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民主理論導論
定價:38.00元
售價:25.8元,便宜12.2元,摺扣67
作者:(加)坎寜安,談火生,年玥,王民靖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463301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民主理論導論》是“勞特裏奇當代政治哲學”叢書中的一種,該書立足於當代,以民主所麵臨的挑戰為經、以各種民主理論為緯,對當代主要的民主理論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其對象不僅包括漢語學界比較熟悉的自由民主理論、多元民主理論和參與民主理論,而且包括瞭漢語學界還不太熟悉的社會選擇理論對民主問題的思考,並闢有專章來介紹審議民主、激進民主等西方民主理論*的發展狀況。該書的焦點是當代關於民主問題的各種爭論,因此,它是我們瞭解西方民主理論發展狀況的一個理想的嚮導,已被譯成日語(2004)、葡萄牙語(2009)等多種文字。
圖錶目錄
鳴謝
章 導言
第2章 民主的問題
第3章 自由民主
第4章  自由民主及其問題
第5章 古典多元主義
第6章 耦閤秩序
第7章 參與民主
第8章 民主實用主義
第9章 審議民主
0章 激進多元主義
1章 民主理論的應用:以全球化為例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譯後記
弗蘭剋?坎寜安:生於1940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城市與共同體研究中心哲學與政治理論教授,2009年退休。主要著作有:《理解馬剋思主義》(1977)、《民主理論與社會主義》(1987)、《再思真實的民主》(1994)、《民主理論導論》(2002)、《哲學的大問題》(2003)、《
全書在論述民主的“形式”與“實質”的張力時,展現瞭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尤其是作者對“程序正義”與“結果平等”之間永恒拉鋸戰的分析,相當精彩。他沒有落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巧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在現實政治操作中,程序如何被實質訴求所綁架,反之亦然。然而,或許是作者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宏大的製度層麵,關於“個體能動性”的討論顯得相對薄弱。我們花瞭大量時間討論選舉製度的優劣、代議製的可靠性,卻很少看到深入探討一個普通公民如何在一個日益復雜的政治環境中,保持其批判性思維並有效參與到公共決策中的具體路徑。這本書的“讀者”似乎被預設為一位高屋建瓴的理論傢,而不是一位身處基層、試圖理解並影響日常政治脈動的普通公民,這使得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感略微加深,少瞭一份腳踏實地的親近感和指導意義。
評分從語言風格上來看,作者的筆觸是典雅而節製的,每一個句子都像經過反復打磨的雕塑,追求的是準確性而非煽動性。這種剋製的錶達方式使得全書的學術氛圍非常濃厚,幾乎沒有那種為瞭吸引眼球而使用的誇張或情緒化的詞匯。然而,正是這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性,使得閱讀過程帶上瞭一絲不易察覺的疏離感。我個人偏愛那種帶有強烈個人印記、能感受到作者生命體驗的寫作風格,那種能讓你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對真理的渴望和掙紮的文字。這本書更多地像是一份中立的文獻匯編與評注,它詳盡地展示瞭“A認為B,而C反駁說D”,卻很少在關鍵時刻站齣來,明確地告訴讀者:“在所有這些爭論中,我更傾嚮於哪一邊,以及為什麼?”這種過度中立的立場,雖然在學術規範上無可指摘,但在構建一種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方麵,顯得力量稍弱,最終讓我的閱讀體驗停留在瞭一種理性的欣賞層麵,而非情感的共鳴。
評分這本書的引證係統簡直是學術界的典範,參考文獻的廣度和深度令人嘆服,它橫跨瞭古典、近古直至當代的重要期刊和專著,顯示瞭作者在信息搜集和交叉驗證上投入的巨大精力。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對那些非英語世界重要政治思想傢的處理方式,比如對韋伯後期思想的引用,或是對哈貝馬斯早期“公共領域”概念的細緻梳理,都展現瞭其國際視野。但正是這份龐雜的知識體係,帶來瞭一個小小的副作用:某些章節顯得有些“知識點堆砌”的嫌疑。它似乎急於將所有相關的、重要的理論都塞進有限的篇幅內,導緻部分關鍵論點在被提齣後,缺乏足夠的篇幅進行深入的推演和批判性反思。讀者很容易感到自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知識超市中快速瀏覽,拿到瞭各式各樣的高質量商品,卻沒時間停下來仔細試用某一個特彆吸引人的産品,期待在後續的章節中能對某些“閃光點”進行更長時間的聚焦與挖掘。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一場邏輯的迷宮,雖然內容龐雜,但組織起來卻像是一位耐心極強的園丁,細緻入微地修剪著每一條知識的枝蔓。不同於那些按時間綫或地理區域劃分的傳統教科書,此書采用瞭一種主題式的解構,將“閤法性”、“代錶性”和“正當性”等核心概念剝離齣來,進行交叉對比分析。這種處理方式的優點在於,它能讓讀者在不同理論傢的論述中發現概念是如何被挪用和扭麯的。但缺陷也同樣明顯:它要求讀者具備極高的心智負荷,因為你常常需要在幾個章節之間來迴跳躍,纔能將一個特定概念在不同哲學傢那裏的完整脈絡拼湊齣來。我花費瞭大量時間在筆記上梳理作者繪製的復雜關係圖,感覺與其說是在閱讀一本通俗導論,不如說是在攻剋一本研究生級彆的專題研討資料。對於那些初次接觸政治哲學的門外漢來說,這種深度和抽象性可能構成一道相當高的閱讀門檻,它要求讀者不僅要“知道”理論,還要“會用”理論的分析工具,纔能真正領會其精妙之處。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對西方政治思想史有著極為深厚的功底,但他在闡述現代民主的基石概念時,似乎過於沉溺於曆史的追溯,而對當代語境下的睏境挖掘略顯不足。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一種學術的嚴謹性,每一個引文和典故都經過瞭精心的考證,這無疑為理解柏拉圖或盧梭的原始思想提供瞭極佳的參照。然而,當涉及到諸如社交媒體對公共領域侵蝕、技術官僚主義的崛起,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主權國傢麵臨的挑戰這些議題時,論述的銳度明顯下降,仿佛作者在觸及這些“燙手山芋”時有所保留。他傾嚮於用經典的理論框架去套解現代問題,這使得分析的穿透力大打摺扣。坦率地說,對於一個期待能看到對當下睏局進行猛烈批判或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堂精緻的“古典思想迴顧課”,而非一場直麵現實的“當代政治診斷”。它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地基,但上層建築的搭建卻顯得略微保守和保守,缺乏那種能讓人醍醐灌頂的“現在進行時”的焦慮感和批判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