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版电子电路461例
定价:31.00元
作者:刘福太 ,梁发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0301971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根据电路的功能和特性,本书将400多个电路进行分类:收音机电路、音频电路和高保真电路,电视电路和视频电路,音乐和电声电路,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电路,计算机、微处理器及其接口电路,信号产生器和振荡器电路,家用电器电路,电源电路和电池充电电路,射频电路,钡0试电路和测量电路,定时器电路等。本书所讲解的电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性能优良、实用性强。读者可根据需要对电路稍加修改,应用到自己的电子电路设计中去,能使系统设计性能达到*。
本书可供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维护人员和电子爱好者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进行电子电路实践、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哎呀,最近想找点新的电子电路学习资料,翻遍了书架,偶然发现了这本《红版电子电路461例》,名字听着就挺实在,主打一个“例”字,这对我这种实践派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最看重的是书里的案例是否贴近实际应用,毕竟理论知识看再多,不动手做出来总觉得心里没底。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清晰,大量的实例图解应该能帮我快速理解那些抽象的电路原理。我尤其关注那些涉及到电源管理和信号处理的章节,因为我目前正在捣鼓一个小型嵌入式项目,对稳定供电和精准信号采集特别头疼。希望这本书里的“461例”能涵盖足够多的陷阱和解决思路,而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完美无瑕的理论示范。如果能看到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元件选型、噪声抑制或者热设计方面的“野路子”经验,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成为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急救手册”,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定位到类似的案例,找到可行的修改方案。从目前的初步观察来看,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密度似乎都很可观,希望能带来一次酣畅淋漓的学习体验,让我这个老电路迷重新找回那种“点亮”电路的成就感。
评分对于我这种偏爱模拟电路的工程师来说,数字电路的书籍很多,但能把模拟部分讲得透彻深入的书籍相对稀缺。《红版电子电路461例》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全面,我希望它在运算放大器(Op-Amp)的应用部分能有独特的见解。运放的设计和选型简直是模拟电路的“永恒难题”,从噪声积分到共模抑制比,再到瞬态响应,每一个参数都牵动着最终产品的性能。我真想看看,作者是如何用这461个例子来阐述如何在复杂的集成电路环境中,挑选出最合适的运放型号,并进行精确的PCB布局和去耦处理的。我关注的重点在于那些“坑点”,比如电源噪声耦合进信号路径的处理、地线设计对高频性能的影响,这些往往是新手容易忽略,而高手才能驾驭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使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来调试这些复杂模拟电路的实例技巧,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宝藏。我希望它能帮我从“能搭起来”的阶段,迈向“做得好、用得稳”的境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封面设计,说实话,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特别惊艳的感觉,但关键是内容啊,内容得硬核才行。我翻开目录,看到那些章节标题,比如“高精度ADC驱动电路设计”、“低功耗射频前端匹配”这类专业术语,心里就踏实了不少。我一直觉得,很多号称“全覆盖”的电路书,往往在深入的细节上做得不够,浮于表面,导致你看完后还是得去查各种datasheet和应用笔记。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不仅仅是给出电路图,还能深入剖析设计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参数选择的权衡。比如,某个电阻的阻值选取,到底是基于噪声考虑还是功耗考虑?这种“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而且,我特别希望看到作者对不同工作条件下电路性能变化的讨论,毕竟电子产品从来都不是在理想环境下工作的。如果能配上一些仿真结果对比图,那就更完美了,能让我直观感受到理论预测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差距,从而指导我改进设计思路。这本书要是能做到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旁边手把手指导,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材,那它的价值就无可替代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很多号称“实践”的电子书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所谓的“实践案例”,无非是把Datasheet里的推荐应用电路稍加修改就拿来充数了。我更看重的是作者是否有能力构建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综合性案例。例如,如何设计一个低漂移、高稳定性的传感器接口电路,这不仅涉及到前端放大,还可能牵扯到ADC的时序控制和MCU的数据处理。如果这461个例子中,能有相当一部分是这种多模块集成的复杂系统级案例,那这本书的含金量就非常高了。我希望作者在讲解时,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示设计过程中的思维逻辑,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比如,为什么选择这种反馈拓扑而不是另一种?这种选择背后的成本、功耗、性能三要素的平衡点在哪里?我渴望看到那种深度的设计哲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电路连接的层面。如果能在最后几章看到一些关于未来技术趋势的探讨,比如在微功耗设计或物联网边缘计算中的电路实现,那就更添一份前瞻性了。
评分我拿到一本技术书籍时,有一个习惯会重点检查它的可读性和查阅的便利性。对于一本包含数百个例子的书来说,一个好的索引和清晰的结构至关重要。如果我需要快速查找关于“滤波器设计”或者“开关电源纹波抑制”的技巧,我希望我能在一分钟内找到对应的例号和章节,而不是在厚厚的一本书里大海捞针。从封面和初步的翻阅感受来看,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似乎是围绕着不同的功能模块展开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特别关注它在图表展示上的用心程度,清晰的波形图、合理的标记位置,以及关键参数的标注,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如果书中的文字表述能做到既专业又不失流畅,避免那种生硬的机器翻译腔调,那就更好了。一本好的技术参考书,应该像一个可靠的同事,在你遇到难题时,能提供清晰、有条理的帮助,而不是让你在阅读时感到疲惫和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这种高质量的阅读体验,让学习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