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带经济林研究—庄瑞林文集
定价:168.00元
作者:《中国带经济研究:庄瑞林文集》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38696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带经济林研究庄瑞林文集编委会编著的《中国带经济林研究--庄瑞林文集》为庄瑞林先生80华诞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成立50周年纪念之书,书中从栽培管理、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等方面对油茶等几个主要南方经济林树种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对我国今后经济林的发展、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简介序前言部分 油茶科学研究 (一)油茶良种选育科学研究 1.我国油茶良种选育工作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2.我国油茶优良农家品种(类型)选育历程及衡东大桃良种选育 3.我国油茶育种的进展 4.我国油茶选种现状和今后发展的途径 5.油茶种质资源及良种选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6.一个有希望的油茶良种——攸县油茶 7.一个抗病、高产的油茶物种——攸县油茶 8.全国油茶良种、优良家系和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与方法 9.油茶亚林1、亚林2、亚林6三个优良家系的选育 10.油茶亚无4号等六个抗病高产无性系的选育 11.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12.油茶花粉贮藏和人工萌发试验初报 13.油茶叶片内部组织与抗寒性的相关分析 14.油茶物种植物学性状与含油量的初步研究 15.我国油茶主要物种花粉大小、变异性及染色体数的初步观察 16.油茶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 17.贵州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18.中国主要油茶物种的脂肪酸含量 19.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及基因库的建立与利用研究 20.油茶优良无性系造林及可配性测定的研究 21.油茶物种特异特性的利用及前景 22.油茶不同物种染色体、花粉变异、同功酶和脂肪酸的变化关系 23.油茶扦插育苗技术 24.油茶物种和枝条类型与扦插成活生根的关系 25.油茶嫁接技术简述 (二)油茶栽培科学研究 26.我国油茶的分布及其特点 27.花期气候与油茶产量的关系 28.谈谈油茶生产中几个科学技术问题 29.油茶的生态特性 30.油茶的栽培区划 31.攸县油茶生物学特性及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的研究 32.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挑选影响油茶产量的气候因子 33.我国油脂储藏研究进展第二部分 茶花科学研究 34.茶花的品种分类与命名问题 35.茶花无性繁殖的方法与技术 36.山茶的抗寒性问题 37.茶花育种中花的性状遗传变异的问题 38.世界山茶所面临的一场灾难——山茶花叶病正悄悄蔓延 39.茶花大树嫁接繁殖砧穗组合成活研究 40.茶花的选种目标及其杂交育种技术第三部分 其他经济林科学研究 41.我国经济林选种现状与今后的任务 42.我国经济林良种选育“七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43.我国主要经济林树种的栽培区划 44.板栗早实丰产主要配套技术 45.板栗嫁接技术 46.板栗疏花去雄技术 47.增产灵对降低板栗空蓬率的作用及其增产效果 48.板栗喷施板栗增产灵丰产试验 49.板栗低产原因以及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 50.改变板栗打苞采收技术,提高栗果品质 51.油桐种质资源及选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52.乌桕种质资源及选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53.林木种质资源——薄壳山核桃 54.我国杨梅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状况 55.我国枇杷种质资源研究主要成果及新品种引种表现 56.衢州椪柑的品质特点及提高椪柑品质的关键技术措施 57.温州蜜柑种质情况及良种推广的成效 58.黄岩蜜橘系列品种及品种改良的主要成绩 59.金华佛手主要类型及繁殖管理 60.楚门文旦种质资源及良种推广成效 61.我国杜仲分布、变异类型及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成绩 62.我国雷公藤种质资源研究主要成果及栽培技术 63.提高我国果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64.大果山楂的开发利用 65.胡柚的开发利用与栽培技术 66.美国布朗李引种及其栽培技术 67.美国红地球葡萄引种成功的关键技术 68.南方市场竞争力强的桃优良品种介绍 69.南方枣品种及鲜食枣的发展前景 70.浙江的森林公园 71.难忘之事的历史回顾 72.中国油茶产业发展大事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拿到《中国带经济林研究—庄瑞林文集》这本书,首先就被它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所吸引。庄瑞林先生在经济林领域的耕耘早已是公认的,他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学术底蕴。而“文集”二字,则暗示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它可能不是单一主题的论文集,而是覆盖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侧重点的研究成果。我个人对经济林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中国经济林产业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洞见。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更具前瞻性的议题,比如,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经济林的产量和质量?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最大化经济林的经济效益?是否会涉及到对中国经济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以及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读这样一本集大成的著作,不仅是对知识的汲取,更是一种对学术精神的致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中国经济林发展的一些疑问,并引发我更深入的思考,对于我个人而言,这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评分初读《中国带经济林研究—庄瑞林文集》,最先吸引我的,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庄瑞林先生的名字,在林学界有着响亮的名声,他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本书,作为他的文集,想必汇集了他多年来在经济林领域潜心钻研的精华。我个人对经济林的发展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其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重目标下的作用。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比如,在探讨特定经济林树种的栽培技术时,是否会详细介绍其生物学特性、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以及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特点所采取的创新管理方法?又或者,在分析经济林的市场价值时,是否会深入剖析其产业链的构成,包括初级产品加工、深加工产品开发,以及最终的市场营销策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帮助我们预判未来经济林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市场波动等。读这样的书,总能让我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以及对一个领域深入探索所带来的成就感。
评分这本《中国带经济林研究—庄瑞林文集》,光是书名就散发出一种厚重与沉淀的气息。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像是一段凝结了岁月与智慧的旅程。庄瑞林先生的名字,对于关注中国林业经济领域的人来说,绝不陌生,他必定是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而“文集”二字,则预示着这本书的内容会是多元而丰富的,可能涵盖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对经济林的研究成果,也可能包含了他在学术生涯中一些重要的思想火花和思考。我尤其期待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历程,比如从最初的萌芽到如今的蓬勃,其间的政策演变、技术革新、市场驱动力等等,是否都有所提及。庄瑞林先生的视角,想必是宏观而又微观的,既有对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也会深入到具体林种的栽培、管理、价值实现等细节。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想要理解中国经济林“前世今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我甚至可以想象,翻开书页,便会看到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深刻的论证,一幅幅关于中国经济林发展壮丽的画卷徐徐展开。
评分这本书《中国带经济林研究—庄瑞林文集》,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我对其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充满好奇。庄瑞林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在中国经济林研究领域的权威性。一本汇集了他多年研究精华的文集,其内容之丰富、研究之深入,可想而知。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对“经济林”这一概念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界定,尤其是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经济林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其战略意义何在。是否会涉及到对不同类型经济林(如木本粮油、药用植物、芳香植物、藤本植物等)的分类研究,以及它们各自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方面的比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甚至是庄瑞林先生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的理论模型。同时,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前沿的研究方法或技术,例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经济林资源调查,或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经济林产业布局等等。这样的书籍,读起来会让人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视野。
评分我对《中国带经济林研究—庄瑞林文集》的期待,更多地体现在它可能为我们提供的实践指导意义。庄瑞林先生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他的研究成果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作为一个文集,很可能包含了他在不同研究阶段的思考,这些思考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更新,但其核心的研究方法和逻辑,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针对基层林业工作者和林农的实用建议。比如,在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经济林品种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在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方面,是否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又或者,在如何提高经济林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方面,是否有成功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如果这本书能够将宏观的理论分析,转化为微观的、可操作的指导,那将极大地帮助到那些致力于发展经济林事业的实践者。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启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中国经济林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