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應用規範字典

漢字應用規範字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行健 著
圖書標籤:
  • 漢字
  • 規範
  • 字典
  • 應用
  • 語言文字
  • 漢字學
  • 工具書
  • 參考書
  • 漢語
  • 字形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賞心悅目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ISBN:9787500093466
商品編碼:29625137765
包裝:軟精裝
齣版時間:2014-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漢字應用規範字典

定價:39.00元

作者:李行健

齣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000934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軟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作為一傢以編輯齣版百科全書和工具書為主的***齣版社,為促進漢語的規範應用推齣瞭“百科版”規範係列詞典,該係列産品已經成為廣大中小學生不可或缺的語言學習工具書。《漢字應用規範字典》是該社**齣版的“百科版”規範係列詞典的重要産品。該字典規範性強、性高、實用性強,著力體現漢字形、音、義內容的全麵性,可以進一步讓漢字知識大賽的節目內容豐富多樣,為參試者學習、測試者齣題提供瞭非常有用的參考。
  談起編寫《漢字應用規範字典》的初衷,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語文齣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國傢語委委員,現任國傢語委谘詢委員會委員,字典主編李行健錶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漢字類節目受到瞭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說明群眾很希望學習和掌握漢字,但社會各界也對節目提齣瞭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如有的聽寫字生僻古怪,試題缺乏多樣性,在導嚮上沒有突齣漢字書寫應注重規範應用的特性等。於是,有關領導部門希望國傢語委《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編委會組織力量編一本全麵體現漢字形音義知識的字典。
  李行健認為,漢字是世界上獨特的文字,它是形音義三者緊密結閤的統一體;要掌握一個漢字,必須注意它的形體(寫法)、讀音和意義,隻有這樣,纔算真正掌握瞭這個字,能夠應用這個字。因此,學生使用的工具書和漢字知識競賽要在內容上必須具備漢字形、音、義三方麵的知識,這些知識要嚴格符閤國傢的規範標準,還應在功能設計上引導讀者能夠在實踐中應用這些知識。

內容提要


《漢字應用規範字典》以公布的《通用規範漢字錶》為依據,遵循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語文課程標準,逐字注釋錶收列的8105個規範漢字。
本字典功能設計科學閤理,兼具規範性、實用性、性、多功能等特點,能夠滿足中小學學生及同等文化程度讀者的語文認知需求,又能供各類漢字知識競賽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李行健:1935年生於四川遂寜。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語文齣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國傢語委委員,現任國傢語委谘詢委員會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國語文報刊協會會長、中國辭書學會顧問等。主持完成國傢規範標準項目《批異形詞整理錶》、《現代漢語常用詞錶》,主編完成國傢語委重點項目《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現代漢語規範字典》及《學生規範字典》、《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等多種語文工具書。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與《漢字應用規範字典》內容無關的圖書簡介,旨在提供一個詳盡的、聚焦於特定主題(例如,假設是關於古代絲綢之路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描述。 --- 絲路古道上的迴響:歐亞大陸的貿易、信仰與藝術交融史 作者: 王緻遠 齣版社: 鴻圖文化 開本: 16開 頁數: 680頁 定價: 128.00元 內容概要 《絲路古道上的迴響:歐亞大陸的貿易、信仰與藝術交融史》是一部深度聚焦於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4世紀間,橫跨歐亞大陸的古代貿易網絡——絲綢之路,所引發的物質交換、思想傳播與文化融閤的史詩性著作。本書跳脫齣傳統上僅將絲路視為商品運輸通道的狹隘視角,而是將其描繪成一條流動的文明長河,記錄瞭沿綫各國人民在經濟、宗教、技術和審美層麵的深刻互動與變遷。 本書結構嚴謹,分為“起源與初期拓荒”、“黃金時代的多元並蓄”、“信仰的傳播與衝突”以及“技術革新與最終形態”四個宏大篇章,輔以大量的考古發現、碑文佐證和曆史文獻考辨,力求還原一個鮮活、立體且充滿張力的古代世界圖景。 第一部分:起源與初期拓荒 (公元前2世紀 – 公元1世紀) 本部分深入探討絲綢之路的萌芽階段,從張騫齣使西域的政治動機齣發,逐步剖析瞭早期連接漢朝與中亞綠洲國傢的貿易機製。重點研究瞭“玉石之路”嚮“絲綢之路”轉變的關鍵節點,以及初期貿易中,中國絲綢如何成為中亞和羅馬世界追逐的奢侈品。 核心議題包括: 1. 駱駝商隊與交通組織: 詳細描繪瞭塔剋拉瑪乾沙漠邊緣綠洲城市(如樓蘭、高昌)的興起,以及對馱畜管理、水源補給和安全護衛的社會組織模式。 2. 早期物項交換的非對稱性: 分析瞭當時中國輸齣的主要為絲綢、漆器、茶葉(早期形態),而輸入的則主要集中於良馬、香料和琉璃(早期玻璃製品)。 3. 羅馬玻璃器皿的東傳路徑: 通過對新疆及河西走廊齣土的早期玻璃殘片的化學成分分析,重建瞭羅馬玻璃工藝技術嚮東傳播的可能路綫圖。 第二部分:黃金時代的多元並蓄 (公元2世紀 – 6世紀) 這一階段,絲綢之路的中心節點從西域轉嚮粟特商人主導的中亞腹地。本書著重刻畫瞭貴霜帝國、薩珊波斯和北魏等政權對商路的穩定化作用,以及商業繁榮帶來的文化兼容性。 焦點探討: 1. 粟特語的“貿易通用語”地位: 詳細分析瞭粟特語在絲路沿綫商業契約、遺囑和信件中的廣泛應用,展示瞭這一突厥化伊朗民族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核心樞紐作用。附錄中收錄瞭部分發現於敦煌和新疆的粟特語文書譯注。 2. 紡織技術與圖案的互鑒: 深入對比瞭中國、波斯和拜占庭在蠶桑、染色和織錦技術上的差異與融閤。例如,薩珊王朝的“對聯紋”圖案如何影響瞭中國唐代早期織錦的風格。 3. 貨幣體係的復雜性: 考察瞭在缺乏統一中央鑄幣體係的情況下,羅馬金幣、波斯銀幣和中國銅錢如何在不同區域充當主要支付工具,以及地方政權對金銀稱重的管理方式。 第三部分:信仰的傳播與衝突 (公元4世紀 – 9世紀) 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之路,更是精神之路。本書的這一核心部分,詳盡梳理瞭佛教、景教(聶斯脫裏派基督教)、摩尼教和伊斯蘭教沿此路徑嚮東傳播的曆史軌跡及其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本土化進程。 深度剖析: 1. 佛教的犍陀羅美學與中國化: 重點研究瞭源自印度和中亞的犍陀羅藝術風格如何影響瞭中國北魏至唐初的石窟造像藝術。通過對敦煌莫高窟、炳靈寺石窟的造像細節比對,展現瞭佛陀形象從希臘化到本土化的微妙轉變。 2. 景教在唐朝的興衰: 依托新齣土的碑刻材料,細緻梳理瞭景教(基督教聶斯脫裏派)在唐朝長安的活動範圍、教義傳播方式,以及其如何與道教和儒傢思想進行有限的互動。 3. 宗教藝術的世俗化: 探討瞭宗教題材(如佛本生故事、天使形象)如何被世俗藝術吸收,並融入到當時的日常生活用品、壁畫裝飾中,體現瞭文化交融的深度。 第四部分:技術革新與最終形態 (公元10世紀 – 14世紀) 本章聚焦於宋元時期,特彆是濛古帝國統一歐亞大陸後,絲綢之路進入瞭一個空前開放的階段。本書關注的重點從商品轉移到知識和技術的大規模流動。 關鍵主題: 1. 造紙術與印刷術的西傳機製: 詳細論證瞭怛羅斯戰役後的技術泄密論的局限性,並結閤元代色目匠人的遷徙,分析瞭造紙和活字印刷技術嚮中亞及更西方的傳播路徑和應用效果。 2. 宋代科學技術的輻射力: 研究瞭指南針、火藥等中國發明在宋代商品貿易中如何被運用,以及這些技術如何通過貿易渠道逐漸被西方世界所理解和模仿。 3. 馬可·波羅的記錄與認知偏差: 結閤中國史料,對《馬可·波羅遊記》進行瞭批判性審視,指齣其記錄中對東方物質文明的驚嘆背後,所反映齣的歐洲中世紀對遠東的認知局限。 評價與特色 本書匯集瞭作者近二十年的田野考察與文獻研究成果,資料翔實,考證嚴謹,尤其對古代水利工程、綠洲農業生態與商隊補給的交叉研究,提供瞭獨到的見解。全書配有五十餘幅高清地圖和考古遺址復原圖,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立體、可觸摸的古代絲路曆史空間。它不僅是一部曆史專著,更是一部關於人類跨文化交流的生動編年史。 --- 目標讀者: 曆史學、考古學、世界史、文化人類學專業研究者、對古代貿易史和中亞文明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典雅的深藍色調,燙金的字體顯得既大氣又古樸,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書。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且光潔,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疲勞。排版上,作者明顯下瞭不少功夫,字號大小適中,行距疏密得當,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非常舒服。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每一個漢字的結構分析都進行瞭細緻的圖示說明,這對於理解漢字的演變和形體結構非常有幫助。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一些常用字時,不僅給齣標準寫法,還特彆標注瞭一些常見的易混淆寫法,這對於日常書寫規範化很有指導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字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讓人心生敬意。它那種沉穩、嚴謹的氣質,讓人感覺作者在對待文字這件事上是多麼的虔誠和用心。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以為這隻是一本側重於書寫筆畫和結構的標準字典,但深入閱讀後發現,它對漢字的文化內涵和曆史演變也有著獨到的見解。比如,在解釋一些帶有復雜偏旁的字時,作者會巧妙地引申齣相關的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這讓學習漢字的過程不再枯燥乏味,而變成瞭一種穿越曆史的探索之旅。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選材上的嚴謹態度,每一個釋義都引用瞭權威的齣處作為佐證,讓人信服。而且,全書的檢索係統設計得非常人性化,無論是按部首查,還是按筆畫數查,都能快速定位目標漢字,極大地提高瞭查閱效率。對於需要進行大量文字校對或進行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利器,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怎麼寫”,更是“為什麼這麼寫”的深度思考。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用“潤物細無聲”來形容或許最為貼切。它沒有那些花哨的宣傳口號,但一旦你真正開始使用它,就會發現它在你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你對文字的認知和使用習慣。我注意到,書中對標點的使用規範也有一套獨立的、非常細緻的講解,這在很多同類字典中是很少見的。很多時候我們隻關注字本身,卻忽略瞭標點作為文字的“呼吸和停頓”的重要性。這本書將標點規範也納入瞭漢字應用的大體係中進行考量,這種宏觀的視角令人贊嘆。它的頁邊留白處理得當,使得在需要做筆記或標記重點時,有足夠的空間進行二次創作。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且博學的老師,在你需要的時候,總能給齣最精準、最恰當的指引,是每一位對漢字有敬畏之心的人都應該珍藏的工具書。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裏是有些忐忑的,畢竟現在市麵上的工具書太多瞭,很多都是華而不實。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對“應用”二字的深刻理解。它沒有陷入那種純粹的考據學派的泥潭,而是緊密結閤瞭現代社會對漢字規範的需求。比如,在某些多音字的處理上,它沒有簡單地羅列所有讀音,而是結閤瞭具體的詞語和使用場景,給齣瞭最恰當的推薦讀法,這對於我們在撰寫公文或進行對外交流時,避免齣現“讀音尷尬”的情況非常有幫助。我翻閱瞭其中關於筆順規則的章節,裏麵的講解非常直觀且具有操作性,連一些我自認為寫得很標準的字,都能從中發現一些需要糾正的細微之處。這種注重實效、強調規範的編寫思路,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大提升,不再是束之高閣的參考書,而是真正能“用起來”的案頭寶典。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文字編輯工作的人,我深知規範的重要性,但市場上許多規範類書籍往往過於教條,缺乏人情味。然而,這本《漢字應用規範字典》在保持高度專業性的同時,卻有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它在處理那些在日常應用中經常齣現爭議的字形時,采用瞭非常平實且易於理解的語言進行說明,比如,對於一些繁簡互換時容易産生歧義的字,它會給齣明確的適用範圍界定,讓使用者可以清晰地知道在何種場閤下應使用哪種形式。此外,書中對於一些不規範但又在民間廣泛流傳的異體字,也做瞭審慎的收錄和辨析,既尊重瞭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又堅守瞭規範的底綫。這種平衡處理方式,體現瞭編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對現實語境的敏銳洞察力,讓這本書在學術的嚴謹和大眾的接受度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切入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