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中华文化十二讲(新校本)
定价:24.00元
售价:17.5元,便宜6.5元,折扣72
作者:钱穆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108123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钱穆先生一生崇敬国家民族之传统文化,几同宗教信仰.先生以为中国文化其特殊之成就,有其特殊之意义与价值,纵使一时受人轻蔑鄙视,但就人类生命全体之前途言,中国文化宜有其再现光辉与发扬之一日。读此书庶可见中国文化影响之悠久,实有超乎一般想象之上者。
序
一 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一一性道合一论
二 中国文化中的人和人伦
三 中国文化中理想之人的生活
四 民族与文化
五 中国文化的进退升沉
六 中国文化与世界人类的前途
七 中国文化中的高信仰与理想
八 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九 反攻复国前途的展望
一○ 中国文化中的武功与武德
一一 中国历史上的军人
一二 历史上之人与事与理
钱穆(1895一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初次接触钱穆先生的著作,就选择了这套《中华文化十二讲》。拿到书时,首先被它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所吸引,纸张的质感温润,字体印刷清晰,让人在翻阅时就心生敬意。我一直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总觉得需要回归一些更深沉的东西来滋养内心。这本书的书名就点明了主题,十二个讲座,听起来像是系统梳理,又像是精辟概括。我特别期待的是,钱穆先生作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史学大家,他会如何带领我们走进中华文化的腹地?是通过描绘宏大的历史图景,还是深入剖析具体的文化现象?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中国文化独特精神的解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性格和思想体系的深层逻辑。比如,他对中国历史的看法,是秉持着一种怎样的视角?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又会有哪些不同于我们惯常认知的之处?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当然,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并非史学专业出身,但我相信好的作品总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洞见,打动任何一位有心人。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新窗户,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我们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
评分老实说,我之前对钱穆先生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史学大家”这个标签上,印象中他的著作都是非常严谨、学术性很强的。所以,当我看到《中华文化十二讲》这本,尤其是“十二讲”这个形式,我一度有些犹豫,担心自己难以消化。然而,实际翻开这本书后,我的顾虑完全打消了。钱穆先生的文字,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晦涩难懂。相反,他的语言非常精炼,又富于逻辑性,将复杂的文化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他并非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先生在论述每一个文化主题时,都会结合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人物故事,让理论变得生动鲜活。他不是在讲“历史”,而是在讲述“人”在历史中的活动,讲述那些思想是如何塑造了人的行为,又如何体现在社会发展的脉络中。这种叙述方式,让我觉得非常亲切,仿佛能看到历史的真实脉动。例如,在谈到某个朝代的文化特征时,他不会仅仅列举几个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而是会深入剖析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这些精神状态是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这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从表象走向了更深的层次。
评分读过一些历史普及读物,总觉得它们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导览”的性质,点到为止,浅尝辄止。而当我翻开这本《中华文化十二讲》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沉浸感。钱穆先生的文字,不是那种冰冷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温情和智慧,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为你娓娓道来家族的陈年往事。他提出的观点,不落俗套,常常能引发我新的思考。比如,他对“中国”这个概念的界定,就让我觉得非常新颖。我们习惯了从地理、政治的角度去理解中国,但先生却从文化的角度,去探讨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是如何延续和发展的。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挖掘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基因,解释为什么某些思想能够在中国土壤中生根发芽,又为什么会以独特的方式呈现。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先生的某个论述而驻足,反复咀嚼,甚至会停下来,联系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试图理解其历史渊源。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而非单向的知识灌输。我特别欣赏先生在阐释过程中,那种既有宏观视野,又不失对个体感受的关注,这让他在谈论抽象的文化概念时,依然能够触动人心。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民族,最根本的还是要理解其文化。而中华文化,无疑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中华文化十二讲》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钱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勾勒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轮廓。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先生在处理历史问题时,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整体观”。他并不把中国历史看作是一连串孤立的事件,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各个时期、各个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视角,帮助我打破了过去对历史的一些零散认知,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和系统的图景。尤其是先生对中国政治制度、思想流派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内部的张力和演变。他并非简单地褒扬或批判,而是力求客观地呈现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走向。我尤其欣赏先生在论述过程中,那种对中国文化“活态性”的强调,他总能让我们看到,那些古老的思想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并继续影响着当下。这种对文化生命力的洞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梳理中华文化精髓的书籍,帮助我更好地认识我们民族的文化根基。在翻阅了许多相关书籍后,《中华文化十二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钱穆先生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将中华文化的多个重要方面,如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社会伦理等,一一展开,并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我特别喜欢先生在处理某些复杂议题时,那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他并非轻易下结论,而是引导读者一起去探究,去思考。他的文字,既有学者应有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色彩,读起来非常流畅,引人入胜。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先生对某个细节的深刻剖析而感到豁然开朗,仿佛一直困扰自己的某个问题,突然间有了清晰的答案。例如,他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看法,以及这种制度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中华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需要深入到其内在的精神内核,去体会那些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