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定价:48.00元
作者:(美)O.C.麦克斯怀特译者:吴琼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3000441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该书问世后即声名鹊起,被认为是美国公共行政学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书是有关美国公共行政的学术史,作者独特的历史阅读视角,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具有后现代精神的公共行政学著作。
作者敏锐的学术触角,给我们提供了美国当代公共行政研究的**趋势。
该书史论结合,将美国公共行政发展历史化和语境化,真正建立起解读公
共行政合法性的话语系统。
内容提要
本书以公共行政的合法性问题为切入点,对各个时期公共行政理论的缘起、发展和话语架构进行了独到的批判性分析,对公共行政合法性基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话语结构尤其是“理性人”的意识形态作了全面的检讨,并从性别理论的角度说明了合法性和异在性之间的联系,终对合法性问题提出了新的构架方法。与同类著作相比,本书的研究领域更加前沿,学术性更强。
目录
章 合法性问题与学术话语
1.1 关于话语分析以及本书的概要
1.2 对本书的写作风格的一点说明
第2章 问题的构架
2.1 卡尔·弗里德里克与赫尔曼·芬纳之争
2.2 芬纳对弗里德里克的理解
2.3 两种立场的比较、对比与融合
2.4 弗里德里克与芬纳构架问题的方式产生的偏见
2.5 结语
第3章 问题的政治背景
3.1 作为和平王国的产物的治理模式
3.2 邦联条例
3.3 联邦党人与制宪会议
3.4 批准过程
3.5 反联邦主义者:和平王国的理论家
3.6 第二次建国的后果与遗产
3.7 结语
第4章 领域的根基错误
4.1 经济与政治背景
4.2 社会与文化变革
4.3 医治趋势的出现
4.4 进步主义的崛起
4.5 进步主义改革的意义
4.6 集体认识和实用主义态度的出现
4.7 新精神的表现
4.8 创立美国公共行政的隐秘代理人
4.9 结语
第5章 理论简史I:西蒙的现代主义与公共行政的创立
5.1 公共行政(错误地)创立时期:正统阶段
5.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传统主义
5.3 西蒙的现代主义革命
5.4 公共行政的组织社会学
5.5 其他组织社会学:组织间关系的分支领域
5.6 组织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5.7 传统主义的转变
5.8 新美国的新理性的人
第6章 理论简史Ⅱ:明诺布鲁克会议以来
6.1 明诺布鲁克会议的社会语境与学术语境
6.2 明诺布鲁克会议与随后的学科发展
6.3 新公共行政时期的一般学术定位
6.4 新公共行政种种
6.5 新公共行政的结果
6.6 里根时代:社会与学术语境
6.7 公共行政领域的发展
6.8 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前的学术语境
6.9 公共行政的思想史对如何维护理性的人的意识形态的启示、
6.10 结语:理性的人的表现
第7章 理性
7.1 性、性别与理性的人的问题
7.2 下一步该做什么
7.3 公共行政领域当前的状况:好消息与坏消息
7.4 反思性的结语
7.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麦克斯怀特”(O.C.McSwite),是奥林·怀特教授和辛西娅·麦克斯万教授的笔名。奥林·怀特是弗吉尼亚工艺学院与州立大学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中心的公共行政学教授。辛西娅·麦克斯万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共行政学教授。他们曾任教于得克萨斯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锡拉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让人不禁对它所蕴含的深度思考充满期待。虽然我手头还没有翻开它,但光是“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这个主题,就足以勾起我对治理结构、权力基础这些宏大议题的好奇心。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某些政策能够顺理成章地被推行,而另一些却遭遇重重阻力?这背后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考量,更深层次的,一定牵扯到它是否被“认同”,是否被视为“正当”。这种“正当性”的来源,是民众的授权,是法律的框架,还是某种约定俗成的文化默契?这本书似乎就试图从一种更细腻、更具穿透力的角度——“话语分析”——来解构这些看似坚固的基石。我预想它会是一次关于权力语言的考古,揭示出那些被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行政实践,是如何通过特定的叙事和话语构建起来的。这无疑是对一切既有秩序的温和却有力的挑战,值得所有关心社会运行逻辑的人细细品味。
评分我一直认为,公共行政的危机,本质上是意义的危机。当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时,往往不是因为具体的某项失误,而是因为他们不再相信整个系统运行的底层逻辑是公平和合理的。这本书既然聚焦于“合法性的话语分析”,想必它会非常注重“共识”的脆弱性。我非常好奇,在高度多元化和碎片化的当代社会,维护一个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行政话语体系,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或者说,这种统一性是否本身就是一种话语的强权?我期望看到作者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合法性认同差异的比较,比如,在强调集体主义的社会和强调个体权利的社会中,“公共”的定义是如何被不同的语言模式所塑形的。这不只是理论探讨,它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流中的治理难题。
评分从封面设计和出版信息来看,这本书显然是面向专业研究人员的重量级著作,它所使用的语言和理论框架想必是相当精密的。我个人对这种将社会科学理论(话语分析)精确地嫁接到具体领域(公共行政)的尝试非常赞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分析框架,让我们能够清晰地区分出哪些是纯粹的技术需求,哪些是为权力服务的意识形态包装。合法性,一旦被话语固化,就具有了强大的惯性,使得挑战它的声音变得异常困难。这本书,或许正是提供了一把“语言的凿子”,去敲击那些看似密不透风的合法性表象。这对于理解当代政治的复杂性,尤其是非制度化的社会运动如何试图颠覆既有框架,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这注定是一场智力的冒险。
评分说实话,现在的行政管理书籍大多偏向实操和效率提升,充满了“如何做得更好”的建议,却很少有人愿意回过头来追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在道义上是否站得住脚”。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设想它会是一本极具批判性的作品,它不会满足于描述现状,而是会深入探究行政行为的“元基础”。想象一下,当一个环保政策出台时,它所依赖的合法性基础是科学论证的权威,还是公众参与的民主程序?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这本书似乎就想把这些紧张关系摆到台面上来,用话语的视角去展示这些基础是如何被精心“建构”而非自然形成的。对于那些身处公共部门,却又对自身工作意义感到迷茫的专业人士来说,这可能是一剂清醒剂,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职业伦理和对权力的敬畏。
评分最近翻阅了一些关于当代政治哲学的译作,深感我们对“公共领域”的理解正面临着巨大的认知挑战。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旧有的治理模式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下显得愈发捉襟见肘。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副标题提到了“话语分析”,这立刻让我联想到福柯或者德里达的影响。我期待作者能用一种非线性的、解构主义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在行政报告、法律条文乃至媒体报道中反复出现的、用以巩固自身权威的特定词汇和概念链条。合法性,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权力色彩,它意味着“应当如此”。那么,谁来定义“应当”?这种定义权又是如何被垄断或分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严谨的分析工具,帮助我们剥开那些华丽辞藻的外衣,看看隐藏在“为人民服务”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究竟是多么复杂且充满张力。这绝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要求读者具备极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社会学理论的敏感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