加深对底层原理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待不同技术路线的开放态度,没有强行推销某一种特定的解决方案,而是客观地分析了每种方案的优劣势和适用场景,这给予了读者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种不偏不倚、注重系统性思维培养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工程师职业生涯成长的参考手册。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工程师,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家。体现在哪里呢?就是那些在教科书上永远不会出现的“陷阱”和“捷径”。比如,在讨论电源管理模块时,作者用了一个小小的侧边栏,专门讲述了在小批量试制阶段如何快速验证PCB散热方案,这显然是基于真实项目经验的总结。再比如,关于软件仿真工具的使用技巧,书中分享的几条快捷键和常用命令,比我之前花大价钱参加的线上培训课还要实用和高效。这种“干货满满”的风格,让阅读体验从“学习”升华为“提升效率”。它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去渲染技术的美好,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你如何避开那些会让你在深夜加班的低级错误。这种务实至上的态度,在我看来,比任何花哨的理论包装都要珍贵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实在是太巧妙了,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线性式的技术堆砌,而是将复杂的概念融入到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项目案例中。我个人对电路板布局和元器件选型的章节体会最深,作者用近乎手绘的图示来解释那些抽象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这种“以图代文”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说实话,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号称“入门”的教材,但大多在讲到具体调试步骤时就含糊带过,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这里面关于焊接技巧和故障排查的详细步骤,简直就像是师傅在旁边手把手教你一样细致入微,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标注了“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简单的“怎么做”。这种深挖底层逻辑的处理方式,让我从一个只会照猫画虎的操作者,开始向一个真正理解设计原理的制作者转变。这种对实践细节的极致关注,无疑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不得不提,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很多技术书籍为了塞进内容,会把字印得密密麻麻,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却非常舍得留白,关键公式和定义被放大并用不同字重突出,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节奏感。我发现自己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知识点上,而不是被周围的文字淹没。特别是那些涉及到时序图和状态机的部分,图表清晰度极高,线条的粗细、颜色的区分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复杂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相比于我收藏的其他几本同类书籍,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也显得更加逻辑自洽,章节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很少出现内容上的跳跃感。这表明作者在编撰过程中,对知识体系的梳理下了极大的功夫,真正做到了“以读者的友好度为最高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