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VBR流视频存储、I/O及传输优化
定价:29.80元
作者:谢建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0302324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如今,VCD、DVD作为存储光盘的视频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视频或网络流媒体概念提出多年,发展至今虽已陆续被应用,但仍受制于一些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和视频压缩技术。本书主要将注意力放在变比特率编码的存储视频在网络服务方面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从视频的磁盘存储、并发流输入/输出到网络优化传输等均有一定的研究。
内容提要
全书围绕VBR流视频在磁盘存储、存取服务、网络传输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而展开研究与讨论,主要内容包括:VBR流式视频的网络I/O调度与缓冲、VBR流式视频传输中的率平滑规划、VBR视频的磁盘存储及VBR流视频磁盘I/O与平滑检索、可伸缩编码视频特性分析、可伸缩视频网络适应性传输综述、伸缩视频适应性传输算法以及视频错误传输保护比较研究等。
目录
章 变比特率编码视频
1.1 引言
1.2 视频的VBR特性
第2章 流视频并行I/O优化
2.1 多网络I/O系统模型
2.2 单网络I/O调度
2.3 多网络I/O调度
2.4 优化调度与流接纳
2.5 仿真结果及性能评价
第3章 VBR流视频的率平滑传输
3.1 概述
3.2 变比特率平滑模型
3.3 短路径问题
3.4 短路径率平滑传输算法
3.5 快速传输率平滑算法
3.6 实验结果
3.7 其他存储视频率平滑算法
第4章 基于网络特性的率平滑算法
4.1 异步传输的率平滑算法
4.2 残余带宽下的视频传输算法
第5章 流视频实时率平滑
5.1 优化的实时率平滑模型
5.2 优化的实时率平滑算法
5.3 相关研究的比较
5.4 实验结果与比较
第6章 流视频的存储优化
6.1 视频存储技术的发展
6.2 单磁盘接纳计算模型
6.3 MZ单磁盘存储策略
6.4 MZ磁盘组存储策略
第7章 磁盘I/O率平滑
7.1 二次率平滑算法
7.2 磁盘I/O率平滑模型
7.3 基于分块的率平滑调度算法
7.4 磁盘I/O的On-Off调度
7.5 率平滑检索算法
第8章 流视频适应性传输概论
8.1 流视频的应用研究
8.2 视频编码与传输
8.3 流技术面临的挑战
第9章 可伸缩流视频VBR特性
9.1 分层扩展性编码
9.2 先进的可扩展性编码
9.3 FGS编码的比特率特性
9.4 FGS编码的质量特性
0章 流视频带宽适应性传输算法
10.1 引言
10.2 前期基础
10.3 问题描述
10.4 带宽适应性传输算法
10.5 算法性能分析
10.6 实验结果与讨论
1章 流视频传输错误保护
11.1 丢包信道错误保护算法
11.2 无记忆误码信道错误保护算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其对“实时性”的定义进行了重构。过去我总觉得,只要带宽足够,传输就万事大吉了。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视频流的复杂性远超简单的比特率计算。它深入探讨了如何平衡存储的持久性、传输的及时性和播放的连续性这三大互相制约的要素。书中引用的那些案例分析,虽然涉及复杂的系统架构,但都被清晰地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模块。比如,对不同地理位置用户的内容分发网络(CDN)层次结构的剖析,不再是枯燥的拓扑图,而是关于如何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为用户“预留一片安静的观看空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新兴技术时所持有的审慎态度,既不盲目追捧,也不固步自封,而是脚踏实地地探讨现有技术栈如何通过精妙的调度和策略调整来实现质的飞跃。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负责任的技术探讨方式。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会让人读着打瞌睡的专业手册,毕竟“I/O”和“优化”听起来就跟枯燥的教科书挂了钩。但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其高明,简直像是在讲述一场宏大的工程史诗。他没有直接抛出解决方案,而是先花了大量篇幅描述了过去几十年我们在处理高速视频数据时遭遇的那些“瓶颈”和“阿喀琉斯之踵”。那种描绘数据在不同存储介质间跋涉时遭遇的延迟、拥塞和资源浪费的场景,代入感极强,让人听着都替服务器捏一把汗。随后,当引入那些创新的缓冲机制和预取算法时,整个阅读体验豁然开朗,仿佛是黑暗中突然点亮了一盏灯。特别是关于如何根据内容类型动态调整传输策略那一部分,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揭示了“智能”不仅是算法本身,更是对数据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一个冰冷的技术问题,转化成了一部充满张力与智慧的“解谜”过程。
评分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一种严谨的、富有节奏感的散文体技术论述。它没有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堆砌的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信息处理艺术的深刻理解。我注意到作者在构建逻辑链条时,总是不动声色地引入一些跨学科的类比,比如将数据传输比作水利工程的闸门调控,或者将存储访问模式比作人类记忆的提取过程。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也使得原本可能显得单调的优化过程充满了动态的美感。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它不是在炫耀作者掌握了多少复杂的工具,而是在清晰地展示如何用最少的干扰,将信息之“流”引向最有效率的彼岸。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信息美学有追求的读者来说,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和富有启发性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但内容却深邃得令人惊叹。我从一个完全非技术背景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像是一本解读未来数字生活的“魔法书”。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底层代码和协议细节,而是专注于阐述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如何更高效、更可靠地与海量的视觉信息打交道?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作者对“流”这一概念的哲学性思考所折服。那种将数据流视为一种生命体、需要精细化喂养和疏导的观点,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文件存储”的刻板印象。尤其是在谈及那些边缘计算和云端协同优化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比顺畅、延迟几乎为零的未来媒体生态正在眼前徐徐展开。书中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如何让用户在毫秒级别内获得他们渴望的内容——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让人在惊叹技术精妙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对普通用户便利性的尊重。对于那些希望跨界理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文艺工作者或产品经理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可触及的视角。
评分我是一个偏爱动手实践的工程师,通常对理论书籍敬而远之。然而,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巧妙地将理论的“根基”与实践的“枝干”紧密结合了起来。它没有直接提供代码示例,但这反而是它的高明之处——它教会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当你理解了VBR(可变比特率)视频在不同网络条件下的内在矛盾后,再去阅读任何关于播放器缓冲算法的文档,都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那些曾经让人困惑的卡顿和画质突变,现在都有了清晰的系统性解释。这本书像是一份顶级的“系统设计蓝图”,它让你从一个点状的故障排除者,升级为一个能够全局把控数据生命周期的架构师。对于任何想要在视频流媒体领域深耕,尤其是在追求极限性能和成本效益的交汇点上做决策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内功心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