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 著
图书标签:
  • 饲料工业
  • 饲料标准
  • 标准汇编
  • 农业
  • 畜牧业
  • 质量控制
  • 检测
  • 行业标准
  • 技术规范
  • 饲料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49360
商品编码:296924126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

定价:245.00元

售价:166.6元,便宜78.4元,折扣68

作者:中国标准出版社编辑室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5066493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5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制定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方便读者使用,现将饲料工业国家标准和部分行业标准汇集成册,共收集截至2008年4月底前批准发布的现行国家标准161项和部分行业标准73项,还收录了4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本汇编分上、下两册。上册共收集饲料工业标准120项,其中国家标准55项,行业标准65项。其内容包括综合、饲料产品、饲料原料、*四部分。下册共收集饲料工业标准114项,其中国家标准106项,行业标准8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4项。其内容包括检测方法、其他相关标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附录四部分,在附录中给出了未收集的饲料工业行业标准目录,以便读者查找。
本汇编收集的*饲料工业标准将为饲料企业生产合格的产品、管理机构及检验机构的有效监督提供标准指南,适合于广大饲料生产、使用、销售单位和科研机构技术人员,以及饲料质检单位和各级饲料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五、检测方法
 GB/T 5917—1986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法
 GB/T 5918—1997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 6433—2006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
 GB/T 6435—2006 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 6436—2002 饲料中钙的测定
 GB/T 6437—2002 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6438—2007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T 6439—2007 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GB/T 8381一1987 饲料中黄曲霉素B,的测定方法
 GB/T 8381.2—2005 饲料中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
 GB/T 8381.3—2005 饲料中林可霉素的测定
 GB/T 8381.4—2005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GB/T 8381.5—2005 饲料中北里霉素的测定
 GB/T 8381.6—2005 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
 GB/T 8381.7—2005 饲料中喹乙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8381.8—2005 饲料中多氯联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8381.9—2005 饲料中氯霉素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8381.10—2005 饲料中磺胺喹(口恶)啉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8381.11—2005 饲料中盐酸氨丙啉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8622—2006 饲料用大豆制品中尿素酶活性的测定
 GB/T 10649—1989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混合均钶度测定法
 GB/T 13079—2006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T 13080—2004 饲料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3080.2—2005 饲料添加剂 蛋氨酸铁(铜、锰、锌)螯合率的测定凝胶过滤色谱法
 GB/T 13081—2006 饲料中汞的测定
 GB/T 13082—1991 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 13083—2002 饲料中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GB/T 13084—2006 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
 GB/T 13085—2005 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比色法
 GB/T 13086—1991 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
 GB/T 13087—1991 饲料中异硫氰酸酯的测定方法
 GB/T 13088—2006 饲料中铬的测定
 GB/T 13089—1991 饲料中(口恶)唑烷硫酮的测定方法
 GB/T 13090—2006 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GB/T 13091—2002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GB/T 13092—2006 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
 GB/T 13093—2006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GB/T 13882—2002 饲料中碘的测定(硫氰酸铁一亚硝酸催化动力学法)
 GB/T 13883—1992 饲料中硒的测定方法2,3一二氨基萘荧光法
 GB/T 13884—2003 饲料中钴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3885—2003 动物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4698—2002 饲料显微镜检查方法
 GB/T 14699.1—2005 饲料采样
 GB/T 14700—2002 饲料中维生素B1的测定
 GB/T 14701—2002 饲料中维生素B2的测定
 GB/T 14702—2002 饲料中维生素B6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399—1994 饲料料中含硫氨基酸测定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GB/T 15400—1994 饲料中色氨酸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17480—199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17481—2008 预混料中氯化胆碱的测定
 GB/T 17776—1999 饲料中硫的测定 硝酸镁法
 GB/T 17777—1999 饲料中钼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17778—2005 预混合饲料中d-生物素的测定
 GB/T 17811—2008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胃蛋白酶消化率的测定 过滤法
 GB/T 17812一1999 饲料中维生素E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3一1999 复合预混料中烟酸、叶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4—1999 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和乙氧喹的测定
 GB/T 17815—1999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
 GB/T 17816—1999 饲料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邻苯二胺荧光法
 GB/T 17817—1999 饲料中维生素A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818—1999 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 高效夜相色谱法
 GB/T 17819 1999 维生素预混料中维生素B12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8246—2000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 18397—2001 复合预混合饲料中泛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8633—2002 饲料中钾的测定 火焰光度法
 GB/T 18634—2002 饲用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18868—2002 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快速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
 GB/T 18869—2002 饲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 18872—2002 饲料中维生素K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8969—2003 饲料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9371.2—2007 饲料中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9372—2003 饲料中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9373 2003 饲料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
六、其他相关标准
七、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内容介绍 本书是《饲料工业标准汇编》系列的第二卷,系统收录了我国饲料行业在精细化、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类重要标准。在《上册》的基础上,本册聚焦于饲料生产、加工、检验以及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最新规范,旨在为饲料生产企业、科研机构、质量监管部门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权威、实用的标准参考。 第一部分:饲料原料及添加剂质量控制标准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各类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质量控制关键点,为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 动物性饲料原料标准: 详细规定了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动物性饲料原料的感官性状、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重金属含量以及有害物质限量。例如,针对鱼粉,标准将涵盖粗蛋白、总氨基酸、脂肪、水分、灰分、沙分、盐分、过氧化值、二恶英类、PCBs、二噁英样PCBs、重金属(如铅、镉、汞、砷)以及沙门氏菌等指标的测定方法和限量要求。对于肉骨粉,则会关注其蛋白质消化率、骨粉比例、钙磷含量、脂肪含量等,并对腐败指标如挥发性盐基氮(TVBN)提出严格限制。血粉的标准会侧重于血红蛋白含量、水分、灰分以及微生物指标。羽毛粉的标准则会强调其水解程度、氨基酸组成(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脂肪含量以及卫生指标。此外,还可能包含对特定来源动物组织(如禽类副产品)的加工要求和质量评估标准,确保其在加工过程中达到卫生和营养要求。 植物性饲料原料标准: 涵盖了玉米、豆粕、麸皮、米糠、亚麻籽粕、菜籽粕等大宗植物性饲料原料的质量要求。标准将明确各项理化指标,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氨基酸、水分、灰分、杂质含量、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伏马毒素)限量、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含量。例如,针对玉米,会涉及水分、碎米、霉变粒、黄曲霉毒素B1等指标;豆粕会关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脲酶活性、皂苷含量、黄曲霉毒素B1、农药残留等。对于麸皮和米糠,则会关注其粗纤维、灰分、水分、脂肪氧化程度(如过氧化值)以及霉菌毒素。还可能包含对棉籽粕(关注棉酚含量)、花生粕(关注黄曲霉毒素)、以及各种油料饼粕的特定毒性物质限量要求。 饲料添加剂标准(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益生菌等): 详细规定了各类饲料添加剂的质量要求,包括其有效成分含量、物理形态、稳定性、纯度、微生物限量、重金属以及有害物质限量。 微量元素预混料/添加剂: 如硫酸亚铁、硫酸铜、氧化锌、硫酸锰、亚硒酸钠、碘化钾等,标准将关注其金属含量、溶解度、水分、杂质以及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会要求对有害金属(如铅、镉、砷)有严格的限量。 维生素预混料/添加剂: 如维生素A、D、E、K、C、B族维生素(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标准会侧重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如对光、热、氧的敏感性)、纯度、水分以及在预混料中的均匀度。 氨基酸添加剂: 如赖氨酸盐酸盐、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标准将规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光学异构体比例(如L-赖氨酸)、水分、灰分、重金属和砷的限量。 酶制剂: 如植酸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标准将重点关注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单位定义、最适作用条件(pH、温度)、稳定性、以及在产品中的有效含量。同时,会强调其微生物纯度,避免含有致病菌。 益生菌: 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标准将规定其活菌数(CFU/g)、菌种鉴定方法、耐受性(如胃酸、胆汁耐受性)、产品中的有效菌落数、以及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还会对产品中的杂菌和有害菌有严格的限量要求。 其他添加剂: 如抗氧化剂(BHT、BHA、乙氧基喹啉)、防霉剂(丙酸、甲醛合硫酸氢钠)、着色剂(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诱食剂、矫味剂等,标准将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功能,规定相应的有效成分含量、纯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指标以及使用限量。 第二部分:饲料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标准 本部分聚焦于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技术,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全价饲料标准: 明确了各类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全价饲料的感官性状、营养成分(如粗蛋白、赖氨酸、总能量、钙、磷等)、非营养成分(如微量元素、维生素)、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药物残留、二噁英类)、微生物限量(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指标的测定方法和限量要求。例如,针对不同动物(猪、鸡、牛、羊、鱼等)的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将有详细的营养配比和指标范围。会强调饲料的均匀度,特别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混合均匀度。 预混合饲料标准: 重点关注预混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混合均匀度、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以及微量成分的均匀分布。标准将明确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工艺流程,如原料验收、粉碎、混合、制粒(如果需要)、包装等环节的控制要点。混合均匀度将通过标准化的取样和检测方法来评估,确保每批次产品都能达到预期的分散性。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将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等方法来评估。 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通用标准: 涵盖了饲料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各类设备(如粉碎机、混合机、制粒机、冷却器、筛分机)的安全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要求。同时,会涉及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以确保饲料的营养价值不被破坏,并达到预期的物理形态(如颗粒大小、松散度)。例如,制粒过程中对蒸汽温度、调质时间、模孔直径等参数的控制,以保证制粒效果和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饲料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 详细规定了检测饲料中各类有害物质的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霉菌毒素检测: 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用于测定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的含量。 重金属检测: 如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或质谱法(ICP-MS),用于测定铅、镉、汞、砷、铬等的含量。 农药残留检测: 如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等,用于检测不同类别的农药残留。 药物残留检测: 涵盖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采用HPLC、LC-MS/MS等方法进行检测。 二噁英类和PCBs检测: 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HRMS)进行精准测定。 微生物限量检测: 包括总菌落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霉菌等,采用传统培养法或快速检测方法。 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标准: 涵盖了测定饲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如: 粗蛋白测定: 如凯氏定氮法。 粗脂肪测定: 如索氏提取法。 粗纤维测定: 如酸碱法。 水分测定: 如烘干法。 灰分测定: 如灼烧法。 总氨基酸分析: 如离子色谱法或HPLC法。 维生素含量测定: 如HPLC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第三部分:特殊饲料产品及相关技术标准 本部分涉及一些特殊类别的饲料产品和支撑性技术,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水产饲料标准: 针对不同水产动物(鱼类、虾蟹类、贝类等)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特点,规定了水产饲料的营养成分、适口性、诱食性、稳定性(水中的溶解度、崩解度)、有害物质限量等。例如,针对鱼类饲料,会关注其蛋白、脂肪、能量的比例,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以及对某些水产动物特定营养素(如磷脂、虾青素)的要求。 宠物食品标准: 涵盖了犬、猫等常见宠物的全价、半湿、干粮等各类食品的标准,重点关注其营养均衡性、适口性、消化率、安全性(无有害物质、无过敏源)、以及特殊的适口性要求(如肉类含量、风味)。会区分幼年、成年、老年等不同生命阶段的营养需求。 饲料包装与标识标准: 规定了饲料包装材料的选择要求(如防潮、防氧化、防霉变)、包装形式(如袋装、桶装)以及包装的完整性。标识标准将明确要求在包装上清晰、准确地标注产品名称、成分列表、营养成分保证值、使用说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信息、执行标准编号以及必要的警示语(如“含药物”)。 饲料安全追溯体系相关技术指南: 提供了建立饲料安全追溯体系的技术框架和操作指南,包括原料来源、生产过程、产品流向等信息记录和管理要求,以增强饲料行业透明度和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饲料添加剂复配技术与应用标准: 针对饲料添加剂的复配过程,规定了复配的原则、工艺要求、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在不同饲料类型中的应用指导,以提高添加剂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总结 《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是对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现况的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它不仅是饲料生产企业遵守国家法规、提升产品质量的指南,也是质量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管的依据,更是科研人员深入研究、技术创新的参考。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饲料工业朝着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安全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当初买这本《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是有点功利性的,主要是为了在投标项目时,能够确保自己提交的方案和产品符合所有的技术规范。结果发现,它的实用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公司负责市场拓展和项目对接的我,经常需要向客户解释我们的产品优势,而很多优势恰恰体现在我们对行业标准的遵循上。这本书详细列出了关于饲料的各个层面的标准,从基础的物理化学指标,到更复杂的生物安全、疫病防控相关的要求,都覆盖得很全面。尤其是一些涉及到特殊饲料(如反刍动物饲料、水产饲料)的标准,对于我们拓展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非常有价值。书中关于成分分析、营养价值评估以及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限量方面的规定,也为我们在撰写产品技术说明和风险评估报告时,提供了最权威的依据。通过深入研究这本书,我能够更自信地向客户展示我们的产品在质量、安全和环保方面的优势,也更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汇编,更是一本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书。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研究人员,《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研究平台。它不仅仅罗列了标准的条文,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研究背景,对于我们进行前沿性课题的研究非常有启发。书中关于不同饲料组分功能性研究、营养代谢途径在饲料标准中的体现,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来评估饲料的实际效果,都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特定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益生菌、抗氧化剂等)的质量要求和应用规范,这有助于我设计更科学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这些添加剂在不同动物上的实际效用。而且,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饲料标准的对比分析,也为我们开展国际合作和引进先进技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化生产的实践需求,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最新的科研进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评分

这本《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简直就是一本饲料行业从业者的“圣经”!我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饲料厂技术员,之前总是为了找各种标准、规范而焦头烂额,不是版本不对,就是内容缺失。自从有了这本下册,感觉整个人都踏实了。它系统地整理了关于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配合饲料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我尤其看重它对检测方法的详细阐述,无论是微量元素、维生素还是霉菌毒素的检测,都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这对于我们日常的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饲料安全、标签标识以及包装运输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合规性的基石。以前总觉得那些标准枯燥无味,但这本书通过合理的排版和清晰的语言,让这些看似复杂的规定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它不仅能帮助我快速查阅所需信息,更能让我对整个饲料工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对于我提升专业技能、避免潜在风险非常有帮助。我还会经常翻阅它,时不时就会有新的启发,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评分

从一个普通消费者,尤其是养殖户的角度来看,《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就像是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的“幕后推手”。虽然我不是直接操作者,但我非常关心我购买的肉、蛋、奶等产品的来源和质量。这本书虽然专业性很强,但它所代表的行业标准,最终是落实在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它明确了饲料中禁止添加的有害物质、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和限量,以及对饲料生产环境、加工过程的严格要求。这意味着,当我们看到市场上销售的饲料产品时,背后有一套成熟、科学的规范在约束着生产商。对于养殖户而言,理解和遵循这些标准,能够帮助他们生产出更健康、更安全的动物产品,从而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也减轻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这本书的存在,让我觉得整个饲料行业在朝着更透明、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食品产业链至关重要。

评分

对于长期在饲料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老师傅来说,《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的价值简直不可估量。我从事饲料行业快二十年了,见证了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很多时候,我们凭着经验操作,但总有些细节地方把握不准,或者担心不符合最新的规定。这本下册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所有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都给总结出来了。它里边关于饲料原料质量的判定标准,从物理指标到化学指标,都写得明明白白,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最终产品的品质。还有关于不同种类饲料(比如仔猪料、育肥猪料、蛋鸡料等)在营养成分、有害物质限量方面的要求,都写得很具体,能让我们在配方设计上更加精准,避免出现营养失衡或者超标的问题。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的部分,里面列举了许多重要的控制点和检验项目,这对我们车间管理和质检人员来说,就像是工作手册一样,操作起来心里有底。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大大提高了我们这些老一辈从业者在规范化操作上的水平,也让我们在面对日益严格的市场监管时,更加从容不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