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生姜高效栽培(全彩版) 彭长江

图说生姜高效栽培(全彩版) 彭长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长江 著
图书标签:
  • 生姜
  • 栽培技术
  • 农业技术
  • 蔬菜种植
  • 园艺
  • 彭长江
  • 全彩图解
  • 高效农业
  • 种植指南
  • 农作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3104
商品编码:2967672384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生姜高效栽培(全彩版)

定价:29.80元

售价:19.4元,便宜10.4元,折扣65

作者:彭长江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115731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图说生姜高效栽培(全彩版)》一书内容包括生姜概述、生姜类型和品种、生姜播前准备、生姜露地栽培、生姜大棚栽培、姜芽栽培、生姜病虫害防治、克服生姜连作障碍、生姜储藏等技术,并提供了知名生姜产业高效栽培实例。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实际照片图,在生产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农业实用技术图书。《图说生姜高效栽培(全彩版)》一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可供广大姜农和相关企业学习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1 章 生姜概述一、生姜生产概况 1二、生姜植物学特征 2  1 根 3  2. 茎 3  3. 叶 5三、生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  1. 温度 5  2. 光照 6  3. 水分 7  4. 土壤 8  5. 养分 9四、生姜生长发育和农事活动过程 10  1. 发芽出苗期 10  2. 幼苗期 10  3. 旺盛生长期 11  4. 储藏期 1214 第二章 生姜的类型和品种一、生姜的类型 14  1. 按植物学特性分类 14  2. 按用途分类 14  3. 按产品形态分类 14  4. 按肉质颜色分类 14二、我国的生姜品种 15  1. 四川竹根姜 15  2. 犍为黄口姜 15  3. 遵义大白姜 16  4. 福建红芽姜 16  5. 来凤姜 17  6. 铜陵生姜 18  7. 罗平小黄姜 18  8. 台湾肥姜 18  9. 山农一号 18  10. 莱芜大姜 19Ⅵ 21 第三章 生姜播前准备一、品种选择 21二、姜种准备 21三、土地选择 23四、深翻土地 24五、施足底肥 25六、开沟防涝 27七、土壤消毒 28八、姜种处理 30  1. 晒种 30  2. 浸种或拌种 30  3. 催芽 3138 第四章 生姜露地栽培一、大田栽培 38  1. 播期安排 38  2. 栽培方式 39  3. 播种密度 43  4. 播种方法 43  5. 芽前除草 46  6. 播后覆盖 46  7. 安装供水设施 49二、田间管理 50  1. 追肥管理 50  2. 补充微肥 52  3. 水分管理 52  4. 田间除草 52  5. 适度遮阴 53  6. 田间培土 54三、适时收获 55四、露地生姜间套遮阴栽培 56  1. 与粮食作物套作 57  2. 与蔬菜作物套作 58  3. 林间种植 6062 第五章 生姜大棚栽培  1. 塑料大棚的类型与搭建 62  2. 土地准备 65  3. 培育壮芽 66  4. 提前开沟 68  5. 适时播种 69  6. 棚内覆膜 69  7. 温度管理 70  8. 养分供给 72  9. 水分管理 73  10. 控制杂草 74  11. 培土垒兜 75  12. 适时收挖 76Ⅶ 77 第六章 姜芽栽培一、锅炉循环供热栽培技术 77  1. 生产准备 77  2. 适时播种 83  3. 供热管理 86  4. 田间管理 90  5. 适时采收 90二、大棚冷床姜芽栽培 92  1. 适时播种 92  2. 泼施肥水 92  3. 搭建拱棚 93  4. 肥水管理 93  5. 揭膜遮阴 93  6. 适时收获 9496 第七章 生姜病虫害防治一、姜瘟病 96二、生姜根结线虫病 100三、生姜根茎腐烂病 101四、生姜斑点病 103五、生姜纹枯病 104六、生姜炭疽病 105七、生姜病毒病 106八、高温失绿症 108九、新叶扭曲症 109十、姜螟 110十一、蛴螬 112十二、小地老虎 113十三、蝼蛄 114116 第八章 克服生姜连作障碍一、实行轮作的方法 116二、实行连作的方法 116  1. 稻田连作 118  2. 关水淹田 118  3. 早播休耕 118120 第九章 生姜储藏一、生姜储藏的基本要求 120  1. 对生姜的要求 120  2. 对温、湿度的要求 121  3. 对填充料的要求 121二、生姜储藏的方式 123  1. 坛形窖储藏 123  2. 卧式窖储藏 123  3. 洞窖储藏 125Ⅷ   4. 山洞储藏 125  5. 室内堆藏 126  6. 冷藏库储藏 126三、储前消毒灭虫 127四、生姜窖储的方法 128五、储藏期间的管理 129133 附录附录A 生姜高效栽培实例 133附录B 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136138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生姜高效栽培图解》 引言 生姜,这种古老而神奇的植物,以其辛辣的独特风味和卓越的药用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从厨房的调味品到医药领域的天然良药,生姜的应用领域广泛而深远。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天然疗法的日益关注,优质生姜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传统的生姜种植方式往往存在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病虫害多发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限制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本书《生姜高效栽培图解》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而生。我们深入研究了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种植经验的结合,旨在为广大生姜种植者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高效栽培技术。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复杂的栽培要点化繁为简,力求让每一位读者,无论其种植经验的多少,都能清晰理解并掌握生姜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生姜的种植将不再是粗放式的耕作,而是成为一项精细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活动。 第一章:生姜品种选择与亲本管理 1.1 市场洞察与品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生姜品种是成功种植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最终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不同品种的生姜在产量、抗病性、适应性、耐储存性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产量潜力: 优良的生姜品种应具备较高的产量潜力,能够在单位面积内产出更多的鲜姜。这需要品种本身具有良好的分蘖能力和块茎肥大特性。 抗病抗逆性: 连作障碍和病虫害是生姜种植中常见的难题。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同时,品种也应具备一定的抗旱、抗涝、耐高温等逆境能力,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适应性: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对生姜品种的要求也各异。例如,某些品种更适应温暖湿润的环境,而另一些则更耐寒。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长潜力。 市场需求与经济效益: 了解当地及周边市场的生姜品种偏好至关重要。某些地区可能偏爱辛辣度较高的品种,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青睐块茎较大、外观整齐的品种。选择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的品种,能够确保产品销售顺畅,提高种植效益。 加工特性: 如果计划将生姜用于加工(如姜粉、姜糖、提取姜油等),则需要选择具有特定加工特性的品种,例如淀粉含量高、纤维含量适中等。 1.2 优良亲本的选留与管理 亲本,即用于下一季繁殖的种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新一季作物的长势和产量。优质的亲本管理是实现高效栽培的基础。 亲本的来源: 留种田: 专门开辟一片土地,按照科学方法管理,用于留取优良的种姜。这片土地应远离病虫害发生源,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优良单株: 在收获季节,仔细观察田间的生姜植株,选择那些生长健壮、分蘖多、块茎大、无病虫害、符合品种特性的植株作为亲本。 亲本的采收与处理: 适时采收: 亲本的采收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品种特性而定,通常在植株地上部分枯黄、块茎充分成熟时进行。过早采收会影响块茎的发育,过晚采收则可能增加病虫害的侵染风险。 轻拿轻放: 采收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碰伤、划伤块茎。受损的块茎容易腐烂,影响发芽和贮藏。 晾晒与选留: 采收后,将种姜在通风、避雨、阳光直射的环境下晾晒2-3天,使表面水分蒸发,伤口愈合。然后,仔细挑选,剔除病、伤、畸形、霉烂的块茎,只留下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姜。 亲本的贮藏: 贮藏条件: 优良种姜的贮藏是保证下一季出苗整齐、健壮的关键。理想的贮藏环境应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并能有效防范病虫害。 温度: 适宜的贮藏温度通常在10-15℃之间。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种姜发芽过早或腐烂,温度过低则可能冻伤。 湿度: 贮藏环境的湿度应保持在70%-80%之间。湿度过低容易导致种姜失水干瘪,湿度过高则容易引发霉变和腐烂。 贮藏方法: 沙藏: 将种姜一层层码放在干净、干燥的河沙中,每层之间用沙子隔开,以保持湿度并防止块茎相互接触。 土窖贮藏: 利用地窖等恒温恒湿的场所进行贮藏。 塑料薄膜覆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种姜用透气性好的塑料薄膜进行小包装,置于阴凉处贮藏。 贮藏期间的管理: 定期检查种姜的贮藏情况,及时清除发现腐烂的块茎,防止病害蔓延。注意通风,避免产生有害气体。 第二章:土壤准备与耕作管理 2.1 土壤选择与改良 生姜对土壤的要求较高,良好的土壤环境是高产的基础。 理想土壤: 土壤类型: 以疏松、肥沃、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佳。避免在黏重、易板结、排水不良的土壤上种植。 土壤pH值: 生姜适宜在pH值6.0-6.8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 前茬作物: 避免连作,选择3-5年内未种植过姜科作物(如姜、莪术等)的地块。前茬作物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麦)、豆科作物或瓜类作物,这些作物与生姜的病虫害不同源,可以有效减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 土壤改良措施: 深耕细耙: 结合秋季或早春进行深耕,深度应达到25-30厘米,以疏松土壤,改良土质,为生姜块茎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深耕后要及时耙细,使土壤结构疏松、平整。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是生姜优质高产的“粮食”。在耕作前,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如牛粪、猪粪、羊粪、堆肥等)3000-5000公斤,或施用商品有机肥2000-3000公斤。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配比施用氮、磷、钾等必需营养元素,弥补土壤中缺乏的养分,并根据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进行调整。 绿肥种植: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前一年种植绿肥作物(如紫云英、苜蓿等),绿肥成熟后翻压入土,可以显著改良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 将收获后的作物秸秆粉碎后翻入土壤,也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要注意充分腐熟,以免影响生姜发芽。 调节土壤pH值: 如果土壤偏酸,可适量施用石灰;如果土壤偏碱,可施用硫磺粉等改良。 2.2 耕作方式与起垄 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科学的起垄能够为生姜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耕作方式: 垄作栽培: 生姜最适宜的耕作方式是垄作。垄作有利于排水,防止积水导致烂姜,同时也能提高土壤温度,利于块茎生长。 高垄栽培: 尤其是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应采用高垄栽培。垄高一般在20-30厘米,垄距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及栽培密度而定,通常在60-80厘米之间。 起垄技术: 方向: 垄的走向应尽量与当地主要风向垂直,以利于通风透光。 平整: 起垄前要将土壤耙细、平整。 顺垄施肥: 施用基肥(有机肥和部分化肥)时,应均匀撒施在垄的下半部分,然后进行浅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垄面处理: 起垄后,将垄面耙平,为播种做好准备。 免耕或少耕技术(针对特定情况): 在一些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区,也可以考虑免耕或少耕技术,但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来判断是否适合生姜种植。对于追求高效栽培的读者,推荐采用传统的深耕细作和起垄技术。 第三章:播种育苗与种植管理 3.1 播种准备与催芽 优质的种姜和科学的催芽是保证出苗率和幼苗质量的关键。 种姜处理: 选姜: 选用无病、无伤、无腐烂、芽眼饱满的优质种姜。 切姜: 时机: 一般在播种前10-15天进行切姜。 方法: 使用经过消毒的刀具,将种姜切成块,每块应带有2-3个饱满的芽眼。切面不宜过大,以免水分流失和病菌侵染。 消毒: 切姜后,可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溶液进行浸泡消毒,或用草木灰、石灰粉等涂抹切口,以防止病菌侵染。 催芽: 目的: 催芽可以缩短发芽期,使种姜提前萌动,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出苗的整齐度。 催芽方法: 温水浸种: 将切好的种姜块用40-50℃的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沥干。 恒温催芽: 将种姜块平铺在催芽盘或干净的布上,保持恒温(25-30℃)和适度湿度(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 沙藏催芽: 将种姜块埋入消毒过的湿沙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催芽过程中的观察: 每天观察种姜的萌动情况,当大部分芽眼有1-2厘米的嫩芽时,即可进行播种。注意防止霉变和烂芽。 3.2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晚霜过后,土壤温度稳定在12-15℃以上时进行播种。北方地区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南方地区可适当提前。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是影响生姜产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种植2000-3000株。 播种方法: 穴播: 在垄面上按预定的株距挖穴,每穴放入1-2块种姜,注意芽眼向上。 条播: 在垄面上开沟,将种姜按一定间距摆放在沟内,然后覆土。 覆土: 覆土厚度一般在3-5厘米。覆土不宜过厚或过薄。过厚会延迟出苗,影响幼苗生长;过薄则容易导致种姜失水和被鸟兽啄食。 播后管理: 镇压: 播种后,用滚筒或木板轻轻镇压垄面,使种姜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水发芽。 覆盖: 在播种初期,如果土壤过于干燥,可以覆盖一层稻草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发芽,并抑制杂草生长。地膜覆盖应注意通风,避免高温。 3.3 幼苗期管理 出苗期管理: 出苗后: 幼苗出土后,及时除去覆盖物(如稻草)。 间苗: 如果播种密度过大或出苗过密,应及时进行间苗,拔除弱小、过密的幼苗,保证留下的幼苗健壮生长。 苗期除草: 幼苗期杂草生长迅速,应及时清除,以免与幼苗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可采用人工拔草或使用对生姜幼苗安全的除草剂。 苗期施肥: 第一次追肥: 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可选用尿素、复合肥等速效肥料,兑水后进行根部追施,或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喷施。 第二次追肥: 在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 病虫害防治: 幼苗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重点关注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土传病害,以及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及时用药防治。 第四章:生长期田间管理 4.1 追肥管理 生姜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养分,科学的追肥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第一次追肥(苗期追肥): 时间: 幼苗期(约在播种后20-30天)。 肥料种类: 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如尿素、复合肥。 施用方法: 结合中耕除草,在幼苗根部周围开浅沟施入,然后覆土。或兑水稀释后进行根部追施。 第二次追肥(分蘖期追肥): 时间: 约在播种后40-60天,植株进入分蘖旺盛期。 肥料种类: 增加氮肥的比例,同时要保证磷钾肥的供给,以促进块茎的形成和生长。可施用复合肥、尿素、氯化钾等。 施用方法: 采用沟施或穴施,深度稍深于第一次追肥。 第三次追肥(块茎膨大期追肥): 时间: 约在播种后70-90天,块茎开始迅速膨大。 肥料种类: 以磷、钾肥为主,配合适量氮肥。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钾、过磷酸钙等。 施用方法: 沿植株两侧开沟施肥,注意不要伤及块茎。 后期追肥(根据长势而定): 时间: 生长后期,若植株生长势减弱,叶片发黄,可进行一次叶面追肥,补充养分。 肥料种类: 常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硼肥等。 施用方法: 叶面喷施,浓度要适宜,避免造成肥害。 施肥原则: 薄肥勤施: 尤其是在生长期,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避免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根或徒长。 因地制宜,因苗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施肥种类、用量和次数。 养分均衡: 保证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均衡供应。 与灌溉结合: 追肥后及时灌水,促进肥料溶解吸收。 4.2 培土管理 培土是生姜栽培中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培土的目的: 促进块茎生长: 随着生姜的生长,块茎会逐渐膨大并露出地面,培土可以为块茎的生长提供更深、更肥沃的土壤空间。 防止块茎变绿: 暴露在阳光下的生姜块茎会变绿,影响食用和药用价值。培土可以有效避免块茎变绿。 提高土壤温度: 尤其是在春季,培土可以提高地温,利于块茎生长。 增强抗倒伏能力: 培土可以使植株根系更加稳固,增强抗倒伏能力。 抑制杂草: 培土过程中可以覆埋一部分杂草,减少其生长。 培土次数与时间: 第一次培土: 在第一次追肥时进行,将垄面两侧的土壤扒到植株根部,培成浅浅的土埂。 第二次培土: 在第二次追肥时进行,在第一次培土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土壤厚度,使块茎基本被土壤覆盖。 第三次培土: 在第三次追肥时进行,进一步加厚土埂,确保块茎完全被埋在土壤中,为块茎的充分膨大提供良好环境。 关键时期: 培土主要集中在生姜的生长初期和中期,块茎开始膨大时是关键时期。 培土方法: 人工培土: 用锄头将垄沟内的土壤耙松,然后扒到垄上,覆盖在植株根部和块茎周围。 机械培土: 使用开沟培土机等农机进行作业,效率更高。 注意事项: 时机选择: 培土宜在晴天或小雨后进行,土壤湿度适中时效果更好。 深度与厚度: 培土要均匀,厚度要适中,不宜过厚或过薄。 避免伤根: 培土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及生姜的根系。 4.3 灌溉与排水 生姜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但又怕水涝。科学的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灌溉: 时机: 播种后: 播种后至出苗前,土壤应保持湿润,如遇干旱及时灌水。 苗期: 苗期生长需要充足水分,如遇干旱,及时进行小水灌溉。 分蘖期与块茎膨大期: 这两个时期是生姜需水量最大的时期,要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生长后期: 块茎成熟期,应适当控制水分,避免块茎腐烂。 方法: 漫灌: 在垄沟内进行漫灌,使水分缓慢渗透。 滴灌或喷灌: 采用滴灌或喷灌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率,节约用水。 水量控制: 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多,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 排水: 关键性: 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必须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 措施: 开好“三沟”: 即开好垄沟、厢沟和排水沟。确保沟系畅通,能够及时将田间多余的水分排出。 挖好排水渠: 在田块周围挖好集水坑和排水渠,将积水排入。 地膜覆盖: 在雨季,适当的地膜覆盖可以减少雨水直接淋浇,但也要注意覆盖物的排水性能。 检查: 定期检查沟渠,及时清除堵塞物,确保排水通畅。 4.4 植株调整(打顶、抹芽、搭架等)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目标,可以对植株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 打顶: 目的: 促进侧枝生长,增加分蘖,为形成更多块茎创造条件。 时机: 当主茎长到一定高度(通常是30-40厘米)时进行。 方法: 用剪刀或手摘去主茎的顶端。 抹芽: 目的: 除去主茎基部或块茎上的过密、过弱的芽,集中养分供给优势芽生长。 时机: 在苗期和生长期进行,根据芽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 方法: 用手轻轻抹去不必要的芽。 搭架(针对部分品种): 目的: 对于一些生长比较高大的品种,搭架可以防止植株倒伏,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方便田间管理。 方法: 使用竹竿、绳索等搭建简单的棚架,将植株固定在架上。 注意事项: 适度操作: 所有的植株调整措施都应适度进行,过度修剪或调整可能反而会影响生长。 无菌操作: 进行打顶、抹芽等操作时,尽量使用干净的工具,避免病菌感染。 观察植株: 根据植株的长势和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是所有植株都需要进行相同的调整。 第五章: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生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5.1 常见病害及防治 姜瘟病(根茎腐烂病): 症状: 苗期表现为幼苗矮小、发黄,继而倒伏枯死。成株期表现为叶片发黄、生长不良,根茎部出现水渍状腐烂,后期组织变黑、腐烂,有特殊臭味。 防治: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选用抗病品种;精选无病种姜;加强田间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或拌种(如多菌灵、福美双等);发病初期,用药剂(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代森锰锌等)进行灌根或喷雾。 姜炭疽病: 症状: 叶片、叶柄、茎秆和块茎上均可发生。叶片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集中烧毁;轮作;加强通风。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 姜黄萎病: 症状: 植株自下而上逐渐发黄,叶片萎蔫,但叶片不脱落。后期全株枯萎死亡。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 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用抗病性强的植株作种。 土壤消毒: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 药剂防治: 暂无特效药剂,重点在于预防。 姜顶枯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尖先变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形成“U”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养分均衡供给;及时清除病叶。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施代森锰锌、百菌清等杀菌剂。 5.2 常见虫害及防治 姜螟(姜蛀茎象甲): 症状: 幼虫蛀入姜茎,造成姜茎节间腐烂、变形,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成虫在叶片上取食,造成缺刻。 防治: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消灭越冬虫源;合理轮作。 药剂防治: 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喷施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等)。 姜蚜虫: 症状: 聚集在姜苗的嫩叶、嫩茎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卷曲、变形,植株生长受阻。同时传播病毒病。 防治: 农业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清除田间杂草。 药剂防治: 喷施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蚜灭净等)。 线虫: 症状: 根系受害,形成瘤状物,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植株矮小、生长不良。 防治: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选用抗线虫品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药剂防治: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杀线虫剂处理。 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针虫等): 症状: 咬食姜苗的根部和幼芽,造成幼苗死亡。 防治: 农业防治: 耕翻土地,消灭越冬虫源;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或毒饵诱杀。 药剂防治: 在成虫发生期,用药剂(如毒死蜱、辛硫磷等)灌根或毒饵诱杀。 5.3 综合防治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 加强监测: 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 科学用药: 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书使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保护天敌: 尽可能利用天敌和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绿色防控: 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 第六章:采收与贮藏 6.1 采收 采收时间: 根据用途: 鲜食用的嫩姜一般在播种后100-120天采收;加工用或贮藏用的老姜,一般在秋季(9-10月份)进行,此时块茎充分成熟,含水量较低,品质较好。 根据植株表现: 当生姜植株叶片逐渐发黄、生长停滞时,表明块茎已成熟。 采收方法: 晴天采收: 宜在晴天进行采收,避免雨天采收,以免种姜受潮腐烂。 小心挖掘: 使用锄头或专业的挖掘工具,小心地挖掘,尽量避免碰伤、划伤姜块。 清理: 将挖出的姜块上的泥土轻轻抖掉,但不要用水冲洗,以免影响贮藏。 分类: 将采收的姜块按大小、品质进行分类,便于后续贮藏和销售。 6.2 采后处理与贮藏 晾晒: 采收后,将生姜在通风、阴凉、避雨的地方晾晒2-3天,使表面水分蒸发,伤口愈合。 修剪: 剪去姜块上过多的须根和残存的叶柄,使姜块外观整齐。 贮藏方法: 地窖贮藏: 是最传统的贮藏方法,要求地窖干燥、通风、温度稳定(10-15℃)。将姜块堆放整齐,注意留出空间,保持通风。 沙藏: 将姜块一层层码放在干净、干燥的沙土中,用沙子覆盖,保持适度的湿度,防止姜块失水和相互挤压。 包装贮藏: 将姜块按一定数量用塑料薄膜或纸袋包装,置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 低温冷藏: 利用冷库进行低温贮藏,是保持生姜鲜度和延长贮藏期的有效方法。 贮藏期间的管理: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贮藏的姜块,及时剔除发现腐烂、霉变的姜块,防止病害蔓延。 保持通风: 保持贮藏环境的良好通风,排除有害气体。 控制温湿度: 尽量维持适宜的贮藏温度和湿度。 结论 《生姜高效栽培图解》旨在为广大生姜种植者提供一条科学、高效、可持续的种植之路。通过对品种选择、土壤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环节的详细阐述,并辅以丰富的图示,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您掌握生姜高产优质栽培的核心技术。 我们深知,农业生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本书提供的方法和建议,是基于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来,但实际操作中仍需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我们鼓励您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成为一名优秀的生姜种植能手。 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生姜的丰收,并通过辛勤的耕耘,收获丰厚的经济效益,为健康饮食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那些一直对传统种植技术感兴趣,但又苦于找不到系统性、专业性强的资料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刻画,比如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栽培适应性分析,以及针对不同土壤类型的改良建议,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和对生姜生长规律的深刻理解。书中穿插的那些专家访谈和种植案例,也让我看到了生姜高效栽培的实际应用和潜力,不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有真实的故事和数据支撑。我个人特别关注的是关于姜的种苗培育和采后处理的部分,这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书中的讲解非常到位,从种子的选择,到催芽,再到移栽,每一步都清晰明了。还有就是对姜的病害和虫害的图文对照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识别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对于提高产量、减少损失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自家种点香草,看到这本书的封面,那鲜活的姜块和生动的插图就特别吸引我。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种,但光是翻翻目录,就觉得非常有收获。里面那些关于姜的生长周期、不同品种的介绍,以及针对新手可能遇到的土壤选择、育苗过程的详细讲解,让我觉得种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特别是关于光照和水分管理的那些章节,用图解的方式呈现,非常直观,不像有些书写得那么枯燥。我喜欢这种“图说”的形式,感觉很接地气,能让我在动手实践前就对整个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心里更有底了。而且,书中提到的一些病虫害防治方法,我觉得对于刚入门的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至少知道遇到问题该往哪个方向去查资料,或者说,大概会是什么样的问题。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我也可以试试看”的信心,里面的信息量很大,但呈现方式很友好,适合我这样的新手。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走进生姜的奇妙世界。我之前对生姜的了解仅限于餐桌上的调味品,殊不知它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栽培知识。书中的“姜的‘家’:土壤的奥秘”章节,让我对土壤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姜的生长有着如此大的影响,而如何改良土壤,让它变得更适合姜生长,文中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姜的‘衣食住行’:适宜的环境条件”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罗列出温度、湿度等数据,而是通过生动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条件对姜如此重要,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去营造这些条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关于姜的“休息”——休眠期的管理,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对来年的产量却至关重要。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评分

作为一名在农村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和高效的参考工具。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它将复杂的栽培技术,以清晰、直观的图文形式呈现出来,大大降低了理解和掌握的门槛。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姜的营养诊断与施肥策略”部分,里面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生姜的叶片、茎秆等形态特征,来判断其营养状况,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这对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保障生姜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关于物联网、大数据在生姜高效栽培中的应用前景,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条件大规模应用,但了解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具有启示作用。

评分

我一直认为,农作物的高效栽培,不仅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一种艺术的升华。而这本《图说生姜高效栽培》恰恰展现了这种艺术性。书中对生姜各个生长阶段的光照、温度、湿度以及营养需求的精确把握,简直就像是为生姜量身定做的“养成手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姜的好朋友”和“姜的坏邻居”的章节,这部分内容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间作套种,来促进生姜的健康生长,同时还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这是一种非常生态、可持续的种植理念。而且,书中对于不同品种生姜的特性差异,以及如何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栽培,也做了深入的剖析,这对于想要将种植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读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交流,他把毕生的绝学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