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男人是逻辑动物 女人是情绪动物
定价:36.00元
作者:(美)迈克·贝克特尔,李菲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3071942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开始一段恋情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穿着闪耀铠甲的骑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铠甲竟也成了一种阻碍,阻碍她看透他的内心。本书作者是情感关系和沟通专家,他以局内人的向女性朋友们解释了男性大脑,为女性朋友们提供了一个男性大脑解读指南,让她们更加了解男性的思维,以达到有效的沟通,改善恋爱中的两人关系。
目录
目录
致谢辞/001
前言/001
∞部分∞
照料和喂养一个男人
章 男人和女人皆诞生于地球/005
第二章 他希望你明白的事/019
∞第二部分∞
他是怎么想的
第三章 头脑构造/035
第四章 男人只是长高了的男孩/048
第五章 承担使命的男人/060
∞第三部分∞
他是怎样做的
第六章 他为什么不以脏为脏/077
第七章 穿着生锈铠甲的骑士/090
第八章 无条件的喜爱/103
∞第四部分∞
应该怎样与他沟通
第九章 男人们真的有感情吗?/126
第十章 沉默的伴侣/141
第十一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154
∞第五部分∞
他是怎样成长的
第十二章 情感关系中的独行侠/173
第十三章 合二为一/187
第十四章 情感关系中的危险信号/199
第十五章 获得幸福结局的策略/211
注释/225
作者介绍
迈克·贝克特尔(Mike Bechtle),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学博士、知名作家和演讲家、富兰克林柯维公司高级培训咨询顾问。他曾为世界500强企业举行过2900多场关于时间管理和生活经验的研讨会。他的文章也发表在《作家文摘》、《企业家》等杂志上。他的《不为他人抓狂》2015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成为畅销书。他还是《自信谈话书》的作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题目,《男人是逻辑动物 女人是情绪动物》,简直太吸引人了,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例子,男性在处理复杂的工程问题时,展现出惊人的条理性,仿佛每个人都是一台精密的计算器;而女性在面对情感的起伏时,却又显得那么真实而充满力量,她们的共情能力和对他人的情感洞察,常常令人叹为观止。这本由武汉大学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书,我想必不是一本简单的两性观点陈述,而是基于严谨研究的探讨。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从科学的角度来论证“逻辑动物”和“情绪动物”这一说法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大脑的左右半球功能差异,或者是青春期前后性激素对大脑发育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亦或是,作者会从进化的角度,解释为何男女会形成这样不同的倾向?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这些差异的背后机制,让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观察,而是能够深入理解。同时,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打破固有的刻板印象,去欣赏和接纳两性之间独特的美。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实用的指导,在面对人际交往,特别是与异性打交道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建立起更加深刻、理解和尊重的关系,让差异成为连接的桥梁,而非隔阂的鸿沟。
评分当我看到《男人是逻辑动物 女人是情绪动物》这本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我一直以来观察到的现象吗?”在我的生活经验里,男性和女性在看待世界、处理问题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差异。男性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理性分析能力,他们倾向于用逻辑去分解事物,寻找解决方案,仿佛情感在他们的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相对较小。而女性,则似乎更容易被情绪所驱动,她们的思考和行为往往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相连,对情感的共鸣和表达显得更为丰富和细腻。这本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让我对它的内容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我猜想,书中会深入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或许会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如何去定义和区分“逻辑”与“情绪”在两性思维中的具体表现,以及这种区分在多大程度上是普遍存在的,是否存在例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两性之间的互动模式,减少因为认知差异而产生的摩擦。我期待书中能够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教导我们在认识到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如何去更好地与异性沟通、合作,并建立更加和谐、平等的两性关系。
评分读到这本《男人是逻辑动物 女人是情绪动物》的瞬间,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男女在处理问题、表达情感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上,常常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这本书的标题直击了我内心深处的疑惑,让我迫切地想要一探究竟。我并非性别主义者,也不想用刻板印象去解读任何人,但我深信,在宏观的社会层面,人类的两性在进化过程中,确实可能因为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而形成了某些倾向性的行为模式。这本书的作者,来自武汉大学出版社,这让我对其内容的研究深度和学术严谨性有了一定的期待。我设想,书中或许会引用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乃至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佐证“男人是逻辑动物,女人是情绪动物”这一论断。我期待作者能够跳出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而是深入剖析这些差异背后的成因,例如激素水平的影响、大脑结构的功能侧重,亦或是社会文化环境长期塑造的结果。我尤其关注的是,作者如何处理这种“动物”的比喻,它是否仅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还是真的暗示着某种更深层的、与动物本能相关的解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套理解两性互动的框架,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从而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不会流于泛泛而谈,而是能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导我们如何在承认和理解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更和谐有效的沟通与相处。
评分这本《男人是逻辑动物 女人是情绪动物》,书名就极具冲击力,仿佛一下子就把两性世界的某些固有认知抛了出来,让人想一探究竟。我一直认为,性别差异不仅仅是外在的生理特征,更深刻地体现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我曾经和很多男性朋友讨论过,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习惯于抽丝剥茧,一步步推导出结论,仿佛整个过程都在脑海里构建一个精密的逻辑链条。而女性,则常常在处理事情时,更注重感受,更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她们的决策过程可能包含更多的直觉和情感考量。这本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无疑为它的学术价值和内容严谨性增添了一份保障。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逻辑动物”和“情绪动物”的,是仅仅基于社会观察,还是有更深厚的科学依据?我期待书中能有对这些差异的详细阐释,也许会涉及演化心理学、认知科学,甚至神经科学的研究。我想知道,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是天生的基因使然,还是后天环境塑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两性之间的不同,从而建立更健康、更平等的两性关系。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实用的方法,去化解两性沟通中的误解,去欣赏对方独特的思维方式,去共同成长,而不是陷入无谓的争执。
评分这本书,我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的分量,更是一种思想的重量。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性别,无疑是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一种划分。在我的过往经历中,我常常观察到,当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时,身边的男性朋友往往会倾向于冷静分析、寻找最优解,那种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思考过程,让人印象深刻。而当涉及到情感的表达,或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时,女性则表现出更强的共情能力,更敏锐的情绪感知,她们的反馈往往更加感性,也更能触动人心。这本书的标题,《男人是逻辑动物 女人是情绪动物》,虽然直接,却也精准地概括了我长久以来的观察。我希望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书,能够为这些现象提供科学的解释。它是否会探讨男女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异,比如左脑与右脑的功能侧重?是否会分析荷尔蒙在影响思维方式和情绪波动中的作用?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这些复杂的科学理论,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视角,让我们看到两性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固有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我们如何去欣赏和包容这些差异,而不是去评判或试图改变。我个人非常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处理两性关系的能力,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都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更融洽的相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