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小基站优化:3GPP演进到R13

LTE小基站优化:3GPP演进到R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哈里·霍尔马Harri Holma 著
图书标签:
  • LTE
  • 小基站
  • 优化
  • 3GPP
  • R13
  • 无线通信
  • 移动通信
  • 网络优化
  • 性能提升
  • 射频优化
  • 覆盖增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诗书雅韵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1226
商品编码:2959503702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LTE小基站优化:3GPP演进到R13

定价:119.00元

售价:73.8元,便宜45.2元,折扣62

作者:哈里·霍尔马(Harri Holma)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15412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讨论LTE小基站,从规范到产品再到外场测试结果。●通过大量商用网络样本检验LTE优化方案。●对3版中的3GPP功能进行了解释。●国际电信业专家编写,直接讨论3GPP发展、外场测试、产品信息以及芯片设计挑战。

内容提要


LTE网络能力随着小基站(简称小站)部署、优化以及新的3GPP功能得到增强。LTE商用网络正在承担更高的业务负荷,这需要更为先进的优化手段。尽管小站已经在通信产业内部讨论多年,但其实际部署才刚刚发生。3GPP2版和3版中的新功能进一步提升了LTE网络性能。本书及时地讨论了LTE小站和网络优化的相关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关注3GPP到3版的演进内容。它涵盖了小站从规范到产品及外场测试结果、3GPP到3版的演进技术,以及LTE优化和从商用网络中获得的经验总结。

目录


目录推荐序译者序原书前言略缩语章概述11��1导言11��2LTE全球部署与终端现状11��3移动数据业务量增长31��4LTE技术演进31��5LTE频谱51��6小站部署61��7网络优化71��83版之后的LTE演进81��9总结8参考文献9第2章第8版到1版中的LTE及LTE-Advanced102��1导言102��2第8版和第9版LTE102��2��1第8版和第9版物理层102��2��2LTE架构152��2��3LTE无线协议162��30版和1版中的LTE-Advanced172��3��1载波聚合182��3��2多入多出增强212��3��3异构网络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212��3��4协同多点传输232��4第8~11版中的UE能力等级242��5总结25参考文献26第3章2版和3版中的LTE-Advanced演进273��1导言273��2机器类通信273��3增强的CoMP313��4FDD-TDD载波聚合333��5WLAN无线交互343��6采用LTE的设备对设备通信373��7单小区点对多点传输383��82版UE能力等级393��9总结39参考文献40第4章2版和3版中的小站增强414��1导言414��2小站及双连接原理414��3双连接架构原理424��4双连接的协议影响434��5双连接的物理层影响和无线链路监测454��6其他的小站物理层增强474��6��1用于LTE下行的256QAM474��6��2小站开关切换和增强的小区发现484��6��3带有小站开关的节能功能504��6��4eNodeB之间的空口同步504��73版的增强514��8总结51参考文献51第5章小站部署方案525��1导言525��2小站驱动力525��3网络架构方案535��4频率使用565��5小站位置的选择575��6室内小站595��6��1分布式天线系统595��6��2Wi-Fi和飞站605��6��3飞站的架构615��6��4推荐635��7成本方面635��7��1宏网络的扩展635��7��2室外型小站645��7��3室外皮站簇645��7��4室内负荷分担645��8总结65参考文献65第6章小站产品666��1导言666��23GPP的基站类别666��3微站676��4皮站696��5飞站716��6低功率远端射频头736��6��1为室内应用设计的远端射频头可选方案746��7分布式天线系统756��8Wi-Fi集成756��9无线回传设备776��10总结78参考文献78第7章小站干扰管理797��1导言797��2分组调度方案807��3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847��3��1概念描述847��3��2性能和算法877��4增强的协同多点(eCoMP)967��5协同多点(CoMP)1007��6总结103参考文献104第8章小站优化1068��1导言1068��2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1068��3带有双连接的站间载波聚合1108��3��1采用站间载波聚合的用户数据速率1108��3��2带有双连接的移动性1148��4超密集网络的干扰管理1188��4��1超密集网络的特征1188��4��2主动时域小区间干扰协调1198��4��3应激的基于载波的小区间干扰协调1218��5采用小站开关的节能1238��6多厂商宏站和小站1248��7总结125参考文献126第9章小站部署经验1279��1导言1279��2运营商的小站部署动机1279��3小站挑战及解决方案1289��4小站部署的经验总结1299��5安装方面的考虑1329��6小站案例研究举例1339��6��1站址解决方案和回传1339��6��2覆盖及用户数据速率1339��6��3宏站分流及容量1359��6��4网络统计中的KPI1359��6��5移动性能1379��6��6参数与射频优化1389��7总结1380章LTE非授权频谱13910��1导言13910��2非授权频谱13910��3操作环境14010��4采用LTE非授权频谱的动机14110��55GHz频带共存的关键需求14210��6LTE非授权频谱原理14310��7非授权频带上的LTE性能14410��8共存性能14510��95GHz频带的LTE覆盖14810��10标准化15010��11总结151参考文献1511章LTE宏站演进15311��1导言15311��2网络辅助干扰消除15311��3天线阵列技术的演进15811��4天线阵列的部署场景16111��5LTE支持的Massive-MIMO16311��5��1基于扇区化(垂直)的方法16411��5��2基于互易性的方法16511��6LTE多天线的进一步标准化16611��73版的先进接收机的增强16811��8总结169参考文献1692章LTE关键性能指标优化17012��1导言17012��2关键性能指标17012��3物理层优化17112��4呼叫建立17412��4��1接入建立17612��4��2RRC连接建立18212��4��3E-RAB建立18712��5E-RAB掉话19012��5��1切换性能19212��5��2UE触发的RRC连接重建19412��5��3eNodeB触发的RRC连接重建19912��6切换和移动性优化20112��7吞吐量优化20412��7��1MIMO多流使用的优化20612��8高速火车优化21412��9网络密度基准分析21812��10总结219参考文献2193章容量优化22013��1导言22013��2大事件中的业务特征22113��3上行干扰管理22513��3��1PUSCH22713��3��2PUCCH23413��3��3RACH和RRC建立成功率23513��3��4集中式RAN23713��4下行干扰管理23913��4��1PDSCH24013��4��2物理下行控制信道24513��5信令负载以及连接用户数规划24813��5��1信令负载24813��5��2RRC连接状态用户25013��6负载均衡25413��7容量瓶颈分析25413��8总结260参考文献2604章VoLTE优化26214��1简介26214��2LTE智能手机的语音解决方案26214��3电路交换回落方案26314��3��1基本概念26314��3��2CSFB呼叫建立时间,转换到目标RAT26514��3��3CSFB呼叫建立成功率27114��3��4CSFB呼叫后返回LTE系统27114��4LTE语音27614��4��1建立成功率及掉话率27714��4��2TTI绑定和RLC分段27914��4��3半持续调度28114��4��4分组绑定28314��4��5带有无线准备过程的重建28314��4��6VoLTE语音质量28414��5单待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29014��5��1信令流29014��5��2性能29414��6总结299参考文献2995章层间移动性优化30015��1导言30015��2层间空闲状态移动性和测量30015��2��1初始小区选择和UE驻留在一个小区的低准则30115��2��2小区重选准则的总结30215��2��3空闲状态测量30415��3层间连接状态测量31015��4针对覆盖受限网络的层间移动性31515��4��1基本概念31515��4��2将吞吐量目标映射为SINR、RSRQ和RSRP31815��4��3层间移动示例#1(不同优先级不同带宽的LTE层)32515��4��4层间移动示例#2(相同优先级相同带宽的LTE层)33215��5针对容量受限网络的层间移动性33415��5��1通过移动阈值的静态负载均衡33615��5��2通过eNodeB算法的实现动态负载均衡33915��6总结341参考文献3416章智能手机优化34216��1导言34216��2LTE网络中的智能手机业务分析34216��2��1数据量和不对称性34216��2��2业务相关的信令34416��2��3移动性相关的信令34416��2��4用户连接性34516��3智能手机功耗优化34616��3��1下行载波聚合的影响34616��3��2非连续接收的影响34816��4智能手机操作系统35216��5消息类应用程序35316��6流媒体类应用程序35416��7LTE语音35516��7��1VoLTE系统架构35616��7��2VoLTE性能分析35716��7��3待机性能36516��7��4网络负载以及无线质量的影响36616��8智能手机电池、基带以及射频设计36816��8��1电池容量的趋势36816��8��2蜂窝芯片功耗的趋势37016��8��3小站对于智能手机功耗的影响37316��9总结381参考文献3827章对LTE演进和5G的展望38317��1导言38317��23版之后LTE-Advanced的进一步演进38317��3面向5G38517��45G频谱38617��55G的关键无线技术38717��6期望的5G时间表38917��7总结391参考文献391缩略语

作者介绍


Dr.Harri Holma是诺基亚网络公司首席工程师,专注于UMTS/HSDPA性能研究。著有“WCDMA for UMTS”“LTE for UMTS”等书,业界专家。Antti Toskala是诺基亚网络公司高级标准化经理,HSDPA首席架构师。著有“WCDMA for UMTS”“LTE for UMTS”等书。

文摘


序言



《LTE小基站优化:3GPP演进到R13》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LTE小基站技术的演进历程,重点聚焦于3GPP标准从早期版本到Release 13的每一次关键迭代,以及这些演进如何驱动小基站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我们将从宏观视角审视小基站的战略意义,再深入到技术细节,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小基站优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旨在为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研发、网络规划与优化、产品设计及运营维护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份详实的技术参考和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LTE小基站技术基础与演进 在深入探讨优化之前,理解LTE小基站的基本概念、部署场景以及其在整个LTE网络架构中的定位至关重要。本部分将首先阐述: 1. LTE小基站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明确小基站(Small Cell)的内涵,区分于宏基站,强调其低功率、小覆盖、易部署的特点。 分类: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小基站,如微基站(Microcell)、微微基站(Picocell)、飞基站(Femtocell)和家庭基站(Home eNodeB),阐述它们在覆盖范围、部署环境、用户容量、回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核心网接口:讲解小基站与EPC(Evolved Packet Core)之间的接口,特别是S1-MME(S1-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和S1-U(S1-User Plane)接口,为后续技术讨论奠定基础。 2. 小基站的战略价值与部署驱动力: 容量提升:分析在人口密集区域、室内环境等“热点”区域,宏基站覆盖的局限性,以及小基站如何通过增加网络容量、缓解宏基站负载压力。 覆盖增强:阐述小基站如何解决宏基站信号穿透性差、盲区等问题,尤其是在室内、地下室、高层建筑等复杂场景。 用户体验优化:说明小基站如何通过缩短用户设备(UE)与基站的距离,降低信噪比(SNR),从而提升数据速率、降低时延,改善用户体验。 成本效益:探讨与大规模部署宏基站相比,小基站部署的灵活性和潜在的成本优势,尤其是在特定区域的精细化覆盖。 新技术支撑:介绍小基站作为5G及未来网络演进(如mMTC、URLLC)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早期部署对这些技术的验证和推广作用。 3. 3GPP LTE技术演进概览(R8至R13): R8/R9(LTE-Advanced基础):介绍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CA)、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等关键技术,以及它们对小基站性能的初步提升。 R10/R11(LTE-Advanced深化):重点关注MIMO的演进(如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更高阶MIMO、更精细化的调度算法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与小基站结合。 R12:介绍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的萌芽、对IoT(Internet of Things)的支持增强等,探讨这些对小基站功能和部署的影响。 R13(LTE-Advanced Pro):这是本书的核心关注点之一。详细介绍R13引入的关键特性,如LAA(License Assisted Access,许可辅助接入)、eLAA(Enhanced LAA)、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eMTC(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等,并着重分析它们对小基站的影响和优化方向。 第二部分:LTE小基站关键技术优化 本部分将聚焦于小基站性能优化的具体技术手段,深入剖析各个技术环节,并结合3GPP R13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1. 资源调度优化: 用户感知调度:如何根据用户位置、业务类型、信道质量等因素,动态调整资源分配策略,提升单个用户吞吐量和公平性。 异构网络下的调度:小基站与宏基站的协调调度,避免干扰,实现无缝切换,例如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在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的协同。 面向特定业务的调度:针对低时延业务(如VR/AR)、高带宽业务(如高清视频)、IoT业务(如NB-IoT)的调度算法优化。 AI/ML在调度中的应用:探讨机器学习在预测用户行为、优化信道评估、动态调整调度参数等方面的潜力。 2.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 DC)优化: 小基站与宏基站的CA/DC:研究小基站如何与宏基站进行载波聚合或双连接,以充分利用不同频段的优势,提升用户速率和网络容量。 多载波聚合优化:在小基站内部,如何有效地聚合多个小区载波,以实现更高的峰值速率。 CA/DC切换与负载均衡:优化CA/DC场景下的切换策略,以及如何在不同基站之间进行负载均衡,确保用户体验。 3. MIMO与波束赋形(Beamforming)优化: 面向小基站的MIMO技术:探讨在小基站场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利用MIMO技术,特别是上行MIMO和下行MIMO的优化。 波束赋形技术的应用:分析波束赋形如何在小基站中实现,以提高信号指向性,降低干扰,提升覆盖和速率。 动态波束调整:研究如何根据用户移动和信道变化,实时调整波束,保持最优通信。 Massive MIMO在小基站中的潜力:虽然Massive MIMO更多用于宏基站,但探讨其在特定高密度场景下小基站的应用可能性。 4. 干扰管理与抑制: 同频干扰与邻频干扰:分析小基站部署中常见的干扰类型,如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干扰,小基站与小基站之间的干扰。 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与eICIC(enhanced ICIC):详细介绍3GPP标准中提供的多种干扰协调技术,如时间域/频率域的资源分配协调、ABS(Almost Blank Subframe)等,并分析其在小基站场景下的优化应用。 小基站特有的干扰场景:如室内小基站与室外宏基站的干扰,家庭小基站之间的干扰等,并探讨相应的抑制方法。 5. 许可辅助接入(LAA)与增强型LAA(eLAA): LAA技术原理:详细解释LAA如何利用未许可频段(如5GHz Wi-Fi频段)与许可频段进行载波聚合,以增加LTE的容量。 LAA的信道侦听与竞争机制(Listen-Before-Talk, LBT):深入分析LAA的LBT机制,包括不同的LBT模式,以及如何在小基站中进行LBT参数的优化,以确保与Wi-Fi等技术的共存。 eLAA的改进:介绍eLAA在LAA基础上带来的性能提升,如更短的LBT帧长度、更快的信道检测等。 LAA/eLAA在小基站部署中的场景与优化:讨论LAA/eLAA如何赋能小基站,特别是在Wi-Fi热点区域的部署,以及相应的资源管理和干扰协调策略。 6. 物联网(IoT)支持优化(NB-IoT & eMTC): NB-IoT技术特点与部署:介绍NB-IoT的设计目标(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大连接),以及其在LTE网络中的承载方式(带内、带内-旁瓣、独立)。 eMTC技术特点与部署:介绍eMTC(Cat-M1)相对于NB-IoT在吞吐量、移动性、语音支持等方面的优势。 小基站在NB-IoT/eMTC中的作用:分析小基站如何为IoT设备提供就近接入,降低功耗,提升连接稳定性。 NB-IoT/eMTC的资源分配与调度优化:研究针对IoT设备的特点,如何优化小基站的资源分配策略,实现海量连接的高效管理。 与现有LTE网络的协同:探讨NB-IoT/eMTC小基站与现有LTE小基站、宏基站之间的协同部署和资源协调。 第三部分:小基站组网与管理优化 除了单基站的性能优化,小基站的网络化部署和集中管理也是提升整体网络效能的关键。 1. 小基站组网架构: 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分析不同的小基站组网模式,如集中式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架构,以及分布式部署模式。 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的引入:探讨SBA对未来小基站组网和功能部署的影响。 SDN/NFV在小基站中的应用:研究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如何为小基站提供更灵活的部署、管理和优化能力。 2. 回传(Backhaul)优化: 回传技术选择:分析不同回传技术(如光纤、铜缆、微波、DSL、Wi-Fi)在小基站部署中的适用性、成本和性能考量。 回传带宽与时延需求:研究不同类型小基站和业务对回传带宽和时延的具体要求。 回传网络优化:探讨如何优化回传网络的部署、容量规划和 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 3. 网络监控与故障诊断: 小基站性能指标监控:定义关键性能指标(KPI),如吞吐量、时延、掉线率、成功率等,并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 故障定位与根因分析: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小基站的故障,并进行根因分析,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自动化运维:探讨利用AI/ML技术实现小基站的自动化监控、故障预测和自愈。 4. 安全性考虑: 小基站的物理安全与网络安全:分析小基站部署中面临的独特安全风险,如物理入侵、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 安全机制与策略:介绍保障小基站安全性的各种技术手段,如身份认证、加密通信、访问控制等。 第四部分:案例研究与未来展望 在对理论知识和技术细节进行系统阐述后,本书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示LTE小基站优化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实践效果,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典型应用场景下的优化实践: 室内覆盖优化:如大型商场、写字楼、机场、体育场馆等场景的小基站部署与优化案例。 室外热点区域优化:如城市广场、交通枢纽、人口密集街道等场景的小基站部署与优化案例。 工业物联网(IIoT)场景优化:探讨小基站如何支持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场景的连接需求。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应用:小基站作为基础设施,如何支撑智慧交通、智能安防、环境监测等应用。 2. 3GPP R13之后的演进趋势: 5G NR(New Radio)与小基站:探讨5G NR标准对小基站提出的新要求,如更高频率、更密集部署、更多智能特性等,以及其与LTE小基站的兼容性。 边缘计算(MEC)与小基站的融合:分析边缘计算如何与小基站结合,提供低时延、高带宽的应用服务。 AI/ML在网络中的深度应用:展望AI/ML在小基站设计、部署、优化、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更广泛应用。 网络切片与服务化架构的成熟:探讨这些技术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基站的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 本书内容力求严谨、详实,并紧密结合3GPP标准的最新进展,特别是Release 13的创新特性。通过对LTE小基站技术演进的深入理解和各项关键技术的优化分析,相信本书能帮助读者全面掌握LTE小基站优化的核心技术和实践方法,为应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挑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LTE小基站优化:3GPP演进到R13”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触及了我工作中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的几个核心问题。小基站的部署和优化,在提升网络容量和覆盖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比如同频干扰、载波聚合的复杂性、以及与宏基站的协同问题。我非常关注的是,这本书会如何从3GPP标准的演进视角来分析这些优化问题。R13作为LTE-Advanced Pro的重要里程碑,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特性,例如对物联网的支持(eMTC和NB-IoT)、更灵活的载波聚合、以及增强的移动性管理。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这些新特性是如何被应用到小基站优化中的,比如如何利用R13的新增功能来更有效地解决干扰,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资源调度来提升频谱效率,以及如何实现小基站与宏基站之间更智能的协同,从而构建一个更高效、更泛在的LTE网络。书名中“优化”二字,更是让我期待其中能够包含大量的实操技巧和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理解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网络中落地,并且能够直接指导我的工作。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南。

评分

“LTE小基站优化:3GPP演进到R13”这个书名,让我瞬间联想到当前通信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小基站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部署补充,其优化策略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我一直对3GPP标准的演进过程及其对实际网络部署的影响充满好奇,而R13版本恰恰是LTE-Advanced Pro阶段的一个关键节点,引入了许多革命性的技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R13版本中那些与小基站优化紧密相关的功能,例如载波聚合的增强、对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的支持,以及C-RAN(协同分布式基站)架构下的优化可能性。我希望书中不仅仅会介绍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如何将这些技术巧妙地应用于小基站的实际优化中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在不同的小基站部署场景下(如室内、室外、密集城区),如何根据R13的新特性来调整参数,解决覆盖和容量的瓶颈?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实际案例或者仿真结果,来印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LTE小基站优化技术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坦白说,看到“LTE小基站优化:3GPP演进到R13”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可能涉及相当深入的技术细节,并且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完全理解。我一直在关注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关于LTE网络向5G演进的各个阶段。小基站,特别是小型蜂窝(Small Cell),在提升网络密度和性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3GPP标准的演进,尤其是R13,更是引入了许多对小基站至关重要的技术,比如对低功耗广域物联(LPWA)的支持,这对于物联网场景的小基站部署意义重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R13标准中的技术名词,而是能够真正地将这些技术特性与小基站的实际优化需求相结合。例如,如何利用R13中的调度机制来优化小基站的吞吐量和时延?在多用户、多小区环境下,如何通过R13的新功能来缓解干扰,提升用户体验?书中是否会探讨小基站的功耗管理、回传方式的选择,以及与云化、虚拟化技术的结合?这些都是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如果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基于3GPP R13标准的LTE小基站优化方法论,那将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着实吸引了我,LTE小基站优化,这几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技术的前沿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性。“3GPP演进到R13”更是精准地标示了其技术深度和时间跨度,让我立刻联想到当前以及不久将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方向。我深知,随着移动数据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以及物联网、高清视频、VR/AR等新兴应用的普及,对网络的容量、覆盖和时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小基站作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优化策略的精妙程度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和网络运营商的竞争力。这本书的光是书名就让我对它寄予厚望,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剖析LTE小基站设计的核心要点,特别是如何利用3GPP的标准演进,尤其是R13版本所带来的新特性,来解决实际部署中遇到的各种瓶颈。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干扰抑制、信道管理、资源调度、回传连接、功率控制等方面的详尽论述,以及这些技术如何结合小基站的特性进行整合优化。此外,我还十分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不同场景下(如室内覆盖、室外热点、农村地区)小基站的部署策略和优化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仿真和实际测试来验证优化效果。这本书无疑是为我这样在移动通信领域摸索的技术人员量身打造的宝贵资源,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LTE小基站优化:3GPP演进到R13”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小基站,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宏基站而言的小型化基站,它在室内覆盖、热点区域容量提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优化”二字,则表明这本书将聚焦于如何提升小基站的性能。更重要的是,“3GPP演进到R13”这个限定,让我知道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参考。R13版本,作为LTE-Advanced Pro的组成部分,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特性,例如对物联网设备的支持、更灵活的载波聚合、以及对低延迟场景的优化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这些R13中的新特性是如何具体应用到LTE小基站的优化当中的。比如,R13引入的对NB-IoT和eMTC的支持,对于小基站作为物联网接入点的部署有何具体优化建议?在多小区干扰管理方面,R13的哪些特性能够帮助小基站更有效地减少干扰,提升网络吞吐量?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解释从R13标准到具体的小基站优化策略之间的转化过程,并可能辅以图表或算法分析,让技术细节更加易于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