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资源管理与3络规划优化
:72.00元
售价:49.0元,便宜23.0元,折扣68
作者:彭木根,王文博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115176011
字数:650000
页码:5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阐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机制与网络规划优化技术,内容包括各种3G制式和3G系统的演进、适合各3G制式和演进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算法、无线网络容量负载评估、接入控制机制、负载控制机制、功率控制机制、切换控制机制、动态信道分配机制、分组调度机制、CDMA系统无线网络规划和无线网络优化、0FDM和MIM0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0FDM干扰协调等。
本书可供在移动通信领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特别是从事3G及其演进系统的无线资源算法研究、无线系统仿真、CDMA和OFDM系统网络规划优化与维护的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本书也可以作为工程硕士和研究生学习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和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材或者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克制,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我很少看到作者在其中加入太多个人感情色彩的描述,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在传递信息或论证一个观点。这种写作方式,对于想要系统性学习的人来说是极大的福音,因为它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阅读中的“噪音”。我记得在阅读关于干扰抑制技术的那几章时,作者对不同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非常冷静的对比分析,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从数学复杂度、实时性要求以及对系统吞吐量的实际增益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这让我意识到,任何技术优化都是一场围绕着多目标约束的权衡(Trade-off),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案。这本书的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于培养一个成熟的通信工程师的判断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年代感,那种带着点旧式科技感的字体和布局,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我记得当时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它内容之扎实。虽然现在很多理论在新的技术标准下可能已经有所演进,但这本书在基础原理上的阐述,比如信道建模、功率控制的基本算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它没有过多地堆砌华丽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的语言,层层递进地把复杂的概念讲透。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认知框架,让你明白为什么无线资源需要被“管理”,以及规划背后的那些数学和物理逻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各种优化算法时,那种严谨的推导过程,让你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是这个公式”,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一个结论。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一些基础的通信原理笔记,但这带来的知识积累是毋庸置疑的,它打下的地基非常牢固。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手把手带着你拆解一个复杂的系统。
评分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的主要任务是处理一些历史遗留的网络问题,涉及到一些老旧设备的兼容性和性能瓶颈。我原本期望找到一本现代化的参考书来解决问题,结果却翻到了它。最初有些抗拒,担心内容过于陈旧。但深入阅读后,我惊奇地发现,很多看似“古老”的优化手段,在当前的复杂多层网络部署中,仍然是解决特定“疑难杂症”的关键。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深入钻研底层机制的视角,它迫使你去看清那些隐藏在API调用和可视化界面背后的真实物理过程。对于那些习惯了“黑箱操作”的新一代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把钥匙,去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网络行为。它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但又穿越时空连接现在的技术之门,非常值得那些希望建立深厚技术底蕴的读者细细品味。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设计稍微显得有些简陋,毕竟是早期的出版物,图形的精细度远不如现在市面上的新书。但这反而促使我必须得依靠自己的理解去“脑补”那些场景。例如,在讲解切换(Handover)机制时,书中的流程图虽然简单,但它清晰地标示出了所有关键的触发条件和动作序列,这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动态图谱更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思想的永恒性。即使我们现在有了更先进的技术,比如5G或更迭的调度机制,但底层的资源竞争和干扰管理思想是相通的。阅读完它,我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个限制”的理解,比我参加任何一次短期培训都要深刻得多。它教会我的不是某个特定的参数设置,而是一种系统性的、面向性能约束的思考方式,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内功。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给我一种很强的“实战演练”的氛围。它不是那种纯理论的学术专著,而是更倾向于工程实践的指导手册。我记得其中有一部分讲到网络覆盖的规划,详细描述了如何根据地形数据和传播模型来预估基站的选址和发射功率,这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简直是黄金手册。我曾经在一个郊区网络优化项目中,就是参考了书中提到的几种场景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我们现场勘测和调整的效率。当然,阅读体验上来说,由于内容比较偏向工程实现,对读者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对蜂窝网络的基本架构不熟悉,可能开头会有些吃力。但一旦跨过那个门槛,你会发现作者的思路非常贴合实际项目的痛点,比如如何平衡用户体验和网络容量之间的矛盾。它不是空泛地谈论“优化”,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度量指标和调整的侧重点,这一点对于在职场打拼的工程师来说,价值无法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