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定价:29.00元
作者:姚美菱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63525003
字数:39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现代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当今各大运营商使用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移动通信的*技术。
本书共5章,章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第2章介绍gsm和gprs,第3章介绍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第4章介绍is-95和cdma2000 1x,第5章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wcd-ma、cdma2000、td-scdma和wimax。
本书深入浅出,内容全面翔实,既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移动通信技术培训的参考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一开始让我有点望而却步,但一旦沉下心来阅读,那种充实感和知识的厚度立刻就转化为了信赖感。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专门啃完了关于信道编码和调制的章节,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作者对于“信噪比”这个核心概念的阐释。许多教材会把信道编码和调制放在非常靠后的位置,让人在理解它们的重要性之前,已经对复杂的数学公式感到头晕目眩。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在介绍完基础的数字调制技术后,立刻引入了信道编码的概念,并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给信息穿上更结实的‘外衣’”——来解释编码的意义,使得抽象的纠错过程变得具象化了。而且,书中对一些经典算法的推导过程,比如维特比译码的动态规划过程,文字描述得极其详尽,每一步的逻辑跳转都解释得清清楚楚,几乎不需要我频繁地回头查阅前面的定义,这在很多外文原版教材中是很难做到的。这种流畅的阅读体验,让原本枯燥的数学推导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探索的乐趣。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知识点,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效、清晰的知识结构。
评分这本书的书脊实在太吸引人了,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一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总觉得它自带一种“学术大佬”的气场。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翻阅了前言和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得让人惊喜,从基础的信号理论娓娓道来,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系统架构。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注重细节的打磨,即便是像傅里叶变换这样的基础概念,也能用非常贴合实际应用的例子来解释,而不是干巴巴地堆砌公式。我特别欣赏它在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平衡把握,很多教科书为了追求理论的严谨性,常常会忽略掉实际部署中会遇到的那些“小麻烦”,但这本书似乎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了。比如,在讲解多址接入技术的那一章,它不仅详细介绍了FDMA、TDMA、CDMA的原理,还特别加入了当前5G网络中对这些技术的优化和取舍的讨论,这对于我这种既想打好理论基础又想了解前沿动态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翻阅过程中,我发现插图的质量也极高,那些复杂的波形图和系统框图,线条清晰,注解到位,很多地方甚至是手绘风格的,显得格外亲切和易于理解,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机器制图,这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对复杂概念的畏惧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词严谨但不晦涩,这点值得称赞。很多专业书籍为了追求精确性,会大量使用生僻的专业术语,导致读者需要不断查阅术语表。但这位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会用一个简短、通俗易懂的句子先行铺垫,然后再给出严格的定义。比如,在讲解MIMO系统中的“空间复用”时,作者先用“把多个独立的信号流同时塞进同一个信道”这样的大白话描述,读者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思想,然后再深入到奇异值分解(SVD)的数学细节。这种“先知其意,后探其理”的教学法,极大地减轻了阅读的认知负担。而且,全书的术语一致性做得非常好,没有出现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章节出现不同译法或用法的混乱情况,这对于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站在学习者角度编写的优秀教材,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对于仿真和MATLAB的应用集成度非常高,这一点对于工科学生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很多理论书籍只会给出公式,然后让你自己去实现,但这本书在关键的性能分析部分,直接嵌入了可以直接运行的代码片段和相应的仿真结果图。我立刻下载了配套的资料包(如果书中有提供的话),并尝试复现了书中关于“瑞利衰落信道下QPSK系统的误码率性能”的仿真。作者在代码中对关键参数的设置和循环的逻辑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这种手把手的引导,让原本以为需要花费数周时间才能搭建起来的仿真环境,在一天之内就得以实现并取得了与书本一致的结果。这种“理论学习—代码实现—结果验证”的闭环学习模式,极大地巩固了我的知识。它把“纸上谈兵”变成了“动手实践”,让抽象的概率模型变得可视化和可触摸,这对于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工程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和设计感,完全符合一本高等教育教材应有的水准,甚至可以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尤其喜欢它在每章末尾设置的“拓展思考”部分。这些思考题并不是那种简单的复述性问题,而是直指行业痛点和未来趋势的开放性讨论。比如,有一道题是关于“在面对日益增长的频谱资源限制时,认知无线电技术如何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有力补充”,这个问题就引导我跳出了课本既定的框架,去查阅最新的科研论文和行业报告,极大地激发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书中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也做得非常到位。在讲到2G到3G的演进时,它没有简单罗列技术参数的提升,而是深入分析了当时市场需求、频谱分配政策以及技术瓶颈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是什么”的层面。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移动通信发展史的浓缩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