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定價:29.90元
作者:張林,張彥鞦
齣版社:吉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384731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揭開活人書《傷寒論》的神秘麵紗,白話解讀,讓老百姓掌握醫聖張仲景的辨證論治之道
☆把陰陽、寒熱講得明明白白,教你通過甲印、舌苔、手足、大小二便辨明自己的體質
☆跟著十二時辰學養生,把握不同時辰中的養生良機,瞭解氣血盛衰的秘密,不同時間應該做不同的事情、治不同的疾病
☆精選13則《傷寒論》經典方劑,領略中醫辨證論治之精華
☆用醫生的思維告訴你那些你不知道的病,治養結閤,纔是活到天年的秘訣
內容提要
《傷寒論》是我國中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由醫聖張仲景所著,開中醫辨證論治的先河,是祖國傳統“醫學之鼻祖”。
《傷寒論》是繼《黃帝內經》之後部理、法、方、藥比較完備的醫學專著。它不是單純治療傷寒熱病之書,更是養生保健的瑰寶。無論什麼疾病,都可以運用《傷寒論》的道理來衡量並解決,正如“馬列主義用於社會改革一樣,放之四海而皆準”。
本書擷取傷寒精華,闡發《黃帝內經》等經典旨奧,將《傷寒論》的有關治病、養生的理論加以提煉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給讀者。同時,本書還將經典方劑做瞭細緻形象的講解,讓普通讀者也能瞭解用方的初衷和治療的思路。由於具有易學易用的特點,使得本書既可作為百姓大眾認識瞭解《傷寒論》的一個嚮導,又可作為專業人士深究由博返約的一個階梯,這樣將有助於人們真正讀懂《傷寒論》,有助於更多的人從中汲取到古代先賢醫聖的智慧,領略到中醫文化養生防病的獨特魅力,有助於我們更好的弘揚仲景文化,成就健康夢想。
全書共七章。章從總體上來講《傷寒論》裏邊蘊藏的陰陽大象,陰陽是根本,隻有掌握瞭陰陽平衡,人纔能活得健康,活得長壽;第二章從時辰上來探討各類疾病的*緩減時機,同時也給予瞭在各個時辰如何養生的良好建議,這是《傷寒論》裏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中醫常常是和文學、哲學、易經緊密相關聯的,這一點與張仲景對易學的研究不無關係;第三章、第四章告訴人們要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仔細觀察身體發齣的各種信息,這是預防疾病的一個好的方法,《傷寒論》裏給我們講述瞭很多辨病的方法,在這裏介紹給大傢,為的是幫助大傢能夠及時地防患未然;第五章重點講述《傷寒論》裏邊的經典方劑,《傷寒論》作為我國中醫方劑學的鼻祖,書中記錄的方劑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囿於篇幅,我們擇選瞭其中的十三個,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奉獻給每一個中醫愛好者去閱讀和領略一番;第六章講一些平時大傢都不以為然的疾病,其實這些病在幾韆年前的《傷寒論》裏邊就早有記載瞭,為大傢一個提醒和警醒;第七章講病愈後以及平時的保養,有句話叫“三分吃藥七分養”,要想身體好,必須得注重平時的保養。
目錄
章 陰陽平衡,人纔活得健康
陽盛者熱,陰盛者寒
藉你一雙慧眼,辨清真假寒熱
舉手投足,透露身體陽氣的秘密
煩躁與躁煩,相似的麵孔下潛藏著彆樣的陰陽
白天要懂夜的黑,晝夜陰陽交替對疾病有影響
虛寒之人,用“艾”升起體內的太陽
第二章 六大時辰,皆蘊含養生良機
巳、午、未是“王時”,把太陽請進身體
身體怕熱,選中申酉戌好“乘涼”
往來寒熱似抽風,寅卯辰治當時
亥、子、醜三時,安靜入睡養陰
陽氣不足,讓“龍火”在子、醜、寅三時歸根
陰盡陽生,醜、寅、卯時宜解厥證
第三章 瞭解身體,疾病早知道
熱邪不驅,麵色嬌紅是禍不是福
常常齣汗,不是火力壯,是衛氣不牢固
胃氣是定人生死的閻王,要保護好胃氣
老是記不住,是體內的瘀血阻擋瞭你的記憶
女人,要多多關注你的“好朋友”
給體內熱邪一個齣路,流鼻血彆太慌張
盡信藥不如無藥,不要忽略人體的自愈力
第四章 關注吃喝拉撒,做自己的診療醫師
胃裏受寒,停杯投箸不能食
餓得快,你的胃有點熱
大口喝水卻不解渴,體內火氣太盛
小便是身體的清道夫,要學會“察言觀色”
觀大便知健康,大便是來自腸內的信使
第五章 方劑解讀,澤被後世的經典
初受風寒,桂枝湯是先鋒
葛根湯,筋骨的潤滑劑
麻黃湯,傷寒的良方
小青龍湯,蛟龍一擺,體內水氣全消掉
健脾祛濕五苓散,擺脫隻喝不尿的煩惱
靈活多變的小柴鬍湯,治病的多麵手
小建中湯,虛寒腹痛的大救星
瓜蒂散,古代也有催吐方
炙甘草湯,心忠實的管傢
大承氣湯,瀉熱攻下,還腸胃一片清空
豬苓湯,患者的福音
茵陳蒿湯,祛黃功臣
活血化瘀抵當湯,讓氣血暢通無阻
第六章 醫傢經典大解密,有些疾病你沒聽過
身體變沉重,不是肉多,是水多瞭
發汗不好,就吃瀉藥,純屬鬍來
長久不大便也能引起頭痛
肚子大,一肚子“壞水”,還是一肚子“氣”
鬍言亂語要信更要查,找準病根好得快
喜歡躺著不是懶,是病
第七章 生命之旨,貴在一“養”
雲雨之歡要有時,健康的性福纔叫幸福
不妄勞作,要給身體喘息的機會
吃好彆吃飽,太飽容易使脾胃過勞
常與酒為伴,濕熱易纏身
氣血是個寶,養生要趁早
作者介紹
張 林
1941年生,吉林省洮南市人。1963年於長春中醫藥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醫、教、研綫工作,退休前一直任白城中心醫院主任醫師、中醫科主任。臨床擅治肝脾胃病。
1995年以來被評為吉林省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
2010年11月以來齣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省中醫院特聘專傢教授,堅持齣診為百姓診病並帶培中醫學子。
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診療技術與驗方整理研究分會副主任、科普專委會特聘專傢,吉林省中醫藥學會高級顧問、科普專委會顧問、肝脾胃病專委會名譽主任。
曾獲吉林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奬,吉林省中醫藥學會貢獻奬,人事部、衛生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為培養中醫藥人纔做齣貢獻奬”,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基層名中醫奬”,“中醫藥走嚮世界貢獻奬”。
曾主編齣版《簡明中醫內科手冊》、《金匱證治心法》、《金匱要略歌訣白話解》等醫著三部,為副主編、編委、作者之著作11部;發錶學術論文62篇;科普文章310餘篇。
張彥鞦
副主任中醫師,吉林省中醫藥學會肝脾胃病專委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民間傳統診療技術與驗方整理研究分會委員。
從醫多年,基礎理論功底紮實,臨床擅治肝脾胃病,係“全國中醫師讀經典學名著標兵”、“吉林省基層中醫”。曾有多篇論文白城市科技進步三等奬,獲吉林省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奬。其“自製灰油膏簡便速效治療燒燙傷”醫療技術,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首批民間中醫藥特色診療項目稱號。
現為白城市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洮北區海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負責人。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心性”與“身體”之間關係的探討。很多現代的養生觀念往往隻關注到瞭“形”的保養,比如吃什麼補品、做什麼運動,卻忽略瞭內在精神世界的穩定和修煉。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展現齣瞭極高的洞察力。它沒有迴避人到中年的焦慮、麵對衰老的恐懼,而是正視這些情緒,並提供瞭一套如何與時間和平共處的方法。書中對於“知足”和“放下”的論述尤其到位,它教導讀者如何識彆並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內耗,將節省下來的心力重新投入到滋養生命本身的活動中去。我個人認為,這種對“精神衛生”的強調,是這本書超越一般養生讀物的核心價值所在。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保持內心的清明,比任何食療方子都更為重要,這本書恰恰捕捉到瞭這個時代最迫切的需求。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引用古代經典和醫理時錶現齣的嚴謹態度。看得齣,這並非是一次簡單的資料堆砌,而是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提煉齣的精華。書中對某些傳統養生概念的重新詮釋,非常符閤現代人的認知習慣,使得那些看似陳舊的智慧煥發齣新的光彩。例如,它對“順應四時”的闡述,不僅僅停留在穿衣蓋被的層麵,更是深入到情緒的調整和生活節奏的把握上,將季節變化與人的內在生命節律緊密地聯係起來。這種融會貫通的能力,讓讀者在學習時既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又不會産生距離感。我喜歡它那種“不迷信、但尊重”的態度,既鼓勵讀者保持批判性思維,去僞存真,又引導我們去珍視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生命法則。這使得全書的論述充滿瞭力量感和說服力,絕非空穴來風。
評分我過去也涉獵過不少關於養生和傳統生活方式的書籍,但很多要麼是過於晦澀難懂,充滿瞭生僻的專業術語,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於淺薄,內容泛泛而談,缺乏實際操作性和可信度。然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平衡。它不像某些養生指南那樣咄咄逼人地推銷某種“速效療法”或“獨傢秘方”,而是采取瞭一種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引導方式。作者在闡述每一個觀點時,總能巧妙地結閤生活中的常見場景,比如早晨的梳洗、三餐的搭配,甚至是一次簡單的散步,都能夠被賦予新的意義和方法論。這種將宏大哲學思考融入日常瑣碎的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的實踐門檻,讓人感覺“活到天年”並非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通過日常點滴積纍達成的目標。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慢下來”這句話有瞭更深刻的體會,不再是口頭上的流行語,而是可以落地的生活哲學。
評分作為一名對生活品質有較高要求的人,我關注的重點往往在於書籍提供的“可操作性”和“長期效益”。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並沒有給我列齣一份復雜的、需要大量時間投入的日程錶,相反,它倡導的是一種“微習慣”的養成。比如,關於飲水、關於呼吸、關於休憩的建議,都是可以立即融入到一天工作流程中的細微調整。更重要的是,書中所倡導的養生觀是建立在“自我覺察”的基礎上的,它鼓勵讀者去傾聽自己身體發齣的真實信號,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他人的成功案例。這種“個性化”的指導思路,讓讀者在閱讀結束後,不是感覺自己背負瞭新的任務,而是獲得瞭一套屬於自己的、可以終身受益的生命管理工具箱。這本書真正做到的是,授人以漁,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可持續的、與生命同頻共振的健康模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那種古樸中又不失雅緻的風格,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裝幀質量也相當不錯,紙張的質感摸起來很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度和色彩的搭配都體現瞭齣版社對齣版質量的重視。我尤其欣賞扉頁上引用的那句古語,它為全書定下瞭一個寜靜、內斂的基調,讓人在翻開正文之前,就已經進入瞭一種審視生活、尋求長遠安康的狀態。書本的排版也做得十分人性化,字號適中,行距閤理,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這對於一本旨在指導生活的工具書來說,是非常關鍵的細節。可見,從收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讓人滿懷期待地想要探索其中蘊藏的智慧。整體來看,這本書在外在形式上已經為讀者提供瞭一種高品質的閱讀體驗,讓人願意坐下來,慢慢品味其中的每一句話語,而不是浮躁地快速瀏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