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語新詞詞典(2005-2010)
定價:28.00元
作者:王均熙
齣版社:學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86008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收錄2006年至2010年7月産生的新詞新義,少數條目産生於2005年,考慮到語文工具書的實用性,本書也酌情予以收列。所收詞目後附書證,以滿足讀者查閱的需要,也便於其他辭書在修訂時考慮補收。本書共收條目約2000條。
目錄
凡例
正文
拼音索引
後記
作者介紹
王均熙,1947年10月生,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漢語專業。多年來從事辭書編募工作及現代漢語,方言等語言研究,曾參與中國重點科研項目《漢語大詞典》的撰稿與編輯工作。主要專著有《漢語新詞詞典》《簡明漢語新詞詞典》《新世紀漢語新詞詞典》等。
文摘
序言
這本詞典的排版和檢索設計也值得點贊。對於一本專注於“新詞”的工具書來說,清晰的結構至關重要。我發現它在處理那些詞義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微妙變化的詞匯時,做得尤其齣色。比如,某個詞在2005年可能偏嚮褒義,到瞭2009年可能已經帶有瞭諷刺或中性色彩,詞典在釋義中就清晰地標注瞭這種語義漂移的軌跡,並附上瞭具體的例句來佐證。這體現瞭編者對語言動態性的深刻理解。我個人非常喜歡它對詞源的追溯部分,它不僅僅告訴你“這個詞是什麼”,更告訴你“這個詞是從哪裏冒齣來的,是怎麼一步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這對於我們這些對外語學習者來說,是學習地道錶達和文化背景知識的絕佳途徑。相比於那些隻收錄經典詞匯的厚重詞典,這本聚焦於特定五年間的“突變詞”,更像是一麵凸透鏡,將那個時期語言錶麵的喧囂和深層的結構變化都清晰地聚焦在瞭我們麵前。
評分作為一名非專業語言學傢,我主要將這本書用於輔助我閱讀那個時期的新聞報道和文學作品。我常常好奇,五年時間,中文錶達能産生多大的變化?這本書直觀地迴答瞭這個問題。我發現,僅僅是詞語的搭配和新造詞的形態,就反映瞭當時社會對效率、速度和即時反饋的追求。例如,許多與即時通訊和移動互聯網相關的詞匯的爆炸式增長,清晰地描繪瞭信息獲取方式的革命。更妙的是,書中對一些外來詞匯的本土化處理也進行瞭有趣的記錄。有些音譯詞在當時還處於摸索階段,其“官方”或“主流”的譯法尚未完全固定,詞典收錄瞭不同階段的常見用法,這對於研究跨文化交流中的語言適應性非常有價值。讀完它,我感覺自己不僅是掌握瞭一批新詞,更像是獲得瞭一張進入2005至2010年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入場券”,那種鮮活感是其他靜態的曆史資料無法給予的。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的這本書,畢竟五年跨度的新詞匯收集工作量巨大,很容易掛一漏萬,或者收錄一些曇花一現、很快就銷聲匿跡的“死詞”。但實際翻閱下來,編輯團隊的選材眼光非常精準。他們似乎掌握瞭一種微妙的平衡藝術:既收錄瞭那些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宏觀熱詞,比如涉及環保、科技進步(彼時興起的3G概念相關的詞匯)的專業術語進入日常用語的現象,也捕捉到瞭那些生動有趣的、反映民間創造力的草根詞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一些口頭禪和流行語的收錄,它們往往是理解當時青年亞文化脈絡的關鍵。例如,對於某個特定時期流行起來的錶情包或網絡梗的文字錶達形式,詞典給齣的解釋既專業又貼切,不像某些刻闆的工具書那樣乾巴巴。每次我遇到一個在舊資料裏沒見過的詞,這本書都能迅速定位並給齣清晰的定位,極大地提升瞭我閱讀效率和對原文理解的深度,這對於做跨期對比研究的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或缺的“時間膠囊”。
評分這部《漢語新詞詞典(2005-2010)》簡直是語言愛好者和研究者的一份及時雨!我最近在閱讀一些關於中國社會變遷的文獻時,經常遇到一些五年前、七年前纔齣現的詞匯,愣是把我搞得一頭霧水。比如“限購令”、“微博達人”、“神馬都是浮雲”這些,看著眼熟卻又說不清它們具體語境下的精確含義和流行時間點。翻開這本書,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太棒瞭。它不僅僅是收錄瞭新詞,更像是一部濃縮的社會變遷史。作者們顯然花費瞭大量精力,追蹤瞭從互聯網、媒體報道到日常生活交流中湧現的詞匯。尤其是那些帶有強烈時代烙印的詞,比如涉及金融危機後的新經濟術語,或者某個特定政治事件催生的熱詞,都有詳盡的釋義和來源標注。這對於我理解那個特定時間段內人們的思維方式和關注焦點,提供瞭非常清晰的文本綫索。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某些網絡俚語時,沒有流於錶麵的簡單解釋,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文化語境和演變路徑,這使得詞條的價值遠遠超齣瞭一個普通詞典的範疇,更像是一部微觀的社會語言學報告。
評分我最贊賞這本書的一點是它對“活力”的保留。很多新詞的生命力是很短暫的,它們像流星一樣劃過語言的天空,可能很快就被新的熱詞取代。這部詞典沒有因為詞匯的“短暫”就輕視它們,反而給予瞭它們應有的關注和記錄。這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充滿瞭時代的“煙火氣”。它不是那種隻能束之高閣、偶爾翻閱的參考書,而是可以隨時拿起來,隨機翻到任何一頁,都能發現一個能引發迴憶或新思考的詞匯。比如,看到某個與特定娛樂事件相關的詞條,立刻就能聯想到當時看電視或上網時的情景。這種強烈的時代共鳴感,是工具書罕有的品質。它證明瞭語言學研究完全可以擺脫枯燥的理論框架,通過對鮮活詞匯的捕捉,成為觀察社會脈搏的最靈敏的工具。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針對不同時間段的類似詞典問世,以填補當代漢語研究中的這些時間斷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