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时百家争鸣代表性杰作 9787210093220 孟子;

满58包邮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时百家争鸣代表性杰作 9787210093220 孟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孟子
  • 四书
  • 先秦
  • 儒家
  • 百家争鸣
  • 国学经典
  • 包邮
  • 9787210093220
  • 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93220
商品编码:2966065174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孟子:四书之一,战国时百家争鸣代表性杰作

定价:36.80元

作者:孟子;牧语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2100932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卷一·梁惠王上1
卷二·梁惠王下23
卷三·公孙丑上55
卷四·公孙丑下79
卷五·滕文公上103
卷六·滕文公下123
卷七·离娄上145
卷八·离娄下177
卷九·万章上209
卷十·万章下231
卷十一·告子上253
卷十二·告子下281
卷十三·尽心上309
卷十四·尽心下34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礼记》:一部承载古代礼仪与智慧的典籍 《礼记》,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与《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孝经》等一同被尊为“十三经”,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由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后世儒家学者历经数百年编纂、注释、整理而成的一部重要文献,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文化教育、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 成书背景与历史价值 《礼记》的成书,与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礼”的观念紧密相连。“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不仅仅是行为规范,更是维系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礼记》的编纂,旨在系统地阐述和传承先秦时期,尤其是周代以来形成的“礼”的精神与制度,使其得以发扬光大。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礼记》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史料。它详细记载了从国家大典到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祭祀、朝聘、婚礼、丧礼、乡射、宴饮等,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文化习俗、哲学思想、教育体系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书中对于古代官制、爵位、服饰、饮食、音乐、舞蹈、刑罚等都有详细的描述,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思想内涵与哲学深度 《礼记》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核心在于“礼”与“仁”的统一。书中强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通过恪守礼节,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达到“仁”的境界。它提出“慎独”、“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修身治国理念,成为历代读书人追求的目标。 《礼记》还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与方法。《大学》篇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更是教育思想的经典名篇,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并通过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书中也阐述了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为古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礼记》中也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观点。例如,它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都体现了一定的哲学思辨。书中对“天命”的理解,也并非完全的宿命论,而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结合。 重要篇章与核心思想 《礼记》全书共四十篇,其中不乏在中国思想史上享有盛誉的篇章,它们各自承载着独特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大学》: 作为“四书”之一,《大学》篇是《礼记》中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篇章之一。它提出了“三纲八目”的修身治国理论,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治学总纲,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步骤。这套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个人如何通过道德修养,进而影响家庭、国家乃至天下的过程,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中庸》: 同样作为“四书”之一,《中庸》篇的核心思想在于“中庸之道”。它强调在处理事务时,要遵循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原则,避免过犹不及。这种“中庸”并非是消极的妥协,而是一种积极的、合乎时宜的智慧,是处理复杂关系、达到和谐状态的理想境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中庸”的哲学内涵,即在情感尚未产生时保持一种内心的平和,在情感产生后又能恰当地控制和表达,达到一种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状态。 《礼运》: 《礼运》篇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大同”之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在“大同”社会中,人人平等,资源共享,互助友爱,没有私有财产的占有和等级的压迫。这种理想化的社会愿景,寄托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对后世的社会改革和乌托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礼运》篇也对比了“小康”之世,指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意义。 《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关于教育的专门篇章,堪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它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教育理念,如“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书中对教育的原则、方法、内容、目的以及师生关系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调了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塑造人格、传承文明的重要性。 《祭义》: 《祭义》篇着重论述了祭祀的意义和方法,强调祭祀不仅仅是形式,更是表达对祖先和神明的敬意,以及巩固家族和宗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它指出祭祀的根本在于“诚”和“敬”,通过祭祀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体现了儒家“事死如事生”的孝道思想。 《檀弓》: 《檀弓》篇通过记录孔子弟子及其他名人事迹中的一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的礼仪和风俗。它以对话和叙事的方式,展现了许多具体的礼节,如丧礼、婚仪、日常起居等,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礼记》的语言风格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既有散文的舒展流畅,又有议论的严谨深刻,还有叙事的生动形象。许多篇章辞藻华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例如,《礼运》篇对“大同”社会的描绘,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学记》篇对于教育的论述,语言精辟,富有哲理。 《礼记》的散文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所倡导的“质”、“文”兼备的写作理念,即追求内容的真实深刻,又不失语言的优美生动,成为历代文人学习的典范。 传承与影响 《礼记》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经典,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教育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对政治伦理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奉行的政治伦理准则,对国家治理和官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教育思想的影响: 《学记》中的教育理念,被后世教育家广泛借鉴和应用,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礼记》中关于礼仪和习俗的详细记载,为后世的社会风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许多古代的礼节,如婚礼、丧礼等,都受到了《礼记》的深刻影响。 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中庸》所阐述的“中庸之道”,以及《大学》对“明明德”、“止于至善”的追求,都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对后世的宋明理学等哲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语 《礼记》是一部集政治、伦理、哲学、教育、历史、民俗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它不仅仅是一部古代文献,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通过研读《礼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内核,感悟先贤们的智慧,并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养分,以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与思考。它所倡导的道德情操、人生智慧和治国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谈谈这本书的时代价值吧,虽然我手里拿的是现代印刷的版本,但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对“仁政”的执着追求和对个体道德修养的强调,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依然具有极其强大的指导意义。它所探讨的如何安顿人心、如何构建理想的社会秩序,是任何时代都绕不开的核心议题。我读到那些关于“民贵君轻”的论述时,深感其思想的超越性,这绝非仅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口号,而是一种对人性尊严的深刻洞察。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道德实践上的不足,也指明了我们精神向上提升的方向。

评分

如果从纯粹的文学欣赏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魅力同样不容忽视。那种富有张力的辩论,那种充满力量的排比句式,读起来酣畅淋漓,极具节奏感。虽然是古代的散文,但其逻辑构建和气势磅礴的表达方式,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后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经典的对仗和比喻,感受古人那种将深刻哲理融入日常语言的非凡功力。这种文字上的美感,是任何枯燥的说教都无法比拟的。它让你在被其思想震撼的同时,也被其文字的韵律所折服,这才是真正的“文道合一”。这种阅读的享受,是其他纯粹学术著作难以提供的。

评分

阅读体验的流畅性对于理解深奥的古代哲学著作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译注的编排非常人性化,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简单罗列,而是真正融入了对文本脉络的梳理和背景的补充。很多晦涩难懂的词句,通过注释的引导,瞬间变得豁然开朗。作者的阐述清晰又不失深度,既照顾到了初涉此道的读者,也为有一定基础的同道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关键论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的挖掘,这使得那些看似脱离现实的教诲,重新焕发出了与我们当代生活产生共鸣的力量。这种恰到好处的“点拨”,让阅读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吸收,而更像是一场与作者思想的深度对话,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物超所值。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阅读的欲望。我特别喜欢这种经典书籍能被如此用心对待的感觉,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先贤对话。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服,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对于我这种对实体书有一定要求的读者来说,这版本的细节处理绝对是加分项。而且,听说这次的校对也下了不少功夫,希望能保证文本的准确性,毕竟阅读经典,准确性是基础中的基础。总体而言,从这本书的物理形态上来说,它已经成功地在我心中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到文字的世界里去。

评分

总而言之,这次的阅读体验,在我众多的传统文化涉猎中,无疑是排在前列的。它不仅成功地将一部鸿篇巨制以高质量的形态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它在解读和传播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古籍,而是努力贴近现代读者的心,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永恒的问题。无论是用于学术研究、个人修养,还是单纯的文化熏陶,这本书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价值。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知识的海洋刚刚向我展示了冰山一角,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更多背后的学问。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时常翻阅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