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65.00元
售价:44.2元,便宜20.8元,折扣68
作者:Paul Golding,刘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153413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作者是世界知名的移动和互联网专家,在移动应用方面拥有16项,对**的技术和电信运营商如何转型具有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书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热点话题都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对读者来说很有吸引力。
《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从互联网服务与电信运营两个领域在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理念碰撞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的思想精髓,对Web 2.0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原理进行了深度解析,指出Web操作系统将无可争议地成为未来(移动)服务平台,并详细论述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的本质及其在技术方面与电信、互联网服务与运营有机结合的方法和切入点。
《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既适用于电信与互联网融合领域的专业技术研发和服务运营人员,也适合于高等院校通信、电子、计算机、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学者与学生。对希望进行互联网创业的人员尤其是初次进行的人员来说,《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服务模式、运营策略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章 连接服务:互联网与电信的碰撞
1.1 连接是什么?
1.2 无处不在:IP还是软件
1.3 运营商未来的6种潜在模式
1.3.1 接入服务
1.3.2 连接服务平台
1.3.3 销售渠道
1.3.4 无缝服务提供
1.3.5 金融商业
1.3.6 社交电信
1.3.7 开始考虑平台
1.3.8 执行
1.4 “关注我”Web——社交网络和社交软件
1.5 什么是平台,为什么如此重要?
1.5.1 电信运营商的平台模式
1.5.2 市场和服务平台
1.5.3 数据和“混搭”平台
1.5.4 平台即服务
1.5.5 平台是否有用?
1.6 从平台到生态系统
1.7 价值所在
1.8 实践出真知
1.9 总结
第2章 Web 2.0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原理
2.1 介绍
2.2 揭开Web 2.0的面纱:CRUD、MVC和REST
2.3 LAMP及其上层:Web框架和中间件
2.3.1 LAMP介绍
2.3.2 Web框架
2.3.3 敏捷开发——思维的速度
2.3.4 小结——“框架工作原理”
2.4 开放:开源、开放API与开放创新
2.4.1 开放的不同类型
2.4.2 开放、开放、开放
2.4.3 小结(“开放如何起作用”)
2.5 应用?HTML5和现代
2.6 以人为本:社交计算
2.6.1 关系开发——社交图谱
2.6.2 兴趣开发——上下文感知
2.6.3 便携式数据
2.6.4 社交设备的移动性
2.6.5 小结(“社交计算如何发挥作用”)
2.7 用户参与、共创与分析
2.7.1 用户参与
2.7.2 共同创造
2.7.3 分析
2.7.4 小结(为什么用户发言权起作用?)
2.8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API和混搭(Mash-Up)
2.9 移动2.0——关于开发者的事!
2.9.1 移动2.0
2.9.2 移动平台
第3章 Web操作系统:未来(移动)服务平台
3.1 Web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3.2 物联网
3.3 数据处理
3.3.1 数据语义
3.3.2 数据关系
3.3.3 元数据工具:Ontologies,OWL,RDF
3.3.4 元数据工具:标记与大众分类法
3.3.5 RDFa——在网页中嵌入元数据
3.3.6 元数据工具:Twitter andAnnotations“Twannotations”
3.3.7 小结
3.4 未来的Web:“大众操作系统?”
3.4.1 介绍
3.4.2 社交网络
3.4.3 社交API和平台再思考
3.4.4 开放社交API——跨平台的大众操作系统?
3.4.5 开放社交API
3.4.6 界面层的用户操作系统的出现
3.4.7 隐私和个性化
3.5 社交电信运营商和Web操作系统
3.5.1 电信运营商何在
3.5.2 电信社交图谱和应用程序接口
3.5.3 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第4章 大数据和实时Web
4.1 什么是大数据,它从何而来?
4.1.1 寻找新的大数据
4.1.2 大数据的业务
4.1.3 欢迎来到大数据时代
4.2 大数据的一些重要案例
4.2.1 Facebook 的流量统计
4.2.2 实时电商与其Dynamo
4.2.3 Dynamo的特点
4.3 邂逅数据极客
4.4 “No SQL”和它的一些特性
4.4.1 No SQL就是No SQL,仅此而已
4.4.2 键值存储
4.4.3 文件存储
4.4.4 图形存储
第5章 实时和适时Web
5.1 实时Web与Twitter
5.1.1 Web因Twitter而实时
5.1.2 网络基础设施走向实时
5.1.3 手机的实时性
5.2 大数据 实时 = 适时网络
5.2.1 新流行词:适时网络
5.2.2 适时网络的关键成分
第6章 现代设备平台
6.1 移动设备还是连接设备?
6.1.1 什么是移动平台?
6.1.2 移动平台开发者的心态
6.1.3 移动设备还是连接设备?
6.2 移动设备平台介绍
6.2.1 兴趣平台
6.2.2 操作系统和SDK的简要说明
6.3 iOS平台
6.3.1 Mac OS X和UNIX——iOS基础
6.3.2 iOS的机制
6.3.3 iOS——推动平台前进的动力
6.3.4 iOS是怎样开放的
6.4 Android 平台
6.4.1 介绍
6.4.2 架构
6.4.3 Linux内核
6.4.4 Android运行环境
6.4.5 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
6.4.6 Android系统库函数
6.4.7 Android——推动平台前进的动力
6.4.8 Android有多开放?
6.5 移动Web平台
6.5.1 介绍
6.5.2 原生与Web之争
6.5.3 “原生还是Web”是一个好的问题吗?
6.5.4 移动Web的主要趋势
6.5.5 HTML5
6.5.6 微件(Widgets)
6.5.7 我的可以打电话吗?
6.5.8 移动Web优先?
第7章 增强Web
7.1 真实世界或虚拟世界?
7.1.1 简介
7.1.2 增强现实
7.1.3 证明存在或“签到”服务
7.1.4 总结——虚拟仅仅是Web OS的另一个层
7.2 传感网络:手机作为第六感设备
7.2.1 当前智能手机的传感应用
7.2.2 智能手机新兴的和将来的传感应用
7.2.3 传感网络——这是Web 3.0吗?
第8章 云计算、SaaS与PaaS
8.1 什么是云计算
8.1.1 云计算不是一个空洞的短语
8.1.2 开放与商品化:云计算的关键性推动因素
8.1.3 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8.1.4 关键用例
8.2 根据需求:云计算基础设施
8.2.1 基础设施层级:服务器、镜像、模板
8.2.2 服务层级:存储、队列、负载均衡等
8.3 根据需求:软件即服务
8.3.1 开放SaaS:API
8.3.2 SaaS的生态系统战略
8.3.3 电信运营商的机遇
8.4 根据需求:平台即服务
8.4.1 商用PaaS——Force.
8.4.2 电信2.0 PaaS——Tropo.
8.4.3 Web 2.0 PaaS——Heroku.
第9章 运营商平台:网络即服务
9.1 网络即服务是一个机遇?
9.1.1 什么是网络即服务(NaaS)
9.1.2 网络即服务API的特性
9.1.3 机遇
9.1.4 “顾客”是开发者,不是用户!
9.1.5 谁是开发者?
9.1.6 NaaS成功的要素——开发者需要什么?
9.2 NaaS实例
9.2.1 NaaS情景学习——O2Litmus
9.2.2 新版的O2 Litmus故事——BlueVia
9.2.3 OneAPI——可互操作的网络即服务游戏
9.2.4 Hashblue情景学习?——RT#和SMSOwl
9.2.5 #Blue狂热者
9.2.6 #Blue平台的优势
0章 电信运营商驾驭Web 2.0的方法
10.1 初创企业与创新
10.2 电信运营商能从Web 2.0学到什么?
10.3 Web初创企业的关键基因
10.4 技术人才
10.5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
10.6 与持续优化
10.6.1 经常改进(Ship Often)
10.6.2 保持实验
10.6.3 实验驱动开发
10.6.4 创业度量:AARRR!
10.7 共同创造和大众外包
10.8 探索大数据
10.9 社交发现
10.10 API和开发者
10.11 孵化和加速
10.12 创客日、事件和酒吧营
10.12.1 创客日(Hack Days)
10.12.2 酒吧营(Barcamps)
Paul Golding是一位谦逊而又广受尊重的技术专家。他在移动和Web领域拥有16项,他的著作畅销于移动应用领域。他在世界各地担任过从新创公司到跨国公司的首席架构师、CTO以及各种高级技术角色。他成立了欧洲早的移动应用公司之一。他领导了O2(英国的一家电信运营商)的一个全新的“内部创业”商业小组的平台建设,并建立了O2孵化器。他的技术活动还包括大数据和云电话。
书中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偏向于严谨和正式的,这符合其技术指南的定位。行文逻辑清晰,章节间的衔接也比较顺畅,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硬生生拉扯的痕迹。不过,在描述那些前沿的、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部分时,比如“服务弹性伸缩的量化模型构建”,我个人觉得文字的密度过高,对于非科班出身或者初次接触该领域的读者来说,理解门槛稍高了一些。如果能辅以更直观的流程图或者一个贯穿全书的虚拟案例(比如构建一个虚拟的在线票务系统),通过这个案例来串联起各个技术模块的集成过程,想必会大大提升阅读的沉浸感和知识的吸收效率。此外,书中引用的很多参考文献和标准规范,虽然提升了权威性,但也使得阅读过程略显枯燥,需要读者具备较强的专业背景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对于面向更广泛的IT从业者的普及性目标来说,可能略有偏差。
评分这本《大数据时代移动Web服务与运营技术指南》的封面设计,说实话,初看之下并不能立刻抓住我的眼球。它采用了一种比较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一些抽象的、像是数据流动的线条图案,整体感觉偏向于学术和技术手册的风格,而不是那种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会随手放在咖啡桌上的“爆款”书籍。纸张的质感摸上去还算扎实,但油墨的印刷清晰度上,在一些复杂的图表中,偶尔还是会感觉边缘处理得不够锐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更多是基于它名字里承载的“十二五”国家重点项目这个光环,希望能从里面挖掘出一些经过时间沉淀、具备一定前瞻性和权威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论。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技术落地的完整路线图,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爆炸式增长的那个阶段,如何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业务洞察,并高效地部署在Web服务架构上,这才是真正考验功力的部分。如果仅仅是罗列一些过时的技术栈,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团队如何平衡“大数据”的广度和“移动Web服务”的垂直性,毕竟两者结合起来的复杂程度远超单个领域的挑战。
评分从出版质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虽然中规中矩,但作为一本重量级技术参考书,其目录的索引设计和术语表部分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了日后的查阅效率。每次需要快速定位某个特定算法或配置项时,一个详尽且准确的索引是救命稻草。遗憾的是,这本书的索引部分做得相对简单,很多关键的技术名词需要读者在正文中反复寻找,这在快速迭代的IT行业中,无疑会降低工具书的实用价值。一本好的技术指南,应该能够成为工程师案头常备的“字典”,方便随时查阅、随时复习。它需要经得起反复翻阅的考验,字体、行距的设计也要考虑到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虽然内容基础扎实,但这些细节上的不足,使得它在“工具性”的竞争中,相比那些更注重用户体验的现代出版物,显得稍逊一筹,未能完全发挥出其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应有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运营技术”部分,是吸引我购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单纯的技术实现往往容易在商业落地时遭遇瓶颈。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用户行为数据驱动的A/B测试平台搭建”的章节。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包含指标定义、实验设计、数据埋点规范以及结果统计分析的完整闭环。遗憾的是,这部分的介绍更多侧重于理论模型,比如如何构建一个公平的实验组划分机制,而对于如何在实际的移动Web环境中,特别是面对低延迟和高并发的挑战时,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讨论得不够深入。例如,关于客户端(App或H5)如何与后端的数据仓库进行高效、低损耗的数据同步,如何处理用户在离线状态下的行为记录并保证回传的有效性,这些细节才是决定运营策略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如果这些“最后一公里”的技术细节被忽略,那么再好的运营策略也只是空中楼阁。
评分当我翻开目录的时候,第一个感受是内容的广度令人有些吃惊,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的数据采集、存储、计算,一直到后端的服务发布、性能监控和用户行为分析的整个生命周期。这种全景式的结构,既让人感到全面,也带来了一种潜在的风险——会不会像走马观花一样,在每一个技术点上都蜻蜓点水,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实战案例的支撑?我特意翻阅了关于“异构数据源整合”的那一章节,期待能看到一些针对当时主流数据库和NoSQL方案的深度对比和融合策略。然而,该部分的论述更多停留在概念介绍层面,缺乏具体的代码示例或者架构图的逐步演进过程,这对于一个真正想动手实施的工程师来说,略显不足。技术书籍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可操作性”和“可复现性”。如果它只是理论的集合,那么网络上的技术博客或许能提供更多即时更新的碎片化信息。我更倾向于看到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可供参考的“最佳实践”模板,而不是一堆需要读者自行去“翻译”成代码的文字描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