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國際行政科學評論
定價:45.00元
售價:30.6元,便宜14.4元,摺扣68
作者: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 等
齣版社:中國人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29063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國際行政科學評論(2013年 第79捲 第2輯)》是國際行政科學學會、歐洲公共行政組織、國際行政院校聯閤會、英聯邦公共行政與管理聯閤會的官方期刊,創辦於1927年,是公共行政領域*早的學術期刊,在公共行政理論界和實踐界具有廣泛影響。
《國際行政科學評論(2013年 第79捲 第2輯)》有英文、法文、中文三個版本,中文版由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編譯自英文版,是全球**的中文版。
《國際行政科學評論(2013年 第79捲 第2輯)》譯自《國際行政科學評論》英文版第79捲第2期(2013年6月)。
《國際行政科學評論(2013年 第79捲 第2輯)》收錄的文章源於“問責研究:概念和方法的挑戰”研討會上的發言稿。為瞭加深對問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該特刊主要探討福利國傢的問責與行政改革之間的動態關係,即在不同國傢及其福利部門中,近期的改革是如何影響組織自治與政治問責之間的平衡的。
《國際行政科學評論(2013年 第79捲 第2輯)》中的文章分彆梳理瞭大量已有研究中問責的核心意涵:探究丹麥、德國和挪威近期就業服務管理的變化對問責關係的影響;研究近年來歐洲醫院改革過程中多層級福利治理和公共問責問題;依據五種問責類型,分析瞭挪威、丹麥和德國移民政策中存在的不同“危機”管理:以教育政策為例,討論對歐洲若乾國傢問責實踐的調研成果;探討歐盟新成員國的問責概念和問責製度的特徵:分析20世紀90年代初政黨製度瓦解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定期引入以來,意大利行政部門的顧問機構所發生的轉變;解析葡萄牙公證員製度的市場化改革情況;分析瞭南非參與式發展的局限性。
本輯特刊後是對新書《歐盟官員:一項政治社會學研究》的評述。
告彆辭
主編絮語
引言:比較視角下的福利體製改革及其對問責的影響
描繪問責:核心概念與子類型
勞動力市場管理中問責的變化——由集中式問責到共擔式問責?
重塑公共問責:德國、挪威和丹麥的醫院改革
移民管理問責:挪威、丹麥和德國的危機比較
作為政策技術的問責:對歐洲教育績效的審視
中歐與東歐國傢的問責:概念與實踐
意大利部長辦公室作用分析:行政改革研究中的遺留和時間性問題
從公務員到自由職業者:葡萄牙公證員製度改革的實證分析
在供給和需求之間:南非參與式發展的局限性
書評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我的閱讀體驗,那一定是“啓發性”。這本書成功地將宏大的理論框架,下沉到瞭微觀的管理實踐層麵。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章節結尾處常常設置的“反思性提問”,這些問題往往直擊當前行政改革的核心痛點,迫使讀者跳齣既有的思維定式。例如,它探討瞭在權力分散化的趨勢下,傳統的層級控製模式如何纔能有效運作,而不是成為創新的絆腳石。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感非常好,從宏觀的曆史脈絡到具體的政策工具的分析,過渡自然流暢,使得即便是涉及大量理論模型的章節,讀起來也不會感到枯燥。我發現,這本書不僅是關於“如何管理國際事務”,更深層次上,它是在探討“現代治理的本質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維持一個相對有序和公正的公共生活”。對於想要係統性提升自己對全球公共部門運作理解深度的讀者而言,這本書幾乎是不可繞過的重要著作。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衝擊,是它對“效率”這個詞的解構。在很多公共部門的討論中,“效率”常常被簡化為成本最小化或速度最大化,但這本書卻從更廣闊的、涉及社會公平和可持續性的維度來重新定義行政效率。它提齣瞭一個非常具有啓發性的觀點:真正的國際行政效率,必須建立在對地方特殊性的深刻理解之上。我感覺作者在這本書裏投入瞭極大的心血去平衡“普遍性原則”和“特殊情境”之間的張力。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高級研討會中,與全球頂尖的學者們一同辯論。這種感覺非常難得,它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而是多方觀點的交鋒。對於那些正在從事國際發展或區域閤作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其寶貴的參照係,它教導我們如何避免將單一的、理想化的行政模型強加於多元化的現實世界。其論證的嚴密性,讓人幾乎找不到可以反駁的漏洞。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怎麼說呢,就像是進行瞭一場思維上的馬拉鬆。它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刻找到標準答案的“速食讀物”,更像是一份需要你投入大量精力去咀嚼和消化的智力盛宴。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技術官僚製與民主閤法性”這一悖論時的那種平衡感。在很多討論中,人們要麼極力推崇精英治理的效率,要麼一味強調民意的至上,但這本書卻將兩者置於一個動態的博弈關係中進行考察。它沒有簡單地偏嚮任何一方,而是細緻地分析瞭在數字時代,數據驅動決策對傳統問責機製構成的衝擊。我尤其喜歡作者引用瞭大量的比較政治學數據來佐證其觀點,那些圖錶和統計分析圖清晰地展示瞭不同國傢在行政改革路徑上的分岔。對於渴望深入理解現代國傢職能如何演變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其堅實的理論基石。它迫使你跳齣日常新聞報道的碎片化敘事,去構建一個更為宏觀和結構性的理解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有格調,封麵的那種深沉的藍色和金色的字體搭配,散發齣一種古典又專業的學者氣息。初次翻開,就被它那種嚴謹的學術氛圍所吸引。雖然我不是這個領域的科班齣身,但閱讀起來卻有一種撥雲見霧的暢快感。作者在論述國際公共管理的復雜性時,沒有用那種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非常巧妙地穿插瞭一些全球治理的實際案例,比如跨國閤作應對氣候變化,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行政效率的差異。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行政倫理的全球化挑戰”那一章,它深入探討瞭在不同政治體製下,如何維持公共服務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這一點對於理解當前世界格局下的權力運作機製至關重要。文字的邏輯性極強,仿佛每一句話都是經過精心雕琢的,用來支撐起宏大的理論框架。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梳理,更試圖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分析工具,幫助政策製定者和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治理睏境。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思考,它提供的視角確實比我以往接觸到的同類書籍要更為開闊和深刻。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體量相當可觀,我花瞭不短的時間纔能夠比較完整地閱讀完。起初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偏重西方視角,但驚喜地發現,作者對非西方世界的行政實踐給予瞭足夠的關注和深入的田野觀察。特彆是關於新興經濟體在進行機構能力建設時所遭遇的特有阻力,分析得非常到位。它沒有采用那種居高臨下的批判姿態,而是用一種平等的、互相學習的口吻來探討“最佳實踐”的局限性。我個人對其中關於“跨文化溝通在國際閤作項目中的作用”那一節印象深刻,它詳細剖析瞭由於文化差異導緻的溝通障礙是如何滲透到項目執行的每一個細節,最終影響到政策效果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典型的、精煉的學術語言,精準有力,幾乎沒有冗餘的詞匯,這使得即便主題如此宏大和抽象,閱讀起來也保持瞭高度的專注度。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用以查證復雜概念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次性的通讀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