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读本(古文字读本) 9787550626058 萧毅

古玺读本(古文字读本) 9787550626058 萧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萧毅 著
图书标签:
  • 古文字
  • 篆刻
  • 古玺
  • 文字学
  • 历史
  • 考古
  • 书法
  • 汉字
  • 中国古代文化
  • 萧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和生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6058
商品编码:2965971545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古玺读本(古文字读本)

定价:98.00元

作者:萧毅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506260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萧毅编著的《古玺读本(精)/古文读本》为古玺印文字的入门读本。SHOU*选取四系,每系三类,每类五方,共计60方古玺印,并对这些玺印及其文字作了释文、注释以及延展阅读。注释方面,有定论的直接引用,无定论的用“一说”、“有人认为”等列出;关于器物出土、收藏、断代、分域等均有说明;延展部分则介绍文字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背景介绍等。

目录


凡例
前言
官玺SHOU*选读
1.白庚都萃车马
2.平阴都遽?
3.外司声端
4.阳门信端
5.蓟都司工
6.□母司关
7.徙盐之玺
8.东武城工师玺
9.尚路玺
10.密关叔
11.十四年十一月师绍
12.文台西疆司寇
13.右库视事
14.恪郎将行
15.襄平右尉
16.上相邦玺
17.计官之玺
18.大□
19.桑陵莫嚣
20.沅陵侯叁玺
私玺SHOU*选读
21.肖上?私句
22.郭生□
23.西方疾
24.公孙郾
25.率吴汲
26.才逼
27.王?信玺
28.王庆忌
29.公荟寿
30.髓丘□
31.夜绾
32.弗袄
33.焦□信玺
34.藿闭智
35.鲜于□
36.五庆
37.善何
38.祝□
39.区相夫玺?敬
40.公孙昌
成语玺SHOU*选读
41.长生
42.长内
43.吉昌内
44.明上
45.忠信
46.麋亡
47.忠信敬事富贵
48.□君
49.□信
50.?事得志
51.上生?又士?昌
52.中精
53.正行
54.敬事昼夕
55.慎终如始
56.亡?呈志
57.敬王
58.贵信
59.贤士人
60.呈愿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字里乾坤:从甲骨到小篆的汉字演变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汉字起源、发展与演变,特别是从早期古文字形态向成熟的秦系小篆过渡的历史性著作。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事笔触,带领读者穿越三千多年的时空长河,深入探究汉字那古老而又鲜活的生命轨迹。全书不仅梳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等主要古文字的特点、形体变化、书写工具与载体,更重点聚焦于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纷繁景象,以及最终秦始皇统一文字、创立小篆的历史性进程。 第一部分:汉字之源——刻画符号与早期雏形 在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之时,古老的先民们便尝试用各种刻画符号来记录信息、传递思想。本书将追溯这些朴素的刻画符号,它们如同埋藏在地下的种子,孕育着汉字最初的萌芽。我们将探讨这些符号的可能用途,例如计数、标记、祭祀仪式中的符号运用,以及它们在史前陶器、岩画上的零散出现。 随后,本书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第一个成熟的文字系统——甲骨文。作者将详细阐述甲骨文的发现历程,包括其在河南安阳殷墟的重大出土,以及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为我们揭示的商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等方方面面。我们将学习辨认甲骨文的基本结构和造字原则,理解其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早期构字法。通过对大量甲骨文例字的分析,读者将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商代先民们观察自然、描摹事物的生动智慧。 第二部分:铸写在青铜器上的史诗——金文的辉煌 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汉字的书写载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书将深入介绍金文,又称钟鼎文,它们被铸刻在青铜礼器之上,成为中华文明独特而又珍贵的瑰宝。我们将探究金文的起源和发展,从早期商代金文的简朴,到西周金文的繁复精美,再到春秋战国时期金文的多样化风格。 本书将重点分析金文的字体特点,例如其线条的粗细变化、笔画的圆润或方折,以及其与甲骨文在形体上的联系与差异。我们将通过精选的代表性金文,如《毛公鼎》、《散氏盘》、《颂鼎》等,来解读其内容,了解西周时期重要的册命、赏赐、战争、祭祀等史实,认识金文作为史料的宝贵价值。同时,本书也会探讨金文的铸造工艺,以及文字在青铜器上的布局与审美。 第三部分:字体的演变与地域的分野——大篆与战国文字 进入周朝晚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汉字的书写也呈现出新的面貌。本书将详细介绍大篆,特别是作为周朝官方文字的籀文。我们将分析大篆的特点,如线条的匀称、结构的规整,以及其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区的传播与演变。 本书将花费 considerable篇幅,重点梳理和分析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纷繁景象。在政治分裂的背景下,各诸侯国在文字上也出现了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作者将逐一介绍齐、楚、燕、赵、魏、韩、秦等国文字的独特风格,例如齐国的大篆、楚国的鸟虫书、晋国的大篆等,展现汉字在这一时期的“百花齐放”。我们将通过大量实物资料的图片和释读,来展示这些地域性文字的形体特征、书写异同,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地方文化信息。本书也将探讨各国文字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为理解秦朝统一文字的背景铺平道路。 第四部分:统一的曙光——秦系文字的形成与秦统一文字 在战国群雄逐鹿、文字林立的局面下,一股强大的统一力量正在孕育。本书将详细介绍秦国文字的发展历程,它们在继承西周大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更为简练、规范的特点。我们将分析秦国文字的演变轨迹,以及为统一文字所做的准备。 本书将最为集中和深入地论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事件。我们将回顾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中国的宏大历史背景,以及统一文字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作者将详细介绍李斯的角色,以及他主持进行的文字改革过程。本书将重点介绍小篆的诞生,分析小篆的形体结构、笔画特点、书写规范,以及它如何取代了战国时期纷繁复杂的各国文字。我们将通过介绍秦代官方刻石,如《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等,来展示小篆的端庄、优美和标准化。 第五部分:字里行间的智慧——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启示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超越单纯的文字学范畴,从更广阔的文化视角审视汉字的意义。作者将总结汉字从早期刻画符号到小篆的演变规律,提炼出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系统,其形体与意义之间内在联系的智慧。我们将探讨汉字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汉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民族精神。 本书还将简要提及小篆之后汉字的发展,例如隶书的出现及其对汉字走向规整、便于书写的重要贡献,为后续的楷书、行书、草书奠定基础。通过回顾汉字三千多年的演变历程,读者将深刻体会到汉字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承载民族记忆、塑造民族性格、连接古今的桥梁。 本书特点: 史料丰富,考证严谨: 作者查阅了大量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对古文字的形体、演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古文字实物图片,包括甲骨、青铜器铭文、战国货币、诏版、刻石等,配合详细的释读和分析,让读者直观感受汉字的魅力。 叙事清晰,逻辑严密: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文字发展为主题,层层递进,条理清晰,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汉字演变的复杂过程。 视角独特,文化深度: 本书不仅关注文字的形体变化,更深入挖掘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社会信息和哲学思想,展现汉字与中华文明的血脉相连。 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尽管涉及专业性的古文字学知识,但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阅读,领略汉字的古老智慧。 《字里乾坤:从甲骨到小篆的汉字演变史》是一部集学术性、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它将为所有对汉字、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次难忘的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学术考证上的功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得出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辨析。那些看似微小的笔画差异、印文布局的细微调整,在作者的笔下都被赋予了明确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例如,对于某些存疑的字形考证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审慎和客观,既提出了主流观点,也兼顾了其他可能的解释,并且清晰地阐述了每种解释背后的文献依据。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读者可以完全信赖书中所提供的信息,避免了被似是而非的观点误导的风险。对于真正想要钻研古文字的读者来说,这种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比任何花哨的介绍都更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从拿到手的触感到翻开书页,都能感受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意。纸张的质感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年代的厚重感,又不失阅读的舒适度,墨色的运用也颇显考究,特别是那些插图和拓片的印刷效果,清晰度极高,几乎能让人触摸到印章表面的纹理。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书脊的装订方式,都透露出一种匠心,让人愿意珍藏。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疑为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或者资料汇编,更像是一件值得把玩的文玩。我尤其欣赏封面那种留白的处理手法,简洁却极富韵味,让人在快速翻阅的现代社会中,能沉下心来欣赏这种古典的美学。

评分

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可激发性”。它不只是陈述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读者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书中提供的许多分析方法和辨识技巧,都是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的藏品鉴赏或拓片研究中的。每一次深入阅读,都会发现新的细节和新的思考角度,比如对不同篆刻流派风格的对比分析,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初步了解古文字到深入研究印章艺术的桥梁,让人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有清晰的路径去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学习和实践。合上书本时,感觉自己的眼光和鉴赏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对于任何学习者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

从内容编排和整体逻辑来看,作者显然在学术严谨性和普及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没有陷入纯粹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即便是对古文字学接触不深的人,也能很快地抓住核心概念。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每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或字体变化,总能辅以恰当的实例进行佐证和对比,这种“讲-示-析”的结构非常高效。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印章风格演变的处理,那种清晰的时间脉络感,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深度,让人感觉自己是在一位经验老道的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系统学习。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仅仅是介绍文字的形体,更是在解读古人通过这些方寸之物所要传达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气息。每一方印章背后,都连接着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乃至个人的审美情趣。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深厚,常常能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将那些冰冷的符号变得鲜活起来,让人仿佛能听到秦汉时期的吏官在印泥上按压的声音,感受到魏晋名士对自由的向往。这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阐释,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工具书范畴,具备了很高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关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