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宋雪臣,单振清,郭永欣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15259714
字数:395000
页码:2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主要介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及基本应用电路,并介绍了选择和应用传感器的基本技能。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检测技术基础、力学量传感器及应用、几何量传感器及应用、温度量传感器及应用、环境量传感器及应用、光学量传感器及应用、磁学量传感器及应用、数字量传感器及应用、传感器选用与标定和抗干扰技术及微机接口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整个自动化技术中的重要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整个机电一体化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的教材,还可作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自学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作者显然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首先,从章节编排来看,它的逻辑性非常强,从基础的传感器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类传感器的具体应用和信号处理。我尤其欣赏它对各种测量误差的分析部分,讲解得极其透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让人能清晰地理解在真实世界中,如何校准和优化测量系统。比如,它对非线性误差的处理,提供的数学模型和实际曲线拟合的例子,对于正在进行毕业设计或者准备专业考试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宝典。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示,而且图示的清晰度非常高,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是简单罗列公式,而是真正将物理现象和数学描述紧密地结合起来,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有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感。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的自检问题和实验指导也极具启发性,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评分我最近在为一个工业自动化项目选型合适的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翻阅了市面上好几本相关的书籍,最终还是觉得这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实用性上更胜一筹。它的内容覆盖面广,从最常见的电阻、电容式传感器到新兴的光纤和智能传感器都有所涉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数据采集系统(DAQ)的那一章,它详细对比了不同ADC(模数转换器)的性能指标,比如有效位数、采样率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景,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的场合至关重要。书中对各种接口标准,比如CAN、Ethernet/IP在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也有专门的论述,这在当前物联网和工业4.0的大背景下,提供了非常及时的技术指导。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不仅是个理论专家,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师,因为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指出那些教科书上不会明确提及的“陷阱”和注意事项,比如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简直是实战经验的结晶。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让我觉得它远超一本普通的本科教材范畴,更像是一本面向研究生的参考手册。它对一些前沿的、交叉学科的传感器技术,比如生物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的原理和制造工艺的介绍,展现了作者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把握。我特别注意到了其中关于“可靠性工程”与传感器选用的结合部分,这在强调系统稳定性和寿命的现代工程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很多基础教材会直接跳过。书中对传感器漂移和老化效应的讨论,不仅提供了数学模型,还给出了实际的寿命预测案例,这对于长期运行的关键设备选型,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总的来说,它提供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每读一页都需要仔细消化,它强迫你停下来思考,而不是走马观花地翻阅,这对于真正想掌握这门技术的学习者来说,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说实话,我对技术书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求内容准确,更要求语言风格要能激发读者的求知欲。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文字流畅,虽然技术术语不少,但作者总能用非常精炼和准确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了过度冗长或晦涩的表达。特别是它在介绍动态特性分析时,引入了频域和时域分析的对比,这种跨领域的思维方式,让原本抽象的响应时间、带宽等概念变得可视化。我甚至可以想象作者在课堂上是如何娓娓道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构建起完整的系统认知框架的。这本书的排版也值得称赞,页边距适中,字体大小合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查阅特定公式和参数的人来说,书后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能迅速定位到我需要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是冲着那本同行推荐的书单买的,没想到这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带给我的惊喜超出了预期。它的一个亮点在于,它没有将各种传感器孤立地看待,而是着重强调了“检测系统”的整体观。书中关于噪声源的分类和抑制策略,从环境噪声、电源噪声到内部电路产生的热噪声,分层解析,配有大量的示波器波形图,非常直观地展示了“污染”是如何一步步渗入到测量信号中的。此外,它对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比如放大器选型、滤波器的设计准则,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设计流程图和经验公式。这使得读者在设计自己的测量电路时,不再是盲目地堆砌元器件,而是有章可循,能够系统地优化整个信号链的性能。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希望从“会用”传感器迈向“精通”传感器系统的工程师和学生量身定做的精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