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論語全鑒 珍藏版(精裝)
定價:68.00元
作者:東籬子解譯,東籬子解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8026432
字數:
頁碼:32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平裝本自齣版以來,廣受讀者歡迎和喜愛。為滿足大傢的收藏、饋贈需要,以精裝形式推齣,敬請品鑒。
內容提要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至今已有2500多年。它的哲學思想以“仁”、“禮”為核心,影響著世代中國人及華人世界,是重要的儒傢經典。本書對《論語》一書進行瞭全麵的解譯,並結閤現實予以進一步解讀。
目錄
學而 n
在孔子看來,道德是修身治國的根本,所以他非常重視教化的作用,並開明宗義地提齣:學而時習之。因為求知是溝通心靈與德性的橋梁。在求知的過程中,可以懂得為人處世和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當心靈終到達道德之彼岸時,一個人就能夠從人生的至高境界中體驗到無盡的歡悅。 n
為學常溫,自有境界 n
以仁做人,孝悌為本 n
是非常思,一日三省 n
恪操守道,真心待人 n
溫良謙恭,能得厚報 n
秉之以禮,符閤於義 n
貧富自安,修身為業 n
求被人知,不如知人 n
為政第二 n
美好的品德是人生的基礎,也是為政的基礎。正如蓋房子一樣,如果沒有堅實的地基,就不可能修建堅固而耐用的房屋。一個人沒有好的品德,再好的學識也難以有益於人,甚至還會害人,而且知道得越多害人越深,權勢越大破壞越廣。一個品行端正的人,總會以德為原則,為國為民奉獻自己的所有。 n
為政以德,思也無邪 n
盡孝由心,遵禮而行 n
察人知人,溫故知新 n
君子不器,完善自我 n
學而常思,常有心得 n
行事有道,使人信服 n
八佾第三 n
中國有句格言:“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少人將它抄下來貼在牆上,奉為處世的座右銘。這句話與當今商品經濟下的競爭觀念似乎不大閤拍,事實上,“爭”與“不爭”並非總是不相容,反倒經常互補。在生意場上也好,在外交場閤也好,在個人之間、團體之間,也無需一個勁兒“爭”到底,退讓、妥協、犧牲有時也很必要。而作為個人修養和處世之道,不爭則不僅是一種美好的德行,而且也是一種寶貴的智慧,更是“禮”的具體體現。 n
仁而知禮,不慕虛榮 n
君子不爭,爭則依禮 n
遵禮由心,執禮宜誠 n
崇尚禮義,待人以禮 n
行之有度,既往不咎 n
處世從容,不失善道 n
裏仁第四 n
仁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為人的根本。它能讓你的人生充滿陽光,能使你成為真正有德的君子。要想達到仁的境界,就要剋服人性的弱點,發揮自己的優點,成就自身的道德。當你成為一個仁德之人時,是具親和力的。 n
居於仁境,懷仁知仁 n
矢誌求道,不畏艱辛 n
君子之行,閤於道義 n
禮讓為上,正視自己 n
重義輕利,見賢思齊 n
勞而不怨,珍視孝道 n
言行以德,為人不孤 n
公冶長第五 n
修養之高低,完全可以通過言行判斷齣來。孔子就是據此對自己、弟子以及其他一些人的品行做齣瞭恰當的評價。古人以璧玉比喻一個人的人格,璧玉上如果有瞭一塊小小的斑點,這塊璧玉就不好瞭;如果不注意言行,就會使自己的人格像玉一樣受到玷汙。因此,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是否符閤道德規範,防微杜漸,揚長避短。 n
知人知己,難能可貴 n
察人知人,聽言觀行 n
敏而好學,可知天道 n
恭敬愛人,仁之所在 n
遇事常思,而後再行 n
待人寬宏,為人忠信 n
雍也第六 n
“中庸之道”是孔子為我們提供的安身立命的忠告。處世為人要講究一個“度”,恰如其分,保持“中庸”是處世為人的高境界。過剛易摺,過柔則卑。堅守平常心,就能進退自如,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周鏇有術,遊刃有餘。 n
內心平和,能有作為 n
不忘貧窮,不違仁道 n
修身養德,品行自高 n
文質彬彬,堪為君子 n
仁者智者,心境自高 n
君子懷仁,不失中庸 n
述而第七 n
人生短短百年,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如何保持樂觀嚮上的生活態度呢?俗話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古今中外的所謂“君子”,之所以能夠品行正、修養好、境界高,原因即在於他們以德為重,擁有坦蕩的胸懷,因此,他們的人生之路也變得寬廣坦蕩。有瞭堅定的誌嚮,純潔的思想,坦蕩的胸懷,自然就能淡看貧富,不憂不懼,不計毀譽,無欲而剛。 n
誌在於道,行之以方 n
德在心靈,行藏在我 n
欣賞音樂,陶冶情操 n
追求仁道,樂以忘憂 n
敏以求德,擇善而從 n
見善而行,仁德可至 n
躬行君子,胸懷坦蕩 n
泰伯第八 n
君子修德求仁,有道有節。孔子在這裏所論述的仁者行為,主要偏重於在現實中施行的方法問題,隻有那種吃透“仁”的內核精神,對有害於“仁”的各種手段伎倆洞察明白的人,纔可能真正地施行仁德,堅守氣節。 n
行之以禮,德行自見 n
德義為重,謹慎對待 n
一心嚮善,明辨榮辱 n
堅守本分,恪守正道 n
博大仁愛,唯纔是舉 n
子罕第九 n
孔子的智慧兩韆年來經久不衰,並非因為它有多麼高深,而是因為它非常人性化,非常實用。它來源於生活,貼近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因此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它都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生活,幫助人們提高自己的心靈修養。譬如孔子講“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等,就是指導加強個人修養的金玉良言。 n
謙遜有節,不求名利 n
講求現實,不妄判斷 n
修養高時,行為自正 n
珍惜光陰,堅持進取 n
多聽真言,有過則改 n
誌嚮堅定,品格高潔 n
鄉黨第十 n
禮儀是待人處世、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手段。一個人隻要置身於社會,無論居傢還是外齣,日常工作還是齣入重要場閤,從政還是經商,均離不開禮儀。禮儀雖是生活小節,但它不僅可以展現一個人的風度與魅力,還體現瞭一個人的學識、文化素養及內在的精神風貌。 n
言談舉止,能見風度 n
衣著服飾,顯示素養 n
酒席餐飲,有禮可循 n
以人為本,恭敬對人 n
禮存於心,善待一切 n
先進第十一 n
孔子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從他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體驗到他與弟子之間的真摯情感。這些長者之言,還蘊涵瞭許多對人生和社會的認知。當我們對人生和社會的認識達到的高度之時,非但能能使自身修養得到提高,還能在更高層次上享受人生。 n
待人以情,觀人以德 n
人貴有情,情義堪珍 n
言行中肯,過猶不及 n
踐跡而行,君子之道 n
因材施教,言齣於真 n
一言之間,足見心誌 n
顔淵第十二 n
剋己是一種品德。忍讓、謙讓由剋己而生,恒心、毅力由剋己而成。剋己,處世能大公無私,臨危能當仁不讓。能剋己者,其人品自高。孔子認為,隻有剋己,纔能遵守禮義,纔能守信,纔能使一切變得有秩序起來。 n
剋己嚮仁,遵禮而行 n
不憂不懼,心胸常寬 n
明辨是非,信義為重 n
公正斷案,心係蒼生 n
修德勤政,以德化人 n
品質正直,遵從道義 n
彰顯仁德,舉賢任能 n
結交有方,以文會友 n
子路第十三 n
倘若為政者自己不能端正行為作齣錶率,那麼他的所謂“命令”就沒有人會放在眼裏。反之,作為一個領導、一個當政者,倘若自己品德端正,率先垂範,自然也就成為引導群眾、教育群眾、改良社會風氣等帶有根本性的治政帶頭人瞭。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品行端正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它能使一個人在某個群體中自然而然地樹立威信。一個“不正”之人,是不會在人群中擁有話語權的。 n
以身作則,擺正名分 n
其身若正,有令必從 n
先正自身,方可正人 n
欲速不達,持之以恒 n
追求和諧,秉持正道 n
宜教民戰,有備無患 n
憲問第十四 n
成為君子,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品德修養的過程。如果一個人明白德行之所在,內心始終嚮著道德的方嚮,並以道德為尺度,察是非,辨得失,識進退,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他也就走在瞭君子的路上。 n
知恥明德,仁者之風 n
待人處世,不怨不驕 n
心嚮仁義,完善品格 n
君子立身,不忘仁義 n
明察慎思,不齣其位 n
他人有怨,有德自安 n
賢者明智,行為有節 n
修身成德,安人利己 n
衛靈公第十五 n
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君子能夠一直堅持正道,把仁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把義作為行事的根本,並堅持用“禮”來約束自我,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一以貫之”。如果能這樣做的話,那麼“道”是很容易追求到的。 n
堅守正道,一以貫之 n
知言知行,是為知德 n
修身成仁,捨身取義 n
厚責自己,慮事以遠 n
德義存心,推己及人 n
明察是非,忍耐為上 n
宏道憂道,遵道而行 n
同道而謀,當仁不讓 n
季氏第十六 n
天下有道是人們所嚮往的。有所樂,有所戒,有所畏,有所思,這樣做瞭,就能明白禮義之所在。對個人而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對國傢而言,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乾戈,天下自然也就有“道”瞭。 n
和睦相處,天下有道 n
明辨損益,修身養性 n
當有所戒,亦有所畏 n
常學多思,道義自明 n
見善而為,見義而行 n
陽貨第十七 n
既然人性都是相近的,為什麼還有善惡呢?孔子認為,這與後天習染有關。近硃則赤,近墨則黑。當我們不斷接近高尚的德行時,將會領悟到,哪些是閤乎倫理的,哪些是違背道義的,久而久之,也就是知勇尚義的仁人瞭。 n
人性相近,貴在修德 n
多行仁道,方得人心 n
詩中有德,樂中有禮 n
非德勿行,升華德行 n
不為亂言,不逆常理 n
君子尚勇,勇而有義 n
微子第十八 n
士之為士,是由於他們具有高尚的情操;隱者之隱,是由於他們對世俗的徹悟。二者都是建立在高深的道德修養基礎之上的。古時的高士和隱者雖然已經離我們很遠,然夙夜思之,想象高士風懷,亦足以撫慰心靈瞭。 n
氣節為重,直道事人 n
往者已逝,來者可追 n
胸懷淡泊,高士之風 n
正道永在,不可僭越 n
求全責備,不為君子 n
子張第十九 n
有德之人不僅注重自身的修養,更可貴的是他會堅定不移地把德行發揚光大,這自然也是“仁”的體現。孔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子貢對他崇敬不已,並以日月來贊譽自己的老師。 n
執德信道,心常思之 n
尊賢容眾,氣度寬宏 n
君子德高,不拘小節 n
孝貴情真,不失仁心 n
知過改過,不失其道 n
大德之人,得人敬仰 n
堯曰第二十 n
堯是中國古代理想的君主,堯的時代也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社會。讀堯曰之篇,聽聖賢之言,很自然地就勾起瞭人們對理想社會的懷念和嚮往。倘若人皆有堯舜之心,大同之世不遠矣。 n
治國安邦,盡職盡責 n
為政以公,能得民心 n
弘揚美德,惠民利民 n
摒棄惡行,德行自見 n
立身有道,順應自然 n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遲雙明,筆名東籬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中國商業齣版社,2002年)、《諸葛亮日記》(九州齣版社,2004年)、《邊讀邊悟<菜根譚>》(中國華僑齣版社,2006)、《素書全鑒》(中國紡織齣版社,2009)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光是拿到手時的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封麵采用的布麵精裝,觸感溫潤而厚實,色彩搭配沉穩大氣,隱約透著一股古樸的書捲氣,與書名“論語全鑒”的厚重感相得益彰。打開扉頁,那微微泛黃的紙張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字體清晰、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經典著作的人,也能感到閱讀的舒適性。特彆值得稱贊的是,它在細節處理上非常到位,比如書脊的鎖綫裝訂,結實耐用,保證瞭書籍可以平攤閱讀,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和仔細研讀的經典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那種手工裝訂特有的細膩感,讓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每次將它從書架上取下,指尖觸及那精美的封麵和側邊切口時,都能感受到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所傾注的心血,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極緻追求,是數字閱讀永遠無法替代的體驗,讓人忍不住想在書房裏為它尋覓一個最顯眼的位置。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實用性方麵也做到瞭極緻。我嘗試用它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睏惑,比如如何對待工作中的挫摺,或者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結果令人驚喜,那些兩韆多年前的教誨,在經過現代視角的潤色後,煥發齣瞭驚人的生命力。書中提供的“情境模擬”式的解讀,比那些空泛的道德說教要有效得多,它教你如何“做”,而不是僅僅教你“知”。例如,在處理人際關係的部分,書中所引述的案例和孔子的迴應,簡直就是一本古代的“情商修煉指南”。它沒有教人圓滑世故,而是強調真誠與分寸的拿捏,這對於現代社會中追求內心安定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它不僅僅是一本可以放在書架上供奉的經典,更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開、即時獲得指引的“案頭書”。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鑒”字的體現——它似乎不僅僅是收錄瞭《論語》,更像是一個圍繞孔子思想構建的知識體係的縮影。從目錄的結構來看,就能感受到編者對內容脈絡的精心梳理。他們似乎遵循瞭一種由錶及裏、由淺入深的邏輯綫索來組織材料,而不是簡單地按《學而》、《為政》的篇章順序羅列。我尤其欣賞那些穿插其中的對比分析部分,它能將孔子在不同情境下對同一概念(比如“仁”或“禮”)的闡述進行橫嚮的比較,讓讀者清晰地看到這位思想巨人在不同麵嚮的立體形象。這種梳理工作極其繁雜,需要極強的學術功底和清晰的邏輯思維,但最終呈現給讀者的卻是渾然天成、脈絡分明的閱讀體驗。它讓原本散落的語錄,串聯成瞭關於個人修養、社會治理乃至宇宙觀的完整圖景,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係統性和啓發性。
評分我一直認為,閱讀經典,最怕的就是晦澀難懂的翻譯和過於現代化的詮釋,容易失瞭原汁原味的韻味。然而,這本書在內容的處理上,展現齣瞭一種令人信服的平衡感。它並非簡單地堆砌原文,而是在保證文本準確性的前提下,融入瞭恰到好處的注釋和現代語境下的解讀引申。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的門檻,讓人在麵對那些看似簡單的短句時,能夠迅速領會其背後蘊含的深邃哲理。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的篇章後,作者們似乎很有默契地加入瞭一些曆史背景的補充說明,這對於理解孔子所處的時代,以及他言論的針對性,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有一位博學多聞、耐心十足的老師,在你耳邊輕聲細語地講解,既尊重瞭先賢的智慧,又照顧到瞭今人的理解習慣,使得每一次翻閱都成為一次與古人的深度對話,而非枯燥的文字搬運。
評分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本精裝“珍藏版”無疑是成功通過瞭考驗的。它的價值感是全方位的,從紙張的厚度、印刷的清晰度,到內容的詳實與深入,都體現瞭“珍藏”二字的份量。這種書籍一旦被擺放齣來,本身就是一種審美品位的象徵,它嚮外界傳達瞭一種對傳統文化尊重和對品質生活追求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如此精良的製作保證瞭書籍的耐久性,這對於承載著人類共同智慧的文本來說,是一種必要的保護。我知道,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而一本優秀的實體書,則需要用精良的工藝來陪伴時間的流逝。每一次摩挲著它的封麵,我都能感受到一種與曆史進行實體連接的踏實感,這是任何電子副本都無法比擬的厚重與永恒感,讓我心甘情願地將其視為我個人書庫中的重要一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