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下一代无线网络跨层资源管理
定价:34.00元
作者:黄晓燕,吴凡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180761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下一代无线网络跨层资源管理》着重探讨了下一代宽带无线系统中的OFDMA资源管理技术,详细介绍了近两年来OFDMA资源管理分配领域**研究成果,并且尝试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重要的,具有共性的理论结论和算法设计模式;本书还详细给出了资源管理分配领域所涉及的到相关数学知识及参考资料,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可以作为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研究的参考书,主要包括通信系统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全书由黄晓燕、吴凡编著。
内容提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无线通信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通信产业中发展快的一部分。未来无线通信正朝着高数据传输率、高频谱利用率,并同时支持多种Qos需求业务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出现,如何高效地使用宝贵的无线资源,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成为了普遍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下一代无线网络跨层资源管理》主要结合OFDMA、中继和认知无线电等新型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归纳整理外*相关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下一代无线网络资源管理技术。
《下一代无线网络跨层资源管理》可作为通信系统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及科研人员和无线资源管理人员的参考书。全书由黄晓燕、吴凡编著。
目录
章 概述
1.1 无线网络架构的新发展
1.1.1 接近于1的系统频率复用率
1.1.2 中继系统的引入
1.1.3 异构网络并存
1.2 无线资源分配概述
第2章 无线信道模型
2.1 引言
2.2 信道增益
2.3 大尺度衰落
2.3.1 路径损耗
2.3.2 阴影衰落
2.4 小尺度衰落
2.4.1 多径衰落信道的边缘分布
2.4.2 时间域:多径时延扩展
2.4.3 频率域:多普勒扩展
2.5 无线信道的容量
2.5.1 AWGN信道的容量
2.5.2 衰落信道的容量
2.6 抗信道衰落技术
2.6.1 分集技术
2.6.2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
2.6.3 自适应调制编码
2.7 OFDM无线系统
2.7.1 OFDM系统模型
2.7.2 OFDM系统容量
2.8 MIMO无线信道
2.8.1 MIMO无线信道模型
2.8.2 MIMO无线信道容量
参考文献
第3章 相关数学工具
3.1 引言
3.2 凸优化理论
3.2.1 概述
3.2.2 基本概念
3.2.3 约東优化问题
3.2.4 拉格朗日对偶法
3.2.5 Karush-Kuhn-Tucker(KKT)优条件
3.3 整数规划
3.3.1 概述
3.3.2 一般模型
3.3.3 分支定界法
3.3.4 指派问题
3.3.5 背包问题
3.4 博弈论理论
3.4.1 概述
3.4.2 基本概念
3.4.3 非合作博弈与纳什均衡
3.4.4 合作博弈与纳什讨价还价解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中继的无线蜂窝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
4.1 引言
4.2 无线中继信道
4.3 中继节点的选择算法
4.3.1 传统的中继节点选择算法
4.3.2 干扰感知的申继节点选择算法
4.4 OFDM系统的资源分配
4.4.1 概述
4.4.2 单用户OFDM系统
4.4.3 多用户OFDM系统
4.4.4 用户公平性
4.5 基于中继的OFDMA无线蜂窝系统的资源分配算法
4.5.1 概述
4.5.2 申继进行比特重分配的资源分配算法
4.5.3 中继进行子载波配对的资源分配算法
4.5.4 考虑负载均衡及用户队列的资源分配算法
4.6 基于频率复用策略的干扰抑制技术
4.6.1 单小区频率复用策略
4.6.2 多小区部分频率复用策略
4.7 基于MIMO中继的小区干扰抑制技术
4.7.1 概述
4.7.2 共享中继节点的应用场景
4.7.3 基于共享中继的小区干扰抑制策略
参考文献
第5章 多小区OFDMA系统资源分配
5.1 概述
5.2 多小区OFDMA系统资源分配模型
5.3 多小区OFDMA系统下的拉格朗日对偶分解方法
5.3.1 多载波系统的拉格朗日对偶模型
5.3.2 时间共享条件
5.3.3 多小区OFDMA资源分配模型的一阶优必要条件
5.3.4 基于对偶迭代的资源分配算法
5.4 多小区容量区域资源分配方法
5.4.1 容量区域分析
5.4.2 基于干扰图的子载波分配算法
5.4.3 准分布式功率调整
5.5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多小区资源分配方法
5.5.1 系统优化模型与个体用户非合作博弈模型
5.5.2 系统优解与纳什均衡点
5.5.3 NEP数学分析
5.5.4 分布式算法设计
5.6 基于动态频率复用的资源分配方法
5.6.1 多频率复用率频率分配方案
5.6.2 小区內用户调度与小区间干扰管理联合优化
参考文献
第6章 认知无线网络资源分配
6.1 概述
6.2 OFDM-CR系统
6.2.1 认知无线电系统简介
6.2.2 OFDM在CR系统中优势
6.2.3 CR系统申动态频谱访问模型
6.3 基于OFDM认知无线系统功率分配算法
6.3.1 基于风险收益模型的功率分配算法
6.3.2 基于背包模型的功率分配算法
6.4 基于OFDMA认知无线系统资源分配算法
6.4.1 OFDMA-CR系统资源分配模型
6.4.2 OFDMA-CR系统启发式资源分配算法
6.4.3 OFDMA-CR系统混合业务资源分配算法
6.5 基于OFDMA多小区认知无线系统资源分配算法
6.5.1 系统模型
6.5.2 多小区CR系统资源分配模型
6.5.3 基于多水平面注水法的对偶算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我看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向着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其核心驱动力之一就是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极致追求。这本书的标题——《正版世下一代无线网络跨层资源管理》,直接点明了这一关键方向。“跨层资源管理”这个概念,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打破传统垂直分层模型的思路,将不同协议栈层级的信息进行打通和共享,从而实现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的资源调度。我对黄晓燕和吴凡这两位作者在这一领域的专业造诣深感敬佩,相信他们在这本书中一定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如何实现这种跨层协同,例如,物理层能否感知到应用层的业务类型,从而调整传输策略?MAC层如何与网络层协同,以优化信道分配和拥塞控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模型、算法或者框架,来指导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实际设计和优化。9787118076196这个ISBN号,代表着这本书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我相信它会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评分自从无线通信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5G商用以及6G的探索,我一直对网络资源的优化和高效利用感到非常好奇。这本书的名字《正版世下一代无线网络跨层资源管理》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认为,未来的无线网络,其复杂性和精细化程度将远超以往,而“跨层资源管理”正是解决这种复杂性的关键所在。我非常想知道,作者黄晓燕和吴凡,是如何将这种跨层管理的概念具象化,并且如何在书中进行系统性的阐述。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剖析不同通信层级(例如物理层、MAC层、网络层等)之间的交互和依赖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协同优化来提升整体的网络性能?我对于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前沿的管理算法,比如基于机器学习的资源调度,或者如何应对不同业务场景下(如高清视频、低时延通信、海量连接)的资源需求差异,都充满了期待。9787118076196这个ISBN号,代表着一本具有官方认可和学术价值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下一代无线网络核心技术的新窗口。
评分我对前沿的通信技术领域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随着5G的普及和6G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本书的题目《正版世下一代无线网络跨层资源管理》非常契合我当前的学习方向。“跨层资源管理”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实现下一代无线网络高性能、高效率的关键。我特别想了解作者黄晓燕和吴凡是如何在书中阐释这一复杂概念的。它是否会深入到物理层、媒体访问控制层、网络层等各个层面,以及如何在这些层面之间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协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视角,比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来优化资源管理,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以及如何平衡性能、功耗和成本等方面的考量。9787118076196这个书号,标志着这本书是一部经过严格审校、具有学术价值的作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下一代无线网络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挑战,为我个人的知识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我最近在学习关于5G和未来6G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涉及到网络架构和资源分配的部分。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某个特定技术层面的书籍,但往往缺乏一个整体性的视角。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立刻被它所吸引——“下一代无线网络跨层资源管理”。这正是我想要寻找的那种能够 bridging the gap 的著作。我非常关注“跨层”这个概念,因为它暗示着一种打破传统协议栈垂直分工的思维模式。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释这种跨层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它能够带来哪些优势。是能够提升频谱利用率?还是能更好地平衡不同业务的需求?抑或是为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提供更可靠的网络保障?这本书的作者,黄晓燕和吴凡,在我看来,应该是非常资深的专家,他们的著作往往具备深度和广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或者对未来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为我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9787118076196这个书号,就像是通往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是一种深邃的蓝色,上面点缀着交错的白色线条,仿佛勾勒出复杂的网络结构。我一直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充满好奇,尤其是“下一代”这个词,总能引起我的无限遐想。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核心主题——跨层资源管理,这让我意识到,现代无线网络的效率和性能提升,绝不仅仅是某一层技术的突破,而是需要一个更为宏观、协同的视角。黄晓燕和吴凡两位作者的名字让我感到一丝亲切,我知道他们在这个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相信他们在这本书中一定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我对书中会探讨的各种管理策略,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网络性能,例如吞吐量、延迟、功耗等方面,充满了期待。特别是“跨层”这个概念,我认为这是理解未来无线网络的关键,它意味着需要打通不同通信协议层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优化。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复杂的概念进行梳理和阐述的,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或者是否会提出一些创新的理论框架,为未来的网络设计提供理论指导。9787118076196这个ISBN号,虽然只是一个标识符,但它代表着这本书的实体存在,也让我对它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