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OFDM水声通信 电子与通信 书籍 |
| 作者: | Shengli Zhou(周胜利),Zhaohui Wang(王昭辉) |
| 定价: | 79.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121337048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高速OFDM水声通信技术为主线,内容涉猎广泛,概念原理阐述清楚,逻辑性强。从OFDM水声通信各关键技术的原理阐述到OFDM水声通信接收机的设计方法以及OFDM 水声MODEM的研制;从单用户的MIMO-OFDM到多用户MIMO-OFDM水声通信的设计应用;从OFDM的中继传输到OFDM网络编码以及水声测距与定位。通过学习本书可以加深对OFDM水声通信相关原理及系统设计的理解。 本书可作为水声通信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
| 目录 | |
| 目 录 第1章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1.1 水声的早期探索1 1.1.2 水声通信媒介1 1.1.3 水下系统和网络2 1.2 水声(UWA)信道的特点2 1.2.1 声速2 1.2.2 传播损失4 1.2.3 时变多径6 1.2.4 声传播模型7 1.2.5 环境噪声和外部干扰8 1.3 通带信道的输入和输出关系9 1.3.1 各径自有多普勒扩展的线性时变信道9 1.3.2 具有共同多普勒扩展的线性时变信道10 1.3.3 线性时不变信道11 1.3.4 幅度和时延变化的线性时变信道11 1.3.5 依频率衰减的线性时变信道11 1.4 水声通信中的调制技术12 1.4.1 跳频 FSK12 1.4.2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12 1.4.3 单载波调制13 1.4.4 扫频(S2C)载波调制13 1.4.5 多载波调制14 1.4.6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14 1.4.7 水声通信的近期发展15 1.5 本书的组织结构15 第2章 OFDM基本知识17 2.1 零后缀的OFDM17 2.1.1 发射信号17 2.1.2 接收机处理19 2.2 循环前缀的OFDM20 2.2.1 发射信号20 2.2.2 接收机处理21 2.3 OFDM相关的问题21 2.3.1 ZP-OFDM与CP-OFDM21 2.3.2 峰值平均功率比22 2.3.3 功率谱和带宽22 2.3.4 子载波分配22 2.3.5 总的数据速率23 2.3.6 设计指南23 2.4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实现23 2.5 OFDM的挑战和补救方法24 2.5.1 分集合并和信道编码的益处25 2.6 MIMO-OFDM27 2.7 文献注记29 第3章 多进制LDPC编码的OFDM30 3.1 OFDM的信道编码30 3.1.1 信道编码30 3.1.2 编码调制31 3.1.3 编码的OFDM32 3.2 多进制LDPC码33 3.2.1 多进制的规则循环码34 3.2.2 多进制非规则LDPC码35 3.3 编码36 3.4 译码37 3.4.1 初始化38 3.4.2 变量节点到校验节点更新39 3.4.3 校验节点到变量节点更新39 3.4.4 初始判决和译码输出40 3.5 码设计41 3.5.1 规则循环码的设计41 3.5.2 非规则LDPC码的设计42 3.5.3 准循环的多进制LDPC码43 3.6 编码的OFDM的仿真结果45 3.7 文献注记47 第4章 PAPR控制48 4.1 PAPR的比较48 4.2 PAPR的减小50 4.2.1 限幅50 4.2.2 选择性映射51 4.2.3 载波峰值52 4.3 文献注记53 第5章 接收机综述和预处理54 5.1 OFDM接收机综述54 5.2 接收机预处理55 5.2.1 接收机的预处理55 5.2.2 数字实现56 5.2.3 频域过采样59 5.3 频域的输入/输出关系59 5.3.1 单输入单输出信道59 5.3.2 单输入多输出信道61 5.3.3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61 5.3.4 信道矩阵结构62 5.4 OFDM接收机的分类62 5.4.1 ICI-忽略的接收机63 5.4.2 ICI-感知的接收机64 5.4.3 逐块处理65 5.4.4 块间处理65 5.4.5 讨论65 5.5 仿真信道的接收机性能界65 5.5.1 仿真水声信道66 5.5.2 时变信道下的ICI影响66 5.5.3 SISO信道的中断性能67 5.6 扩展到CP-OFDM68 5.6.1 接收机预处理68 5.6.2 频域的输入/输出关系68 5.7 文献注记69 第6章 检测,同步和多普勒扩展估计70 6.1 基于互相关的方法71 6.1.1 基于互相关的检测71 6.1.2 基于互相关的同步和多 |
作为一名在电子信息领域学习多年的学生,我对“电子与通信”系列书籍的质量有着天然的信任感,而这次推出的OFDM水声通信专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水声通信,这个听起来就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其复杂性和挑战性远超一般的通信场景。OFDM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在应对多径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将其引入水声通信,无疑是一次极具潜力的尝试。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层层剥茧,揭示OFDM在水声通信中的应用细节。它是否会深入分析OFDM系统中关键的信号处理模块,比如IFFT/FFT、循环前缀的生成与去除、以及各种均衡算法的具体实现?更重要的是,水声信道的非平稳性是其一大特点,这意味着信道的状态会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剧烈变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针对这种非平稳信道,OFDM系统能够采取的适应性策略,例如,自适应的子载波调制方式、自适应的功率分配,甚至是自适应的OFDM参数调整。此外,在实际的水声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也能探讨OFDM技术如何结合先进的纠错编码和加密技术,以提高整体的通信性能和安全性。
评分这套“电子与通信”系列的图书,一直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讲解风格著称,而这次新推出的《OFDM水声通信》更是让我充满期待。水声通信,作为连接水下世界与人类文明的重要桥梁,其技术发展一直是人类探索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OFDM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抗多径和抗干扰能力,被广泛认为是解决水声通信诸多难题的有效途径。我非常想深入了解,OFDM技术是如何在这种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介质中发挥其优势的。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OFDM在水声通信中的具体调制解调过程,包括如何根据水声信道的特点进行子载波的划分和调制方式的选择?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OFDM在水声信道下性能评估的详细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例如,与传统的单载波调制方式相比,OFDM在误码率、传输速率以及频谱效率等方面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提升?此外,水声通信的信道环境变化多端,从浅水到深海,从平静水域到波涛汹涌的海面,OFDM系统如何才能适应这些不同的环境,并保持稳定的通信性能?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OFDM在适应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例如,自适应的OFDM参数调整策略、自适应的功率控制以及信道编码的优化等。这些内容将极大地拓宽我对水声通信技术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我对这套“电子与通信”系列的书籍一向有着极高的评价,它们总能以一种非常清晰、透彻的方式讲解复杂的通信原理。这次新推出的OFDM水声通信专著,我更是满怀期待。虽然我并非水声通信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但OFDM技术在我现有的通信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在陆地无线通信中的成功应用已是不争的事实。我非常想了解,OFDM技术是如何克服水声环境独有的种种障碍的。例如,在深海或近岸复杂水域,多普勒效应和相位噪声对OFDM系统的影响会比在陆地空气信道中更为显著,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有效的补偿算法来应对这些挑战。同时,水声信道的带宽特性也与无线电波截然不同,它呈现出一种非平坦的频率响应,这对于OFDM的子载波分配和均衡策略提出了特殊要求。这本书会否深入探讨如何根据实际水声信道的特性来优化OFDM的参数设置,比如如何选择最优的子载波数量和分配功率?我同样关心书中是否会涉及OFDM在水声通信中的实际部署问题,例如,如何设计高效的换能器阵列,如何实现远距离的水下数据传输,以及OFDM在低功耗设备上的实现可行性等等。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对前沿通信技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非常渴望了解的内容。
评分我一直密切关注“电子与通信”系列的书籍,它们往往能为读者带来前沿的技术视野。这次的新书《OFDM水声通信》,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本重量级的读物。虽然我对OFDM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将其应用于水声通信这一特殊场景,我心中充满了疑问和好奇。水声信道与无线信道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具有非常高的时延扩展和严重的噪声干扰,这无疑会对OFDM系统的性能带来严峻的考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OFDM技术在水声信道下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方法来克服这些局限。例如,OFDM系统对载波频率和采样时钟的同步精度要求很高,在水声环境中,由于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同步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在水声通信中,实现OFDM系统精确同步的各种技术手段,比如利用导频信号进行联合同步估计。同时,水声信道的时变性也对OFDM的性能提出了挑战,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如何设计鲁棒的信道估计算法,以便OFDM系统能够实时地跟踪并补偿信道的变化。此外,OFDM技术在水声通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例如水下声学定位、水下传感器网络、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等,书中是否会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并提供相应的系统设计框架,这将对我极具启发意义。
评分这套“电子与通信”系列丛书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我知道它们即将推出一本关于OFDM水声通信的专著时,我的期待值更是直线飙升。水声通信领域的研究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信号衰减快、带宽受限、多径效应严重等诸多挑战,而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以其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高频谱利用率,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力武器。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剖析OFDM在水声环境下的具体实现,例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OFDM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长度、星座图选择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对不同水声信道模型下OFDM性能的仿真和实验分析,例如,面对高斯白噪声、脉冲噪声以及各种周期性干扰时,OFDM的鲁棒性表现如何?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仿真代码或者实验平台搭建指南,让读者能够亲手实践,加深理解?此外,OFDM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其同步和信道估计的难度也非常大,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出详实的讲解,包括短时同步、长时同步以及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等。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扇通往水声通信前沿技术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探索其中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