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老北京 9787300162676

解说老北京 97873001626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仝冰雪 著
图书标签:
  • 北京
  • 老北京
  • 文化
  • 历史
  • 民俗
  • 风俗
  • 城市
  • 解说
  • 摄影
  • 怀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2676
商品编码:2962824373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解说老北京

:29.00元

售价:21.2元,便宜7.8元,折扣73

作者:仝冰雪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300162676

字数:137000

页码:1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仝冰雪编写的《解说老北京》收录了编者偶然收藏到的一批讲述清代宫廷秘闻的民国白话文。以一个总统府大礼官特有的“解说”,配上收藏家自己珍藏的一幅幅老北京历史影像,展示出一个图文并茂,你或许从未了解过的老北京。


内容提要

仝冰雪编写的《解说老北京》内容简介:黄开文,北洋总统府六任总统的大礼官,总统府十四年,经常作为总统府“首席导游”,为游览总统府的外宾讲解老北京。晚年,黄开文把自己长年任职总统府的积淀,以及研经读史的心得,一一记录,形成了三本珍贵的手稿,内容涉及清官旧事、人物逸闻、老北京地理变迁及民间风俗礼仪等等。《解说老北京》中收藏家仝冰雪先生把偶然收藏到的这批民国白话文原稿整理推出,以一个总统府大礼官特有的“解说”,配上收藏家自己珍藏的一幅幅老北京历史影像,展示出一个图文并茂,你或许从未了解过的老北京……


目录


作者介绍

仝冰雪 1969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电视节目制作人2000年开始系统收藏和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影像 2002年开始侧重印证中国摄影发展史的影像收藏与研究2005年开始中国世博会留影和历届世博会奖牌的收藏与研究 2005年创办在线“中国摄影博物馆暨中国老照片网”2009年出版《世博会奖牌收藏与鉴赏》、《世博会中国留影》 2010年出版《一站一坐一生:一个中国人62年的影像志》2011年出版《A LIFE IN PORTRAITS》 2012年出版《北洋总统府大礼官》


文摘


序言



《京华旧事:穿越时空的胡同寻踪》 北京,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印记,沉淀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座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流动的文化符号,一个充满回忆的集体梦境。而藏在这座巨大城市肌理中的,是那纵横交错的胡同,它们如同一张张承载着岁月的网,串联起老北京的生活百态,诉说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温情与韧性。 《京华旧事:穿越时空的胡同寻踪》并非一本简单的地图集,也不是一份枯燥的历史文献,它更像是一位饱学而风趣的老者,带着你信步于北京的街头巷尾,用生动的笔触,将那些被时光冲刷却依旧鲜活的旧日时光,一一呈现在你的眼前。这本书,将带你潜入老北京的血脉深处,去感受它跳动的脉搏,去聆听它低语的歌谣。 第一章:胡同的召唤——一段未曾褪色的记忆 你是否曾经在某个午后,被一阵悠扬的京腔吸引?是否在某个黄昏,闻到街角飘来的炸酱面香气?这些,都是老北京的印记,而胡同,正是这些印记最集中的载体。本书将从“胡同”这个最富代表性的概念出发,为你揭示它们是如何在大地上生长、蔓延,又如何成为老北京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些声名远播的胡同,比如: 烟袋斜街: 曾是王公贵族的游乐场,如今依然保留着那份斜而不坠的优雅,诉说着繁华背后的故事。你会在这里看到各种老字号的招牌,听到店主们热情洋溢的吆喝,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物质相对匮乏却精神丰盈的年代。 南锣鼓巷: 曾经的将军府邸,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本书将对比南锣鼓巷的今昔,为你解读它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变迁,又如何在新旧交织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你可以从书中了解到它两侧那些古老的四合院,曾经居住过怎样的名门望族。 八大胡同: 关于它的传说总是带着几分神秘与暧昧,本书将以一种客观而审慎的态度,为你还原它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风貌。它不仅仅是风月场所,更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 史家胡同、前门大街附近的小胡同群: 这里是普通百姓生活的舞台,是京味儿最浓郁的地方。从老北京的普通家庭的吃穿住行,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再到逢年过节的热闹景象,都将在这些朴素而真挚的笔触下变得鲜活起来。 本书不会止步于简单的地理介绍,我们将深入挖掘每一条胡同背后的故事。它曾是哪位名人的故居?发生过怎样的历史事件?又孕育了哪些独特的民俗习惯?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在胡同里行走时,细细品味的风景。 第二章:四合院的温度——承载几代人的温情 提到老北京,怎能不提四合院?它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家族传承的象征。本书将为你深入剖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从它的朝向、布局、采光,到每一个院落中的细节,都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与对自然的尊重。 你将在书中了解到: “天棚、鱼缸、石榴树,肥狗、胖猫、懒人儿” 这样的经典意象,是如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京味儿生活画卷。 春夏秋冬,院子里的四季变化: 春天的嫩芽,夏天的绿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每一个季节都在四合院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我们会描绘出院子里孩子们嬉戏打闹的身影,老人们摇着蒲扇闲谈的场景,以及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晾晒的食物,那都是最朴实而温暖的烟火气。 一家人的故事: 四合院是几代人共同生活的空间,在这里,有长幼尊卑的礼序,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有家长里短的争吵与和解。我们会通过讲述住在四合院里不同家庭的故事,展现老北京人的家庭观念和生活哲学。 邻里情深: 在胡同里的四合院,邻里之间互助友爱是常态。无论是谁家有红白喜事,整个院子都会热闹起来;谁家有困难,大家也会伸出援手。这种纯粹而深厚的邻里情,是如今都市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宝贵财富。 本书将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四合院之中,感受那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宁静与温馨。 第三章:市井的喧嚣——老北京的百味人生 离开幽静的四合院,我们将一同走进老北京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从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到熙熙攘攘的集贸市场,再到各种庙会和节日庆典,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汇聚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本书将带你品尝: 街头巷尾的诱惑: 糖葫芦的酸甜,豆汁儿的醇厚,卤煮火烧的浓郁,爆肚儿的脆嫩……这些都是老北京人无法割舍的味道。我们会追溯这些小吃的历史渊源,讲述它们是如何成为北京味道的代表。 集贸市场的活力: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集贸市场是人们获取生活必需品,也是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在那里,你可以听到各种吆喝声,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受到最接地气的生活气息。 节日的喜庆: 春节的鞭炮声,元宵节的灯会,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在老北京的市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我们会还原那些节日的热闹场景,以及人们在节日里的各种习俗和娱乐活动。 形形色色的人物: 卖艺的艺人,拉洋车的车夫,算命的先生,卖小玩意的商贩,操着各种口音的顾客……这些人物构成了老北京市井的生动图景。我们会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乐观精神。 本书将用充满生活气息的笔触,为你展现老北京市井的丰富多彩,让你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活力与魅力。 第四章:文人的墨香与艺人的风采——老北京的文化底蕴 老北京不仅仅有烟火气,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是无数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也是各种传统艺术表演的舞台。 本书将带你领略: 文人雅士的生活: 从书房中的笔墨纸砚,到茶馆里的侃大山,再到诗社里的吟诗作对,我们将为你描绘出老北京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与这座城市的情感羁绊。 京剧的魅力: 谭鑫培、梅兰芳……这些名字至今仍闪耀着光辉。本书将带你走进古老的戏楼,感受京剧的唱念做打,了解那些经典剧目的背后故事,以及京剧在老北京人心中的地位。 曲艺的传承: 相声、评书、单弦……这些口头艺术是老北京人重要的精神食粮。我们会为你介绍这些曲艺的起源与发展,讲述那些著名的艺人及其代表作品,让你领略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 民间技艺的传承: 泥人张、风筝魏、内画鼻烟壶……这些精湛的民间技艺,是老北京人匠心精神的体现。我们将为你介绍这些技艺的制作过程,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 本书将通过对老北京文化艺术的细致描摹,让你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五章:历史的印记与时代的变迁——老北京的昨天与今天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老北京也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不会回避这些变化,而是以一种怀旧而不伤感,审视而尊重的态度,来回顾老北京的昨天,并展望它的今天与未来。 我们将探讨: 那些消失的建筑与记忆: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古老的建筑和街区消失了,留下的只是模糊的记忆。本书将试图通过文字,为这些消逝的记忆留下一席之地。 城市发展的必然: 现代化进程中,老北京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将理性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发展中保留城市的历史风貌与文化根脉。 当今北京的传承与创新: 如今的北京,既有高耸的摩天大楼,也有古老的胡同。我们如何在新旧交织中,找到属于老北京独特的韵味?本书将尝试给出一些思考。 《京华旧事:穿越时空的胡同寻踪》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关于记忆的书,关于生活态度的书。它旨在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与老北京产生共鸣,能够感受到那份温暖、那份情怀,那份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它不以说教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细腻的描绘,唤醒你内心深处对美好过往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翻开这本书,就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老北京的古老木门,门后,是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等待着你去探索,去品味,去深深地爱上它。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的心目中,《解说老北京》应该是一本充满京味儿、烟火气的小说,或者是一本详尽的图文并茂的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我曾设想着,它会讲述那些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趣事;它会描绘那些老字号店铺,它们的兴衰传奇;它还会细致地还原那些经典的京剧唱段,那些京腔京韵的吆喝声。我期待着在文字中感受到老北京的温度,触摸到那份独有的淳朴与热情。然而,当我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却发现它更多地像是一篇篇冷静客观的历史研究报告。书中的语言风格严谨,逻辑清晰,更多的是对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它没有太多的人物刻画,也很少有生动的情节描写。它更关注的是北京作为权力中心、行政中心的历史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如何塑造了城市的空间格局、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书中对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阐述,也并非侧重于其艺术价值或居住者的故事,而是着重分析其象征意义、政治功能以及与礼制文化的关联。对于那些我所期待的市井生活细节,例如街头小贩的叫卖声、居民日常的饮食习惯、或是节日里的热闹景象,书中提及的篇幅非常有限。这让我感到有些许的失落,因为它并没有触及我最想了解的那些“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尽管如此,书中所展现出的北京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依然令人赞叹。它让我认识到,这座古都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些表面的风光,更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深层文化。

评分

初拿到这本《解说老北京》时,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古朴的封面所吸引,仿佛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时空宝盒。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期待着能一窥那段逝去的岁月。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却发现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细致入微地描绘胡同里的吆喝声、四合院里的家长里短,或是宫廷里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相反,它更多地是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解读北京这座古都的肌理。书中的篇章,更多地是在探讨那些影响城市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都城的选址、朝代的更迭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那些宏伟建筑背后的政治考量。我原以为会读到许多关于普通百姓生活的细节,例如老北京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或是市井小民的日常饮食起居。但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一个历史学家的笔触,它在分析城市演变时,更关注的是宏观的制度、经济和文化因素,而非微观的个体生活。尽管如此,书中对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枢纽的地位的阐述,以及它如何承载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某些特质,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它让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一个城市,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更需要深入其历史根源,去探寻那些看不见的脉络。虽然它没有完全满足我最初的期待,但我依然认为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只是需要调整一下阅读的心态,从一个更具学术性的角度去欣赏它。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于老北京的想象,大多来自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描绘。那些悠长的胡同,那些热情爽朗的北京大妞,那些骑着单车穿梭于街巷的身影,都构成了我心中关于老北京的美好图景。因此,《解说老北京》这本书,在我手中,就仿佛是一张通往那个时代的邀请函,我迫不及待地想踏入其中,去体验那份独特的风情。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本书所呈现的老北京,似乎与我先前的想象有所不同。它并没有将笔墨过多地集中在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细节上,比如人力车夫的辛勤劳作,或是大杂院里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它也没有去讲述那些发生在胡同深处,关于爱恨情仇,或是人性善恶的动人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北京城市“骨架”的解构。书中的论述,更多地是对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如何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它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例如元、明、清三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体现在城市的建筑、街道和行政区划之中。它让我理解了为何北京会有如今的格局,为何某些区域会形成特定的功能。尽管它没有提供我所期待的那些“血肉之躯”般的生动故事,但它所揭示出的北京城市发展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却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评分

我一直对北京这座城市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关于老北京的传说和故事,总能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解说老北京》时,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满心期待地想通过这本书,穿越回那个充满韵味的年代。然而,翻开书页,我却发现它与我脑海中那些生动的画面有些许出入。这本书并没有过多地描绘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图景,比如早点摊上滋滋冒油的煎饼,或是街头巷尾那些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它也没有深入讲述那些如同《骆驼祥子》般鲜活的北京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与挣扎。更让我有些意外的是,书中对北京古建筑的描述,也并非着重于它们精美的雕梁画栋,或是背后流传的奇闻异事,而是更多地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例如它们如何体现了不同朝代的权力意志,或是如何与当时的天文学、地理学思想相结合。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北京的“城市发展史”,它梳理了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迁,从元大都的规划,到明清时期的皇城秩序,再到近代西方影响下的城市改造。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北京,理解这座城市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背后有着多么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演变逻辑。虽然我期待的是更具象、更感性的老北京故事,但这本书所提供的宏观视角,也确实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仿佛看到了一幅更加辽阔的历史画卷。

评分

当拿到《解说老北京》这本书,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仿佛即将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我本以为,它会带领我走进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北京胡同,感受那里的烟火气,听到那里的吆喝声,品尝那里的特色小吃。我期待着书中能有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够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淳朴与热情。然而,随着翻阅的进行,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有所不同。它并没有过多地去描绘那些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或是那些老北京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它也没有详细地讲述那些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有趣故事,或是那些关于京剧、相声等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相反,它更多地是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学术的视角,去解读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演变。书中的论述,更多地是围绕着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以及这些地位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社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它深入探讨了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作为都城的功能,是如何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轨迹。它让我看到了北京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从一个军事重镇,逐渐演变成一个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它没有完全满足我最初对于“人情味儿”的期待,但它所展现出的北京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依然让我获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