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雙色縮印本) 9787801038104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雙色縮印本) 978780103810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祝鴻熹 著
圖書標籤:
  • 古漢語
  • 字典
  • 字書
  • 工具書
  • 語言文字
  • 漢語教學
  • 參考工具
  • 雙色
  • 縮印本
  • 9787801038104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ISBN:9787801038104
商品編碼:29628981465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4-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雙色縮印本)

定價:29.80元

售價:21.8元,便宜8.0元,摺扣73

作者:祝鴻熹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8010381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6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字典屬於中型古漢語語文工具書,以形音義辨析為特色,供大中學生、語文教師、古文自學者和古文愛好者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讀者使用。共收單字(含繁體字和異體字)約10 000個,以常用者為主,雖不常用但見於名篇者也酌收。字頭下還收瞭一部分詞語和成語。另設有知識窗、典故、提示和辨析。內容豐富,功能強大。

內容提要


★ 一部中型古漢語語文工具書。
  ★ 專傢編寫,收字豐富,釋義精當,功能完備。
  ★ 共收單字(含繁體字和異體字)約10 000個。
  ★ 字頭下酌收詞語和成語近4 000條。
  ★ 設知識窗項,介紹一些語言文化常識。
  ★ 設典故項,指明詩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詞句。
  ★ 設辨析項,指齣有關字詞在意義、用法等方麵的聯係與區彆。
  ★ 設提示項,指齣有關字詞在形音義及用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 提供多個附錄,兼顧知識性和實用性。★ 一部中型古漢語語文工具書。
  ★ 專傢編寫,收字豐富,釋義精當,功能完備。
  ★ 共收單字(含繁體字和異體字)約10 000個。
  ★ 字頭下酌收詞語和成語近4 000條。
  ★ 設知識窗項,介紹一些語言文化常識。
  ★ 設典故項,指明詩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詞句。
  ★ 設辨析項,指齣有關字詞在意義、用法等方麵的聯係與區彆。
  ★ 設提示項,指齣有關字詞在形音義及用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 提供多個附錄,兼顧知識性和實用性。
  ★ 配有精美插圖,圖文並茂,相為印證。








目錄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錶
部首檢字錶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錶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詞語、成語目錄
典故目錄
知識窗目錄
辨析目錄
提示目錄
正文
附錄
(一)漢語拼音方案
(二)漢字結構分類錶
(三)漢字筆畫名稱錶

(四)漢字筆順規則錶

(五)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六)新舊字形對照錶
(七)乾支次序錶
(八)中國曆史紀年簡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不包含《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雙色縮印本)》內容的圖書簡介,字數在1500字左右。 --- 《秦漢簡牘書法藝術研究》 引言:穿越時空的墨痕 在中國浩瀚的文化長河中,文字的演變不僅是記錄工具的更迭,更是時代精神和審美取嚮的直觀體現。當提到書法藝術時,人們的目光往往聚焦於筆墨紙張的經典組閤。然而,在紙張尚未普及的年代,漢字載體承載著更為古樸、厚重的曆史信息。本書《秦漢簡牘書法藝術研究》正是將目光投嚮這一獨特的藝術門類——秦漢時期的竹簡與木牘。這些凝結著兩漢風骨的墨跡,不僅是研究古代製度、社會風貌的珍貴史料,更是書法藝術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瑰寶。 本書旨在係統、深入地梳理秦漢簡牘在文字形態、書寫技法、藝術風格以及曆史影響等多個維度上的特質。通過對海量齣土簡牘的細緻考察,我們試圖揭示在隸變完成之際,書體在實用與審美之間微妙的張力與平衡,從而構建起一個立體、生動的秦漢書法圖景。 第一章:簡牘的時代背景與齣土概況 1.1 簡牘的社會功能與形製 在秦漢時期,簡牘是主要的官方與私人書寫載體。它們承擔瞭公文往來、法律記錄、戶籍管理、學術著作乃至私人信件等功能。本章首先考察瞭不同形製的簡牘——如尺牘、觚、楬、牘——的製作工藝、尺寸規定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用途。例如,秦代的“部麯”(軍隊建製)簡牘與漢代的“醫藥”簡牘,在形製和內容上就存在顯著差異。 1.2 重要齣土發現的梳理 本書對曆史上重要的簡牘齣土遺址進行瞭詳盡的梳理與分析,包括但不限於:睡虎地秦簡、張傢山漢簡、裏耶秦簡、尹灣漢簡以及懸泉漢簡等。對這些遺址的地理位置、年代跨度以及主要內容進行分類介紹,為後續的書法分析奠定堅實的文獻基礎。這些發現猶如時間膠囊,為我們還原瞭漢字在日常應用中的鮮活麵貌。 第二章:秦漢隸書的“前夜”與“變奏” 2.1 隸變完成的標誌與特徵 秦始皇統一文字後,隸書已基本定型,成為官方和民間通行的書體。然而,這種“定型”並非靜止不變。本章重點探討瞭隸書的基本結構,如蠶頭燕尾、一波三摺的筆法特徵,並對比瞭秦係文字(如小篆的殘餘影響)與漢代隸書在規範性上的差異。 2.2 秦簡的古拙與效率追求 秦簡的書風,尤其體現在詔版和律令文書上,展現齣一種強烈的實用主義色彩。書寫速度快,筆畫相對樸拙,結構趨於扁平化,側鋒入筆的痕跡明顯。我們深入分析瞭秦簡中“飛白”現象的形成原因,這並非刻意為之,而是快速書寫中,筆鋒提按不及時,墨汁來不及充分浸潤竹簡錶麵的自然結果,極具動態美。 2.3 漢簡的成熟與風格多元化 進入西漢,隸書在實用基礎上開始嚮藝術化邁進。本章詳細區分瞭西漢早期、中期及東漢隸書的演變軌跡。西漢早期簡牘仍保留著較為方正的結構,而到瞭東漢,隸書的審美取嚮達到高峰,齣現瞭大量風格各異的“碑刻體”的雛形,如《居延漢簡》中那種自由舒展的體勢,與官府文書的嚴謹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章:簡牘書法的筆法與書寫器具 3.1 簡牘時代的“毛筆” 與紙張時代的毛筆不同,簡牘書寫所用的筆頭需要更硬、更具韌性,以應對竹、木錶麵的粗糙質地。本章通過對簡牘墨跡殘留物的分析,推測瞭當時筆材的可能構成(如兔毫、羊毫混閤),以及對筆鋒的特殊處理方式。 3.2 獨特的筆觸錶現:斬筆與側鋒 簡牘的“蠶頭”往往不是由圓轉的筆法形成,而是通過快速的側鋒入筆和頓挫收筆“斬”齣來的。這種“斬筆”技法是簡牘書法區彆於後世碑刻書法的重要特徵。我們詳細解析瞭隸書提筆、橫畫和竪畫收筆處的形態變化,揭示瞭簡牘書寫對筆法本質的純粹錶達。 3.3 書寫布局與空間處理 由於簡牘的狹長特性,文字的排列方式受到嚴格限製,多為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竪行排列。本章分析瞭書者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處理字距、行距以及篇首篇尾的過渡,考察瞭在固定載體下,書法傢對“氣韻”和“節奏感”的營造。 第四章:簡牘書法在後世書體發展中的地位 4.1 隸書的終結與楷書的肇始 簡牘的書寫,尤其在東漢晚期,已經孕育瞭嚮楷書過渡的因素,如橫畫的平直化、捺腳的簡化等。本書考證瞭幾種具有明顯“楷化”傾嚮的簡牘樣本,探討瞭它們如何成為魏晉時代“草書”和“楷書”雙嚮發展的重要橋梁。 4.2 影響碑學復興的先聲 雖然簡牘的發現主要集中在近現代,但它們所蘊含的古樸氣息,實際上是對清代碑學興起的一種曆史迴溯和理論佐證。簡牘書風的古拙、樸茂與金石氣,直接印證瞭魏晉以前隸書的生命力與原始美感,為後世的書法理論傢提供瞭研究“本源”的實物依據。 結論:簡牘書法藝術的永恒價值 《秦漢簡牘書法藝術研究》總結認為,秦漢簡牘是研究中國書法史上“實用美學”的活化石。它們以最直接、最未經雕飾的方式,記錄瞭漢字由篆入隸、由隸趨楷的偉大轉型期。理解簡牘書法,不僅是迴顧曆史,更是重塑我們對筆墨語言本質認知的關鍵一步。這些墨跡雖是泥土中的殘片,卻閃耀著兩韆年未曾磨滅的藝術光芒。 ---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次拿到手時,我差點沒被它的“袖珍感”給迷惑,心想這麼小的開本,內容量能有多少呢?事實證明,這種擔憂是多餘的,這完全是小覷瞭現代印刷技術的魔力。它的便攜性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常年奔波於圖書館和辦公室之間的“文字遊俠”量身定製的。以往查閱類似厚度的工具書,總得掂量掂量包的承重能力,生怕帶一本大部頭齣門就拖垮瞭整個行程。但這一本,可以輕鬆塞進公文包的夾層,甚至日常通勤的背包裏也毫不費力。更絕妙的是,這種“縮印”處理,並非那種犧牲清晰度換取體積的粗暴壓縮。相反,那種細微的、仿佛雕刻上去的字體,在特定的光綫下閱讀時,竟産生瞭一種特彆的親切感。它挑戰瞭“大即是好”的傳統觀念,證明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高效和緊湊纔是王道。我甚至在等公交車的那幾分鍾裏,都能迅速翻閱幾個重點詞匯的用法異同,這種即時滿足感,是電子設備難以替代的,因為它少瞭一種儀式感,而這本實體書,就是知識觸手可及的儀式。

評分

這本字典的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編纂者的匠心獨運。光是那個雙色縮印的設計,就足以讓人在浩瀚的古籍海洋中找到一處清晰的燈塔。要知道,我們學習古漢語時,最怕的就是遇到那些字形模糊、釋義晦澀的古籍版本,常常是“看字如霧裏看花”,效率大打摺扣。而這本字典,通過精妙的色彩區分,比如將常用字的解釋和次要信息用不同的顔色標注齣來,極大地降低瞭閱讀和檢索的認知負荷。我記得有一次深夜趕一個論文的注釋,遇到一個生僻的“恄”字,如果不是字典裏那個醒目的顔色提示,我可能就要多花半小時在不同版本的電子詞典裏反復比對瞭。更不用說它在收錄和釋義上的嚴謹性瞭。它並非那種堆砌數量的“大而全”,而是真正做到瞭“小而精”,每一個詞條的解釋都精準且富有曆史深度,讓你明白這個字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流變,這種對語言生命力的尊重,是很多現代工具書所缺乏的。那種捧著它,手指摩挲著微涼的紙張,感受到的是一種對傳統的敬畏和對知識的渴求,讓人忍不住沉浸其中,仿佛能觸摸到那個古老文字的脈絡。

評分

坦白講,我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衝著它那一脈相承的學術背景去的。我知道這套係列在古典文獻學界享有極高的聲譽,它背後代錶的是幾代學者的心血和對傳統的堅守。這種“血統”上的純正,是很多新近齣版的、迎閤市場熱點的工具書所不具備的“內功”。它的紙張選擇也極考究,那種略帶啞光質感的米白色紙張,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的疲勞感明顯低於那些過度追求“亮白”效果的印刷品。這說明編纂者和齣版社在細節上,確實是站在瞭長期使用者角度考慮的。我個人覺得,對於任何一位打算深入研究古代文學、曆史甚至哲學的人來說,一本基礎紮實、信譽良好的工具書是案頭必備的“壓艙石”。這本書,憑藉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卓越的實用設計,完全擔得起這個“壓艙石”的稱號。它不僅僅是一本字典,它更像是一件經過時間沉澱的、值得信賴的學術夥伴。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踏實”。在這個“什麼都想快”的數字時代,我們習慣瞭搜索框裏輸入,然後瞬間得到一堆信息碎片。但古漢語的學習,恰恰需要的是一種沉靜下來的力量。這本字典,就像一位沉穩的老者,不急不躁地為你展開每一個篇章。它的裝幀工藝,那種細密的裝訂綫,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有書頁鬆動的擔憂,這對於需要頻繁比對前後文的學者來說,至關重要。而且,它在收錄的平衡性上做得極其齣色。它既照顧到瞭初學者對於核心常用字的掌握需求,確保瞭檢索的便捷性,又巧妙地植入瞭許多在主流詞典中容易被略過的、但實則對理解古代詩文至關重要的“邊角料”詞匯。我發現好幾次,我在解讀一些唐宋詩詞的微妙情感時,正是依靠它提供的那個“不甚常見但情境精準”的釋義,纔最終理清瞭作者的真實用意。這本字典賣的不是快餐式的答案,而是深入理解古人思維方式的鑰匙。

評分

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它在“語境例證”上的處理手法。很多古籍詞典,釋義是清晰瞭,但一旦脫離瞭具體的語境,我們還是很難把握那個詞在實際運用中的“神韻”。這本字典在這方麵可謂下足瞭功夫。它提供的例句並非那種生硬地摘取自古籍的片段,而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編排的,力求展現該詞在不同句式和語義層麵的細微差彆。比如一個錶示“思念”的詞,它可能分彆引用瞭側重於“遠方之人”和“逝去之物”的兩個例子,對比之下,即便是不懂文言文的新手,也能立刻抓住其核心的感情色彩。這種教學法的運用,使得工具書的使用過程,不再是枯燥的“查字典”,而更像是與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進行對話。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微型的、高密度的文化掃盲,讓我對漢語的博大精深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那種知識點被“點亮”的感覺,是其他純粹的電子檢索無法給予的滿足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