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向近代的嬗变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郑全红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310048342
字数: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向近代的嬗变》共分为五章内容,重点将根据档案文献记载和大理院民事判决探讨传统婚姻制度近代嬗变的历程。重点探讨内容中国传统婚姻制度近代嬗变的变迁脉络,并与传统及晚清时期比较。从而揭示婚姻制度的变迁发展脉络。
郑全红,1971年生,吉林四平人。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社会史。曾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传统向现代的嬗变:民国时期女子财产继承权变迁研究”“近代中国传统家庭向现代演变的动态研究”“清末民国婚姻家庭立法与近代中国法律转型”多项。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从书名来看,这本书触及了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议题——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近代转型。我一直认为,婚姻制度的演变,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体现之一。从古代以家族利益为重,以门阀联姻为常态的婚姻模式,到近代随着社会思潮的解放,个体情感和自主选择的婚姻逐渐兴起,这中间必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个转型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深层原因。例如,古代婚姻制度中,哪些方面最为顽固,难以撼动?而在近代,又是哪些力量,或者说哪些事件,成为了推动这场变革的关键催化剂?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例如,人们对于自由恋爱的态度是怎样的?新式婚姻的出现,是否也伴随着一些社会上的质疑和阻力?如果书中能够引用一些当时的历史文献,比如报刊杂志上的讨论、社会名流的观点,甚至是普通民众的书信,来展现不同群体对于婚姻制度变革的看法,那无疑将大大增强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和历史的真实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一种复古的色调搭配着具有时代感的纹饰,瞬间就勾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尤其是关于婚姻制度的演变,总觉得其中蕴含着无数的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暖。这本书的标题直击主题,预示着我们将要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时空,去探寻那段漫长而复杂的转变历程。从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近代思想的萌芽,再到逐渐涌现的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这中间必然经历了无数的挣扎、碰撞与融合。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婚姻观念差异,以及这些观念是如何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深刻变革的。不知道作者会从哪些具体的角度切入?是侧重于法律制度的演变,还是更关注社会风俗和个体意识的觉醒?或者,能否看到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历史细节,让那些抽象的制度演变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人性的温度?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个制度的研究,更是对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梳理,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的解读。
评分这本书的选题角度非常独特且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下社会,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子,同时,婚姻的形态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因此,回溯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向近代的嬗变过程,对于理解当下以及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梳理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婚姻制度在法律、习俗、观念等多个层面的演变路径。例如,是否会分析废除买卖婚姻、一夫一妻制的确立、以及晚清民初新式婚姻法律的出台等关键节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作者如何解释这些制度变革背后的社会动因。是民族危机的刺激,还是教育普及带来的思想解放?又或者是西方思想的直接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理论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史实罗列。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婚姻习俗比较,或者不同社会群体在婚姻变革中的不同立场和反应,那将使这本书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刻。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社会史研究的兴趣。婚姻制度,作为社会结构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每一次的演变,都牵动着社会肌体的深层变化。从封建礼教的严苛约束,到近代自由平等观念的兴起,这之间的跨度,是多少代人的努力与抗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制度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微观的个体经验中去。比如,那些在婚姻制度变革中受到影响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如何改变?那些打破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婚姻的男女,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困境与喜悦?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史料,比如信件、日记、回忆录等,来展现这些鲜活的历史瞬间?我非常好奇,在那个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三从四德”是否真的被完全颠覆,还是以一种新的形式融入了新的婚姻模式?书中对于这种“新旧交织”的现象,是否有深入的探讨?总而言之,我期待的是一本有血有肉,有深度,有温度的历史读物,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婚姻制度变迁的脉搏。
评分初拿到这本《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向近代的嬗变》,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泛黄的书页,带着历史的尘埃,以及那些在旧式婚姻束缚下,或隐忍,或抗争的无数女性的身影。我一直相信,婚姻制度的变迁,往往是最能折射出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之一。从早期那种强调家族延续、门当户对的观念,到近代社会中,个人情感和自由意志开始被慢慢重视,这其中的推手是什么?是西方思潮的传入?是新式教育的普及?还是革命浪潮的冲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脉络,帮助我理清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尤其是近代,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阵痛的时代,传统的价值观与西方涌入的新思想激烈碰撞,婚姻制度作为社会的基础之一,其变迁必然是深刻而又充满戏剧性的。我期待作者能够细致地描写那个时代背景下,婚姻制度从“家族利益”的载体,逐渐转变为“个体幸福”的体现的过程。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当时社会各阶层对婚姻的不同看法?比如,士大夫阶层、普通百姓、甚至是新兴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各自的婚姻观又有何异同?这会让整个研究更加立体和多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