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瑜伽经
定价:15.00元
作者:钵颠阇利,黄宝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001235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古印度哲学经典著作。名家名注名译,不容错过。
内容提要
《瑜伽经》为印度古代瑜伽派哲学的早经典。现存《瑜伽经》由于其中含着后来加入的成分,约在公元300至500年间定型。全书分为四章,含一九十四条经文。章《人定》开宗明义指出瑜伽是入定,抑止心的活动。第二章《方法》讲述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认清心的知觉与原人(即“自我”)的区别。第三章《成就》讲述瑜伽八支中的后三支(即“内支”):专注、沉思和入定。第四章《独存》讲述瑜伽修行的终目的是达到独存,即获得解脱。
《瑜伽经》出现后,印度自远古流传下来的瑜伽修持方法得到归纳和总结。印度后世有不少对它的注与复注,其中重要的是毗耶娑的注释。本书即根据毗耶娑注释本译出。
目录
作者介绍
钵颠阇利,古印度哲学家,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瑜伽派的创始人,瑜伽派的根本经典《瑜伽经》的初作者。
译者简介:黄宝生,季羡林、金克木先生亲传弟子,社科院外文所前所长,我馆“汉译名著丛书”《薄伽梵歌》、《奥义书》译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在我看来,是一种极端的“精英主义”表达。它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局外人请勿打扰”的氛围。大量的引文和晦涩的梵文词汇被直接堆砌在段落中,而这些词汇往往只附有一个非常简短,有时甚至是错误的翻译或解释。作者似乎默认读者不仅精通梵文,而且对印度哲学史了如指掌。这使得任何一个仅仅想通过瑜伽来改善身体健康或减轻压力的普通人,都会立刻感到自己被排斥在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拿起手机去搜索这些生僻的术语,这极大地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更别提什么“沉浸式体验”了。如果作者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某种知识的纯洁性或稀缺性,那他成功了,因为他成功地筑起了一道高墙,将大多数感兴趣的潜在习练者拒之门外。一本好的指南书,应该降低进入的门槛,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而这本书,却像是在用智力和语言的壁垒,筛选出少数“合格”的读者,这完全背离了大众健康推广的初衷。
评分从实用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过时感”非常强烈。它似乎是基于某种古老的、对身体存在完全不同理解的框架来构建的。书中推荐的许多“清洁”或“净化”的练习,在今天的健康标准和科学认知下,显得既不安全也无必要。比如,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推崇一种极端的饮食禁忌,并暗示只有遵循这些禁忌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我理解瑜伽传统中有对饮食的特定要求,但一本面向现代读者的书籍,理应在引入这些传统观念时,提供一些必要的现代语境和安全警告。然而,这里看到的只有绝对化的教条,没有丝毫的“如果你有某种健康状况,请咨询医生”之类的免责声明或人性化的建议。这让我非常警惕,因为我担心那些缺乏判断力的读者可能会盲目跟从,从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博物馆里的展品说明,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但缺乏与当代生活的相关性和实用性指导。它像是一个被供奉起来的偶像,而不是一个可以日常使用的工具。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朴素了,如果用“简陋”来形容可能还算客气。封面那种暗沉的颜色,配上那种细如蚊脚的字体,让人感觉像是从上个世纪的某个角落里翻出来的陈旧文献。更要命的是,书中几乎没有任何辅助性的视觉材料。你想学一个体式,结果翻遍全书,找不到一张清晰的、能让你看懂重心应该放在哪里的图示。作者似乎坚信,只要文字足够有力,读者就能自行在脑海中构建出完美的体位——这简直是对人类视觉学习能力的漠视。我试着根据文字描述去模仿其中的一个“下犬式”变体,结果非但没有感到舒展,反而让我的手腕酸痛不已,差点扭伤。这种“全靠想象力”的教学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本健康或运动类的书籍,如果不能提供清晰、直观的指导,那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更像是一本给已经掌握了所有体式、只需要一些哲学沉思来佐餐的人准备的“思想伴侣”,而不是给像我一样需要手把手指导的实践者的工具书。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忽视,直接导致了阅读过程中的挫败感,让人只想赶紧合上书,去网上搜一段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来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指导书籍,不如说是一篇极度冗长、反复咀嚼概念的散文集。它的结构非常松散,章节之间的过渡生硬得像被人用剪刀粗暴地接起来的一样。今天读到关于“业力”的讨论,明天突然跳到对某种冥想呼吸法的细致描述,后天又开始批判现代社会对身体的物化。虽然这些主题本身都有其探讨的价值,但在一个“瑜伽经”的名义下,这种天马行空的叙述方式显得非常散乱和缺乏焦点。我期待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知识传递路径,比如从基础呼吸到初级体式,再到进阶练习和深层冥想的整合。然而,这本书似乎在每一页都试图塞进所有领域的知识,结果是什么都没讲透。每次读到我认为快要进入正题时,作者又会突然转向一个更宏大、更抽象的哲学命题,把我从实践的边缘再次拉回到云端。这种写作手法让人感到精疲力尽,阅读体验极其不连贯,仿佛作者的思绪飘忽不定,无法聚焦于一个明确的目标读者群——到底是给谁看的呢?
评分这本所谓的“心灵指南”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作者像是喝醉了在纸上乱涂乱画。我本来是满怀期待地想找点实用的练习方法,结果翻开第一页,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毫无章法的哲学探讨。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块又干又硬的石头,每一句话都像是在考验读者的耐心和智商。举个例子,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觉知”的层次,每一个层次又被细分成无数个子项,看得我头晕眼花,根本不知道这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和我的日常呼吸、伸展有什么关系。它似乎更热衷于构建一个宏大的、脱离实际的宇宙观,而不是教人如何通过体式放松肩颈,或者在繁忙的工作日找到片刻的宁静。如果我只是想研读古代的形而上学论文,我大可以去图书馆找那些专业的学术著作,何必费心来读一本声称能指导生活的书?文字堆砌得非常华丽,辞藻堆砌得让人喘不过气,但内里却是空洞的,缺乏真正能落到实处的指导意义。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离“开悟”更远了,离“放弃阅读”更近了。我真想知道,这些作者是不是根本就没有真正去尝试过引导初学者,或者他们认为所有读者都是已经浸淫多年的瑜伽行者。对于我这样一个寻求实用指导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几乎为零,纯粹是浪费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