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解说老北京
:29.00元
售价:21.2元,便宜7.8元,折扣73
作者:仝冰雪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300162676
字数:137000
页码:1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仝冰雪编写的《解说老北京》收录了编者偶然收藏到的一批讲述清代宫廷秘闻的民国白话文。以一个总统府大礼官特有的“解说”,配上收藏家自己珍藏的一幅幅老北京历史影像,展示出一个图文并茂,你或许从未了解过的老北京。
仝冰雪编写的《解说老北京》内容简介:黄开文,北洋总统府六任总统的大礼官,总统府十四年,经常作为总统府“首席导游”,为游览总统府的外宾讲解老北京。晚年,黄开文把自己长年任职总统府的积淀,以及研经读史的心得,一一记录,形成了三本珍贵的手稿,内容涉及清官旧事、人物逸闻、老北京地理变迁及民间风俗礼仪等等。《解说老北京》中收藏家仝冰雪先生把偶然收藏到的这批民国白话文原稿整理推出,以一个总统府大礼官特有的“解说”,配上收藏家自己珍藏的一幅幅老北京历史影像,展示出一个图文并茂,你或许从未了解过的老北京……
仝冰雪 1969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电视节目制作人2000年开始系统收藏和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影像 2002年开始侧重印证中国摄影发展史的影像收藏与研究2005年开始中国世博会留影和历届世博会奖牌的收藏与研究 2005年创办在线“中国摄影博物馆暨中国老照片网”2009年出版《世博会奖牌收藏与鉴赏》、《世博会中国留影》 2010年出版《一站一坐一生:一个中国人62年的影像志》2011年出版《A LIFE IN PORTRAITS》 2012年出版《北洋总统府大礼官》
在我的心目中,《解说老北京》应该是一本充满京味儿、烟火气的小说,或者是一本详尽的图文并茂的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我曾设想着,它会讲述那些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趣事;它会描绘那些老字号店铺,它们的兴衰传奇;它还会细致地还原那些经典的京剧唱段,那些京腔京韵的吆喝声。我期待着在文字中感受到老北京的温度,触摸到那份独有的淳朴与热情。然而,当我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却发现它更多地像是一篇篇冷静客观的历史研究报告。书中的语言风格严谨,逻辑清晰,更多的是对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它没有太多的人物刻画,也很少有生动的情节描写。它更关注的是北京作为权力中心、行政中心的历史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如何塑造了城市的空间格局、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书中对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阐述,也并非侧重于其艺术价值或居住者的故事,而是着重分析其象征意义、政治功能以及与礼制文化的关联。对于那些我所期待的市井生活细节,例如街头小贩的叫卖声、居民日常的饮食习惯、或是节日里的热闹景象,书中提及的篇幅非常有限。这让我感到有些许的失落,因为它并没有触及我最想了解的那些“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尽管如此,书中所展现出的北京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依然令人赞叹。它让我认识到,这座古都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些表面的风光,更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深层文化。
评分初拿到这本《解说老北京》时,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古朴的封面所吸引,仿佛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时空宝盒。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期待着能一窥那段逝去的岁月。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却发现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细致入微地描绘胡同里的吆喝声、四合院里的家长里短,或是宫廷里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相反,它更多地是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解读北京这座古都的肌理。书中的篇章,更多地是在探讨那些影响城市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都城的选址、朝代的更迭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那些宏伟建筑背后的政治考量。我原以为会读到许多关于普通百姓生活的细节,例如老北京的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或是市井小民的日常饮食起居。但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一个历史学家的笔触,它在分析城市演变时,更关注的是宏观的制度、经济和文化因素,而非微观的个体生活。尽管如此,书中对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枢纽的地位的阐述,以及它如何承载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某些特质,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它让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一个城市,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更需要深入其历史根源,去探寻那些看不见的脉络。虽然它没有完全满足我最初的期待,但我依然认为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只是需要调整一下阅读的心态,从一个更具学术性的角度去欣赏它。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于老北京的想象,大多来自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描绘。那些悠长的胡同,那些热情爽朗的北京大妞,那些骑着单车穿梭于街巷的身影,都构成了我心中关于老北京的美好图景。因此,《解说老北京》这本书,在我手中,就仿佛是一张通往那个时代的邀请函,我迫不及待地想踏入其中,去体验那份独特的风情。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本书所呈现的老北京,似乎与我先前的想象有所不同。它并没有将笔墨过多地集中在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细节上,比如人力车夫的辛勤劳作,或是大杂院里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它也没有去讲述那些发生在胡同深处,关于爱恨情仇,或是人性善恶的动人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北京城市“骨架”的解构。书中的论述,更多地是对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如何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它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例如元、明、清三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体现在城市的建筑、街道和行政区划之中。它让我理解了为何北京会有如今的格局,为何某些区域会形成特定的功能。尽管它没有提供我所期待的那些“血肉之躯”般的生动故事,但它所揭示出的北京城市发展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却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评分我一直对北京这座城市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关于老北京的传说和故事,总能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解说老北京》时,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满心期待地想通过这本书,穿越回那个充满韵味的年代。然而,翻开书页,我却发现它与我脑海中那些生动的画面有些许出入。这本书并没有过多地描绘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图景,比如早点摊上滋滋冒油的煎饼,或是街头巷尾那些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它也没有深入讲述那些如同《骆驼祥子》般鲜活的北京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与挣扎。更让我有些意外的是,书中对北京古建筑的描述,也并非着重于它们精美的雕梁画栋,或是背后流传的奇闻异事,而是更多地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例如它们如何体现了不同朝代的权力意志,或是如何与当时的天文学、地理学思想相结合。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北京的“城市发展史”,它梳理了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迁,从元大都的规划,到明清时期的皇城秩序,再到近代西方影响下的城市改造。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北京,理解这座城市之所以是现在的样子,背后有着多么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演变逻辑。虽然我期待的是更具象、更感性的老北京故事,但这本书所提供的宏观视角,也确实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仿佛看到了一幅更加辽阔的历史画卷。
评分当拿到《解说老北京》这本书,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仿佛即将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我本以为,它会带领我走进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北京胡同,感受那里的烟火气,听到那里的吆喝声,品尝那里的特色小吃。我期待着书中能有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够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淳朴与热情。然而,随着翻阅的进行,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有所不同。它并没有过多地去描绘那些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或是那些老北京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它也没有详细地讲述那些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有趣故事,或是那些关于京剧、相声等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相反,它更多地是以一种更加宏观和学术的视角,去解读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演变。书中的论述,更多地是围绕着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以及这些地位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社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它深入探讨了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作为都城的功能,是如何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轨迹。它让我看到了北京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从一个军事重镇,逐渐演变成一个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它没有完全满足我最初对于“人情味儿”的期待,但它所展现出的北京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依然让我获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