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周末讀點口纔學
定價:20.00元
售價:13.6元,便宜6.4元,摺扣68
作者:徐默凡
齣版社: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313075352
字數:180000
頁碼:23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1.78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關於口纔學的普及讀物。書中選取瞭職場、傢庭、公共空間等場景,用大量的案例分析瞭口語交際中的原則和方法。
比如該說的一定要說清楚(案例:為什麼不早說),不該說的就要保持沉默(案例:小眼睛和大嘴巴);
比如夫妻交流中少用反問句(案例:你到底會吃飯嗎);
比如公務往來中要把握分寸(案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比如會議討論時如何發言(案例:痛苦的頭腦風暴)
……
書中將口纔學的理論闡述與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場景有機融閤,行文明白曉暢,既方便讀者把握口纔學的理論精髓,又有利於讀者舉一反三,有效提升自己的口纔技能。
目錄
作者介紹
徐默凡,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副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語用學、修辭學,齣版有專著《現代漢語工具範疇的認知研究》《漢語語用趣說》,編著教材和工具書多部。
對交際與口纔問題也頗有研究,齣版有著作《走嚮成功的交際》,多年來一直在《交際與口纔》雜誌開設“口纔診所”專欄。在《真倩》《大都市》《演講與口纔》《中文自修》等雜誌發錶口纔類、勵誌類文章近百篇,為EMBA學員開設口纔講座。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富有互動性,完全打破瞭傳統閱讀的單嚮輸齣模式。在很多關鍵的轉摺點,作者會設置一些“請暫停並思考”的提示,並配以開放式的問題,引導讀者進行深度的內省。我發現自己不得不停下來,閤上書本,對著鏡子或者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一些關於“傾聽的藝術”和“建立信任”的章節,作者提供瞭一個詳細的“反饋循環模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過去在對話中缺失瞭哪些關鍵環節。這種強迫性的自我審視,讓閱讀過程變得高效且充滿挑戰性。我常常是在寫下自己的反思後,再迴頭看作者的後續解答,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是其他隻看不動的書籍無法比擬的。這本書更像是一個私人的導師,時刻在用提問來推動我的進步。
評分這本書的論述方式非常接地氣,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感。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帶入瞭情境。我最欣賞的是它對“場景化”的強調,它不是泛泛而談如何“變得更好”,而是深入到具體的生活片段——比如如何在傢庭聚會上巧妙化解尷尬、如何在職場匯報時抓住老闆的注意力、甚至是如何在與老友敘舊時讓談話更有深度。每一個小節後麵都附帶瞭“自我反思小練習”,強迫你去迴顧自己最近一次類似的經曆,並思考可以改進的地方。這種即時反饋的機製,大大增強瞭學習的代入感和實用性。讀完一章,我總感覺腦子裏有什麼東西被“敲醒”瞭,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比單純記住幾個技巧要來得深刻得多。這絕對是一本能讓你“動起來”的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裝飾品”。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太吸引人瞭!封麵采用瞭沉穩的深藍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瞬間就給人一種專業又可靠的感覺。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齣乎意料地好,拿在手上有一種紮實的分量感,翻閱起來手感非常舒服,一點也不覺得廉價。內頁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寬鬆,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視覺疲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章節劃分上的用心,每一個主題都劃分得井井有條,目錄清晰明瞭,讓人一眼就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而且,書的尺寸設計得非常方便攜帶,無論是通勤路上還是周末在咖啡館小坐,都可以輕鬆地塞進包裏,隨時隨地進行“充電”。這種從細節處體現齣來的匠心精神,真的讓人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敢肯定,光是這份精美的外在,就已經值迴票價瞭,絕對是書架上的一顆亮眼“寶石”。
評分令人驚喜的是,這本書的內容跨越瞭傳統意義上的“溝通技巧”,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人際影響力”的哲學導讀。它沒有過多關注於如何“說服”彆人,而是著重探討瞭如何通過真誠的連接和價值的傳遞來達成共識。書中對“身份認同”和“敘事的力量”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闡述瞭為什麼人們更願意追隨一個擁有清晰故事的人,而不是一個隻會列舉事實的人。這種高度上升到人生策略層麵的探討,讓閱讀的視野一下子開闊瞭很多。我不再僅僅想著下一句該說什麼,而是開始思考我想要傳遞給這個世界一個什麼樣的“信息包”。它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力量,來源於內在的篤定和清晰的自我認知,而高效的錶達,隻是將這份內在力量外顯的工具。這是一本能重塑你對“錶達”這個詞定義的高級讀物。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體係構建得異常嚴謹,邏輯鏈條清晰到讓人拍案叫絕。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技巧的“術”,而是深入探討瞭背後的“道”。作者似乎花瞭大量的精力去梳理瞭人類溝通心理學的核心脈絡,從非語言信號的解讀,到情緒共鳴的建立,再到復雜信息的層級化處理,每一步都有紮實的學術支撐作為後盾。我注意到,書中大量引用瞭經典的研究案例和心理學模型,但所有的引用都經過瞭精妙的“翻譯”,轉化成瞭普通人可以理解和應用的形式,而不是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這種“學術的嚴謹”與“大眾的可讀性”完美結閤的風格,讓我對作者的專業素養深信不疑。它給予我的不僅是一些“話術”,更是一種底層思維框架的升級,讓我看世界和與人交往的方式都變得更加有深度和穿透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