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典名著聚珍文库 孽海花
定价:16.00元
作者:曾朴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8071570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清)曾朴所著的《孽海花》反映了中国自同治初年到甲午战败这三十年间,知识分子从蒙昧闭塞、自我陶醉到睁眼看世界、并进而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的心路历程。小说结构颇具独创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赞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在作者笔下,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不是一个被简单化、脸谱化了的人物,而是一个具有历史真实感的艺术形象。
内容提要
(清)曾朴所著的《孽海花》全书以金雯青、傅彩云(影射洪钧和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通过上流社会中达官名士的活动和言论,反映了中国自同治初年到甲午战败这三十年间,知识分子从蒙昧闭塞、自我陶醉到睁眼看世界、并进而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的心路历程。《孽海花》描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从中法战争到中俄领土争端,从甲午海战到台湾军民的反抗侵略,从洋务运动到维新派兴起,以至资产阶级革命领导的广州起义的失败,展现了广阔的故事场景;而雅聚园、含英社、读瀛会、卧云园、强学会、苏报社等等,又都是一时文化过程的足迹。因作者“从旧垒中来”,谙熟此类人物,故写来生态并作,栩栩如生。兼以作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学修养,文笔典雅而畅达,得雅俗共赏之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手边刚好在翻阅“聚珍文库”里的另一本关于明代小说演变史的论著,这简直是学术研究的典范。它不像一般的文学史那样按时间顺序简单罗列,而是巧妙地采用了“主题切入”的方式,比如聚焦于“士绅阶层的娱乐变迁”和“市井传奇的兴起”,将不同体裁的作品放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网络中进行审视。作者对当时地方志、笔记小说的引用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很多我以为只有专业研究者才能接触到的原始材料,都被他信手拈来,作为论证的基石。行文风格极其冷静克制,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很少有煽情或夸张的辞藻,但正是这种严谨,让每一个论断都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其中对晚明市民文化如何渗透到传统小说母题中的分析,尤其精辟,它揭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力量是如何重塑精英叙事的。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一步步拆解和重构一部复杂的文学机器,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感。
评分这套“聚珍文库”系列的书籍,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散发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最近沉迷于阅读其中的一些其他卷册,比如那本探讨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精装本,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风雅时代的窗户。作者的考据极其扎实,对于那些隐逸诗人和朝堂清流的抉择与挣扎,描写得入木三分。书中详尽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士大夫群体的心态变迁,从初唐的锐气勃发到晚唐的苍凉萧瑟,过渡得自然流畅。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经典诗篇的重新解读,跳出了传统窠臼,引入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那种泛着微光的米黄色纸张,摸上去有一种粗粝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和精神内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史料堆砌,而是真正的情感共鸣。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它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最近在读“聚珍文库”中关于清代戏曲声腔流变的那本厚册子。我本来对戏曲研究了解不多,以为会是枯燥的板眼记录,没想到这本书写得如此富有画面感和听觉冲击力。作者非常擅长“声音的文字化”,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不同剧种的腔调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节点上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最终形成新的艺术风格。比如,他对徽班进京后,如何与昆曲的精致细腻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描述得仿佛我就坐在剧场里,亲耳聆听着那种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低回的唱腔变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戏班生计、伶人地位的社会侧写,这使得戏曲不再是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与当时的社会结构、权力关系紧密相连的“活态文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不懂专业术语的普通读者也能体会到传统声腔艺术的魅力和复杂性。
评分我最近在翻阅这套文库中的一个关于晚清译介思潮的专著,这本书的观点真是石破天惊,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心态的理解。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中西文化冲突”的框架里,而是深入挖掘了早期翻译家们在面对那些全新哲学概念时的“语言困境”和“思想挣扎”。作者通过对比不同译本对同一个德语或法语核心词汇的迥异处理方式,清晰地展示了译者们如何在“忠实”与“可懂”之间进行痛苦的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塑造了后续的中国现代思想版图。行文笔调非常犀利,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甚至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理解。读这本书,不是在阅读历史,而是在参与一场跨越百年的思想辩论,让人不禁反思,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基础概念,其源头是多么曲折和充满妥协的。
评分这套“聚珍文库”里的另一本关于古代园林美学的书籍,简直是诗意与哲思的完美结合。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园林图录,而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空间关系”的哲学思考集。作者的文字极具画面感和空间感,他描绘的假山、水榭、曲径通幽之处,让人仿佛能闻到青苔和湿润泥土的气息。最妙的是,书中将中国传统的“意境”概念,通过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具象化的阐释,比如“藏”与“露”、“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是如何通过一扇窗、一丛竹来体现的。他强调,园林建造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在其中行走时,不知不觉间达到了心境的澄明。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放松,文字如同流水般优雅,但其背后蕴含的东方审美哲学却极其深邃,是那种可以随时翻开一页,都能获得片刻宁静和启发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