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实训教程
定价:22.00元
作者:李振松,李学华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635403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振松、李学华主编的《移动通信实训教程(高 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实训教材)》在介绍TD- SCDMA标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第三代移动通信实训 平台,侧重于对TD-SCDMA 系统无线接入网的结构设计、配置操作与运营管理的 介绍,力求通过实际的设计配置案例使读者掌握TD- SCDMA系统的设计、配置和运营实践操作技术。
全书共分为7个实训单元,其中实训1~5介绍 TD-ISCDMA系统中RNc网元的各项配置操作技术; 实训6介绍TD-SCDMA系统运营中的动态数据管理;实 训7介绍Node B网元的各项配置操作技术。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 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3G工作的技术人员岗前培训 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国内出版的很多技术书籍都有点“审美疲劳”,要么翻译腔很重,要么内容翻译过来就落后了十年。但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接地气”,语言流畅,专业术语的解释也很到位,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架势。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讲解某个关键协议栈时,作者甚至加入了对不同设备商实现差异性的探讨,这种深入一层的分析,恰恰是区分“会用”和“精通”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个准备考取高级工程师认证的同行来说,这种细节的把握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中关于射频规划的部分能提供一些实用的仿真案例,毕竟现场勘测成本太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地形和负载下的性能衰减,是现代移动通信工程师必备的技能。如果书中的实训环节能够提供配套的仿真模型下载链接或源代码,那就太完美了,这能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都挺不错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专业。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移动通信实训教程这几个字印得很有质感。我主要是冲着李振松和李学华两位老师的名字来的,他们的学术背景和行业经验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我本来对手册这类书抱有保留态度,总觉得实操性不强,但这本书的目录一看,就知道它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超预期。从基础的蜂窝网络原理到最新的4G/5G技术栈,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尤其是那些实训环节的设计,很多都是结合当前业界正在使用的工具和流程来编写的,而不是停留在纯理论的空中楼阁。我个人特别期待后面关于网络优化和故障排查的那几个章节,希望能够真正通过这些实例,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落地,而不是学完就忘。这本书的定位很明确,就是面向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点从书名就能看出来,所以我对它能成为我未来一段时间案头必备工具书抱有很高的期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度令人称赞。在涉及大量电路图和时序图的部分,墨迹的浓淡和线条的锐利度都控制得非常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引入新概念时,会先用一个简短的实际应用场景来做铺垫。例如,在讲解软切换(Soft Handoff)时,作者并没有直接丢出状态机图,而是先描述了用户在两个基站覆盖边缘行走时,语音不中断的体验是如何实现的。这种“问题先行”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兴趣。我感觉这本书的设计者非常理解读者的学习曲线,它没有试图一次性倾倒所有知识,而是层层递进,每完成一个实训单元,都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边界被拓宽了一小块。这种结构上的精心设计,是区分优秀技术书籍和普通参考资料的核心标准。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移动通信实训教程》似乎肩负着连接学术理论与工业标准的重任。它不像纯理论书籍那样只关注“为什么”,而是更注重“怎么做”以及“做成什么样”。我留意到书中可能包含了对当前主流通信标准(如3GPP的某个特定版本)的引用和解读,这对于希望深入理解底层规范的读者来说,提供了宝贵的指引。要知道,很多实战中的问题,追根溯源都能找到标准文档里的某个细节参数。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把这些标准要求与实训操作关联起来,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实训书,更像是一部微型的行业“操作手册”。我期待它在介绍故障诊断时,能给出一些非标准但实际中常见的“野路子”排查技巧,毕竟真实环境远比实验室复杂得多,能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实战经验,这本书的价值才能真正最大化。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对着目录做了初步的结构分析,发现这本书的编写逻辑非常符合工程实践的需求。它不是那种堆砌公式和晦涩定义的教科书,而是真正做到了“以项目驱动学习”。比如,在介绍MIMO技术时,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如何在特定的软件环境中配置和测试波束赋形的效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数学模型的推导上。这种叙事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急需快速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似乎还穿插了一些业界规范和标准解读,这在很多同类教材中是缺失的。通常这类实训教程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要么实操部分又过于陈旧,而这本教程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甚至能想象到,在实验室里对照书本上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最终看到指标稳定上升的那种成就感。这套书的价值,绝对不只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技能的转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