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庄子:道教尊庄周为神仙,奉《庄子》为经典
定价:42.80元
作者: 庄子,牧语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2100924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庄子》是继《》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目录
内篇n
逍遥游 2n
齐物论 17n
养生主 41n
人间世 49n
德充符 73n
大宗师 92n
应帝王 117n
外篇n
骈 拇 132n
马 蹄 141n
胠 箧 149n
在 宥 160n
天 地 176n
天 道 200n
天 运 217n
刻 意 234n
缮 性 240n
秋 水 246n
至 乐 268n
达 生 279n
山 木 299n
田子方 316n
知北游 336n
杂篇n
庚桑楚 358n
徐无鬼 376n
则 阳 402n
外 物 422n
寓 言 435n
让 王 443n
盗 跖 463n
说 剑 480n
渔 父 487n
列御寇 498n
天 下 510n
n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约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做过漆园小吏,后归隐,一生贫苦潦倒,但是拒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愤世嫉俗,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内心深处充满着对世态的悲愤,道家的代表人物,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以“老庄”并称。庄子精神上主张逍遥自在,追求的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理想世界。译注:牧语,图书策划编辑,对古典文学多有涉猎,译注过多本传统经典类书籍。n
文摘
试读部分n
试读部分n
【译文】n
在北方大海里生长着一条鱼,名字叫做鲲。它的身体有几千里那么大;有一天鲲变成了一只鸟,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如此巨大,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展翅奋飞,双翅如同垂在天边的云层那么大。这只鹏鸟呀,在大海风起潮涌时飞往南海。南海是个天然的大池。n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上是这样说的:“鹏鸟往南海迁徙时,翅膀拍击起来的水花有三千里之长,乘着旋风冲上九万里高空,它是在六月海面波涛汹涌起大风的时候飞往南海的。”空中浮游的雾气,以及空气中自由浮动的尘埃,都是被风吹起来的。天色青青,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也许是因为天空过于遥远而看不到尽头吧。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是这个样子罢了。n
如果水汇积得不深,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倒一杯水在堂前低洼的地上,把一根小草放在上面,也可以成为船;杯子放在上面就会固定不动,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同样,风聚积的力度不够强劲,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没有力量。所以,鹏鸟飞上九万里,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才能凭借风力;脊背就如同挨着青天,不可阻挡地飞到南方去。寒蝉和斑鸠讥笑鹏鸟说:“我奋起而飞,就可以飞过榆树和檀树,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便是,为什么还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到郊外去的人,只带三餐饭且当天返回,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之外去,就要前一天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要准备三个月的食物。寒蝉和斑鸠这两个小东西又哪里知道呢?n
【实例解读】n
成功不是偶然的n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n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n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n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n
成功不是偶然的,有些看起来很偶然的结果,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正是对一些小事情的处理方式,已经昭示了成功的必然。n
二n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n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n
……n
序言
这本书的定价策略似乎很贴合当下市场的消费习惯,尤其对于这种经典类别的书籍来说,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友好的入手门槛,无疑能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我注意到,很多时候,当我们被一本经典书籍的内容深深吸引时,往往会因为其高昂的定价而望而却步,或者只能选择质量不佳的盗版或影印本。因此,这种兼顾内容品质与可负担性的定价策略,体现了一种对知识传播的责任感。对于初次接触相关领域或希望购入作为馈赠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实惠的选择。它打破了“经典必贵”的固有印象,让深度阅读不再成为一种奢侈。不过,我更关注的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编辑团队在内容校对和装帧细节上是否有所妥协。如果能做到在保持合理价格的同时,依然维持高标准的学术严谨性和物理耐用性,那么可以说,这本出版物在市场定位上无疑是极其成功的,它成功地将知识的普及和阅读体验的尊重结合在了一起。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探索古代哲学中关于“无为”与“自然”的概念,特别是它们与现代心理学中“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的潜在关联。我正在寻找一些能够从东方智慧的角度,剖析现代人过度控制欲和完美主义倾向的书籍。我希望阅读的文本,能够提供一种“松弛”的力量,教导我们如何顺应事物本来的面目,而不是徒劳地对抗。例如,书中对“逍遥游”的论述,是否能够引申出一种对待工作压力和人际冲突的更高维度解决方案?我关注的重点是哲学思想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精神实践,即如何将古代的超然物外,融入到都市生活的具体场景中去。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更是深层次的思维模式的转变,一种能够让人从对结果的执着中解放出来的智慧。这种连接古今、贯通学科的阅读体验,是我目前最迫切的需求。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现代生活困境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超越日常琐碎的智慧。我希望找到那种能让人慢下来,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和人生目标的作品。我期待的书籍,应该像一面清澈的镜子,能够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与迷茫,并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即时的情绪抚慰剂。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激发独立思考,引导我构建自己哲学体系的读物。它或许不会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但会通过讲述深刻的故事或者阐述宏大的概念,让我自己去领悟“为什么会是这样”。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智力上的探险,需要我投入精力去解码和构建理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那种能够穿透表象,直抵人性核心的深刻洞察,才是我真正渴望从一本好书中获得的宝贵财富,它需要具备永恒的价值,不受时代潮流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很舒服。封面设计很简洁,但又不失古朴典雅的气韵,那种留白的处理方式,让人联想到古代书画的意境,初看平淡,细品之下却别有洞天。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我特别喜欢它在注释和译文的处理上展现出的克制与尊重,没有过度地进行现代化的解读,而是力求还原原文的韵味和哲学深度。对于我们这些想要真正领略古代思想精髓的读者来说,这种态度是极其宝贵的。印刷的清晰度毋庸置疑,墨迹饱满,即便是复杂的古文,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总体而言,从物质层面来讲,这本实体书的制作水准,完全称得上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为深入阅读提供了绝佳的物质载体,让人在翻阅之间,就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位古代的智者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长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对任何涉及古代思想家的出版物都会抱持一种审慎的期待。我通常会先去关注译注者的背景和他们的学术立场。因为对于那些跨越千年的文本,解读的角度往往决定了读者最终能接收到的信息质量。如果译注者本身就是该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那么他们对原文语境的把握、对典故的溯源,以及对关键术语的精准定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更偏爱那种注释详尽、能够提供多重参考观点,而不是只给出单一、武断解释的版本。一本好的经典读本,应该像一个耐心的向导,不仅指引方向,还能沿途解释路标的含义,甚至指出不同道路的优劣。如果这本书的注释能够体现出扎实的文献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那么它就具备了超越普通普及读物的价值,真正成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供人反复参阅、随时查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