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
: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孙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30203656
字数:205000
页码:16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本书从两个方面论述和谐社会的现状及进程。一是设计一套反映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充分体现胡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即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二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一套关于主观幸福感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其中包括主观幸福感的测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用以了解民情民意,将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全国和北京市的和谐社会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实际调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转型对不同阶层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教师及学生阅读与参考。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立刻想到了很多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课题。比如,一个社会的“和谐度”究竟是如何衡量的?它是由哪些具体因素构成的?而“主观幸福感”,又是一种多么复杂的情感体验,它受到哪些心理机制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个指南针,为我们指明方向。它是否会深入研究那些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例如社会信任、公平感、社会支持系统等,并分析它们如何转化为个体层面的幸福感?反之,那些破坏社会和谐的因素,比如歧视、偏见、社会不公,又会对人们的幸福感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衡,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并且将这种幸福感传递给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闪过许多关于“幸福”的定义。它到底是一种物质的充裕,还是一种精神的富足?是短暂的快乐,还是一种长久的状态?而“和谐社会”这个词,在我看来,更是包含了太多维度的意义:经济上的共同繁荣,政治上的公平正义,文化上的百花齐放,社会生活中的安定有序,以及生态环境的优美宜居。这本书是否会尝试将这些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它会不会引用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成果,来支撑其关于“和谐”与“幸福”之间联系的论断?我特别好奇它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界定,是仅仅指快乐的情绪,还是包含了生活的满意度、生命的意义感,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本书能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深处对幸福的渴望,并找到通往幸福的有效路径?我想,如果能有一本书,既能引发我们对社会宏观问题的思考,又能引导我们关注个体内心世界的成长,那就太有价值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简直是现代人精神追求的集合体。我一直觉得,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与个体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是息息相关的。这本书很可能深入探讨了这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不知道它是否会从宏观的国家政策、社会结构层面,分析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充满互助精神的社会环境,来为个体的幸福感奠定基础?例如,它会不会讨论经济发展、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等这些关乎民生的基本要素,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提升居民幸福感方面的作用?又或者,它会更多地聚焦于微观层面,比如社区的邻里关系、家庭的温馨氛围、人际交往中的信任与理解,这些看似细枝末节,实则构成了我们日常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谐的涟漪,进而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主观幸福。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一定是一本非常有深度、有思想的书。在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常感到焦虑和迷失。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这本书是否会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和谐”与“幸福”的本质?它会不会分析那些阻碍社会和谐、影响个体幸福感的深层原因,比如贫富差距、权力滥用、价值观的冲突等等?更重要的是,它是否会为我们提供一种看待世界、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的新视角,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加平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感受到温暖与连接,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那份“主观幸福感”。
评分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追求幸福,却忽略了构建一个幸福的“土壤”。如果社会本身就充满冲突、不公和隔阂,那么个体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无疑是困难重重。这本书的名字“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让我立刻联想到,它可能是在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社会结构、促进资源公平分配、加强社会治理等方式,来为个体幸福感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它是否会分析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有何差异?它是否会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和谐”和“幸福”的理解又有何不同?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减少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凝聚力的方法,例如通过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公民教育等途径,让人们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提升整体的幸福水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