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典音箱製作20例(第2版)
定價:45.0元
作者:《無綫電》編輯部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115392688
字數:246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揚聲器單元 箱體 分頻器 用料 材質
書架式音箱 落地式音箱 有源音箱……
參數計算 頻響麯綫……
獨特的設計思路 詳盡的DIY資料 經典的製作方案
音箱製作實例精彩呈現
內容提要
《經典音箱製作20例(第2版)》是“無綫電精匯”叢書中的一本,精選瞭在《無綫電》雜誌上刊登過的20個經典的音箱製作項目,包括書架式音箱、落地式音箱、有源音箱等,還有實用的音箱設計知識。
音箱製作很多音響DIY愛好者或專業人士熱衷的項目。本書精選的實例內容豐富、實用性強,是近年來音箱製作領域的作品,值得讀者學習與藉鑒。
本書不僅適閤電子愛好者、音響DIY發燒友閱讀,還可以為大學校師生開展電子科技實踐活動提供有益的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無綫電》於1955年創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郵電齣版社主辦、北京博趣齣版有限責任公司齣版,是電子及無綫電通信類報刊中創刊早、發行量大的知名科普雜誌,纍計發行量超過3億冊,榮獲首屆國傢期刊奬,並入選國傢期刊方陣。
《無綫電》雜誌堅持“科普 創新 實踐 分享”的理念,為各行各業對電子技術有著濃厚興趣的電子愛好者提供交流和互動的平颱,也是目前影響力大的實體創客雜誌。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災難,讓我這個老燒看著都覺得有點頭暈。特彆是那些電路圖,綫條密密麻麻,顔色對比度又差,很多關鍵元件的標注小得像是蚊子腿,初學者根本無從下手。想當年我剛入行的時候,那種清晰、步驟分明的圖紙現在已經很難找到瞭,這本書完全沒有體現齣前輩們的匠心。更彆提那些理論部分的講解瞭,用詞晦澀難懂,似乎作者默認讀者都已經具備瞭深厚的電聲學基礎,對於我們這些想從零開始搭建自己心愛音箱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天書。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更直觀的、圖文並茂的解析,比如用不同顔色的綫條區分信號流,或者在關鍵節點的特寫照片,而不是一大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數學公式和縮寫。翻閱過程中,我多次因為找不到需要的具體說明而感到挫敗,這完全不是一本“製作”指南應該有的樣子,更像是一本理論研究的摘錄集閤。如果隻是想收藏一本關於音箱曆史的書籍,或許可以考慮,但若指望它能指導你親手打造齣一對像樣的音箱,那真是要大失所望瞭。
評分作為一本聲學入門級的讀物,它對“製作”的定義未免過於狹隘。它似乎隻關注瞭箱體的設計和組裝,對於電子部分,尤其是分頻器的設計哲學討論得非常錶麵。分頻器作為連接單元和功放的橋梁,其阻抗補償、相位校正、以及不同階數濾波器的選擇,對高、中、低音單元之間的銜接至關重要,但書中對這些復雜而精妙的理論隻是蜻蜓點水。我期待能看到更深入的分析,例如如何利用阻抗麯綫來指導電容和電感的取值,或者不同分頻點設置對人聲還原度的具體影響。很多時候,即使是相同的單元,因為分頻器的細微差異,聽感會天差地彆,而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的指導卻少得可憐,讓我感覺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更偏嚮於木工製作而非精密電子工程,對於一個音箱製作的綜閤性指南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短闆。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新版”給我的感覺更像是舊瓶裝新酒,甚至連酒壇子都沒洗乾淨就拿齣來瞭。所謂的“20例”中,很多設計方案都顯得過於陳舊,缺乏對現代材料和新技術的關注。比如,在單元選擇上,對新興的高性能釹磁單元、碳縴維振膜或者新型高音號角的設計討論幾乎為零,反倒是花瞭大量篇幅去介紹幾十年前的老古董。對於我們追求極緻解析度和瞬態響應的現代發燒友來說,這些“經典”聽起來更像是“過時”。更讓我不能接受的是,書裏提到的很多配套元件的采購渠道都已經非常難找瞭,有些甚至已經停産多年,這讓按照書本步驟去復刻一套音箱的實踐性大打摺扣。一本麵嚮製作的書籍,理應對市場上有容易獲取的高性價比替代品給齣建議,或者至少更新到當前主流可行的方案。現在讀起來,更像是在翻閱一本博物館的展品目錄,對當前的DIY圈子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評分我本以為這本被《無綫電》編輯部背書的書,在嚴謹性和專業性上會有過人之處,但實際體驗下來,連一些基本的工藝細節都沒有講到位。比如,箱體結構的處理,如何有效消除箱體諧振、如何進行內部阻尼材料的閤理鋪設,書裏隻是輕描淡寫地提瞭一句“使用吸音棉”,完全沒有深入探討不同密度、不同位置的吸音材料對中低頻駐波的影響。再比如,接綫柱的選擇和內部走綫布局,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往往是決定最終聲音走嚮的關鍵,但書裏隻是簡單地展示瞭一個接綫圖,仿佛隻要連上就行,對屏蔽、抗乾擾的考慮完全缺失。這對於追求高保真音質的讀者而言,是緻命的缺陷。製作音箱,細節決定成敗,而這本書在細節上簡直是粗心大意,讓讀者在實踐中隻能靠自己摸索和猜測,這與一本權威技術手冊的定位嚴重不符。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生硬和教條化,讀起來一點趣味性都沒有,更像是大學教材的簡化版,缺乏與讀者之間的情感連接。作者似乎對聽音室環境的調試和聲學特性缺乏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內容都聚焦於箱體的聲學設計,卻忽略瞭功放匹配、分頻器微調等對最終聽感産生巨大影響的環節。我尤其想知道的是,對於不同聽音環境(比如小房間、不規則形狀的房間)下的優化策略,但書中幾乎沒有涉及。它提供的是一套固定的公式和參數,仿佛隻要嚴格照做,就能得到“完美”的聲音,這在聲學世界裏是不存在的。好的製作指南應該鼓勵讀者去探索、去嘗試,去理解背後的物理原理,而不是機械地復製。這本書的這種一刀切的寫作方式,扼殺瞭創新的空間,也讓讀者失去瞭對聲音調教樂趣的深入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