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鑫洋、蒋雯著的《不确定博弈与群体演化》以 不确定环境下的博弈模型与群体行为动态演化为主要 研究对象,探讨博弈论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建模和应用 问题,涉及经典的和量子的博弈模型、网络演化博弈 以及演化博弈论三个方面。书中探讨决策主体在多种 类型不确定性下的个体决策机制与群体行为演化过程 ,并将证据理论这一不确定性推理理论与博弈论深入 结合。本书是作者对多源证据融合与演化博弈理论长 期深入思考的精炼,总结了作者在不确定博弈模型、 量子博弈、演化博弈论、信息融合等相关领域的*新 研究成果,对博弈论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建模和应用具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可作为信息融合、不确定信息处理、演化动 力学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管理科学 与工程、运筹学与控制论、控制科学与工程、模式识 别与智能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1.3 本书结构框架
第2章 博弈与不确定性推理基础
2.1 博弈论基础
2.1.1 非合作博弈
2.1.2 演化博弈论
2.2 不确定性推理基础
2.2.1 不确定性推理
2.2.2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确定零和矩阵博弈及基于博弈论的决策框架
3.1 语义环境下的零和信度结构矩阵博弈
3.1.1 经典的零和矩阵博弈
3.1.2 零和信度结构矩阵博弈
3.1.3 案例分析
3.2 随机变量环境下的零和信度结构矩阵博弈
3.2.1 随机变量环境下实数空间信度结构
3.2.2 实数空间零和信度结构矩阵博弈
3.2.3 案例分析
3.3 信度结构表示的连接不确定性零和多矩阵博弈
3.3.1 零和多矩阵博弈
3.3.2 连接不确定性下零和多矩阵博弈的基本模型
3.3.3 案例分析
3.4 多义性环境下的竞争式多准则决策框架
3.4.1 模型框架
3.4.2 案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网络演化博弈的群体合作行为研究
4.1 网络演化博弈研究概述
4.2 自适应的WSLS偏好选择机制对合作的促进作用分析
4.2.1 模型与实验设计
4.2.2 模拟结果
4.3 角色分配的不确定性对结构化种群中利他性的影响分析
4.3.1 基本模型与实验设计
4.3.2 独裁者博弈在各类网络上的演化
4.3.3 独裁者博弈在网络上的演化结果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量子博弈模型及与经典博弈在双层网络上的共演化
5.1 经典概率与量子概率
5.2 量子博弈
5.2.1 Eisert-Wilkens-Lewenstein量子博弈机制
5.2.2 Marinatto-Weber量子博弈机制
5.3 量子化的监督博弈
5.3.1 监督博弈
5.3.2 监督博弈的量子化
5.3.3 结果分析
5.4 量子化的观点形成博弈
与其说这是一本学术专著,不如说它是一场关于决策逻辑的深度对话。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从一开始的理论铺垫到后续各种情景模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最喜欢它对“理性人假设”的解构过程,那种抽丝剥茧的论证过程让人拍案叫绝。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群体演化中的“路径依赖”现象,让我联想到许多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实则都是由一系列锁定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描述信息传播和模仿行为的章节中,引用了大量的行为经济学实验数据,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设计也值得称赞,那些复杂的动态系统图谱被清晰地视觉化了,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对于那些对复杂系统科学或社会动力学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既严谨又不失趣味性的入门向导。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的,仿佛有一个博学的智者在旁边耐心地为你解析每一个参数背后的意义。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严谨性与跨学科的融合。作者似乎毫不费力地在经济学、生物学演化论和复杂性科学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固的桥梁。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模仿”和“学习”机制的探讨,与我之前在生物学领域接触到的概念有着惊人的同构性,这无疑拓宽了我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边界。其中关于“噪音”在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颠覆了我过去认为噪音总是负面因素的刻板印象,反而指出它在某些情况下是维持系统多样性和探索新策略的关键驱动力。这本书的论证结构非常扎实,每一章的结论都紧密依赖于前文建立的模型和假设,使得整体逻辑链条无懈可击。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经常翻阅,对照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去反复检验和内化的工具书。对于希望在高度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做出长期战略规划的人士,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读罢此书,我感觉自己的“不确定性容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者在探讨群体演化时,并没有试图将一切都归结为某种宏大的、决定论式的力量,而是非常细腻地描绘了“有限理性”个体在动态环境下的适应性策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锚定效应”在群体决策中的放大效应的分析,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容易在错误的基准点上持续加码。这本书的阅读难度属于中高,需要一定的数学和逻辑基础来完全跟上作者的推导,但即便是对部分模型推导感到吃力的读者,也能从其丰富的概念框架和深刻的洞察中获益良多。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马拉松,但终点处的风景绝对值得这份投入。它成功地将晦涩的理论模型“人性化”,展现了人类集体行为背后隐藏的数学优雅,让人在敬畏之余,也对未来的可能性充满了审慎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更多是认知层面的重塑,而非知识点的简单积累。我过去总是倾向于用简单的因果链条去解释社会现象,但读完《不确定博弈与群体演化》后,我意识到很多看似荒谬的集体行为,恰恰是基于局部最优化的理性选择的叠加效应。作者没有回避博弈论中的经典悖论,反而将其作为新的起点,去探索更具适应性和涌现性的群体动态。那些关于“协调博弈”的讨论尤其深刻,它揭示了社会规范和共识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艰难地建立起来,又是多么脆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内敛而精准的,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每一个句子都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承载着特定的信息密度。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对宏观趋势预判能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它教会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单一事件的预测,而是系统稳定性和临界点的识别。
评分这本《不确定博弈与群体演化》的书,坦白说,读起来就像是进入了一片思维的迷雾森林,充满了未知的岔路口和需要反复推敲的逻辑陷阱。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清晰的答案,反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困境,迫使我们这些读者去审视我们日常决策背后的假设。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不确定性”时的那种哲学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数学模型层面,更深入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如何塑造了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书中的案例选取非常精妙,比如关于市场泡沫和社交媒体舆论的分析,都展现了微观个体选择如何汇集成宏观的、往往是不可预测的群体行为。它没有提供什么立竿见影的“成功秘诀”,更多的是提供了一套批判性思考的工具箱,让你在面对复杂系统时,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那些隐藏的反馈回路和非线性效应。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新闻、商业决策乃至人际互动的方式都变得更加审慎和多维了。它挑战了那种过于线性和确定性的世界观,让人愿意拥抱现实世界的混沌美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