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志集成 省志辑 广东(全十册) 凤凰出版社 9787807297604

中国地方志集成 省志辑 广东(全十册) 凤凰出版社 97878072976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凤凰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广东地方志
  • 中国地方志集成
  • 省志
  • 历史
  • 地理
  • 文化
  • 凤凰出版社
  • 9787807297604
  • 清史
  • 民国史
  • 地方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凤凰
ISBN:9787807297604
商品编码:2956514955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0-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地方志集成 省志辑 广东(全十册)

定价:4700.00元

售价:2867.0元,便宜1833.0元,折扣61

作者:凤凰出版社

出版社:凤凰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807297604

字数:

页码:744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地方志集成 省志辑:浙江》简介 历史溯源与编纂特色 《中国地方志集成 省志辑:浙江》汇集了浙江省自古以来历代省级志书的精华,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展现浙江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的宏大工程。该志书的编纂秉持着“存真求实,继往开来”的宗旨,力求忠实记录浙江的过去与当下,为研究者、决策者及广大读者提供一手的、翔实的资料。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便是鱼米之乡与通商重镇。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濒江临海,多山地丘陵),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发展轨迹。《浙江省志》的编纂,正是立足于此一地域特性,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本志书的特点在于其宏大的体例与精细的史料考证。它不仅收录了清代及民国时期已刊行的旧志(如康熙、乾隆时期的《浙江通志》及其续修本),更整合了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志编修的最新成果。在内容上,它严格遵循现代地方志的“述、记、志、传”的体例框架,涵盖了自然环境、历史沿革、政治建置、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 地理与生态:山海交融的生命线 浙江的地理环境是理解其历史发展的基础。本卷详细描绘了浙江的山脉走向、河流系统、气候特征及自然资源。从浙北平原的富庶到浙南山区的险峻,从钱塘江的潮涌到东海的波澜,地理的描述力求精确到每一个主要山脉、水系支流的名称、走向和影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海洋经济与港口贸易的记载。浙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历史上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志书中对宁波、舟山、温州等地的港口变迁、渔业资源开发、海上往来等历史的记录,生动展现了浙江人“向海而生”的生存智慧与经济活力。此外,对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如历代治水史)的记录,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 历史沿革:从古越到东南门户 历史部分是本志书的重中之重。它系统梳理了浙江自史前文化(如河姆渡文化)直至近现代的演变历程。 早期建制与割据:详细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兴衰,以及秦汉以来州、府、县的建置沿革,重点阐述了唐宋时期浙江(当时多称两浙路、江南东路)作为重要税赋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南宋定都与文化鼎盛:南宋定都临安(杭州),使得浙江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省志》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记载尤为详尽,包括宫廷生活、官员任免、士人交游、商业繁荣等细节,为研究南宋历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视角。 近代变局与革命浪潮:近代以来,浙江作为沿海开放前沿,受西方文化冲击深刻。志书记录了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埠、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以及如陈钖等革命党人在浙江的活动轨迹,展现了浙江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先驱作用。 经济脉络:商贸之邦的崛起 浙江历来以商业著称,“苏湖熟,天下足”的背后,是浙江人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开放的贸易视野。本志书的经济卷详细剖析了浙江经济结构的演变: 1. 农业基础:对稻作技术、经济作物(如茶叶、丝绸、棉花)的种植历史与区域分布进行了扎实的记录,体现了精耕细作的传统。 2. 手工业与专业化:重点描绘了丝绸(杭绸、湖丝)、陶瓷(龙泉青瓷)、制盐、造船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历史地位和技术演变。其中,对丝绸业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世界贸易地位的记述,尤为引人注目。 3. 金融与商帮:对明清以来以“宁波帮”、“温州帮”为代表的地域性商帮的形成、组织结构、商业信誉和对国家经济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浙江商业精神的文化基因。 人文荟萃:璀璨的文化星空 浙江是文化名人辈出的沃土,素有“文献之邦”的美誉。 教育与学术:记载了宋代以来著名的书院(如诂经精舍、万松书院)的创立、发展及学术影响,以及近代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在科学与人文领域取得的成就。 文学艺术:详尽记录了以“永嘉学派”(功利实用之学)、“心学”(阳明心学)为代表的哲学流派,以及在戏曲(如昆曲在南戏基础上的发展)、书法、绘画、园林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如对宋代苏轼在杭州的为政与文学活动,以及元代元曲在浙江的繁荣均有专门论述。 民俗与社会生活:民俗部分展现了浙江各地的风土人情,包括节庆礼仪、婚丧嫁娶的习俗、饮食文化(如杭帮菜、绍兴菜的渊源)和地域方言的特点,构筑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图景。 总结 《中国地方志集成 省志辑:浙江》是研究浙江历史地理与社会变迁的权威性基础读物。它以严谨的史料和宏大的体系,勾勒出浙江这片土地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独有的禀赋与贡献,是全面认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浙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重的《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广东(全十册)》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散发着一种历史的沉甸甸感。我最初是被它“全十册”的规模所吸引,心想能用如此浩大的篇幅来记录一个省份的方方面面,其资料的详实程度必然非同小可。翻开第一卷,映入眼帘的并非那些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而是大量严谨的、近乎档案式的记载。比如关于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精确到具体河流的走向、历年整治的投入,甚至是负责官员的更迭。这种冷静的叙事方式,让我想起在档案馆里翻阅尘封卷宗的感觉,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经过无数次考证和核对的。对于一个真正想深入了解广东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其社会形态的读者来说,这种基础性的、不加修饰的原始资料是无价之宝。它不是那种带你快速游览风景名胜的旅游指南,而更像是让你沉下心来,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复杂生命体的细胞结构。每一个章节的布局都遵循着一套非常系统的体例,从山川河流到物产资源,再到人口迁徙和风俗习惯,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体现了编纂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地方历史的深厚敬畏。

评分

这十卷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尤其是对于古代文献和表格的还原度,也值得称赞。很多引用的原始图表,如果不是专业出版机构的严格校对和制版,很容易在二次印刷中失真。这套书在处理那些复杂的表格和手绘地图时,保持了极高的清晰度,这对于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与其说这是一套可供消遣的读物,不如说它是一座需要细心勘探的宝库。我不会把它放在床头,而是把它安置在书房里最坚固的书架上,像对待珍贵的工具一样对待它。它需要读者付出专注和耐心,但它所回报给你的,是对一个省份历史脉络和地域本质的、未经稀释的深刻理解。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那些逝去的时光进行一次严肃的、有条不紊的对话,收获的不是故事的浪漫,而是知识的重量和历史的厚度。

评分

这套书的体量之大,让它天然具备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如果你愿意沉浸的话。我不是一次性通读,而是断断续续地,把阅读变成了一种生活中的仪式感。比如,在某个周末的午后,泡上一壶浓茶,打开其中关于“物产志”的一卷。里面详细记录了过去几百年间,广东不同县域的特有物种的发现、引种和商业化过程。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某种水果的口感变化,某种药材的道地产区划分,让我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泥土和作物混合的气味。它不仅仅是记录了“有什么”,更深刻地揭示了“是如何形成的”。这让我对“广东制造”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经济奇迹,而是建立在代代相传的、对本土资源深刻理解之上的漫长积累。读到这些地方性的、非主流的经济活动描述时,我常常会联想到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默默耕耘在田间地头的普通人,他们才是真正塑造地方经济纹理的无名英雄。

评分

我承认,初次接触这套书时,我曾期待能读到更多关于岭南文化的精彩演绎,譬如粤剧的兴衰史、广府菜的精髓传承,或者近代革命在广东土地上留下的印记。然而,前几册的大部分篇幅都在扎实地铺陈基础数据:气候变化记录、土地利用变迁的图表、不同时期的户籍制度对比。这迫使我必须调整阅读策略。我开始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来使用,遇到对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特定地理区域产生疑问时,便能迅速定位到相关章节。举个例子,当我研究清代广州海关的运作机制时,过去依赖的往往是零星的学术论文,观点难免带有主观色彩。但在其中一卷关于“财政与赋税”的板块中,我找到了极其详尽的历年关税收入数据和征收细则,这提供了一个极其坚实、不容置疑的客观基础。这种“去故事化”的编纂风格,虽然在阅读流畅性上有所牺牲,却极大地提升了其作为史料的权威性。它没有试图说服我“应该”怎么看,而是把所有证据摆在了我面前,让历史的判断权完全交还给了读者。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传统社会结构和宗族制度的描述。在描述地方权力运作时,它避开了对政治风云人物的简单罗列,而是将笔墨集中在了地方士绅阶层是如何通过宗祠、义学和地方团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关于“社团组织”或“乡规民约”的章节中,文字冷峻,但信息密度极高。通过对照不同时期的记录,我能清晰地看到,在中央权力相对薄弱的时期,地方精英如何巧妙地填补治理的空白,他们的权威是怎样通过维护公共利益(如修桥铺路、赈灾济贫)来合法化的。这种对“自下而上”治理模式的细致剖析,比任何宏大叙事的历史著作都要来得真实和深刻。它揭示了一个复杂社会内部的韧性与张力,展现了“广东人”作为一个地域群体的自我组织能力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被反复锤炼和强化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