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探索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翟立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030242754
字数:260000
页码: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本书从科学教育与未成年人素质培养、社区科普与居民素质培养、其他科普形式与素质培养、用评估促进公民素质建设的发展等多元角度出发,为各级科技、教育、科协等主管部门和组织工作者,基层中小学校的教师、社区科普工作者如何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了详尽的理性思考和实际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结合先进地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出6个活动方案和教学方案、16个典型案例、18篇媒体相关专题报道。这些具有先进性、实效性的鲜活事例,有益于读者在获得理性思索的同时促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实践操作。
本书适合科普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翟立原,1948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了《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青少年科学探究》和《社区科普与公民素质建设》等5部图书,在
这本书的论述风格极其严谨,仿佛置身于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现场,每一个观点都建立在坚实的数据和翔实的案例分析之上,很少有空泛的口号式陈述。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理论以一种近乎于透明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专业术语,经过巧妙的解释和生活化的类比,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进行案例剖析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苛刻的批判性思维,他们不仅展示了成功经验,更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教训,这种坦诚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可信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立体模型来消化这些信息,这并非因为内容晦涩,而是因为信息密度极高,需要时间去咀嚼和内化。对于追求深度和系统性知识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框架,它要求你动脑,而不是被动接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朴实的封面却蕴含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感,让人在众多花哨的书籍中一眼就能被它抓住。初翻阅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排版上的用心,行距和字号的拿捏恰到好处,阅读起来极为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的疲劳。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是上乘,触感温润细腻,翻动的声音都带着一种阅读的仪式感。更值得称道的是,全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自然流畅,像是高明的建筑师精心设计的阶梯,引导着读者的思路层层深入,绝无突兀或晦涩之处。这种对书籍实体本身的尊重和精细打磨,已经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严肃性的重视,让人在还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对这本书抱持了极高的期待值。这种从外到内的品质感,是如今许多快餐式出版物所无法比拟的,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值得被珍藏和反复研读的氛围。
评分这本书对于相关领域研究者或从业者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且难以复制的“方法论的骨架”。它不仅仅是关于“做了什么”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和“如何确保有效性”的深层探讨。书中对于资源整合、跨界协作的模式创新部分,描述得尤其细致入微,简直可以视为一份高级的项目管理指南。作者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套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的完整闭环,其中包含的风险预判机制和持续反馈调整的策略,对于任何试图在复杂社会系统中推动变革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个人尤其关注其中关于长期可持续性的探讨,它避免了“一阵风”式的短期政绩工程思维,而是着眼于如何构建能够自我造血、自我优化的生态系统,这种前瞻性和系统性思维的深度,是任何肤浅的经验分享所无法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有张力,它没有采取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叙事的高低起伏来调动读者的情绪和注意力。在描述宏大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时,作者的笔触显得大气磅礴,充满了对未来愿景的憧憬,让人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然而,在深入到具体的项目执行细节时,叙事又瞬间变得细致入微,充满了技术性的挑战和人力资源的博弈,这种拉近距离的描写,使得抽象的战略规划瞬间落地为生动的现实斗争。这种叙事上的“变焦”能力,使得阅读体验远超一般枯燥的报告文学。读到关键转折点时,那种仿佛与作者一同经历决策拉锯战的紧张感是难以言喻的,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期待着最终的突破。这种文学性的处理,让原本可能偏向理论化的主题,获得了极强的可读性和代入感。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来看,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有效打破了某些领域看似高不可攀的壁垒,展现了一种强大的“赋能”精神。它没有故作高深地将知识锁在象牙塔内,而是极其真诚地试图向大众解释复杂的系统是如何运转的,以及普通人如何能在其中发挥作用。阅读完后,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看待某些社会现象的视角被拓宽了,那种原本模糊不清的宏观图景,现在有了清晰的脉络和具体的节点可以去追踪和理解。它激发了一种参与感和责任感,让人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开始思考自己所在的位置可以如何做出贡献。这种从知识传递到认知重塑的飞跃,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它带来的不是暂时的知识储备,而是一种持续的影响力,一种对自身能力和未来可能性的全新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