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代主力战机和机载武器
定价:56.00元
售价:40.9元,便宜15.1元,折扣73
作者:西风著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092087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272kg
西风编写的《火力·战机:当代主力战机和机载武器》是战机鉴赏手册,全彩色精美制作。它图说了当代战机的战史及所配备的各类,包括:波音B-52“同温层堡垒”,达索“阵风”,费柴尔德·共和公司A-10“雷电”II,格鲁曼A-6“入侵者”,罗克韦尔B-1B“枪骑兵”,洛克希德·马丁F-16,洛克希德SR-71A“黑鸟”,洛克希德U-2等。
波音B-52“同温层堡垒”达索“阵风”费柴尔德·共和公司A-10“雷电”II格鲁曼A-6“入侵者”罗克韦尔B-1B“枪骑兵”洛克希德·马丁F-16洛克希德SR-71A“黑鸟”洛克希德U-2洛克希德·马丁F-22“猛禽'战斗机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英国字航“鹞”II麦克唐纳·道格拉斯F-15“鹰”米高扬·格列维奇米格-21“鱼窝”米高扬米格-25“狐蝠”米高扬米格-29“支点”诺斯罗普·格鲁曼B-2“幽灵”F/A-18“大黄蜂/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欧洲战斗机“台风”帕纳维亚“狂风”防空截击型(ADV)萨伯JAS-39A“鹰狮”苏霍伊苏-25“蛙足”机载武器 空对空导弹 空对地导弹及 反舰导弹 航空炸弹 制导炸弹 任务荚舱
这本封面设计得相当抓人眼球,那种金属的质感和高速飞行的动态感扑面而来,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光是看插图的精细度,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收集上的投入。我一直对现代空战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代表着尖端科技的“空中巨兽”,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更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那些清晰的剖面图和高清照片,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对于一个军事迷来说,光是能近距离欣赏这些“钢铁雄鹰”的细节,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主力战机设计理念的对比分析,那种深挖技术背景和战略考量的文字,让冰冷的参数变得有血有肉,让人理解为何会有如此独特的外形和性能取舍。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装帧和视觉呈现,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让人迫不及待想深入了解那些翱翔天际的精锐力量。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军迷,我深知“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尤其在研究尖端军事装备时,那些看似微小的技术差异往往决定了最终的性能高低。这本书在细节挖掘上做得相当到位,远超我之前看过的同类出版物。它不仅会告诉你某款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还会深入探讨这种重量限制对其实际任务载荷和航程规划带来的具体影响。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似乎还收录了一些关于特定型号战机服役后的改进批次、不同出口型号之间的细微配置差异,这些都是官方资料中不太容易获取的“内幕信息”。正是这些极其细致的对比和补充说明,让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再是一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介绍,而更像是一本实战应用者的手册,充满了对技术细节的执着探究。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显示出作者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和系统规划能力。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战机型号,而是有清晰的脉络,似乎是按照技术发展的时间线或者地域/阵营进行了划分,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我特别欣赏其中对武器系统模块的独立论述,那些关于精确制导、电子对抗方面的章节,内容翔实且更新速度跟得上当前的技术前沿。要知道,武器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本好的参考书必须紧跟时代。书中对某些新型空对空导弹的射程、引导头技术特点的细致描绘,让我对未来空战的形态有了更直观的想象。这种分门别类的处理方式,也方便了像我这样的读者进行“查漏补缺”式的阅读,可以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读,而不会被其他不相关的部分干扰。
评分说实话,我平时看这类技术类书籍,最怕的就是那种堆砌术语、晦涩难懂的叙述方式,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高深的教科书。然而,这本书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作者在介绍复杂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和先进航电系统时,似乎很擅长用一种既准确又不失生动的语言来解释。比如,在谈到某型战机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时,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数字的罗列上,而是结合了实战场景进行推演,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勾勒出这种能力在战场上的实际优势。这种“讲故事”式的技术解读,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发现自己能够比较轻松地理解不同代次战机在雷达技术、隐身设计理念上的代际差异。这种娓娓道来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缩写搞得晕头转向。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是坐在某一个顶尖航空研究院的资料室里,面前摊开了最新的技术报告。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在内容选取上所体现出的前瞻性和广度。它不仅仅关注那些耳熟能详的“明星机型”,也对一些正在研发中或者刚刚服役不久的新锐力量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进行分析和预测。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这本书的生命力得以延续。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当前世界航空工业的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仅仅是了解了现有的硬件配置,更重要的是对支撑这些硬件背后的工业基础、人才储备以及国家战略意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一本拓展思维、提供全新视角的读物,它激发了我对未来科技发展走向的无限遐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