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玺读本(古文字读本)
定价:98.00元
作者:萧毅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506260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萧毅编著的《古玺读本(精)/古文读本》为古玺印文字的入门读本。SHOU*选取四系,每系三类,每类五方,共计60方古玺印,并对这些玺印及其文字作了释文、注释以及延展阅读。注释方面,有定论的直接引用,无定论的用“一说”、“有人认为”等列出;关于器物出土、收藏、断代、分域等均有说明;延展部分则介绍文字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背景介绍等。
目录
凡例
前言
官玺SHOU*选读
1.白庚都萃车马
2.平阴都遽?
3.外司声端
4.阳门信端
5.蓟都司工
6.□母司关
7.徙盐之玺
8.东武城工师玺
9.尚路玺
10.密关叔
11.十四年十一月师绍
12.文台西疆司寇
13.右库视事
14.恪郎将行
15.襄平右尉
16.上相邦玺
17.计官之玺
18.大□
19.桑陵莫嚣
20.沅陵侯叁玺
私玺SHOU*选读
21.肖上?私句
22.郭生□
23.西方疾
24.公孙郾
25.率吴汲
26.才逼
27.王?信玺
28.王庆忌
29.公荟寿
30.髓丘□
31.夜绾
32.弗袄
33.焦□信玺
34.藿闭智
35.鲜于□
36.五庆
37.善何
38.祝□
39.区相夫玺?敬
40.公孙昌
成语玺SHOU*选读
41.长生
42.长内
43.吉昌内
44.明上
45.忠信
46.麋亡
47.忠信敬事富贵
48.□君
49.□信
50.?事得志
51.上生?又士?昌
52.中精
53.正行
54.敬事昼夕
55.慎终如始
56.亡?呈志
57.敬王
58.贵信
59.贤士人
60.呈愿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学术考证上的功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得出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辨析。那些看似微小的笔画差异、印文布局的细微调整,在作者的笔下都被赋予了明确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例如,对于某些存疑的字形考证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审慎和客观,既提出了主流观点,也兼顾了其他可能的解释,并且清晰地阐述了每种解释背后的文献依据。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读者可以完全信赖书中所提供的信息,避免了被似是而非的观点误导的风险。对于真正想要钻研古文字的读者来说,这种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比任何花哨的介绍都更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从拿到手的触感到翻开书页,都能感受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意。纸张的质感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年代的厚重感,又不失阅读的舒适度,墨色的运用也颇显考究,特别是那些插图和拓片的印刷效果,清晰度极高,几乎能让人触摸到印章表面的纹理。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书脊的装订方式,都透露出一种匠心,让人愿意珍藏。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为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或者资料汇编,更像是一件值得把玩的文玩。我尤其欣赏封面那种留白的处理手法,简洁却极富韵味,让人在快速翻阅的现代社会中,能沉下心来欣赏这种古典的美学。
评分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可激发性”。它不只是陈述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读者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书中提供的许多分析方法和辨识技巧,都是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的藏品鉴赏或拓片研究中的。每一次深入阅读,都会发现新的细节和新的思考角度,比如对不同篆刻流派风格的对比分析,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初步了解古文字到深入研究印章艺术的桥梁,让人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有清晰的路径去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学习和实践。合上书本时,感觉自己的眼光和鉴赏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对于任何学习者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从内容编排和整体逻辑来看,作者显然在学术严谨性和普及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没有陷入纯粹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即便是对古文字学接触不深的人,也能很快地抓住核心概念。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每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或字体变化,总能辅以恰当的实例进行佐证和对比,这种“讲-示-析”的结构非常高效。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印章风格演变的处理,那种清晰的时间脉络感,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深度,让人感觉自己是在一位经验老道的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系统学习。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仅仅是介绍文字的形体,更是在解读古人通过这些方寸之物所要传达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气息。每一方印章背后,都连接着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乃至个人的审美情趣。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深厚,常常能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将那些冰冷的符号变得鲜活起来,让人仿佛能听到秦汉时期的吏官在印泥上按压的声音,感受到魏晋名士对自由的向往。这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阐释,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工具书范畴,具备了很高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