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广东民族研究丛书 | 作者 | 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广东 |
| 定价 | 25.00元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 ISBN | 9787105085309 | 出版日期 | 2007-07-01 |
| 字数 | 300000 | 页码 | 383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内容简介 | |
| 2006年11月22至23日,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联合在广州举办以“民族发展与和谐广东”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有关单位的领导、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学者以及省民族研究所学会的会员等共67人,提交论文34篇。与会者围绕“民族发展与和谐广东”这一中心论题,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探讨。其特点是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时代特色鲜明。此次结集出版的《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十三辑是与会论文的一部分。其内容大致包括构建和谐社会、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等。其中以后者分量*,其数量几为文章之半。其论述广泛,遍及文化范畴的方方面面,如文化起源、文化交流、文化变迁、文化适应、文化比较、文化表现形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等;若以论述的主体,则有岭南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儒家文化等等。此外,还有关于族群理论和费孝通先生理论贡献的文章。它代表着广东民族研究的方向与学术水平。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从南禅文化的创立和传续看宗教如何培育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 从景颇族的统一谈族群理论——兼论与周边民族的矛盾和适应 “两个共同”在广东民族地区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加快广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思考 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人类学的理论贡献 珠三角城市外来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 民族文化与情感的历史彩绘——对黎族与高山族文身艺术的探究 略谈岭南文化的本源——与刘成基先生商榷 苗瑶畲传统文化的比较研究 凤凰山畲族“招兵节”的文化内涵 从文化多样性谈儒家文化的传承 试论岭南服饰的变迁 一个家族的变迁——广州回族敬修堂杨氏家族的变化发展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应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以广东潮州市为例 酒作为社会叙事派生物的饮食性符号表达 产权、空间、婚姻: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妇女——以粤东客家地区为重点分析 岭南婚嫁中槟榔习俗的文化解读:以粤东客家地区为中心 民族习惯法的现代变迁——以平地瑶为例 满族服饰文化之释义 文化圈与核心群——盘古神话的一种研究 浅析连南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试论加强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编后语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广东历史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我非常喜欢这套丛书的叙事风格。它并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报告形式,而是将深厚的学术研究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中。读起来不像是啃一本艰涩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与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在进行一场关于广东民族的深入交流。书中对于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的描绘,对于一些传统习俗的细节呈现,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广东大地之上多元文化的魅力。这套书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这套《广东民族研究丛书》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民族”这一概念在广东语境下的具体含义。书中对于历史叙事的批判性解读,对于官方话语的审视,以及对于个体经验的重视,都让我意识到,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并非是静态的、单一的,而是动态的、多元的、充满张力的过程。作者们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当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使得研究内容既有历史纵深感,又不失现实意义。
评分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这套丛书的研究方法相当多元。我看到了传统的文献分析、历史考证,也看到了人类学式的田野调查、口述史访谈,甚至还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得研究更加立体和全面,也能够更好地回应复杂的现实问题。书中对一手资料的运用,以及对学术史的梳理,都显示出研究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它不是简单地堆砌事实,而是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试图揭示广东民族文化背后深层的逻辑和运作机制。
评分读完这套丛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作者们显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耕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研究基础。无论是对于某个特定民族的历史渊源、社会结构、文化习俗的细致描摹,还是对于不同民族之间交往互动、文化融合、冲突与调适的深入分析,都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边缘化、鲜为人知的民族群体也给予了关注,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比较少见的。这种包容性的研究视角,对于全面认识广东的民族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这套《广东民族研究丛书》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的编纂质量和选题眼光。首先,从书的装帧设计来看,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与艺术的考究,封面风格统一,却又不失各卷的特色,拿在手中颇有分量。翻开内页,字体清晰,排版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尤其欣赏的是丛书的整体规划,它并非零散的论文集,而是围绕“广东民族研究”这一核心主题,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这让我感觉,作者们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学术图景,试图呈现广东地区民族文化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