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明史講義
:46.00元
售價:33.6元,便宜12.4元,摺扣73
作者:孟森
齣版社:江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929794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曆史學傢顧頡剛先生*推崇的明史研究著作,二十世紀明史研究扛鼎之作。
本書為明清史研究開拓者孟森先生的代錶作之一,是根據他20世紀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編纂而成。這本書以正史《明史》為基礎,以私修史及野史筆記等作為引證,將《明史》中諸多疑問勘正清楚,並對明朝各個時期的史實進行瞭評述,見識高遠、考證翔實、輪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為現代明史研究的代錶作之一。
孟森(1869—1938),字蒓孫,號心史,江蘇武進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歸國後,於1913年當選為民國臨時眾議院議員。為配閤議會活動,曾撰寫時政論文;與此同時,相繼發錶有關清代曆史的專題考證文章,在當時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1923年,因拒絕參加曹錕賄選而南下,從此脫離政治,專心研究清史。1929年,就聘於南京中央大學曆史係,主講清史課程。1931年應聘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兼主任,專教明清間曆史。 1938年患胃癌卒於北平。長期以來,孟森先生被學界公認為近代明清史研究的傑齣奠基人之一。他學識淵博,考證細密,論析深刻,著述宏富,譽滿海內外。主要著作有《心史叢刊》、《滿洲開國史講義》、《明史講義》、《清史講義》、《明元清係通紀》、《明清史論著集刊正續編》等。
《明史講義》在處理明朝對外關係時,展現瞭一種審慎而深刻的洞察力。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朝貢貿易”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這種貿易模式視為一種落後的製度,而是深入分析瞭其背後的政治考量、經濟現實以及文化意義。他詳細闡述瞭明朝政府為何推行朝貢製度,這種製度對當時的國際關係産生瞭怎樣的影響,以及它與後來西方殖民擴張模式的根本區彆。在論述鄭和下西洋時,書中也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航海壯舉的描述,而是結閤當時的政治背景,探討瞭這次遠航的戰略意圖和潛在的經濟收益。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在分析這些對外政策時,始終保持著一種曆史的縱深感,他會將明朝的政策置於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下去審視,並與其他國傢或時期的類似政策進行比較。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對明朝的外交策略有瞭更為客觀和全麵的認識,也讓我體會到瞭曆史研究的嚴謹與魅力。
評分閱讀《明史講義》的過程,是一次奇妙的思維漫遊。我常常會在某個章節停留良久,反復咀嚼作者的觀點。書中對於明朝中後期官場生態的描摹,可以說是入木三分。那種復雜的人際關係,派係林立的鬥爭,以及權力鬥爭中暗流湧動的策略,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黨爭”的論述,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政治鬥爭描述為無休止的內耗,而是嘗試去探究其背後深層的權力結構、利益糾葛以及思想碰撞。他引用瞭大量的史書細節,比如某位官員在朝堂上的發言、某個奏疏的措辭,甚至是一些文人墨客的詩詞唱和,來佐證自己的觀點。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他的梳理下,匯聚成瞭一幅幅生動的人物畫捲。我仿佛看到瞭嚴嵩如何步步為營,也看到瞭海瑞如何孤身奮戰。這種細緻入微的解讀,讓我不再將明朝的曆史簡單地視為帝王的興衰,而是看到瞭無數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的厚度,往往就藏在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之中,而作者正是善於從這些細節中挖掘齣深刻的洞見。
評分偶然翻到一本《明史講義》,書脊上的老舊感讓我一下子迴到瞭學生時代。這本書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但它卻以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方式,將一段沉澱瞭曆史塵埃的朝代徐徐展現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歡它對明朝早期製度的梳理,那種嚴謹的邏輯和清晰的脈絡,仿佛讓我親身經曆瞭洪武、永樂年間那段篳路藍縷的開創歲月。作者在論述冗長的官製改革、衛所製度的建立時,並沒有用枯燥的陳述句堆砌,而是通過穿插一些當時的史料片段,例如奏摺、詔令的摘錄,讓那些抽象的製度變得鮮活起來。我能感受到官員們在改革中的睏境與掙紮,也能體會到統治者推行新政的決心與魄力。特彆是關於海禁政策的討論,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將其定性為閉關鎖國,而是深入分析瞭其産生的時代背景、經濟動因以及對社會發展造成的復雜影響,這讓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立體、更 nuanced 的認識。讀完這部分,我甚至産生瞭想要去查閱更多關於明朝對外貿易和海外交流的資料的衝動,這本書無疑在我心中播下瞭求知的種子。
評分《明史講義》的敘述方式,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一些通俗史書那樣嘩眾取寵,也沒有學術專著那樣高深莫測,而是恰到好處地把握住瞭“講義”二字精髓。在講述明朝的軍事製度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描述軍隊的編製和番號,而是深入分析瞭明朝軍隊的戰術特點、武器裝備以及與當時其他國傢軍隊的對比。我特彆喜歡關於戚繼光抗倭的章節,書中詳細介紹瞭戚傢軍的訓練方法、鴛鴦陣的威力,以及戚繼光本人在軍事思想上的創新。這種對軍事細節的呈現,讓我對明朝的軍事實力有瞭更直觀的感受,也對那個時代戰爭的殘酷性有瞭更深的理解。同時,作者在分析軍事事件時,也穿插瞭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描述,比如糧餉的供應、民生的艱難等,這使得軍事分析不再孤立,而是與整個社會背景緊密相連。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講述曆史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扇窗戶,透過它,我看到瞭一個更為立體、更為真實的明朝。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明朝文化藝術的解讀。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論述政治經濟的同時,也為文化藝術留下瞭相當大的篇幅。我尤其欣賞他對明朝文學的探討,比如對小說、戲麯發展的梳理。書中對《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經典作品的創作背景、藝術特色以及其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作者引用瞭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來論證這些作品是如何反映民間的思想和情感,又是如何與當時的社會思潮相互激發的。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描述這些文化現象時的那種熱情,他仿佛是一位文化的朝聖者,用最真誠的心去解讀那些流傳韆古的藝術瑰寶。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明朝的認識不再局限於朝堂廟堂,而是延伸到瞭市井巷陌,延伸到瞭文人墨客的筆尖之上。這本書讓我看到,曆史的魅力,不僅在於政治的更迭,更在於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